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萱《捣练图》中的人物服装设计及其人文价值

2024-03-07 08:00
辽宁丝绸 2024年1期
关键词:长衫长裙劳作

沈 筱

(广西科技大学,广西 柳州 545006)

一、作者、作品简要介绍

《捣练图》由中唐时期宫廷画家张萱所作,其极善工笔绘制婴儿、妇女,作品以表现豪门贵族的女子游春玩乐等欢愉生活情态为主。所画的女子多以“朱色晕染耳根”,其仕女画的绘画手法用笔细致、设色柔丽,晚唐时期周昉主要受其绘画风格影响,所画人物亦以“肥硕为体”,并引导着一代人的审美,是我们研究唐代仕女画成就的重要参考资料。

《捣练图》是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画面共表现了12 个宫女辛勤捣衣劳作的场景,全画卷可以分为捣练、缝制和熨烫三个部分,画中宫女衣着不尽相同,体态丰腴,展现了盛唐时期仕女画的特点以及当时社会仕女的面貌特征,具有很强的写实性,且区别于以往的教化功能画作,取材于真实生活,且将主体从达官显贵转移到劳作群体上,真实还原了劳作风貌,折射出盛唐时期以胖为美的开放思想以及社会繁荣风貌,且包含了崇高的人文主义追求。

二、绘画技法分析

在《捣练图》一作中不作背景,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人物和劳作细节,且在表现手法上充分融合了道释画与山水画的表现特点,结合当时审美倾向与社会景象,人物体态丰腴,突破了历代所绘制的瘦弱女子形象,形成了设色柔丽、用笔细致、区别于他的仕女画风格。

全画采用绢本设色组合型布局方式,线条缓急得当,浓淡相宜。构图上以横向延展的方式展现画面,人物高低错落、井然有序,三个场景相互呼应,极具叙事性。在线条上学习魏晋时期顾恺之的画法,精简到位地表现出服装的质感,并在关节处加以衣褶,使服装极富层次感,在刻画女性妆发等细节时,用工笔勾勒轮廓局部渲染提亮,进而加强面部的立体感,手法表现细腻。在色彩上总结了唐代著名山水画家展子虔、李思训青绿填色的方法,赋色浓厚,且服装上采用大量蓝绿色以及暖色调,二者相互呼应、和谐统一,头发采用大面积丹青填色,对发梢发尾等地方进行晕染,呈现出虚实之感。

三、人物分析

《捣练图》人物各具特色,塑造出不同年龄段的女子劳作形象(如下图1)。我们可以清晰感受到盛唐时期宫中仕女的风貌,她们体态丰腴、妆发精致,虽身为宫女,但衣着表现雍容大气、温文尔雅。细长柳叶眉、丹凤眼、樱桃嘴以及各式各样的发饰塑造出柔和妩媚的女性形象,散发着优雅恬静的气息。作者对人物生动传神的表达,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画作背后盛唐时期宁静诗意的氛围与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

图1 局部图

如捣练部分的红衣蓝裙年轻女子面向观者,倚着木杵挽袖,给人一种即将继续工作的动态感;缝制部分二人看起来年岁稍长,一个坐在地毯上有条不紊地理着丝线,一个坐在在矮凳上缝制衣服,配合默契、分工明确;熨烫部分中间以袖掩面衣着蓝色服装的女孩与蹲着玩耍的红衣小女孩打破了劳作时的沉闷,整体和谐具有节奏感,动中有静,给人传递出欢愉的景象。

《捣练图》中的女子身着盛唐时期依旧流行的衫襦、长裙和披帛,领口袒露,长裙围在腋下以彩色绳带加以固定,两肩缠绕长披巾,随风舞动、飘飘欲仙。

以人为主体,为突出美观性,不惜用料。整体呈宽衣大袖状,披巾的材质一般为轻薄的丝绸、纱罗等贵重材料,且用量极大,其审美性远远超过了实用性。因整幅画作人数较多,为了保证其整体性与连贯性,作者在多个细节部分进行了呼应。从色彩方面来看,整体服装色彩搭配鲜艳柔和,冷暖协调;局部服装色彩又另有奥妙之处。

捣练部分最右边背对观者身着绿色长裙的女子,上身搭配淡粉色长衫,双肩缠绕同色系披肩,但披肩上的花纹又以绿和粉构成,红色的绣花鞋与发髻上的红色发饰相呼应,既避免头重脚轻平衡了人物,又起到了点缀的效果;其右手边侧脸背对观者捣练的女子,服装款式与其一致但上下衣色彩与之相反,起到了同样的视觉效果,且该女子身披黄色的披肩,与熨烫部分最左边扯练女子披肩的色彩一致,既活跃了人物性格,又紧密了人物之间的关系。

熨烫部分身着蓝色长裙扯练的女子,披肩和长裙都似为纯色,而长裙里面的长衫图案规整而又丰富,整套服装繁简得当,富有节奏韵律;正在站着熨烫的女子身着橙黄色长裙的颜色又与最左边蓝裙扯练女子的披肩颜色一致,且长裙占整套服装很大面积,虽然该女子长衫和披肩花纹繁密,但有纯色长裙的协调,不仅不杂乱还增添了新的美感,其朱红色的长衫与绣花鞋自然将视线引向其右侧身着同色系长衫玩耍的小女孩;小女孩宽松长衫下配着印满花纹的粉红色长裙,将小女孩天真活泼的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位于右侧扯练的女子披肩的颜色与小女孩长衫颜色一致,粉红色长裙长衫颜色与小女孩长裙颜色一致,且长裙上墨绿色的花纹使人物显得大气而典雅。

缝制部分坐地毯上理线的女子与其着装相似,但花纹有所不同,且披肩的红色更加浓厚艳丽,能看出年岁相较前者更大,气质也更加成熟稳重,其理线的手势又再次将视线指向了捣练部分面向观者身着蓝色长裙挽袖的女子;且该女子长衫颜色与前者相连接为朱红色,长衫上的图案以更深的红色加以修饰,虽然长裙约占整体面积三分之一,但腰间红色丝带起到了平衡的作用,使整套服装看起来分外和谐;最后画面指向以袖遮面用扇子煽火盆的蓝衣小女孩,纯色的长衫与印有花纹的长裙相搭配,腰间系红色腰带,将小女孩的童趣灵动展现了出来,且她身上长衫颜色连接了前者捣练女子的长裙,绿色裤子又与最右边捣练女子的长裙颜色相呼应,整体人物从服装上达到了封闭式循环效果。

由于唐朝开放大门,佛教文化经西域传入内地,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不断融合,展示出异彩纷呈的局面,团窠纹成为当时主流纹饰,在服装图案上表现最为明显。在此画服装上体现的主要有团窠瑞花纹样、菱格瑞花纹样、龟背瑞花纹样、卷草莲花纹样等。

团窠瑞花(如下图2):第二部分缝制与第三部分熨烫中间以袖掩面衣着蓝色上衣的小女孩,她裙子上的图案就是典型的团窠花纹,以藕白晕色圆环构成的团窠为骨架,内填如意花瓣呈发射状的八瓣小花,形似雪花,质地清晰,古雅清秀,按照四方连续排列;菱格瑞花(如下图3):第三部分熨烫情境中最左边身着蓝色长裙扯练的女子,她所穿长衫上的纹样就是典型的菱格瑞花,骨架为菱形结构,每条边线以两片叶子构成,以一朵放射状四出瑞花图案加以填充,周边设象牙白晕色开来;龟背瑞花(如下图4):第一部分捣练环节位于最右边背对观者身着青绿色长裙的女子双肩所缠绕的披肩花纹为龟背瑞花,外骨架为蓝色弧线,内部以红、绿两色瑞花填充,具有吉祥寓意,又因形似龟背,故而得名龟背瑞花纹;卷草莲花(如下图5):第二部分缝制环节中坐在地毯上理线的女子,她披肩上的花纹外骨架以浅蓝色卷草似的纹样围成C 形,内部以粉色莲花纹样填充,花头朝向上下两个方向,以二方连续排列,且莲花是圣洁的象征亦是佛教的圣花,更能表现出女子优美端庄的形象。表现了在盛唐时期由于经济的急速增长,政治平和稳定,人们思想解放,因而给予社会极大的包容性,女子可以自信地展现身体的天然美感,女性社会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图2 团窠瑞花

图3 菱格瑞花

图4 龟背瑞花

图5 卷草莲花

四、总结

从人物形象方面而言,作者既重视人物形象的塑造,又注意刻画富有情趣的细节,使得绘画内容更具有生活气息,体现了唐代仕女画在写实写意方面取得的杰出成就。不难看出张萱《捣练图》中女子形象温和恬静,劳作气氛欢愉,这跟作者所处时代以及自身的经历有着莫大的关系,这是作为宫廷画家张萱对所熟悉的生活认真观察的结果。画卷中仕女一改以往纤瘦柔弱的形象,她们各个面部圆润,体态丰满,额间以花钿装饰,具有盛唐时期以肥为美的特点,柔美而不失端庄,妆发及形体体现了时代审美,表现出女性地位的提升。

从服装方面而言,重视整体,没有孤立任何一个人物,特别是在服装的颜色和图案上,彼此之间相互呼应,且色彩都较为柔丽,冷暖搭配和谐,单个人物的穿着既符合时代的特征,又迎合了视觉美学,服装繁简得当,极具跃动感。《捣练图》中女子的服装款式以小袖襦裙为主,且裙束较高,通常位于胸部以上;在图案表现上,描绘的是盛唐时期,国门对外敞开,外来文化与中原文化相融合,思想得到解放,女性的独立意识增强,且受佛教影响,纹样大多较为新颖,以团窠纹为主,带有宗教色彩。

张萱将普通的劳作场景升华为一幅富有艺术美感的画卷,在画作中呈现出唐朝时期女性形体、妆发以及服装款式、色彩、纹样等,揭示了画作背后统治阶级的审美。其通过对劳动场景的细致描述,表现出对宫中仕女生活的关注,深入了解劳作情态,走进女性内心,将女性形象美化,展现了崇高的人文主义情怀。

猜你喜欢
长衫长裙劳作
月亮
晚清民国男士长衫结构工艺研究
辛勤劳作 吉祥人家
春暖劳作花相伴
我为小丽绘长裙
酷暑劳作易受伤 “高温权利”需了解
我为小丽绘长裙
“民国长衫客”的微时代营销
过膝中长裙这样穿
长衫悠悠数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