精神障碍患者再入院率及影响因素的性别差异

2024-02-29 12:31杨纯玉钟笑梅刘伟健宁玉萍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24年1期
关键词:双相精神障碍出院

杨纯玉,钟笑梅,刘伟健,宁玉萍

精神障碍患者的再入院率很高,尤其是对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及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而言[1]。芬兰一项长达20年和另一项长达16年的队列研究分别发现58.8%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39.7%的抑郁症患者出院后有再入院的情况[2-3]。我国的一项研究发现精神障碍患者出院后30 d内及1年内再入院率分别为16.7%及33.8%[4]。反复住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患者病耻感并给患者家庭与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研究表明,服药依从性、物质滥用及既往住院次数等为精神障碍患者再入院的影响因素[5]。目前有较多关于精神障碍患者再入院影响因素的研究,而关于精神障碍患者再入院影响因素的性别差异研究较少,且得出的研究结论不一致[6-7]。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不同性别的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及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再入院率及影响因素,为患者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策略及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旨在减少患者再入院。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为2009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有1次及以上出院,且主要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抑郁症或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入组标准:①初次入院时的年龄为18~65岁;②出院次数≥1;③主要诊断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 10 版)(ICD-10)中的精神分裂症、抑郁症或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①住院期间死亡;②住院时间>5年;③出院后24 h内再入院。符合入组标准且不符合排除标准共15 620例。本研究通过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审批号:2019025)。

1.2 方法

1.2.1 资料收集 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资料,其中人口学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及医疗付费方式。临床资料包括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住院次数、出院诊断、共患精神疾病数及Charlson共病指数(CCI)。患者人口学及临床资料以初次入院记录为准。

1.2.2 CCI CCI对23种疾病分别赋权重1、2、3及6分,根据年龄调整计分,50~59岁计1分,每增加10岁加1分,各疾病权重分与年龄计分相加即为CCI总分[8]。

2 结果

2.1 男性和女性患者人口学资料比较 两组年龄(t=20.127)、婚姻状况(χ2=753.787)、受教育程度(χ2=200.250)及付费方式(χ2=60.48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见表1。

表1 男性和女性患者人口学资料比较例数,%)

2.2 男性和女性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Z=-13.709)、CCI总分(Z=-13.162)、共患精神疾病数(Z=-16.092)、主要诊断(χ2=105.959)及再入院率(χ2=10.33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见表2。

表2 男性和女性患者临床资料比较[M(P25,P75)/例数,%]

2.3 不同性别患者再入院单因素分析 把男性和女性患者各分为出院后有无再入院两组。男性患者中1 826例(22.6%)再入院,其中267例(3.3%)出院后30天内再入院。两组住院天数(Z=-6.108)、既往住院次数(Z=-15.878)、CCI总分(Z=-3.567)、付费方式(χ2=139.139)及主要诊断(χ2=13.12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见表3。

表3 男性和女性患者再入院的单因素分析

女性患者中1 861例(24.7%)再入院,其中322例(4.3%)出院后30 d天内再入院。两组年龄(t=2.902)、住院天数(Z=-6.288)、既往住院次数(Z=-14.620)、CCI总分(Z=-2.384)、受教育程度(χ2=16.473)及付费方式(χ2=132.57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此外,男性和女性患者出院后30 d内再入院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78,P<0.01)。见表3。

2.4 不同性别患者再入院COX回归分析 男性患者住院时间较长是其再入院的保护因素(HR=0.999,P=0.002)。而有本地医保(HR=1.658,P<0.001)、既往住院次数越多(HR=1.283,P<0.001)及主要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HR=1.243,P<0.001)是其再入院的危险因素。见表4。

表4 男性和女性患者再入院的COX回归分析

女性患者中年龄较大是其再入院的保护因素(HR=0.987,P=0.001)。而有本地或异地医保(HR=1.714、1.400,P均<0.05)、既往住院次数越多(HR=1.240,P<0.001)及CCI总分越高(HR=1.144,P<0.001)是其再入院的危险因素。见表4。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女性患者的再入院率较男性高(24.7% vs.22.6%),且出院后30 d内再入院率也较男性高(4.3% vs.3.3%)。澳大利亚的一项研究也发现女性精神障碍患者的再入院风险较男性高[9]。Rieke等[7]的研究发现女性患者出院后30天内再入院率较男性低。Barker等[6]的研究则发现患者出院后30天内再入院率不存在性别差异。结果不一致可能与研究方法及研究人群不同有关。

本研究发现一些影响男性和女性患者再入院的共同的因素。其中,有医疗保险的男性或女性患者再入院的风险高于全自费的患者。李欣洁等[10]的研究也发现有医疗保险会增加患者再入院的风险。此外,本研究发现既往住院次数越多的男性或女性患者,再入院的可能性越高,与Rieke等[7]的研究结果一致。因此,患者出院后应加强社区管理,精神科医生或精防工作者应做好随访工作,了解患者出院后的情况及病情变化,及时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帮助和早期干预。

本研究发现不同性别的患者再入院的影响因素存在一些差异。住院时间短是男性患者再入院的危险因素。而Barker等[6]的研究则发现住院时间短是男性和女性患者再入院的危险因素。Donisi等[11]的研究结果显示住院时间超过28天可能降低患者再入院的风险,但目前国际上仍没有关于最佳住院时间的统一标准。此外,本研究发现主要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是男性患者再入院的危险因素。Becker等[12]的研究也发现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会增加患者再入院的风险。男性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共病物质使用障碍的比例较女性患者高[13]及获得的社会支持较女性患者差[14],这些因素可能导致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男性患者的再入院风险更高。

此外,本研究发现年龄越小的女性患者出现再入院的风险越大。Volpe等[15]的研究发现年轻患者可能由于其较高水平的冲动性和攻击性而导致再入院风险增加。而Vigod等[16]的研究发现女性患者一生中经历的精神创伤是男性的1.5至3倍,女性患者出院后更有可能出现自伤行为而导致再入院。本研究还发现CCI总分高是女性患者再入院的危险因素。prah等[17]的研究也发现精神障碍患者CCI总分高会增加患者再入院的风险。因此,应重视精神障碍患者的躯体状况,及早发现其共患的躯体疾病并及时给予必要的有效治疗。

本研究存在以下不足:①本研究为单中心研究,缺乏多中心数据,再入院率可能被低估。②缺乏病程、病情严重程度及治疗依从性等可能对患者再入院有影响的临床信息。③仅纳入了主要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及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未来的研究应纳入更全面的疾病种类进行研究。

终上所述,精神障碍患者的再入院率及影响因素存在性别差异,女性患者的再入院率更高,住院时间短及主要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仅对男性患者的再入院有影响,而年龄小及CCI总分高仅对女性患者的再入院有影响,提示在临床工作中应为不同性别的患者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及预后支持。

猜你喜欢
双相精神障碍出院
热轧双相钢HR450/780DP的开发与生产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的疗效观察
奥氮平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伴发精神障碍临床观察
S32760超级双相不锈钢棒材的生产实践
DP600冷轧双相钢的激光焊接性
喹硫平与利培酮对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疗效比较
LDX2404双相不锈钢FCAW焊接及存在问题
第五回 痊愈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