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田间效果试验初报

2024-03-05 02:31徐云珂李宽
上海农业科技 2024年1期
关键词:病指粒剂株数

徐云珂 李宽

(1 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箬阳乡人民政府,金华 321000;2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植物保护和耕肥管理站,金华 321000)*为通信作者

水稻纹枯病又称云纹病,由立枯丝核菌侵染引起,是浙江省金华市水稻生产中的常发性重要病害,从苗期到穗期均可发生。水稻纹枯病是一种高温、高湿型病害,主要为害水稻叶鞘和叶片,发病严重时病菌可侵入水稻茎秆并蔓延至穗部,易造成水稻倒伏[1]。近年来,随着粗秆型水稻品种的推广和栽培方式的改变,水稻播种量加大,田间郁闭度较高,水稻纹枯病的发生日益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2-3]。

生产实践表明,适时防治水稻纹枯病,不仅可以取得显著的防治效果,还具有省工等优势。一般情况下,在水稻分蘖末期、孕穗期进行防治,可较好地控制水稻纹枯病的发生[4];或在发病初期结合其他病虫害防治措施进行预防,也可有效延迟和抑制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在此背景下,为探明不同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具体防效,笔者特于2022年进行了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田间效果试验,以期为水稻纹枯病防治药剂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田概况

试验于2022年在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白龙桥镇下杨村的单季稻田内进行。供试田块地势较为平坦,常年种植水稻,土壤种类为沙质壤土,土壤肥力为中等偏上水平,田块面积为2 000 m2,田内栽培管理条件一致。

1.2 供试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为‘甬优8540’。供试药剂为75%戊唑·嘧菌酯水分散粒剂(美国世科姆化学贸易有限公司)、20%井冈霉素可溶性粉剂(武汉科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德国拜耳股份公司)、30%苯甲·丙环唑悬浮剂(山东中新科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噻呋·己唑醇悬浮剂(江苏三山农药有限公司)。

1.3 试验设计

试验依据施用药剂不同,设处理(每667 m2药剂施用量):(1)75%戊唑·嘧菌酯水分散粒剂20 g;(2)20%井冈霉素可溶性粉剂44 g;(3)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10 g;(4)30%苯甲·丙环唑悬浮剂15 mL;(5)20%噻呋·己唑醇悬浮剂40 mL;(6)清水对照(CK)。每处理重复3 次,每小区面积为110 m2。

本试验共施药2次,第1次施药时期为水稻分蘖末期(7月20日),第2次施药时期为水稻破口期(8月16日),均采用背负式电动喷雾器,每667 m2兑水30 L 进行叶面喷雾。

1.4 调查方法

于水稻乳熟期(9月17日)调查试验田水稻纹枯病的发生情况,采取平行跳跃式取样法,以株为单位,每小区调查10 个点,每点面积为0.11 m2,记录调查水稻的总株数、病株数、各病级的株数,计算病株率、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依照G B / T 17980.20—2000的标准对水稻纹枯病危害严重程度进行分级[5]。水稻成熟后进行收割,测定各处理实际产量,计算增产幅度。

计算公式:病株率=(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0%;病情指数=[∑(各级病株数×相对级值)÷(调查总株数×9)]×100;病指防效=[(清水对照区病情指数-药剂处理区病情指数)÷清水对照区病情指数]×100%。

施药后不定期观察各药剂处理区的水稻是否有药害现象出现,如有,记录药害症状及程度。

2 结果与分析

2.1 防治效果

由表1可知,不同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不同。处理(1)的病株率最低,为6.2%;其次是处理(3),病株率为6.3%;处理(2)的病株率最高,达到13.9%。处理(5)的病情指数最低,为0.63;其次是处理(1),病情指数为0.64;处理(2)的病情指数最高,达到1.77。处理(5)对水稻纹枯病的病指防效最好,为90.7%;其次是处理(1),对水稻纹枯病的病指防效为90.6%;处理(3)、处理(4)对水稻纹枯病的病指防效分别为88.9%,89.2%;除了处理(2)对水稻纹枯病的病指防效显著低于其他处理之外,其他药剂处理对水稻纹枯病的病指防效无显著差异。水稻产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处理(1)、处理(3)、处理(4)、处理(5)、处理(2)、CK。其中,处理(1)、处理(3)的水稻产量显著高于其他药剂处理,分别较CK 增产20.2%、19.7%;处理(4)、处理(5)间水稻产量差异不显著,均较CK 增产在17%左右;处理(2)的水稻产量显著低于其他药剂处理。

表1 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田间效果

2.2 安全性

据试验期间调查,各药剂处理的水稻生长正常,且与CK 相比,水稻叶片未发现有异常现象,表明供试药剂对水稻生长安全。

3 结 论

试验结果表明,75%戊唑·嘧菌酯水分散粒剂、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30%苯甲·丙环唑悬浮剂、20%噻呋·己唑醇悬浮剂对水稻纹枯病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防效接近90%,其中20%噻呋·己唑醇悬浮剂对水稻纹枯病的病指防效最好,达到90.7%;20%井冈霉素可溶性粉剂对水稻纹枯病的病指防效较差,仅为73.9%,这可能是由于该药剂多年使用,导致药效下降。从水稻产量来看,施用75%戊唑·嘧菌酯水分散粒剂的水稻产量较高,其次为施用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的水稻,施用20%井冈霉素可溶性粉剂的水稻产量较低。

水稻分蘖末期是水稻纹枯病的水平拓展高峰期,破口期是水稻纹枯病的垂直扩展高峰期,这两个时期均是防治水稻纹枯病的关键时期。本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分蘖末期和破口期,每667 m2施用75%戊唑·嘧菌酯水分散粒剂20 g 或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10 g,均可有效防治水稻纹枯病,且具有较好的增产效果。

猜你喜欢
病指粒剂株数
2021年稻瘟病防控药剂有效性监测试验报告
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剂的配方研制
我院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20%三氟苯嘧啶水分散粒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
8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效果初探
75%醚苯磺隆水分散粒剂的制备
绩溪县水稻纹枯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意见
优质米水稻品种龙稻18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玉米锈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空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