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砜草胺+B油悬浮剂防除直播水稻田杂草效果初报

2024-03-05 02:31倪运东王晓飞吴佳文徐璟仪于湧鑫
上海农业科技 2024年1期
关键词:马唐草胺水稻田

倪运东 王晓飞 吴佳文 徐璟仪 于湧鑫

(1 淮安市洪泽区植物保护站,淮安 223100;2 淮安市农科院,淮安 223101;3江苏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南京 210036)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病虫草害防控直接关系到水稻生产的持续稳定和我国的粮食安全[1]。水稻直播栽培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2],该栽培方式具有省工、节本、增产等优点[3-5]。近年来,由于农村劳动力紧缺,水稻栽培方式进一步向直播这类轻简栽培方式转变,这种现象在江浙地区的发展势头尤其迅猛[6]。目前,江苏省直播水稻种植面积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比例已超过20%,然而杂草一直是直播稻生产管理的难题,也是影响直播稻优质高产栽培的重要因素之一,故对直播水稻田进行杂草防控尤为重要[7]。

在江淮地区,直播水稻田的主要杂草有17 科43种,其中优势杂草为稗草、马唐、丁香蓼等。目前,直播水稻田杂草防控以化学防除为主,然而杂草已对使用多年的传统除草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8-11],例如,现有的主力除草剂五氟磺草胺(penoxsulam)、二氯喹啉酸(quinclorac)、苄嘧磺隆(bensulfuronmethyl)、吡嘧磺隆(pyrazosulfuron-ethyl)等,均因作用机理单一、连年使用,面临着杂草产生抗药性的风险[12-13]。因此,亟须筛选出适用于直播水稻田杂草防控的新型除草剂产品,并明确其应用技术。在此背景下,为明确氟砜草胺+B油悬浮剂(氟砜草胺+B油悬浮剂是一种新型除草剂,目前尚未获得登记,可用于防除禾本科杂草及阔叶杂草)对直播水稻田杂草的防效、适宜用量及其对水稻生长的安全性,笔者特开展了相关田间试验,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朱坝街道的直播水稻田内进行。供试田块面积为0.2 hm2,耕作制度为稻麦轮作,田间主要杂草为稗草、马唐、丁香蓼等。

1.2 供试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为‘金粳818’,于2022年6月15日采用浅旋灭茬进行机械条播,播种量为300 kg/hm2;水稻出苗后,施用45%高效复合肥(N∶P∶K=15%∶15%∶15%,质量分数)525 kg/hm2作基肥。供试药剂为氟砜草胺+B油悬浮剂(商品名为“稻舞”,青岛清原农冠抗性杂草防治有限公司提供)、10%噁唑酰草胺乳油(商品名为“韩秋好”,苏州富美实植物保护剂有限公司生产)。

1.3 试验设计

试验依据是否施用药剂、施用药剂种类和施用量的不同,设处理(每1 hm2药剂施用量):(1)氟砜草胺+B油悬浮剂3 000 mL;(2)氟砜草胺+B油悬浮剂3 750 mL;(3)10%噁唑酰草胺乳油1 500 mL;(4)人工拔草;(5)空白对照(CK)。每处理重复3 次,每小区面积为80 m2,随机区组排列,各小区四周作埂,单独排灌。

试验依据各小区药剂用量,采用二次稀释法配成母液,使用WS-16D 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山东卫士植保机械有限公司生产)进行均匀喷雾,药剂兑水量均为450 kg/hm2。试验于2022年7月5日上午施药,此时水稻处于3~4 叶期,田间出苗均匀,杂草处于5~6叶期,田间分布相对均匀。施药当天试验田天气为多云,空气湿度为89.9%,最高气温为32 ℃,最低气温为27 ℃,平均气温为30 ℃。施药时试验田已排干田间积水,施药后1 d 田间灌浅水,并保持浅水层。试验期间及施药前1个月试验田不施用其他农药。人工拔草处理于2022年7月5日人工拔除田间杂草。

1.4 调查项目及方法

1.4.1 除草效果调查

每小区随机选取5 个点,每点面积为0.25 m2(长、宽均为0.5 m),在施药后15 d 调查杂草株数,并计算株防效;在施药后40 d调查杂草株数和鲜重,并计算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计算公式:株防效(或鲜重防效)={[空白对照区杂草株数(或鲜重)-处理区残存杂草株数(或鲜重)]÷空白对照区杂草株数(或鲜重)}×100%。

1.4.2 作物药害调查

分别在施药后1 d、3 d、7 d、15 d、40 d,目测观察水稻是否出现黄化、黄斑、矮化等药害现象,如有药害,记录药害的类型和程度,准确描述药害的症状及水稻生长恢复情况。药害分级具体方法为:1级,水稻生长正常,无任何受害症状;2级,水稻出现轻微药害,发生面积少于10%;3 级,水稻出现中等药害,以后能恢复,不影响产量;4级,水稻出现较重药害,难以恢复,造成减产;5级,水稻出现严重药害,不能恢复,造成明显减产或绝产。

1.4.3 产量调查

于2022年10月27日水稻成熟期,收割各小区水稻并做好标记,脱粒、风干后进行测实产。

1.5 统计分析

数据采用Excel 2007 进行初步处理,使用DPS统计分析软件(7.05 版)中的邓肯氏新复极差法(DMRT)对各处理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防 效

由表1可知,在施药后15 d,处理(1)、处理(2)对稗草、马唐、丁香蓼、总草的株防效均高于81%,其中对丁香蓼的防效最好,株防效分别为96.77%、96.91%。处理(2)对各类杂草的株防效均高于处理(1),说明高剂量的氟砜草胺+B油悬浮剂处理对各类杂草的株防效均高于其低剂量处理,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处理(3)对各类杂草的株防效存在差异,对稗草、马唐的株防效与处理(1)、处理(2)无显著差异,但对丁香蓼的株防效仅为10.66%,极显著低于处理(1)和处理(2)。处理(1)、处理(2)、处理(3)对稗草、马唐、总草的株防效均极显著优于处理(4)。

由表2 可知,在施药后40 d,各药剂处理对杂草的株防效明显降低。由表2、表3可知,在施药后40 d,处理(1)对稗草、马唐、丁香蓼、总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与处理(2)无显著差异,说明高剂量、低剂量的氟砜草胺+B油悬浮剂处理间防效差异不显著。处理(1)、处理(2)对稗草、马唐、总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显著高于处理(4),其中处理(1)、处理(2)对总草的株防效与处理(4)有极显著差异。处理(1)、处理(2)对丁香蓼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极显著高于处理(3),对总草的鲜重防效均显著高于处理(3),但处理(1)、处理(2)对稗草、马唐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与处理(3)无显著差异。

表2 不同处理对直播水稻田杂草的株防效(施药后40 d)

表3 不同处理对直播水稻田杂草的鲜重防效(施药后40 d)

2.2 药剂安全性与水稻产量

根据目测观察结果可知,各药剂处理区的水稻生长均正常,无黄化、黄斑、矮化等药害现象发生,表明各供试药剂在本试验制剂剂量下均对水稻生长安全。但是,由于杂草竞争养分,各处理的水稻植株矮小、长势弱,且稻谷空瘪粒较多。由表4可知,各处理的水稻每667 m2实际产量均较低,为79.44~269.18 kg。其中,处理(2)的水稻每667 m2实际产量为269.18 kg,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较CK 增产238.84%;处理(1)的水稻每667 m2实际产量次之,为215.84 kg,极显著高于处理(3)、处理(4);处理(3)、处理(4)的水稻每667 m2实际产量分别为127.78、121.95 kg,两者间差异不显著,但均极显著高于CK。由此可知,施用氟砜草胺+B油悬浮剂对水稻具有较好的增产效果,且施用量为3 750 mL/hm2的增产效果比施用量为3 000 mL/hm2的增产效果好。

表4 不同处理的水稻产量比较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氟砜草胺+B油悬浮剂对水稻生长安全,能显著降低稻田杂草数量,提高水稻产量。在施药后不同时期,高剂量(3 750 mL/hm2)的氟砜草胺+B油悬浮剂处理对杂草的防效与低剂量(3 000 mL/hm2)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两者对各类杂草的综合防效均较好,尤其是对丁香蓼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保持在较高水平。从测产结果来看,高剂量的氟砜草胺+B油悬浮剂处理的水稻产量最高,其次为低剂量的氟砜草胺+B油悬浮剂处理,且两处理的水稻产量均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综上所述,在以丁香蓼为主要杂草群落的直播水稻田内,可施用氟砜草胺+B油悬浮剂进行杂草防控,推荐制剂用量为3 000 mL/hm2和3 750 mL/hm2,用药时期为水稻3~4叶期、杂草5~6叶期以前,采取茎叶喷雾法进行施药。

值得注意的是,在施药后40 d,氟砜草胺+B油悬浮剂处理和10%噁唑酰草胺乳油处理对稗草、马唐、丁香蓼等杂草的株防效较施药后15 d明显下降,经综合分析,可能是因为2022年的高温干旱天气影响了药剂的后期药效发挥。因此,今后可结合苗前封闭除草措施,对氟砜草胺+B油悬浮剂的用药技术进行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马唐草胺水稻田
家乡的白鹭
丁草胺及其复配剂对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与安全性评价
马唐水提取液对高粱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小麦秸秆还田方式对水稻田杂草化学防治效果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盐肤木叶水浸提液对2种常见杂草的化感作用
除草剂丁草胺的研究进展
水稻田几种难防杂草的防治
马唐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先正达完成精异丙甲草胺产能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