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育人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与破解

2024-03-07 01:28王玲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4年2期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对策

[摘 要]全方位育人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新时代思政教育理念。其顺应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诠释了思政教育的核心规律。因此,文章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研究对象,从当下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全方位育人理念提出解决的策略,意在响应总书记的号召,探寻思政教育的新渠道,拓展思政教育的新视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让大学生成长成才,真正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关键词]全方位育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4) 02-0050-03

全方位育人是“三全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点关注的是育人过程中空间要素的构建。作为一个社会学概念,其把所有可以实施育人的空间覆盖进去,构建了各领域、各层次、各方位时时育人、处处育人的大思政格局。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育人体系需要通过全方位育人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系统、科学、完整地开展与延伸,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教育成就直接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联系在一起。

一、全方位育人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工作机制致使育人内容和形式固化

自全方位育人理念提出后,高校思政教育的确进入了加速发展期,但是因为缺乏整体的规划与系统性的建设,实际工作是处于失衡状态的。首先,高校延续了“自上而下”的命令式领导方式:上级部门发布政策,下级部门执行政策。这样的模式虽然稳定,但是缺乏创新性,且没有考虑到思政工作对象的发展性,直接导致思想政治工作反馈不及时、不准确等问题的出现。近年来,一些高校为了在思政工作中取得成绩,在全方位育人的基础上又提出了“高层次人才”的概念,本意之一是为了通过先培养一批思政人才获得可推行的经验,而后在整个高校进行广泛式的培养。但在实践过程中,“高层次人才”成为一项考核学校德育政绩的指标,很多学校不得不把工作重点放在迎接考核上,实际的培养工作就变成了“拉横幅、喊口号、拍照片”,育人工作变成了形式主义。其次,部分高校内部的各个部门没有建立协同机制。很多发挥育人功能的部门都呈现独立、单一的工作状态。因为在教学工作中没有交集,所以德育上也缺乏主动交流的意识,协作机制不通畅。这是对全方位育人整体性原则和科学性原则最大的背离,造成了高校育人工作与专业教学发展的不匹配和不适应,无法达成育人的目标。

(二)育人资源开发不充分致使德育效能低下

育人资源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又是全方位育人的基础与保障。高校对显性德育资源的开发极为重视,且取得了一些成绩。如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公益性组织达成合作育人的关系,让学生利用假期进行学习、实践、创新教育等活动;开通线上教育平台,使网络思政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这些显性的教育资源为高校的思政育人工作提供了巨大的支持。与此同时,基于全方位育人的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疏漏却也被充分地暴露了出来。部分育人主体不能从内心真正认识并认同全方位育人工作的本质与关键,全方位育人仍然停留在高校主导、高校实施的单主体阶段。在学生需要获得帮助时,仅凭高校一个教育主体,无论是心理上的辅导,还是生活上的支持,就都会表现出严重不足的情况。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在学生精神和情感上不能得到更多支持的基础上,思政教育很难取得比较好的效果。更为严重的一个问题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检验与专业课的效果检验不同,它很难通过具体的指标进行量化,所以高校在进行资源配比建设时,为这项工作分配的资源相对来说就少了很多。这会进一步拉低德育的实效性,导致资源链和效能链之间的严重不匹配。

(三)空间覆盖面不足致使多主体责任意识欠缺

全方位育人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处于一种时时育人、处处育人的状态中。伴随大学生接触的社会层面越来越广泛,实现这一状态的客观难度是在逐渐加大的。加之社会转型期出现的一些错误的认识和价值观从各种渠道渗透到大学生的思想当中,这不是仅依靠学校一个主体就能扭转的,其需要从国家到各个部门再到高校,通过政策规范,而后找到可行性渠道,深入家庭、企业、各行各业中,形成一个全面且主动配合的网络才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成效。一方面,这一网络尚未集成,另一方面,学生在校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其在社会上得到的信息反馈严重偏离,这会让学生深深地陷入对教育和自我的怀疑中,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另外,一些学生会寻求家庭的帮助。可从实践效果来看,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更多地主导了家庭教育。权威式教育、命令式教育、物质激励式教育导致学生出现极大的精神压力、攀比虚荣的心理、情感淡漠等,因为这些错误的教育做法,全方位育人的效能不仅没有发挥出来,还会使得学校教育的成效被减弱。

二、全方位育人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进策略

(一)遵循规律,建立全方位育人的机制

立德树人是全方位育人的根本出发点,其决定了思政教育工作的方向和目标,也对思想政治教育各个环节的工作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这些规定并非凭空而来,它是基于事物的客观运行规律得来的,是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书育人工作和学生成长路径三个客观规律的内在联系中挖掘而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将其总结为“八个相统一”,让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了具象的依据。首先,“大思政”育人格局构建的主体必须明确“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这三个具体问题。确保意识形态的清醒与育人方向的正确,让高校培养的人才能真正担当起民族复兴的大任。其次,全方位育人是一个长效系统性的工作。体制机制的建立是让这项工作能够长效系统开展下去的前提。所以高校党委必须牵头成立领导小组,认真学习领会政策与会议的精神,对这项工作进行全面的部署、统筹与规划,稳扎稳打地推进育人工作。在完善了顶层设计之后,下属的各个部门依次被打通,可以通过管理、教学、服务等多个层面,同时部署、评估和监督的形态推进全方位育人工作,每一个形态有独立的章制,各个章制之间又有协作的部分,全方位育人的体系就得到了初步的构建。接下来,各个部门需要明确工作的内容与职责。通过建立责任清单把组织建设、任务分工、机制创新等细则性工作落实到位。从思政教育、专业教育、校园文化建設、第二课堂、网络课堂等各个层面,把空间层面全部覆盖,确保在实施全方位育人工作的过程中,育人力量互联互通,育人工作的常态化和创新化开展都有坚实的基础。

(二)整合资源,优化全方位育人的路径

学校是实施全方位育人的最坚实的阵地,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在现有资源有限且集合资源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改善的客观事实面前,学校需要最大限度地挖掘校内的育人资源。从学校文化、各类课程、实践活动、科研合作、管理服务、心理健康、网络环境等各个方面深刻地挖掘可供本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资源,让学生身处校园自然而然地就受到思政教育的浸润。有一些高校组织教师钻研专业课和思政课结合的创新课型,有一些高校开展“思政空中课堂”,有一些高校定期举办思政主题的实践活动……这些均是有意义的尝试,可以凝结成经验进行推广。与此同时,学校要主动地向校外的育人资源抛出“橄榄枝”,如与当地的革命根据地、红色展览馆、党史博物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合作,通过定期举办活动开放日、志愿讲解员等活动,让先进的思想文化成为一种“内生动力”,感染和召唤大学生投入新时代的建设事业中。学校还可以与一些艺术组织合作,通过排练舞蹈、话剧、音乐剧,在节假日、纪念日进行展演等形式,一面把思政教育灌注到学生的心中,一面让思政教育在社会上形成广泛的影响力。

(三)强化意识,协同全方位育人的主体

当代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兴趣广泛性与活跃性是实现全方位育人不可多得的优势。抓住学生走向社会的契机,搭建一批社会实践平台,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服务人民,在服务人民中增长才干,是把各方育人意识转化成为可见可用的成果的最好的方法。从社会层面来看,学生的实践、创业可以获得育人的效果。利用新媒体平台让思政教育实现跨地域的汇聚又极为符合全方位育人打破地域限制的特点。在这个过程中,社会教育主体也会得到更多的素材,从实践中提炼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传递的途径(方法)。一旦社会主体掌握了育人的方法,其对这项工作的认知也会随之深化,主动积极地投入育人事业中。目前国内高校开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讲队”“助力乡村振兴”等育人精品项目就是最好的典范。在协作的过程中,为了能把考核指标量化,可以考虑建立一些实习实践基地,配以大学生实习实训的制度,督促育人主体和大学生同时进步,实现双赢。从家庭层面来看,家长的理解、信任、鼓励和支持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充足的心理动能。所以家长必须摆脱传统的育人观念,主动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文化知識,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还要与学校取得积极的联系,了解学生在校的真实情况,得到来自教师的专业指导,从而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统一在一起,完成教育主体的协同工作。

三、结语

全方位育人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绝对的指导意义。要想实现全方位育人的目标,必须遵循教育的规律,修正传统模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重新构建各类机制的基础上打通内部的协作途径,汇聚各领域、各层次、各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形成以高校为坚实阵地,家庭、社会各司其职的教育大格局。当然,全方位育人的范围之广、内涵之厚是需要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被反复研究和不断总结的,当其随着时代的诉求和教育本质的凸显,在新的形势与新的任务下愈加充分地彰显力量时,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亦成功地翻开了新篇章,真正成为高层次人才的培育阵地。

参考文献:

[1]杜璇.基于全方位育人理念视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探讨[J].大学,2022(27):165-168.

[2]熊荣.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J].教育文化论坛,2021(4):103-107.

[3]胡景乾,方昕.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高校教学质量文化建设研究[J].教育探索,2021(1):44-47.

(责任编辑:刘洁)

作者简介:王玲(1986—),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The Problems and Solution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Wang Ling

( Nursing College, 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 )

Abstract: "All-round education" i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cept of the new era put forward by the General Secretary at the 2016 National Conference on Highe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It conforms to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educational reform in the new era and interprets the core law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refore, this paper tak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starts with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t present, combines the concept of all-round education and puts forward solutions. The purpose is to respond to the call of the General Secretary, explore new channel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xpand new horizon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let them grow into talents. Truly become a pillar of the country.

Key words: "All-round education";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Problems;Solutions

猜你喜欢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团体动力学视域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课堂教学初探
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研究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