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支架理论的初中英语写作课教学设计

2024-03-03 10:35韩洁琦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24年2期
关键词:范文语篇支架

韩洁琦

摘 要

以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为例,探讨支架理论应用于写作课的教学设计,旨在为学生写作搭建语篇支架、内容支架、结构支架、语言支架和合作支架,将语言输入与输出相结合,语言模仿与创造相结合,提升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

初中英语 支架理论 写作教学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看、写五个方面,其中听、读、看是理解性技能,说和写是表达性技能。在这五项技能中,寫对于尚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最有难度。框架搭建、观点组织、表述得体等都是初中生写作的难点。新课标强调对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综合培养,而写作能力正体现了认知和思维以及表达能力的统一。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写作训练,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理论依据

支架理论源于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所提出的“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指的是一系列知识和技能,这些知识和技能是学生无法独立习得的,但一旦有教师或高一级学习者的帮助,学生就可以掌握。换言之,“最近发展区”指的就是“学习者现有水平与即将取得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

本文所谈的支架理论即是作用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一种教学方法,支架(本义是建筑学中的“脚手架”)这一概念由布鲁纳、伍德和麦瑟三位心理学家提出。支架理论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开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而不是消极地适应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向上攀爬,提升能力。同时,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提出了较高要求。教师首先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分解,并将完成分解的教学内容按照难度先小后大的顺序展示在学生面前,逐步搭建支架,当学生的能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则需要撤去支架。其次,教师还需要处理好自己的定位问题,要以学生为主体,支架的过多给予或者缺乏都会阻碍学生的发展。

二、支架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中,Task板块位于每单元的最后一个课时,它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语言输出,完成写作任务。Task板块又分为三部分,A部分一般给出写作大纲,以多种形式呈现,包括fact file, chart, survey, plan, notes等等;A部分还会给出写作所需的有用句型。B部分通常提供一篇范文,需要学生根据A部分的信息自行补充完整。C部分给出写作要求。从单元和板块循序渐进的设置不难看出,教材设计本身就体现了支架理论。基于此,教师如何进一步合理搭建支架,设计有梯度并且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呢?

1. 搭建语篇支架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以语篇研读为逻辑起点开展有效教学设计。教师研读语篇时,应关注语篇具有什么样的文体特征、内容结构和语言特点。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中Task 所涉及的语篇呈现多模态形式,涵盖了记叙文,如游记、故事、故事续写等;有应用文,如撰写调查报告、问卷、求助信、推荐信、投诉信等;还有说明文,如地点介绍等;另外还包括表格与图示、专题讲座、指南、广告、电子邮件等。

以八(下)第二单元Task为例,学生需要写一篇关于假期的文章。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关注语篇体裁、所用时态和人称。学生很容易推断出写记叙文的要求,即描述自己的假期旅行,主体时态使用一般过去时,人称为第一人称。为学生搭建语篇框架的过程就是教师指导学生初步审题的过程。

2. 搭建内容支架

在英语写作中,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快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联想,从而使学生对写作的主题产生深入思考。在写游记前,教师可以展示一张或多张某个学生和亲友一起旅行的照片。教师可让学生提问:When did you go? Where did you go? How did you get there? How long did it take? Who did you travel with? What places of interest did you visit?教师也可以直接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板书记录,鼓励学生“头脑风暴”。通过教师提问或者学生互相问答,激活学生关于该主题的生活积累,发散思维。

3. 搭建结构支架

为引导学生有条不紊地把自己零散的想法组织成结构清晰的文章,教师可让学生回忆写中文游记时使用的顺序。联系已有知识,学生会提出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教师可进一步追问,何时用时间顺序?何时用空间顺序?学生经讨论得知,同一地点的多日游用时间顺序较为合适,一日游则按照游览的空间顺序记叙更为恰当。游览本身的描述是文章的主体,即Body部分,一般写What的相关内容。作文开头部分则往往交代When、Where、Who、How(交通方式)等内容。英语作文常规来说多用三段论,结论部分可以写游玩后的心情。在本单元的Reading部分,作者就是既描写了游玩经历也记录了自己的感受。这里也可以用How(How did I feel)来表示。以上对于作文结构的思考是基于学生对过往经验和本单元已学知识的回顾与应用迁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一步步启发学生,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可画龙点睛,进行点评。

在学生对作文结构有了自己的思考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参看Task A部分的写作提纲范例。本单元的作文大纲是以fact file的形式来组织内容的,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思维导图同样可以用来梳理写作脉络。

4. 搭建语言支架

根据布鲁纳、伍德和麦瑟的观点,教师在教学中提供的支架分别有“认知支架”和“情感支架”的功能。在学习了A部分的内容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范文。写作前阅读范文即为学生提供了情感支架,因为阅读范文的环节有效降低了写作的难度,缓解了学生的畏难情绪。范文同时对写作起了示范作用,为学生设定理想解决方案,鼓励学生努力达到或接近写作范本。

阅读范文可以分泛读和精读两步走。通过泛读,学生可以比较范文的结构是否与自己的构思一致,异同在哪里。学生还可以通过范文验证自己在审题时对文章体裁、时态、人称等的初步想法,明晰写作思路。通过精读,学生学习范文中的词汇和句型,為自己的写作做好准备。例如在这篇游记范文中,作者用了leave for,in the early morning,watch the dolphin show,some day等值得借鉴的短语。教师可指导学生在阅读时收集整理这些短语,在写作时使用。教材上同时也配有Useful Expressions的板块,提炼出范文中的经典例句、常用例句,供学生仿写。Task提供的范文使用the next day, on the third day, on the fourth day等时间状语,连接游览活动。在写一日游或其他类型作文时,也可使用at first, and then, after that等衔接词。在教师为学生搭建语言支架阶段,这些词汇、句型、衔接词等都可由师生共同总结、补充。

5. 搭建合作支架

小组合作被认为是支架理论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学生在进行同一个项目的学习或操作时可以彼此学习,在沟通交流中共同提升。教师在安排组织一个学习小组时,要包含不同学习能力、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将同伴互助作用发挥到最大化。在初中生的英语作文中,很多常见的问题、易犯的错误在同伴互评阶段就可以被发现并解决,同伴互评中未被解决的问题再经由教师讲解,不仅提升了课堂效率,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教师批改作文的工作量。与教师反馈相比,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内化同伴反馈的信息,从而进一步提升写作乐趣。

三、结语

教师运用支架理论进行写作教学的前提在于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准确把握学生英语写作的难点和易错点。同时,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在必要时给学生提供学习支架,从语篇、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为学生写作进行多维指导。在写作后,也可依据支架理论,构建多角度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贺舒娉. 支架教学法在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2017(51).

[2]张国荣. “支架”理论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9).

[3]张菡. 基于支架理论的“以读促写”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研究[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10).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

猜你喜欢
范文语篇支架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范文引路 习得方法
前门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春色几许(简谱)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书面表达题参考范文
星敏感器支架的改进设计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