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火灸定点回旋透热技术治疗膝骨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临床观察*

2024-03-07 07:12豆江移于本画苟春雁王毅刚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2期
关键词:膝眼雷火定点

豆江移 于本画 苟春雁 王毅刚

(1.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7;2.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0000;3.重庆市中医院,重庆 400021)

膝骨关节炎(KOA)是一种从软骨退行性变开始而累及骨质、滑膜等关节结构的慢性损伤性疾病。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KOA 患病率逐年增高,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1]。现代医学在治疗上多采用抗炎、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虽有一定的疗效,但大多数患者病情迁延,易反复发作[2]。KOA属于中医学“膝痹”范畴,有反复发作,遇寒冷或潮湿病情加重的特点[3]。灸法作为中医外治的主要方法之一,具有副作用小、操作简单等特点,因其具有温阳散寒、舒筋通络、通痹止痛之功效,故常用此法治疗KOA(寒湿痹阻证)。雷火灸作为艾灸疗法的一种,也常用于临床中,其结合特定的手法治疗常取得较好的疗效,故本研究主要观察雷火灸联合定点回旋透热技术治疗KOA(寒湿痹阻证)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21年版)》[4];中医辨证标准参照《膝骨关节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15 年版)》及《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指南(2020 年版)》中的寒湿痹阻证标准[5-6]。2)纳入标准:满足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年龄40~79 岁,男女不限;近1 个月未接受相关治疗;不存在严重躯体、精神类疾病,沟通无障碍;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3)排除标准:腰椎间盘脱出压迫马尾神经者;其他疾病导致的膝关节疼痛者,如风湿性关节炎、痛风、肿瘤、外伤等;对艾灸气味过敏者;有严重器官损害者;既往行膝关节手术者;妊娠期妇女。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21 年5 月至2022 年11 月重庆市中医院针灸科门诊、住院部及重庆市渝中区赵氏雷火灸传统医药研究所门诊收治的患者100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50 例。对照组男性16 例,女性34 例;年龄40~77 岁,平均(59.66±8.06)岁;病程0.2~30 年,平均(5.83±5.80)年;病位左侧者22 例,右侧者28 例;体质量指数(BMI)(22.73±2.90)kg/m2。治疗组男性13 例,女性37 例;年龄40~79岁,平均(59.91±5.19)岁;病程0.2~23年,平均(6.06±6.21)年;病位左侧者21 例,右侧者29 例;BMI(23.08±3.43)kg/m2。两组性别、年龄、病程、BMI 及发病部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1)对照组:行雷火灸回旋灸手法。操作:患者取仰卧位,伸直患侧膝关节;若无法伸直者,可在其下垫软物,使患者放松。治疗前先定位内膝眼穴,即髌韧带内侧凹陷处的中央,然后用红外线测温仪测量内膝眼温度,点燃赵氏雷火灸,手持艾条并垂直于患侧膝关节面,在其上方3 cm 处来回水平移动进行膝关节面预热,时间为5 min,预热后再次测量内膝眼温度;后定点于内膝眼穴上3 cm 处做直径为5 cm 的顺时针或逆时针回旋,时间为7 min,定点治疗结束后再次测量内膝眼温度,总共治疗时长为15 min。治疗结束5 min后再次测量内膝眼温度。每日1 次,连续治疗7 d。2)试验组:行雷火灸定点回旋透热技术治疗,由小回旋灸、雀啄灸与点按法3 种手法构成[7]。操作:患者取仰卧位,预热方式同上,预热前后测量内膝眼温度。预热后行小回旋灸法:距离内膝眼(EX-LE4)上3 cm 处做直径为5 cm 的顺时针或逆时针回旋,10次后用手点按内膝眼穴,此为1壮,共行7壮。雀啄灸法:施灸部位同上,做如鸟啄食样动作,上下移动艾条,距离皮肤的移动范围为1.5~3 cm。每行5 次后用手点按内膝眼为1壮,共行7 壮。重复上述动作,共计15 min 结束,结束后测量内膝眼温度。治疗结束5 min 后再次测量内膝眼温度。连续7 d治疗。注意事项:施灸过程中密切询问患者能否忍受该灸条温度,不断关注患者表情变化,谨防烫伤;施灸过程不断用吸耳球吹去灸条燃烧后产生的灰烬,以保持灸条热度,以免影响疗效;嘱患者注意施灸部位的保暖,以防寒邪入侵。

1.4 观察指标 1)视觉模拟评分法(VAS)[8]:在治疗前后评价膝关节疼痛程度,总分越高则代表疼痛越显著。2)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量表[9]:评价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膝关节疼痛、僵硬及活动功能的指标。其中疼痛项占5/24,僵硬项占2/24,日常功能活动项占17/24,24 项的总和表示积分总指数,积分总指数与膝关节疾病成正比,若总分越高,则代表膝关节疾病越严重。3)评价膝关节温度变化:测定2 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肢膝关节内膝眼温度的变化。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6.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首先行正态性分布检验,若符合则使用t检验,不符合则采用秩和检验;同组治疗前后则采用配对t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用Wilcoxon 秩和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与WOMAC指数比较见表1。两组治疗7 d 后VAS 评分及WOMAC 指数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及WOMAC指数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及WOMAC指数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 <0.05。下同。

组 别试验组(n=50)对照组(n=50)WOMAC指数28.70±13.07 12.46±6.62*△30.14±11.99 18.18±9.66*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VAS评分(分)5.36±1.89 2.42±1.14*△5.42±1.42 3.14±1.11*

2.2 两组第1、3、7日预热前后、定点治疗7 min及治疗结束5 min 后温度值比较 见表2。两组患者治疗后定点7 min 及治疗结束5 min 后温度与预热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两组间比较差别均不大(均P>0.05)。

表2 两组第1、3、7日预热前后、定点治疗7 min和治疗结束5 min后温度值比较(℃,±s)

表2 两组第1、3、7日预热前后、定点治疗7 min和治疗结束5 min后温度值比较(℃,±s)

注:与本组预热前比较,*P <0.05。

组 别试验组(n=50)对照组(n=50)时间预热前预热5 min后定点7 min后治疗结束5 min后预热前预热5 min后定点7 min后治疗结束5 min后第1日31.22±3.24 36.95±2.40 40.85±1.83*37.62±1.63*31.70±2.77 36.87±2.36 41.36±1.52*36.75±2.02*第3日30.44±2.35 36.58±2.24 41.35±1.79*37.60±1.58*30.94±2.27 37.02±1.78 40.60±1.78*36.67±2.27*第7日30.69±2.72 37.05±2.40 41.41±1.89*37.21±2.11*30.68±2.44 36.83±2.09 40.64±1.44*36.37±1.84*

2.3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 两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3 讨 论

KOA 属于中医学“痹证”“膝痹”范畴,《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张氏医通·诸痛门》曰“膝者筋之府,膝痛无有不因肝肾虚者,虚则风寒湿气袭之”,表明此病发生多因人体正气亏虚时,风寒湿邪杂至,侵袭人体,使经脉气血凝滞不通,不通则痛,故而出现疼痛、晨僵等一系列临床表现,为本虚标实之证。KOA 目前中医辨证分型尚未统一,根据指南可分为肝肾亏虚、气血虚弱、湿热痹阻、寒湿痹阻、气滞血瘀5 型[10],其中以寒湿痹阻型在中老年人中的发病率较高[11],可能是中老年人群年老体衰,肝肾不足,气血不充,筋骨失于濡养,外感寒湿之邪乘虚而入所致。现代医学在KOA 的治疗上多以对症为主,包括口服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但是长期口服药物治疗副作用较多,常引起胃肠道系统不适,治标不治本,而手术治疗费用又较为昂贵,且面临术后易反复的风险。中医学治疗KOA 的方式众多,且具有副作用小、效果显著的优势,包括针刺、艾灸、推拿、中药外敷等,其中艾灸通过艾绒燃烧产生的热力作用渗透到体内,作用于膝关节可祛局部寒湿,使疼痛解除,被广泛用作KOA 的治疗中,取得较好的疗效。但是普通艾灸治疗该病所需的疗程较长,而持续的疗效较短,有一定的局限性。

本观察通过临床随机对照的方法,应用赵氏雷火灸定点回旋透热技术治疗寒湿痹阻证之KOA,证实了雷火灸定点回旋透热手法可有效改善KOA(寒湿痹阻证)的疼痛、晨僵等症状,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在寒湿痹阻证之KOA 的治疗上笔者参照《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出的“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治疗原则,雷火灸具有火力猛、药力峻、渗透力强的特点,其燃烧时产生的热辐射能量是普通艾条的2 倍以上,温度可高达240 ℃,其热辐射、光辐射更强,火力大而时间久,具有温通经络、活血化瘀、祛风散寒的作用[12-13]。有基础研究证实,艾灸能有效降低血清中PGE2 含量,减轻KOA 炎性反应,减轻患者的炎性疼痛[14]。而赵氏雷火灸在此基础上加用温热及行气的药物,通过较强的热辐射使热量药物因子渗透到组织器官,加速体内局部血液流通,达到循经感传作用,使体内寒湿可化,气血可通,故疼痛可解[15]。

本研究所采用的手法是赵氏雷火灸第四代传人赵时碧女士在祖传基础上,结合自己40 多年的临床经验创制的特色技法——定点回旋透热技术,是小回旋灸、雀啄灸和点按法三者有效结合。小回旋灸操作简便灵活,治疗面积较大,多用具有疏经活络、通络止痛的功效[16];雀啄灸具有温热力传导快、渗透快、渗透强的特点,在痛证的应用方面效果尤为显著[17];点按法是传统中医学基础手法,具有“以指代针”之效,可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温经散寒;定点回旋透热技术是将3 种手法和药物有机结合,能使灸力效应向更深层次渗透,具有普通艾灸及单用回旋灸手法远远不能达到的渗透力,极大地提高了艾灸治疗效果。所选穴位内膝眼为经外奇穴,出自《备急千金要方》,是KOA 最常见的压痛点之一[18],根据腧穴的近治作用,KOA 病位在膝,局部取穴能够疏通膝关节气血,从而改善患者疼痛症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7 d 后,两组的VAS 评分、WOMAC 指数、内膝眼温度均明显改善。这提示雷火灸回旋灸与雷火灸定点回旋透热技术均可有效改善寒湿痹阻证之KOA 患者寒冷、晨僵症状,缓解膝部疼痛,改善关节功能,且雷火灸定点回旋透热技术改善疼痛症状方面优于普通回旋灸。

综上所述,采用雷火灸定点回旋透热技术治疗寒湿痹阻证之KOA,充分发挥了穴位、经络、灸法、中药、手法的综合治疗作用,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且不良反应少、操作简便,是一种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法。但是本研究的观察指标只评价了VAS 评分、WOMAC 评分及内膝眼温度的变化,缺少更多客观的评价指标,且试验周期过长,历经一年四季,未做到统一的室温,温度测量有一定的误差性,今后将进一步改进研究方案,增加相关的客观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为推广雷火灸定点回旋透热技术治疗膝骨关节炎提供更多依据。

猜你喜欢
膝眼雷火定点
例谈圆锥曲线中的定点定值问题
周围性面瘫应用针刺联合雷火灸治疗的效果评价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解析几何中定点问题的处理策略
直线过定点的5种特优解法
雷火灸的临床应用及研究现状
天佑中华·雷火迎春
沼泽地边的雷火与荠叔
艾灸补阳气
膝关节疼痛按这三个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