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023年高邮市小麦品种安全性测试简报

2024-03-05 02:31彭放金春香
上海农业科技 2024年1期
关键词:宁麦扬麦小麦

彭放 金春香

(1 高邮市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高邮 225600;2高邮市珠湖种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高邮 225600)

近年来,随着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的修改和育种技术的进步,通过品种审定、认定和引种的农作物品种数量有了大幅度增长。品种数量过多,不仅使广大农民在购买种子时无所适从,也增加了农技推广部门开展技术指导的难度。开展农作物品种安全性测试,可以减少品种推广应用风险,提高品种推广效率,降低品种安全事故发生频率[1],从而为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提供保障。近年来,在上级农业项目的支持下,高邮市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种子管理科(原种子管理站)持续开展了稻麦品种安全性测试工作,并组织了展示观摩,从而为高邮市每年发布农业主导品种提供了决策依据。在此背景下,笔者拟对2022年—2023年高邮市小麦品种安全性测试情况进行总结介绍,以期为保障高邮市小麦生产提供参考借鉴。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小麦品种安全性测试于2022年秋在高邮市三垛镇茆吴农场内进行,测试田块的土质为黏壤土,土壤肥力为中等水平,交通便捷,沟渠配套,排灌方便,前茬作物为水稻(2022年10月27日收获让茬)。测试小麦品种共16 个,分别为:‘苏麦0558’(审定编号:国审麦20210004)、‘苏麦198’(审定编号:苏审麦20210017)、‘苏麦288’(审定编号:国审麦2 0 2 1 0 1 0 2)、‘扬辐麦1 5’(审定编号:苏审麦2 0 2 0 0 0 2 4)、‘扬辐麦1 3’(审定编号:苏审麦20210005)、‘扬麦25’(审定编号:国审麦2016003)、‘扬麦28’(审定编号:国审麦20180010)、‘扬麦27’(审定编号:苏审20170003)、‘扬麦37’(审定编号:苏审麦20200004)、‘扬麦33’(审定编号:国审麦2 0 2 1 0 0 7 8)、‘扬麦3 4’(审定编号:苏审麦20200027)、‘宁麦资218’(审定编号:国审麦20210011)、‘宁麦资126’(审定编号:苏审麦20170002)、‘镇麦16’(审定编号:国审麦20220100)、‘镇麦18’(审定编号:苏审麦20200006)、‘宁麦13’(审定编号:国审麦2006004)。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1 个小麦品种为1 个处理,且为方便展示观摩,将16个小麦品种集中安排种植在同一块田中,南北向种植,各小麦品种的播种面积统一为533.25 m2(种植区长为118.5 m、宽为4.5 m),种植区北面为小麦同品种延伸,其他三面均种植保护带。

各小麦品种的栽培管理均按照高邮市种植大户的常规种植模式进行实施。具体为:小麦种子采用“四冠”药剂拌种,于2022年10月31日人工播种,根据各小麦品种的实际发芽率、千粒质量和出苗率,精准计算各小麦品种的播种量,将各小麦品种的每667 m2基本苗数控制在16.0万~17.6万苗之间。大田每667 m2施46%(N∶P∶K=22%∶18%∶6%,质量分数)富岛复合肥40.0 kg 作基肥,2022年11月下旬每667 m2施尿素15.0 kg 作苗肥,2023年2月下旬每667 m2施富岛复合肥17.5 kg 作拔节孕穗肥,合计小麦全生育期每667 m2施纯氮19.55 kg、五氧化二磷8.95 kg、氧化钾4.85 kg。2022年11月4日小麦出苗前,对麦田杂草每667 m2用“合禾净”20 mL+异丙隆100 mL 进行人工封闭化除;2023年2月20日,每667 m2用阿维菌素100 g+戊唑醇20 g+噻呋酰胺30 g 防治小麦纹枯病和蚜虫等;3月29日,每667 m2用叶清秀30 g+戊唑醇20 g+联苯噻虫胺25 g 防治小麦白粉病和蚜虫;4月14日,每667 m2用“夏甜组合”50 mL+ 戊唑醇20 g 兑水飞防小麦赤霉病;4月19日,每667 m2施用环丙唑醇10 g+戊唑福美双100 g+联苯噻虫胺25 g 兑水飞防小麦赤霉病。

1.3 调查项目

在试验期间,对16 个小麦品种的生育进程、茎蘖动态、综合抗性、产量及产量结构进行全面调查。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进程

由表1 可知,16 个小麦品种均于2022年10月31日播种,均在播种后9 d 出苗,出苗时间一致;拔节期都在2023年2月18日;始穗期在4月3日—8日之间,不同品种间相差5 d,其中,‘扬麦34’的始穗期最早,‘扬辐麦13’‘扬麦28’的始穗期最迟;齐穗期在4月8日—13日之间,不同品种间相差5 d,其中,‘扬麦34’的齐穗期最早,‘扬辐麦13’的齐穗期最迟;成熟期在5月29日—6月1日之间,不同品种间相差3 d,其中,‘扬麦37’的成熟期最早,‘扬辐麦13’‘扬麦28’的成熟期最迟;全生育期在201~204 d 之间,其中,‘扬麦37’的全生育期最短,‘扬辐麦13’‘扬麦28’的全生育期最长。

表1 测试小麦品种的生育进程

2.2 茎蘖动态

由表2 可知,16 个小麦品种在基本苗数差异不大的情况下,在越冬期、返青期、拔节期的在田苗数差异较大。从高峰苗数来看,高峰苗数最多的品种是‘镇麦16’,每667 m2高峰苗数为80.8 万苗;高峰苗数最少的品种是‘苏麦0558’,每667 m2高峰苗数为49.6 万苗。从成穗率来看,‘扬麦34’的成穗率最高,为78.11%;‘镇麦16’的成穗率最低,为44.43%。

表2 测试小麦品种的茎蘖动态

2.3 产量及产量结构

由表3可知,‘扬麦34’的有效穗数最多,每667 m2为38.9万穗;‘扬麦28’的有效穗数最少,每667 m2为30.1 万穗。‘扬麦33’的每穗粒数最多,为44粒,‘宁麦13’的每穗粒数最少,为34.6 粒。‘扬麦25’的千粒质量最高,为46.6 g;‘扬辐麦13’的千粒质量最低,为40.3 g。16个小麦品种的实际产量均较高,每667 m2实际产量在500 kg 以上的品种有14 个,其中,‘扬麦34’的实际产量最高,每667 m2为615.5 kg;其次是‘扬麦25’,每667 m2实际产量为605.2 kg。

表3 测试小麦品种的产量及产量结构

2.4 综合抗性

由表4可知,16个小麦品种的抗倒性均较强,除了‘苏麦0558’‘扬麦33’略有倒伏外,其他小麦品种均未出现倒伏现象。从冻害发生程度来看,虽然高邮市在2023年2月至3月出现了较低气温,但是16 个小麦品种的抗冻性表现均较好,仅‘苏麦288’‘扬麦37’‘宁麦13’的冻害发生程度为中等,其他小麦品种的冻害发生程度为零星发生或轻发生。从病害发生程度来看,黄花叶病毒病只有‘宁麦13’为轻发生,其他小麦品种均未发病;纹枯病16个小麦品种均发病较轻;白粉病以‘宁麦13’为重发生,‘苏麦0558’‘苏麦198’‘扬辐麦15’为中发生,‘苏麦288’‘宁麦资218’‘镇麦18’为轻发生,其他小麦品种均未发生;赤霉病、锈病16个小麦品种均未发生。

表4 测试小麦品种的综合抗性

3 结论与讨论

测试结果表明,16 个小麦品种在高邮市种植均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生育进程与高邮市的季节生态条件同步,成熟期正常;虽然高邮市在2023年2月—3月出现了较低气温,但是16 个小麦品种均未出现明显冻害。高邮市在4月—5月以晴朗天气为主,无特别大风天气,16 个小麦品种生长正常,没有出现明显的病虫害和倒伏现象,仅‘扬麦33’‘苏麦0558’略有倒伏,但对产量不构成影响。从实际产量来看,每667 m2产量在600 kg 以上的小麦品种有2 个,分别为‘扬麦34’‘扬麦25’;每667 m2产量在550 kg 以上的小麦品种有3 个,分别为‘镇麦18’‘扬麦33’‘扬辐麦15’;每667 m2实际产量低于500 kg 的小麦品种有2 个,分别为‘苏麦288’‘扬麦37’,这可能是因为田间畦面不平整、局部受渍、小麦出苗不均匀,从而导致成穗不均衡,最终对产量造成了一定影响。综上所述,16个小麦品种均通过了2022年—2023年的安全性测试,具有广适性和安全性,只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栽培管理,在高邮市种植均能获得稳产、高产。

猜你喜欢
宁麦扬麦小麦
常州市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筛选试验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2020—2021 年度来安县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
宁麦系列小麦品种的性状特点及相关基因位点分析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
扬麦系列小麦品种的饼干品质分析
哭娃小麦
扬麦系列品种品质性状分析及育种启示
1996-2015年江苏省淮南麦区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