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理念下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4-03-07 08:00
辽宁丝绸 2024年1期
关键词:苏绣文科艺术设计

徐 晨

(昆山登云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昆山 215300)

1 “新文科”理念的提出

1.1 国内外研究情况

“新文科”的教育理念最早由美国希拉姆学院首次独立提出,于2017 年10 月全面修订了适合这一教育理念的人才培养方案。

我国“新文科”概念于2020 年11 月3 日在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主办的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会议研究了当下新时期中国高等文科教育创新发展的相关举措,并发布了《新文科建设宣言》,开始对这一项新型的学问——新文科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

我国的新文科是相对于传统文科而言的,以全球新科技革命、新经济发展为主要内容,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背景,进入学科建设新时代,冲破传统文科的思维模式,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同与共享为主要途径,促进多学科交叉与跨界,推动传统文科的更新升级。新文科从传统的学科导向转向以人们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从曾经的专业明显分割转向相近专业或专业周边学科相互跨界融合。

“新文科”的概念在艺术设计研究领域起步比其他学科稍晚,是一项新颖的研究内容。林家阳教授在《新文科语境下设计教育思考》中提出目前“艺术和设计人才招生招的是模仿生,而不是有创造意识、有创造能力的学生。”并指出了现代艺术设计教育需要解决的几个话题,其中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是“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他又对现代艺术教育做了新的定义,即艺术设计是与技术、科学、商学、人文传播学等多学科融合的学科。伊天夫教授在《文理融通至精至诚兼济天下——设计学建设中的“新文科”精神》中提出,“新文科”是在新时代需求下应运而生的, 不仅有史无前例的新思维,而且还有相互融合共生的新视野,以及“一览众山小”的新高度。它会形成一种新的创新学科,会创造一个和而不同的非凡世界,展现出“新文科”自己应有的全新的面貌。这些研究表明了“新文科”时代的到来是适应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需求,教学改革迫在眉睫[2]。

1.2 发展趋势

在高校艺术教学实践中,个别院校已经融入了“新文科”教育理念,以山东艺术学院艺术设计教育为例,人才培养基于淄博市博山区的琉璃技艺制作产业、传统工艺、以及现有的行业形态、市场导向,并对此地琉璃这一非遗项目做了深入调研。师生们对各品类琉璃技艺数据进行采集、录制制作视频和汇总资料信息,形成了丰富的专业性的琉璃制作技艺和市场发展的资源库作为研究基础。并把琉璃制作传统技艺融入教学改革,根据地区特色培养高端的专业的艺术创作人才, 让传统的创作具有时代感和地域性。整个课程设置构建了艺术家、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让博山地区传统的琉璃行业焕发新生。这样的教学模式改革不仅给传统的琉璃制作行业注入了新的设计理念,传承了非遗,还有效地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让传统技艺也可以随着时代前进的浪潮生生不息。

在现代化社会大环境中,“新文科”的理念对于新时代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多学科、跨专业的教学理念有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按照“新文科”理念的思路,突破传统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以继承创新、交叉融合、协同共享为主要途径,形成多学科与艺术设计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方式,推动传统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更新与升级,使教学从单一的学科导向转向以未来需求为导向的综合能力培养的模式,从原本清晰的专业分割转向多专业交叉融合,从而适应社会的发展[3]。

2 关于“新文科”理念下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调研及数据分析

通过邀请108 位从事艺术设计的专业人士(包括学生、老师、设计工作者)对目前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及未来的人才培养方向做了调研,得出如下数据(见图1):

图1 “新文科”理念下人才培养现状的调研及数据分析图

调研以学生为主要对象,他们根据自身的学习现状和今后即将面临的就业,完成了他们对艺术设计专业未来人才培养发展的展望。认为高职类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中需要多学科融合的占了99%;调研得出“新文科”理念下的艺术设计专业会涉及的学科除艺术相关知识外,按照所选人数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依次是:设计心理学(79.63%)、技术(75.93%)、人文科学(62.04%)、传播学(52.78%)和商学(47.22%)的相关知识,由此可见,目前的课程发展趋势已经满足不了学生求学的要求和社会的需求了;在专业设置上,更多的人选择了文创设计类,占比84.26%,说明文化与设计在现代社会中已经不可分割;同时绝大部分人认为应提高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设计实践能力,让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能够在课程中得到实践展示,学有所用,在一定程度上充分发挥个人专长,让他们在学和做的同时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并且在短时间里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设计的价值。

3 针对调研数据,构建新型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

按照“新文科”理念的思路,结合调研相关数据,突破传统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用多学科与艺术设计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方式改变传统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式。艺术设计专业的建设要在“新文科”精神的引领下,以真实的社会需求和多学科知识整合为导向,走向共生共融的道路。要求高校教师除了需要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外,还要拓宽艺术设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发掘多方位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促进艺术设计教育在新文科的指引下更具有面向世界迎接挑战的现实使命感[4]。

课程从理论到实践,以“新文科”理念为主导,查找分析国内外有关“新文科”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改革的理论及先例,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融入多学科的综合知识和表现形式,从科技、科学、商学、传播学的角度去规划现代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设置,并在教学中着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其综合素质。

以《图形设计》为例,教学过程与苏州地方非遗——苏绣相结合,通过系统课程的学习为苏绣的设计与制作提供当下的时尚设计。研究适合现代艺术设计人才需求的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根据调研结果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把课程设置为三部分。

3.1 图形设计基础形态训练。主要是针对传统图形设计概念的直观性训练,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图形图像的各种组合构成方式。

3.2 发散思维训练。培养学生潜在的创意能力,由一个创意点引出二次创意点,这个创意点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再以二次创意点引发出三次、四次或是尽可能多的创意点。让看似奇怪的想法有逻辑性和关联性,有利于后期成果的展示。

3.3 通过市场调研和前期专业知识的积累,结合地方非遗——苏绣,设计适合当下年轻人喜爱的苏绣文创产品。课程与新苏绣艺术品结合,设计可供刺绣的图形,让作业成为作品,作品继而成为商品,使学生在学习艺术设计的同时,通过有效的实践,让艺术设计课程与商学、人文传播学紧密相连,现代与传统有序传承,让最终的成果具有时代性。

通过学生在课程中的学习和设计实践,将课程中的作业从课堂练习转化为苏绣地方文创产品。自古以来,并蒂莲的寓意非常美好,为吉庆、祥和的征兆,善良、美丽的化身,最著名的应首推昆山亭林公园的并蒂莲,历经600 余年沧桑被保留了下来。经过实地调研、设计、产品制作,形成了具有昆山地方特点的标志图形,一个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就诞生了(见图2-图4)。

图2 并蒂莲实物图

图3 并蒂莲线稿

图4 并蒂莲苏绣文创作品实物

4 结语

高职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在“新文科”的理念下会在新时代面临更多的机遇与挑战,我们要创新、发展现有专业知识的授课模式,使艺术设计专业能更好地迎合时代潮流,满足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培养出更多的可以为地方经济发展做贡献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苏绣文科艺术设计
苏绣咖啡:可以“喝”的苏绣,可以“赏”的咖啡
《初心盛放》 姚建萍苏绣作品
苏绣,“秀”出奇迹
《星.云.海》
《花月夜》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豆文科作品
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
孙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