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端和远端结直肠无蒂锯齿状病变在临床和内镜的特征研究

2024-03-10 13:42李鹰飞聂玉强
广州医药 2024年2期
关键词:锯齿状山田黏液

李鹰飞 聂玉强

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广东广州 510180)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腺瘤-癌途径曾被认为是 CRC 发展的唯一途径,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锯齿状途径也是 CRC 的重要癌变途径[1]。锯齿状病变是一组上皮腔隙呈现锯齿状形态、具有恶性潜能的异质性病变,其与传统腺瘤性息肉在组织学上是两类不同的病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在第5版消化系统肿瘤中的最新分类[2],锯齿状病变包括增生性息肉(hyperplastic polyps,Hp)、无蒂锯齿状病变(sessile serrated lesion,SSL)和传统锯齿状腺瘤(traditional serrated adenoma,TSA)等,其中约70%~90%为Hp,约10%~20%为SSL,TSA的发病率仅约1%[3]。当前研究认为,SSL和TSA具有恶性潜能,是CRC的前期病变。由于SSL多报道位于近端结肠,内镜下边界模糊、表面与背景黏膜颜色相近,不易区分,且近端结肠皱襞深大,容易出现粪水积存,因而易导致漏诊和不完全切除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并且是间期CRC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SSL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于如何提高检出率,减少漏诊率。例如透明帽辅助结合改变体位观察[4]、新的图像增强系统的应用、回头查(内镜下对右半结肠额外多观察30 s)[5]以及人工智能辅助[6]等研究,然而结果仍差强人意,这反映了提高SSL检出率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目前尚无研究报道远端和近端SSL的临床和内镜特征,但分析两者的特点和区别是提高检出率的关键。因此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近端和远端结直肠SSL的临床特征和内镜表现,总结归纳特点,以提高SSL的检出率,减少漏诊率,将有助于预防CRC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2023年8月31日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并经病理诊断为SSL的病例资料。

1.2 病理诊断标准

入组病例均由病理医师完成阅片。SSL诊断标准依据WHO(2019)消化系统肿瘤分类,所有入选病例按此标准进行评估。SSL病理诊断标准:光学显微镜下只要发生1个具有锯齿状结构的“扭曲腺管”,就可诊断为SSL。“扭曲腺管”指存在以下的至少其中一项:(1)锯齿状上皮细胞增生扩展到隐窝基底部;(2)沿着隐窝底部黏膜肌层的水平生长,呈“L”型或倒“T”型;(3)隐窝下1/3扩张;(4)非对称型增生。见图1。

图1 SSL 内镜和病理图

1.3 临床和内镜下表现分析

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和内镜下图片,记录患者性别、年龄、病变数量、病变大小和位置、病变大体形态分型和内镜分型、是否异型增生、内镜下特点(有无黏液帽、有无蛇形微血管)。近端结肠包括盲肠、升结肠和横结肠,远端结肠包括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大体形态采用山田分型表示。山田Ⅰ型:息肉基基底宽,略隆起于肠壁表面;山田Ⅱ型:息肉呈半球状;山田Ⅲ型:息肉呈类球形;山田Ⅳ型:息肉表现为球形,通过短、长蒂与肠壁相连接。病变内镜分型采用NBI International Colorectal Endoscopic(NICE)分型。NICE 1型:颜色与内镜黏膜相近或更浅,表面缺乏血管或仅有稀疏的丝状血管,表面结构呈均一的深色或白色圆点;NICE 2型:相对背景偏棕色,增粗的棕色血管围绕白色结构,表面结构呈管状或分支状的白色结构;NCIE 3型:相对背景呈棕色或深棕色,有时伴片状白色区域,部分区域血管明显扭曲或缺失,表面结构不规则或缺失。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 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特征

纳入103例结肠SSL,包括男63例、女40例,年龄26~88岁,平均年龄61.1岁。近端结肠组和远端结肠组在年龄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构成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纳入分析的息肉共计103枚。远端结肠61枚,其中位于盲肠8枚、升结肠 20枚、横结肠33枚;近端结肠42枚,其中位于降结肠9枚、乙状结肠25枚、直肠8枚。单发型45例,同时伴传统腺瘤(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54例,同时伴其他部位CRC(含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黏膜内癌)7例。伴有异型增生的SSL 2例。

表1 近端结肠组和远端结肠组SSL临床和内镜特征比较

2.2 内镜表现

内镜下近端结肠SSL多呈扁平的山田Ⅰ型,颜色类似周边正常黏膜或稍褪色,边界不规则且多模糊,充气情况下与周边黏膜难以区分,而远端结肠病变除了山田Ⅰ型最常见外,类球型的山田Ⅲ型也并不少见,见图1。表面形态特征比较,近端结肠SSL更容易观察到黏液帽,而远端结肠SSL未观察到黏液帽的存在,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端结肠组和远端结肠组部分SSL表面可见稀疏的蛇形微血管,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ICE分型比较,两组病变均以NICE分型1型多见,另少部分病变可见NICE分型2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SSL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锯齿状病变,近年来由于对其研究的深入,以及高清放大内镜的普及应用,SSL诊断率逐年升高。SSL癌变途径的遗传学特征主要包括V-raf鼠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体B(vrafmurine sarcoma viral oncegene homolog B,BRAF)基因突变、CpG岛甲基化和错配修复基因失活等[7]。SSL所致的CRC,约占所有发病机制的15%~30%[8]。直径>10 mm的SSL具有较高进展为 CRC 的风险[9]。SSL的生物学行为难以预料,可长时间沉默后突然转为恶性上皮,并且浸润到黏膜下层[10]。最新研究表明,锯齿状病变伴异型增生(sessile serrated lesions with dysplasia,SSLD)是SSL癌变过程中的最重要一环[1]。大部分SSLD癌变后表现出错配修复基因失活和高频微卫星不稳定性,此类肿瘤具有高度免疫原性特征,并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敏感;而小部分SSLD则进展为微卫星稳定的CRC,此类CRC病理多提示黏液或印戒细胞癌,表现出治疗抵抗,并出现高侵袭转移行为,提示预后不良[1]。

研究显示,SSL与间期CRC关系密切。间期CRC是指结肠镜筛查后未发现而在下一次筛查前发现的CRC。其原因可能为新发生、漏诊或者未切干净的病变。间期CRC具有的一些特征,如常位于近端结肠、CpG岛高度甲基化、高度微卫星不稳定性[11],这些都与SSL的特征对应,提示间期CRC可能部分源于SSL的恶变[12]。目前结肠镜质量控制指标包括肠道准备成功率、腺瘤检出率、盲肠到达率、退镜时间等,有学者提倡将SSL检出率纳入质控标准,但目前对SSL的流行病学、最低检出率等尚未达成一致,随着当前对于SSL关注度的增加,SSL检出率有望成为潜在的结肠镜检查质量控制指标。

SSL内镜下具有扁平隐匿的特点,常导致该病漏诊。内镜下SSL呈现模糊的边界、黏液帽、积云样表面结构、放大染色观察可见隐窝中的黑斑。因肿瘤腺管内堆积黏液,开口常呈pit Ⅱ-O型表现。SSL表面也常见稀疏、扩张、蛇形的微血管,而在增生性息肉中未见此特征,这是鉴别两者的要点。本研究显示,近端结肠与远端结肠SSL,无论性别、病变大小、蛇形微血管及NICE分型等指标,在两组中均未见差异,而年龄、黏液帽等指标则可见差异,山田1型息肉在近端结肠组更为常见(P=0.050),尽管两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但这可能是样本量偏小所致,今后可增大样本量继续研究。与远端结肠组相比,近端结肠组SSL多见于相对年轻患者。Ijspeert等[13]报道SSL发病的中位年龄为60岁,这与本研究类似。就性别而言,有报道SSL在男性和女性中的发病率相同[13],而一些研究表明女性的患病率更高[14],研究结果的差异可能是由于取样偏差和种族不同所致。本研究还发现,黏液帽征在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近端结肠SSL常见黏液帽,而远端结肠组SSL无一例出现黏液帽征。黏液帽的形成是由于肿瘤细胞分泌黏蛋白旺盛,覆盖肿瘤表面。在窄带光成像(narrow-band imaging,NBI)下,可呈特征性的“红帽征”,提示尽管SSL在内镜白光下较为隐匿,但通过NBI等电子染色技术,可凸显病变,辅助内镜医师提高诊断率,这尤其适用于SSL好发的近端结肠。本研究还显示,近端结肠SSL常见的大体形态为扁平的山田Ⅰ型,而远端结肠SSL除了山田Ⅰ型常见外,类球型的山田Ⅲ型也并不少见。一般来讲,结肠充气状态下,山田Ⅰ型的病变更平坦隐匿,这也是近端结肠SSL漏诊率高的原因之一,提示高质量肠道准备是发现SSL的基础。有研究报道,和高质量肠道准备相比,一般肠道准备的SSL的检出率下降63%,近端结肠SSL的检出率下降81%[15]。

总之,近端、远端结直肠SSL的内镜特点存在差异。掌握其临床内镜特征和差异将有助于提高内镜下SSL的检出率,对预防CRC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锯齿状山田黏液
为什么食品袋封口设计成锯齿状就容易撕开
鞍区软骨黏液纤维瘤1例
一种锯齿状冬枣采摘装置
会阴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1例
黏液型与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Cif基因表达研究
黏液水肿性苔藓1例
乙状结肠锯齿状腺癌伴异位骨化生1例临床病理特征及文献复习
锯齿状缝线皮下埋置面部提升术临床应用(附140例)
对局中的平衡观
对局中的平衡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