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针联合刺络放血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及对外周血Thl7 Treg细胞比例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

2024-03-04 01:13谢兰清王建锋张虹亚秦晓明
河北医学 2024年2期
关键词:刺络火针细胞因子

谢兰清, 王建锋, 张虹亚, 秦晓明

(1.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 安徽 芜湖 241000 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安徽 合肥 230022)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约有20%~40%患者会遗留神经痛[1-2]。西医多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但长期抗病毒治疗存在不良反应、耐药性等,导致治疗效果降低[3]。中医学认为HZ属“缠腰火丹”、“蜘蛛疮”、“蛇串疮”等范畴,本病多因正气虚弱、湿热邪毒、脾失健运而致病[4]。火针以热引热,具有引气发散之功,其结合刺络放血疗法,可促使火热湿毒邪得以外泄,且具有祛腐生新、生肌敛疮作用,且经临床验证疗效肯定,但作用机制尚未明确[5]。辅助性T细胞17(Thl7)、调节性T细胞(Treg)与HZ发病密切相关。目前针灸治疗在体液及细胞免疫功能方面的报道相对较少,关于火针联合刺络放血治疗HZ对Thl7、Treg细胞因子影响的研究尚未开展,因此本研究通过分析火针联合刺络放血治疗HZ前后外周血Th17、Treg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变化,分析Thl7、Treg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在HZ发病中的作用,探讨火针联合刺络放血治疗HZ的可能作用机制,为针灸特色治疗HZ提供科学新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HZ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单、双数分配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研究组40例。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见表1。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20190023)。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1.2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符合HZ西医诊断标准[6];符合HZ中医诊断标准[7]:主症表现为皮损鲜红、灼热疼痛、泡壁绷紧,次症表现为口苦舌干、胸胁胀痛、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未接受抗病毒治疗者;初诊者;精神认知正常且可配合治疗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病情危重且难以确切评价治疗效果、安全性;近1个月内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伴有顿挫型带状疱疹等特殊类型带状疱疹者;合并代谢系统障碍者;其他原因所致神经痛;需长期服用免疫调节剂、糖皮质激素者。

1.3方 法

1.3.1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伐昔洛韦(山东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3866,规格:0.3g)、甲钴胺(江西青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440,规格:0.5mg)、加巴喷丁(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662,规格:0.1g)治疗,口服伐昔洛韦,0.3g/次,2次/d;口服甲钴胺,0.5mg/次,3次/d;口服加巴喷丁,0.1g/次,3次/d,连续治疗7d。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火针、刺络放血治疗,取适宜体位,常规消毒后涂抹万花油,手持火针(4.0cm×0.8mm)置于酒精灯外焰处,待针体下1/3处烧至发白后刺入水疱:①依据皮疹出现顺序分别针刺,针刺皮损阿是穴,针刺深度依据为水疱大小,以刺破水疱达到基底层为度,采用粗火针点刺较大水疱,针刺后使用无菌棉挤干疱液,火针散刺疼痛区;②针刺夹脊穴,使用火针浅刺3下(深度约为0.1mm)后涂抹万花油,用干棉球按压浅刺处30s;③针刺后选用消毒火罐进行负压吸拔、放血,以火罐可罩住疱疹簇为度,留罐时间≤5min,放血标准为皮疹变暗、变黑,起罐后若出现血疱需再次点刺后消毒,1次/d,连续治疗7d。

1.3.2采集血液样本: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d、7d后采集两组研究对象空腹静脉血9mL,分为3部分,一部分置于肝素抗凝试管内进行外周血Thl7、Treg细胞比例检测;一部分室温静置30min后行常规离心后取血清,用于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一部分经常规离心后留取血清,用于检测血清前列腺素E2(PGE2)、5-羟色胺(5-HT)水平。

1.4观察指标

1.4.1临床疗效:治疗7d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疗效指数为依据,疗效指数=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分值差/治疗前VAS评分×100%,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疗效指数≥95%;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75%≤疗效指数<95%;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好转,30%≤疗效指数<75%;无效:不符合上述标准,总有效率为痊愈、显效、有效比例之和。

1.4.2比较两组康复进程: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止疱、结痂、脱痂时间,其中疱疹停止增长时间、结痂面积≥50%皮损时间、痂皮全部脱落时间分别与开始起疱时间的差值,分别记为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

1.4.3HZ症状积分:治疗前、治疗3d、7d后比较两组HZ症状积分,包括红斑、水疱、皮损疼痛,每项症状分值为0~4分,0、1、2、3、4分别表示无、轻微、中度、重度、非常严重。

1.4.4外周血Thl7、Treg细胞比例及其相关细胞因子:治疗前、治疗3d、7d后比较两组外周血Thl7、Treg细胞比例及其相关细胞因子(IL-6、IL-17、TGF-βl)水平,①Thl7、Treg细胞检测:分离单核细胞后采用磷酸缓冲液重悬细胞,应用CytoFLEX流式细胞仪(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检测Thl7、Treg细胞比例;②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6、IL-17、TGF-β1水平,试剂盒购自武汉伊莱瑞特生物科技股份公司。

1.4.5神经疼痛因子:治疗前、治疗3d、7d后比较两组血清神经疼痛因子[前列腺素E2(PGE2)、5-羟色胺(5-HT)]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PGE2、5-HT水平,试剂盒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检测仪器为SpectraMax i3X多功能酶标仪(上海美谷分子仪器有限公司)。

1.4.6疼痛程度(VAS评分):治疗前、治疗3d、7d后比较两组VAS评分:依据自我感觉标出自己疼痛程度,总分为10分,分值与疼痛程度成正比。

2 结 果

2.1治疗效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n(%)

2.2两组康复进程比较:研究组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康复进程比较

2.3两组HZ症状积分比较: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红斑、水疱、皮损疼痛积分组间-时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研究组治疗3d、7d后红斑、水疱、皮损疼痛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3d、7d后红斑、水疱、皮损疼痛积分呈逐渐降低趋势(P<0.05)。见表4。典型病例治疗前后图片见图1、2。

图1 典型病例1治疗前后图片

图2 典型病例2治疗前后图片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Z症状积分比较分)

2.4Thl7、Treg细胞比例及其相关细胞因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外周血Thl7、Treg细胞比例、血清IL-6、IL-17、TGF-β1水平组间-时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研究组治疗3d、7d后外周血Thl7、Treg细胞比例、血清IL-6、IL-17水平低于对照组,TGF-β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3d、7d后外周血Thl7、Treg细胞比例、血清IL-6、IL-17水平呈逐渐降低趋势,TGF-βl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hl7 Treg细胞比例及其相关细胞因子比较

2.5神经疼痛因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血清PGE2、5-HT水平组间-时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研究组治疗3d、7d后血清PGE2、5-H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3d、7d后血清PGE2、5-HT水平呈逐渐降低趋势(P<0.05)。见表6。

表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疼痛因子比较

2.6疼痛程度:治疗3d、7d后两组VA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7。

表7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比较分)

3 讨 论

HZ发生发展可能与机体免疫抵抗力降低、炎性反应等有关,HZ治愈后VZV仍会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病毒再次激活可诱发HZ[8]。中医认为HZ病机在于肝经郁热、脾虚蕴湿、血瘀气滞,肝气郁结、郁结而化热,脾失健运、湿浊之气内停,风火湿毒之气郁结于肝胆,HZ初期正气尚足,邪气入侵时邪正交织,遂发于肌表,不通则痛,故以益气活血、通络止痛、祛湿风邪为治疗原则[9]。

西医治疗可选择性抑制病毒DNA合成,修复受损神经,但不同个体差异较大,药物不良反应多,易遗留后遗神经痛[10]。火针首见于《黄帝内经》,可用于治疗经筋寒痹。火针点刺疱液引流,具有引热外达、清热解毒之效;刺络放血法具有活血化瘀、消炎止痛之功,火针联合刺络放血法治疗,毒邪外泄后气血通畅运行,共奏泄火拔毒、温通经络、祛瘀活血、消肿止痛之功。现代药理学认为火针刺络放血可改善病灶局部微循环,加快病灶周围组织代谢、内毒素排出,提高机体抵抗力,促进炎性吸收,加快新陈代谢。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疗效高于对照组,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短于对照组。其原因可能为火针刺络放血治疗以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为主,可降低神经元对损伤刺激兴奋性,促使机体免疫力快速恢复,缩短疾病病程。火针刺络放血治疗可消退皮肤水疱、溃破等,可能清除超氧阴离子,改善血液循环,优化神经末梢、神经纤维微环境,减轻皮损疼痛程度。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呈下降趋势,其原因可能为火针刺络放血治疗可温热刺激局部病变皮肤,加速新陈代谢,并可能作用于神经系统、淋巴循环系统,改善淋巴细胞吞噬能力,以此提高痛阈。

病毒感染后CD4+T细胞缺乏,促使HZ皮疹扩散,Thl7、Treg细胞属于CD4+T细胞重要亚群,可维持机体免疫平衡,Thl7可分泌IL-6、IL-17等炎性因子,而Treg细胞可分泌TGF-βl等抑制性因子,其比例失衡可能影响机体免疫功能。TGF-βl可维持自身耐受性,抑制过激免疫反应,减轻组织损伤;IL-6、IL-17与疼痛区感觉缺失呈正相关,其水平升高可提高神经元兴奋性,诱发疼痛。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后外周血Thl7、Treg细胞比例、血清IL-6、IL-17水平低于对照组,TGF-βl水平高于对照组,提示火针刺络放血治疗可纠正Thl7/Treg细胞失衡状态。分析其机制可能为火针刺络放血治疗可吸出带疱液、局部血液,抑制炎性局灶内VZV沉积,平衡Thl7、Treg细胞及其相关因子,保护机体免疫防御机制,减轻神经损伤及疼痛反应。PGE2可增强微循环通透性,引起免疫功能紊乱,促使神经系统受损,诱发神经病理疼痛;5-HT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发挥镇痛作用,而在外周神经系统中发挥致痛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后血清PGE2、5-HT水平低于对照组,且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提示火针联合刺络放血治疗可降低血清神经疼痛因子水平,减轻疼痛程度。这可能是因为火针联合刺络放血治疗可抑制PGE2、5-HT等因子生成,改变局部微循环血流、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疼痛感。

综上所述,火针联合刺络放血治疗HZ疗效显著,可改善临床症状,加快康复进程,降低神经疼痛因子水平,减轻疼痛程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Thl7、Treg细胞比例及其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有关。

猜你喜欢
刺络火针细胞因子
“刺络放血补虚”渊源及机理考
抗GD2抗体联合细胞因子在高危NB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火针治疗慢性湿疹的研究进展
神奇的火针疗法
火针经筋点刺配合针刺治疗Megie综合征验案1则
古代刺络理论的历史演变
中医火针联合沙利度胺治疗结节性痒疹78例临床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细胞因子表达及临床意义
细胞因子在慢性肾缺血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
刺络放血疗法临床应用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