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教融合背景的校企文化精准融通创新实践探究

2024-03-08 04:46蔷,罗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融通产教职业院校

罗 蔷,罗 薇

(1.天津艺术职业学院,天津 300181;2.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天津 300450)

一、产教融合的定义与意义

职业院校通过与企业加强合作,不仅能够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还能够为实践教学提供良好的环境,为学生实习实训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通过产教融合,实现生产和教学一体化,教师在教学时就有了针对性,教师可通过实践平台,依据企业的生产实际设计教学内容,实现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高度契合,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产教融合也能够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学生在实践中就会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既能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产教融合对提升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学校能引进企业先进的经验、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也可依据从企业获得的优势建立全新的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大批优秀的实践型人才。

进一步加强产教融合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相关要求的具体措施,也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必然要求和使命,需要职业教育围绕天津市高质量发展主责主业,大力弘扬新时期工匠精神培育新时代“天津工匠”。产教融合要求职业教育和企业发展齐头并进,以支持产业发展为核心,以推动科技创新为重点,以服务自贸试验区建设为突破。以产业布局、企业需求为导向,创新区域技能人才引进模式,拓宽技能人才开发渠道,从而真正实现技能人才提质增效。依托职业教育,以区域产业发展需要及企业实际需求为核心,通过政府搭台、市场运作,定期从国内院校、机构等引进区域紧缺高技能人才,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设国家、天津市、区域级等多层次高技能人才培育平台,形成高技能人才梯度式培养。

二、产教融合下校企文化精准融通的必要性与关联性

(一)产教融合下校企文化精准融通的必要性

新时代,新要求,职业院校要进一步发展,必须与企业融合,将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联合起来开展教育教学。校园文化能够借鉴企业文化的优点,并融入自身的文化体系中,建立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为高校的长期发展和人才建设提供强劲动力,为职业院校建设提供必要的支持,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高校与企业加强文化融通,有利于培养符合企业生产的实践型人才,能够突破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壁垒,提升大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在职业院校中实现校企融通可以让学生动起来,真正地实践起来,使学生提前适应岗位需求,为以后走进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一种平稳过渡是必不可少的,既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适应能力,给企业的发展添加新的活力,同时也减少企业在人力资源培训的投资。

(二)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文化精准融通的关联性

企业文化是一种新型的企业管理理论,企业文化拥有凝聚、约束和激励等职能,而且能够在企业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和一种良好的氛围。随着市场结构调整,需求变化,企业竞争力越来越大,不仅仅是资源竞争和人才竞争,更重要的是制度竞争以及文化竞争;从微观上看,企业文化是影响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因素,校园文化是由校园文化主体建立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整体,不仅包含制度、物质文化,也包含员工行为文化和员工精神文化。校园文化一般集中在四大维度上,分别是人文环境、制度规章、专业特征、校园形象。在产业融合背景中,高职院校在拉近就业和培养人才方面,应主动对接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在运用校企合作办学等模式加强创新、加强交流等方面应持续发力。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之间具有较强的关联性,相互之间发生交流与碰撞不可避免,因此职业院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对接。

三、产教融合下校企文化精准融通的方法与过程

图1 产教融合下校企文化精准融通的方法与过程思维导图

(一)让校园环境园区化

首先,在校园整个建设中,应当将校企互惠、校企合作等内容全方位融入其中,应当将校园以园区化的形式进行管理,并在多个地方宣传企业文化,如在生活区、教学区和走廊等地方张贴宣传标语,在整个校园形成优良的氛围,将企业文化放在重要的高度。在此过程中也应将企业与校园文化互相补充,不能厚此薄彼,应汲取企业文化中的一些精华元素,注重取长补短。

其次,应当建立实训基地,企业文化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实践性强,到处都是生产的氛围,因此职业院校应明确实践与实训是校园文化中最重要的理念。应当模仿企业的生产实际,建立集约型的实训基地,并将实训基地按照功能的不同分散在各个产业园区中;实训基地中应建设各种类型的实训室,实训室建设应当仿照企业园区的风格和方式,实训室中应配备先进的实训设备、先进的信息技术系统,此外还应将企业的环境文化融入实训室中,并加以整理,融合在各个实训班级的课程与管理中,让每一个班级都能从中吸收和借鉴企业文化;三是应当设计墙面文化和过道文化,在实训基地中应营造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让每一个学生、教师、家长和企业人员都能在校园中清楚地感受到企业文化。

(二)校企文化深度融通

职业院校应当依托先进的平台,将企业文化全程融入学校,实现校企文化的互联互通。合作企业应当直接参与到制定学校文化发展方案的过程中来,参加学校与企业的文化建设并给予帮助;应当参与学校课程的设定,并将企业的岗位能力要求有选择地融入学校的各个专业课程中,实现精准对接。企业岗位能力要求与学校课程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融入时,应当选择二者的共同点融入,尤其应将企业文化中的一些先进元素融入,学校可以借鉴企业的职业素养课程,将企业对学生职业素养的需求融入课程体系的建设中,不断提升开设课程的质量。此外,企业还应参与到学生的评价中,应当对标企业的标准对学生作出综合系统的评价,应当根据企业的实际、根据学校的育人实际,制定校企合作质量认证标准、制定校企人才考核体系,让人才的培养与考核能够满足双方的共同要求。企业不但应当双元,也应当融入实践教学工作中,为职业院校的教学提供指导,及时找出职业院校专业教学中的不足,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帮助完善。在企业参与学校的专业建设时,也应当详细分类,企业和学校应当加大合作力度,学校应对应企业项目实际,开设项目专班,项目专班对应企业的每一个实际项目的运转,每一个企业项目负责人应当和学校项目班级负责人加强合作,应当明确课程的方向,根据不同班级的需要,融入特定的课程,另外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应当作为导师,直接为学生上课,使学生能够接触到生产实际的情况。

(三)导师进课堂、管理进基地

校企合作项目专班企业负责人应当走进学校,走进实训基地,和学生一起办公,和学生一起交流,学校专班负责人应当担任具体项目导师,负责整体的工作,并负责管理学生,和企业专班负责人一起解决各种问题。企业的导师在前期应当参加专班的设计和规划工作,应当参与制定课程,制定教学大纲,规划教学的方向,确定教学的目标,并根据项目的进度适当融入教学管理,将企业职业技能和职业文化介绍给学生,让学生能提前了解。此外在管理整个实训基地时,应当运用精细化管理的模式,应当适当引进企业的工资管理制、考勤制、人力资源管理制,让企业的各种内容在学校落地生根,使学校真正实现产教融合,培养更多的实践性人才,总之,不管是学生的日常学习习惯还是学生的实践技能,都应当融入项目专班的每一个管理中。

1.引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由于项目采取的是双导师负责制,因此企业的导师主要是负责实践教学,学校的导师负责理论教学和日常班级管理,所以,寓教于景,在班级中进行企业模拟,设立项目小组,一比一还原,每一组安排一个负责人,按照企业管理的方法管理学生,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

2.借鉴企业工资制度

在班级按照企业模式运转的进程中,应当仿真模拟企业的情况。例如企业中有底薪制,是对员工的基本工资保障,通过这一判断标准可以在班级中对学生进行评选,优秀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反之,对那些表现不好的学生可以予以惩罚,可以以打分的形式对学生作出评价。此外,还应及时考核学生,将学生的得分情况作为考核学生的依据,每周或每个月考核一次,鼓励学生不断进步。

3.引进企业的晋升制度

企业的晋升制度比较完善,在班级管理中,应当借鉴这种制度,在学生、企业和学校三方都同意的情况下,应当给予那些优秀学生更多机会。例如应让他们提前去企业实习,学校还应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设定完善的等级制度,不同的等级下,学生需要掌握的实践技能不同,应层层筛选,不断聚集优秀等级的学生,当学生不能完成学习任务时,应及时予以降级,并提拔表现优异的学生升级。

(四)通过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在校企精准融通下,应当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不但要让企业的导师走进来,还应让学校的教师走出去,走进企业与企业人员学习交流,教师可以通过课余时间和寒暑假的时间进行培训,去企业中实际体验,弄清楚企业的真正模式和业务,再将之融入教学课堂当中进行教学,更加具有说服力。此外学校中有先进的理论课程和教学资源,可以提供给企业,让企业获得更多的理论经验,企业能够更新管理理念,运用更先进的管理方法提升管理效率。因此通过这种资源上的共享,双方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达到共同提升的目的。除了上述的互换师资资源外,双方还应当在实训室建设、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加强合作。例如可以让企业的专家为学校专业教材的引进和编写提供意见,并让其参与微课的制作等,实现双方广泛的合作。企业专家还可以参与学校的教学研讨会,通过这种深度的互融互通,实现资源共享的目的,使双方获得双赢。

(五)建立移动网络云平台,校企文化不断推进

随着移动网络的普及和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建立移动网络云平台已成为推动校企文化深度融合的重要手段。通过这样的平台,学校和企业可以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共同培养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移动网络云平台应整合学校和企业的各类资源,包括教学资源、技术资源、设备资源等。通过资源整合,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使用效率。同时平台应支持资源的共享和互换,促进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移动网络云平台应构建互动交流机制,支持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实时互动。这包括在线问答、在线研讨、在线会议等功能。通过互动交流,可以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系,促进知识共享和技术创新。移动网络云平台应根据学校和企业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解决方案。这包括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和企业的发展战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技术研发计划等。通过个性化服务,可以提高平台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为了不断优化移动网络云平台,应建立评价与反馈机制。用户可以对平台的功能、服务质量等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平台管理者应根据反馈信息进行及时调整和改进,提高平台的性能和用户体验。

(六)加强政策的引导

学校与企业开展产教融合,政府部门应发挥积极作用,及时发布一些优惠的政策,出台一些有针对性的文件,为企业和学校文化精准融通提供各种保障。一是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健全外界制度体系,用法律法规的形式让双方的合作实现顺畅,能够通过颁布一些促进校企合作的法律法规和出台相关制度,优化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既保护企业的权益,也保护学校的权益,法规制度还应当着力消除校企合作之间的一些壁垒,打通各个环节,让双方在合作的每一个阶段都有明确的法律制度作为规范,这样能解决后期的各种问题;二是政府部门还应当投入一些资金,支持推动校企实现产教融合,实现文化融通,政府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为职业人员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界环境。可以给予校企合作的企业一些税收优惠,并给予其一定的补贴,给予职业院校一定的资金投入,不断调动双方合作的积极性。三是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政府部门应当建立先进的动态评估体系,完善评价机制,对职业院校的办学进行合理定位,对企业的发展予以激励,应当使二者的合作不断优化,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改变外界政策。及时对产教融合、校企文化融通的效果进行评估,找出问题之处,并加以改进。

(七)完善整体的人才培养

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进行融合的过程中,应当明确人才培养的方向,确定培养优质人才,立足于实际情况,完善整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并与企业一起,制定先进的人才培养方案;不少的职业院校学生毕业后会直接就业,因此职业院校在作出规划时,应当考虑当地的产业需求和市场发展,多与当地企业合作,实现产业对接,并动态改进培养方案,与当地的发展相适应。此外,还应根据本地的核心产业,设置有针对性的教学科目,并加强创新,提升课程质量,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四、产教融合下校企文化精准融通建议

随着市场经济和经济结构的变化,职业教育已经被大多数人接受,能够促进就业率,解决就业问题,是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校企文化精准融通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政府、学校和企业应共同努力,从政策保障、师资队伍、合作目标、课程体系、实训基地、信息平台、合作成果推广和持续改进优化等方面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培养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理性连接

共同价值观是校企文化融通的基础。校企双方在平等、互利、协作的基础上,共同制定合作愿景和使命,明确合作目标和原则,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有助于增强双方对合作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课程文化对接是校企文化融通的关键环节。建议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将企业实际需求和行业标准融入课程内容,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同时,课程设计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二)以实践教学引领,实现政府、企业和学院师资共建,资源互通

实践教学是校企文化融通的重要手段。建议校企双方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完善实践教学管理机制。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文化和行业动态,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有助于企业选拔优秀人才,提高企业竞争力。师资队伍共建是校企文化融通的重要保障。建议校企双方共建教师团队,实现教师互聘、双向交流和共同培训。通过共建师资队伍,可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同时也有助于企业提高员工素质和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资源共享互通是校企文化融通的重要方式。建议校企双方共享各自的优势资源,如设备、技术、人才等,实现资源互补和互利共赢。通过资源共享互通,可以降低教育成本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也有助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此外,资源共享互通还有助于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三)健全制度,规范合作行为与流程,优化评价体系

制度文化保障是校企文化融通的必要条件。建议校企双方建立健全的合作机制和管理制度,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规范合作行为和流程。通过制度保障,可以确保合作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提高合作效果和效益。同时也有助于提升校企双方的信誉度和美誉度,增强社会影响力。评价体系优化是校企文化融通的重要环节。建议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涵盖人才培养质量、实践教学水平、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通过评价体系优化,可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合作效果和效益,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合作提供依据和方向。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校企双方的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推动合作向更高层次发展。

(四)借鉴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职业技能大赛成功办赛案例,构建产教融合校企精准融通

以赛促学,开放共享企业培训资源,企业培训拥有先进的设备和技术,积极贯彻实施竞赛开发和共享理念,在企业中比赛,引导企业加大对培训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发挥企业主导产业以及特色产业集群优势,以此制定相应的技能培训标准,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提升整体职业技能水平;以赛促训,引导企业有效发挥自身培训主阵地作用,在制造业智能化发展进程中,需要进一步提升产业技能人才综合能力,尤其是加大对新技术、新方法以及新工艺的应用,引导广大职工在工作中实施生产技能培训,因而提升技能人才的专业化能力和综合水平;以赛促用,稳步助力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竞赛赛项设置不但要和区域内的产业升级人才发展需求相符,也需要提升技能人才职业技能水平,展示出技术含量较高人才的需求,同时也可以在社会上形成“有技能、好就业”的共识。在比赛过程中,相互学习,一方面选拔优秀人才,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区域培养专业技能人才,满足区域经济发展人才需求,实现人才高质量就业。

图2 “泰达杯”职业技能大赛取得成效

校企文化精准融通下,将“泰达杯”职业技能竞赛精神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和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来。将以赛促学,以赛促用,以赛促训的企业文化纳入职业教育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汲取经验:

1.大力实施“培训+就业”提升计划

开展区域范围内产教融合、校企融通的技能培训,将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企业培训计划和本市高职院校教学培养计划相结合,开展对接就业需求的培训。共建“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平台,提升技能培训水平。

2.大力实施“平台+育才”提升计划

积极建设国家、天津市、区域级等多层次高技能人才培育平台,形成高技能人才梯度式培养。建立校企共建区,加大推荐入选国家级、市级、区域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力度,加大政策倾斜,为企业争取上级建设经费,给予每个工作室充足的建设经费支持。

3.大力实施“匠技+创新”提升计划

组织实施区域科技改革项目择优资助,根据区域重点产业、行业以及重点企业发展需要,鼓励、开展具有先进性、可行性、推广性节能环保优先的技能攻关、技术创新项目,或开展对现有设备、设施或生产环境进行工艺革新、流程改造项目。分别给予冠名授牌和给予技能大师或领衔的合作团队奖励资助。

4.大力实施“学历+技能”提升计划

开展技能提升大赛或技能人才选拔等活动,提升技能型人才的综合素质。对企业职工以在职进修方式取得高起专或专升本国家承认学历的,给予学历提升奖励。服务区域智能制造转型升级,促进人才技术技能提升,支持企业广泛开展技能等级认证。

5.大力实施“选树+宣传”提升计划

对技能型人才发放相关补贴,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典型示范树立榜样,让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深入人心,从而实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进而发展经济。通过校企共建,文化精准融通,加大宣传力度,利用“政府+企业,院校+企业”共宣共建平台,树典型,强宣传,加大区域示范点建设力度。

综上所述,在“十四五”开局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大背景下,基于天津区域经济发展产教融合下校企文化精准融通,应以支持产业发展为核心,以推动科技创新为重点,以服务自贸试验区建设为突破,创建出高技能型人才队伍,会创新,敢担当、懂技术,讲奉献,增强区域先进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形成技能人才培养支持产业转型升级,产业转型升级带动技能人才培养的良性互动,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精准融通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高度契合。

猜你喜欢
融通产教职业院校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包罗融通的艺术探索家
论教读与学写的生活化融通
融通生物借直销上市?
圆满融通品佳境,《思泉鼎竹》意浓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