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结肠淋巴管瘤超声表现1例

2024-03-06 13:41朱素甜宋伟健孙立涛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24年2期
关键词:肠腔淋巴管淋巴

朱素甜 宋伟健 孙立涛

患者男,29 岁,因反复腹痛、腹胀2 年余,加重1 d,伴排气、排便减少就诊。既往无手术史、外伤史、家族肿瘤病史。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23.54×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21.62×109/L,超敏C 反应蛋白55.1 mg/L,三者均升高;血清肿瘤标志物及生化检查均属正常范围。超声检查:右下腹腹腔内见一大小约9 mm×3 mm×5 mm 团块状实性不均质回声区,与升结肠联系密切,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晰,内部回声不均匀,局部呈高低相间;CDFI 于其内可探及少量点条状血流信号;脉冲多普勒示血流呈低速低阻动脉频谱,阻力指数(RI)0.59,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23.31 cm/s。见图1。超声提示:升结肠肿物,恶性待排,建议进一步检查。腹盆CT 平扫提示:升结肠肠壁不均匀增厚,伴肠腔狭窄,近端小肠梗阻改变。腹盆CT 增强提示:升结肠肠壁增厚,壁厚不均匀,增强扫描明显强化,考虑肠癌可能。见图2。肠镜检查:于距肛70 cm处(升结肠附近)可见多发息肉样隆起,聚合成团,表面溃疡形成,肠腔狭窄。见图3。后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术中见:回盲部可见大小约10 cm×8 cm多发息肉,质中,占据肠腔1周,结肠肠腔狭窄。见图4。术后组织病理检查:回盲部黏膜下淋巴管瘤,大小约7 cm×6 cm;肠系膜淋巴结21 枚反应性增生。见图5。免疫组化检查:CD34(+)、CD31(+)、ERG(-)、Fli-1(-)、Ki67(+1%)、CEA(-)、CD20(淋巴细胞+)、Bcl-2(淋巴滤泡-)。病理诊断:结肠良性肿瘤(黏膜下淋巴管瘤)。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切口Ⅱ/甲级愈合,于7 d后出院。

图1 本例患者声像图

图2 本例患者CT图

图3 本例患者肠镜下观

图4 本例患者术中大体标本图

图5 本例患者病理图(HE染色)

讨论:淋巴管瘤是一种少见的淋巴系统先天性发育异常,多见于婴幼儿,可发生于全身各个部位,好发于头部、颈部和腋窝,肠道受累相对少见,一般位于肠系膜、大网膜和结肠系膜[1]。淋巴管瘤的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淋巴系统的先天性异常,以及外伤、淋巴阻塞、手术、炎症过程或放射治疗有关[2]。淋巴管瘤组织学类型分为单纯性(毛细血管性)、海绵状及囊性淋巴管瘤[3],病理表现为淋巴管扩张,内衬单层内皮细胞及淋巴细胞大量聚集,免疫组化标志物D2-40、CD31、CD34和Ki67(+1%)阳性对诊断脉管来源的肿瘤有着重要意义。结肠淋巴管瘤多无症状,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腹痛、腹胀及腹部可触及的肿块,但当出现肿瘤的压迫作用、出血或感染时,患者会出现类似急腹症的一系列症状[4]。淋巴管瘤典型超声表现为边界清晰的无回声囊性或多囊性肿块,具有多个较薄的隔膜,呈蜂窝状改变,并伴有后方回声增强,分隔上可见点线状血流信号[5]。本例患者超声表现不典型,表现为升结肠内团块状不均质回声,突向肠腔内、外,压迫肠腔,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晰,内部高回声为肠腔与黏膜层界面反射,部分低回声不均匀,可见微囊腔结构,并可见其产生反射所呈现的点状强回声,CDFI 可探及少量点条状血流信号,脉冲多普勒示血流呈低速低阻动脉频谱,与恶性肿瘤表现相似。同时成人结肠淋巴管瘤发病率较低,检查者对该病认识不足,最终导致误诊。该病的另一特点是多发生于淋巴组织丰富区和淋巴管汇合处,准确识别病变起源部位有助于鉴别诊断。当临床表现为肠梗阻,且超声提示囊性型肿块甚至低回声实性肿块时,应考虑肠道淋巴管瘤的可能。

总之,超声可实时、动态观察病变的内部结构及其对周围组织关系,对成人结肠淋巴管瘤有一定的提示作用,但是最终确诊仍需依靠病理诊断。

猜你喜欢
肠腔淋巴管淋巴
综合护理淋巴消肿疗法在降低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影像学在克罗恩病并发肠腔狭窄诊断及随访中的价值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胸内淋巴管瘤诊治进展
肠腔隔绝技术在肠空气瘘的应用
豚鼠、大鼠和小鼠内淋巴囊组织学的差异
富含脂肪及淋巴组织的冰冻切片制作体会
聚桂醇治疗左腋下巨大淋巴管瘤1例
回盲口狭窄致犬肠梗阻1例
改制加压输液器注水法在电子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