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近10年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症并发血脂异常的选穴规律

2024-03-11 01:48王小兰哈丽娟刘晓娜
循证护理 2024年5期
关键词:丰隆选穴天枢

王小兰,王 影,闫 冰,哈丽娟,张 敏,刘晓娜*

1.长春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吉林130117;2.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单纯性肥胖症并发血脂异常是指以单纯性肥胖症为诱因导致的血浆或血清中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或混合型高脂血症的血脂代谢紊乱综合征[1]。血脂异常是引发和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是导致冠心病、心肌梗死、脑梗死和肾损害等动脉栓塞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调控血脂异常对心、脑血管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2]。近年来,针灸减肥及降脂越来越受到病人的青睐[3]。研究表明,针灸可通过调节下丘脑生物因子[4]、瘦素[5]、免疫因子表达[6]、脂质代谢[7],改变脂肪形态[8]等达到减肥降脂的目的。现存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症并发血脂异常的文献研究缺少对核心穴组的阐明及经络、用穴等多方位分析。故本研究通过分析近10年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症并发血脂异常的临床文献中的选穴情况,总结选穴规律,以期为后期的临床实践和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base)、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及EMbase 2010年1月1日—2023年3月22日以针刺为主要治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并发血脂异常的临床观察类文献。无论是否使用盲法、发表语言形式为中文或英文。

中文检索词包括肥胖、超重、单纯性肥胖、减肥、减脂、血脂、血脂异常、高脂血症、针、穴、针灸、针刺、埋线、电针、针刀、温针、揿针等;英文检索词包括acupuncture、needling、electroacupuncture、warm acupuncture-moxibustion、warm needling、acupoint catgut embedding、acupotomy、overweight、obesity、dyslipidemias、hyperlipidemias等。

1.2 文献纳入标准

1)干预对象:明确诊断为单纯性肥胖症和血脂异常病人;2)文献类型:临床疗效观察、队列研究及随机对照试验;3)干预措施:以针对经络或腧穴刺激的单一或综合其他中医技术;4)有公认的诊断及疗效评价标准;5)纳入的每篇文献必须有完整的腧穴组方;6)有明确的结局指标。

1.3 文献排除标准

1)诊断不明确的文章;2)重复发表的文献只纳入发表时间较早的1篇;3)治疗手段不是作用于经络或者腧穴的临床研究文献;4)非医学类研究、综述、个人经验总结、个案验案报道、护理观察、学术会议、学位论文、系统评价、Meta分析、动物实验、机制研究;5)针对单一穴位研究的文献或无具体穴位组方的文献。

1.4 文献筛选及数据库的建立

1.4.1 文献筛选

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检索,采用Note Express 3.7剔除重复文献;根据标题、摘要和关键词对文献进行初筛,排除与本研究不相关的文献;最后阅读全文,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有争议的文献须由2名研究者与通信作者共同讨论后决定是否纳入。提取最终纳入文献的信息,若1篇文献中存在两组及以上的针刺处方,或除主穴外存在辨证分型或伴随症状选用的配穴,则将处方进行拆分,即按“1组主穴+1组配穴为1组处方”拆分提取。2名研究人员独立对文献资料进行筛选、提取并交叉核对,以减少人为误差。

1.4.2 建立数据库

阅读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文献全文,利用Microsoft Excel 2021软件建立数据库,录入作者、题名、时间、针刺穴位、组方以及归经、部位信息。参考《经穴名称与定位》(GB/T 12346—2021)[9]、《经外奇穴名称与定位》(GB/T 40997—2021)[10]及《经络腧穴学》[11]对处方中腧穴的名称和归经进行规范化处理,包括腧穴名称、归经、奇穴名称等。如“五脏俞”改为“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对所含腧穴进行布尔变量赋值。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 Microsoft Excel 2021软件统计腧穴频次及频率、腧穴归经、腧穴分布部位;采用SPSS Modeler 18.0对处方进行关联规则分析;采用SPSS Statistics 26.0 软件对处方进行聚类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检索出中、英文文献共1 872篇,严格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本研究共纳入90篇文献,提取针刺处方165条,涉及腧穴96个,总频次1 806次。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见图1。

图1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2.2 腧穴频次及频率分析

在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症并发血脂异常的腧穴处方中,丰隆、中脘、天枢、足三里、三阴交、太白、曲池、脾俞、阴陵泉、关元等腧穴出现频次较高,为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症并发血脂异常的主要腧穴。排名前20位的腧穴使用频次均≥10次,累计频次为1 301次,占总频次的72%。腧穴使用频次及累积频率见表1。

表1 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症并发血脂异常高频(前20位)腧穴频次及累积频率

2.3 腧穴归经分析

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症并发血脂异常的腧穴处方所涉及的96个腧穴,包括94个经穴和2个经验穴,涉及十二正经、任督二脉和经验穴。腧穴归经频次前3位的分别为足阳明胃经、任脉和足太阴脾经。见表2。

表2 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症并发血脂异常腧穴归经情况

2.4 腧穴分布分析

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症并发血脂异常的选穴多集中在胸腹部及下肢,胸腹部腧穴34个,频次为604次,占总频次33.44%;下肢腧穴25个,频次为740次,占总频次40.97%。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并发血脂异常腧穴分布情况见表3。

表3 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症并发血脂异常腧穴分布情况

2.5 关联规则分析

运用IBM SPSS Modeler 18.0中的Apriori 算法,对针刺处方数据库中96个腧穴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设置支持度≥35%、置信度≥85%,最大前项数设为2,获得强关联规则16条,见表4。表中共现频次及支持度表示在所有针刺处方中前项和后项同时出现的频次及概率;置信度表示包含前项的针刺处方中出现后项的概率;提升度反映了前项与后项的相关性,提升度>1表明两项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且随着提升度的增加,其相关性也增强[12]。结果显示,2穴组合9条,3穴组合11条,其中中脘和天枢支持度最高,其次为丰隆和足三里、丰隆和三阴交。高频腧穴共现网络图见图2,节点越大表示该穴位使用频次越高,线条越粗表示共现强度越高。天枢-中脘-丰隆-足三里为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症并发血脂异常的核心腧穴。

表4 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症并发血脂异常腧穴关联规则分析

图2 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症并发血脂异常的高频腧穴共现网络图

2.6 聚类分析

对使用频次居前10位的高频腧穴进行聚类分析,聚类方法选用组间连接,测量区间选择Pearson 相关系数。当相对距离设定为17.5时,高频腧穴可分为3个有效聚类群,见图3。聚类1:太白、脾俞、阴陵泉;聚类2:丰隆、足三里、三阴交、曲池;聚类3:中脘、天枢、关元。

图3 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症并发血脂异常高频穴位系统聚类分析图

3 讨论

单纯性肥胖症并发血脂异常属西医病名,中医学中没有独立的病名。常根据其临床表现将其归入中医学“痰湿”“血浊”等范畴。目前,中医对本病的认识主要集中在脏腑功能失调,在外多为嗜食肥甘厚味,在内则与脾肾运化失职,肝胆疏泄失调相关,二者导致气机阻滞,痰瘀内聚,膏脂不归正化,从而发为单纯性肥胖症并发血脂异常[13]。病因主要与先天禀赋不足、年老体衰、饮食不节、劳逸失度、情志失调等方面有关,内外因共同作用于机体,导致气血、津液、脏腑功能失调,痰浊、水湿、膏脂等病理产物壅盛于体内,痹阻脉络而发病。其病位主要涉及五脏及胃、大小肠、脑等,病性包括气虚、阴虚、阳虚、血瘀、痰浊等方面[14]。中医治则以运脾祛邪为主[15]。

3.1 从腧穴频次、归经及分布探析选穴规律

由频次分析结果可知,排名前3位的腧穴为丰隆、中脘、天枢,是治疗本病的要穴。丰隆为足阳明经之络穴,可沟通脾胃二经,《玉龙歌》云:“痰多宜向丰隆泻”。丰隆为祛痰要穴,针刺丰隆穴可运脾通腑、化痰降脂,宣通脾胃气机,有较强的健脾和胃功效[16];中脘为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对六腑的功能有调节作用,且《医学纲目》亦云:“一切痰饮,取丰隆、中脘。”针刺丰隆、中脘可更好地发挥祛痰之功[17];天枢为大肠之募穴,《素问·六微旨大论》中云:“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之下,地气主之。”天枢可调节人体气机升降,同时既可用于补虚,也可用于泻实,具有非常典型的良性双向调节作用[18]。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针刺丰隆、中脘可上调大鼠脑干孤束核(NTS)中的中枢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神经元的表达,从而改善肥胖和脂质代谢[19]。李珂等[20]的一项动物实验研究发现,电针天枢等穴可通过下调下丘脑结节性硬化症基因1(TSC1)启动子甲基化程度,调节下丘脑哺乳动物西罗莫司靶蛋白(mTOR)基因表达减轻食源性肥胖(DIO)大鼠体重;电针天枢等穴还可通过肠壁内在神经(ENS)有效调控肥胖小鼠肠道运动和肠神经递质,降低小鼠肥胖程度、调节血脂异常,干预效果与干预时间有一定相关性[21]。经脉应用频次较多的是足阳明胃经、任脉和足太阴脾经。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之枢纽,脾主运化,胃主受纳,二者协调则水谷精微得以运化。胃火炽盛则消谷善饥,脾虚不运则痰饮内停,久而久之肌肉瘦而形体盛,故选取脾胃二经腧穴调理脾胃,调畅气机,体现了循经取穴的方法;血脂异常其病位在血,足阳明胃经为多气多血之经,主血所生病也,激发足阳明胃经之经气,可祛邪从血分出。任脉为奇经八脉之一、阴脉之海,又与足三阴脉、冲脉、阴维脉相会,取任脉腧穴可调理阴经经气、调理五脏。从腧穴分布来看,针刺治疗本病的选穴部位主要为下肢及胸腹部;其中下肢选用腧穴多属胃经和脾经,可益气健脾祛湿。胸腹部选用腧穴频次最多的是中脘、天枢、关元。研究表明,我国人群体脂分布情况以腹型肥胖为特点[22],且腹部为诸阴经之会,气血运行的必经之路,更是体内痰湿易于聚集形成肥胖之处,取腹部腧穴在减腹部脂肪方面具有明显优势[23],同时也体现了“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的治疗规律。腹部所选腧穴多属募穴,募穴为脏腑之气结聚于胸腹部的腧穴,与脏腑联系紧密,腑病治疗多选之。研究发现,选取胃经的背俞穴和募穴具有减肥降脂作用,其机制与降低下丘脑和血清神经肽Y(NPY)有关,俞募配穴对减肥及降低血清三酰甘油和下丘脑、血清NPY具有协同作用[24]。

3.2 从腧穴关联规则探究选穴规律

在16对强关联腧穴配伍组合中,支持度最高的组穴为“中脘、天枢”,分别为胃肠募穴,二者配合使用可见于大多数胃肠疾病;其次是“丰隆、足三里”,分别为胃经络穴及下合穴。研究发现,针刺丰隆、足三里对于降低高血脂及改善痰湿体质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25]。这4个腧穴也是应用频次最高的腧穴,同时高频腧穴共现网络图分析结果显示的核心穴组也是丰隆-足三里-中脘-天枢,诸穴合用可共奏调和脾胃、通利肠腑、蠲化痰浊、降浊消脂之功。

3.3 从腧穴聚类分析探究选穴规律

通过聚类分析将高频腧穴分为3个有效聚类群。聚类1:太白、脾俞、阴陵泉,此组穴是脾经腧穴和脾之背俞穴,可健脾祛湿,益气清热,此组重在健脾;聚类2:丰隆、足三里、三阴交、曲池,其中丰隆和胃化痰,足三里气血双补,三阴交健脾益气,调补肝肾,曲池清大肠湿热,诸穴合用,可泄胃肠中之积热,通调胃肠之气,此组重在清热、祛湿、化痰。聚类3:中脘、天枢、关元,主要为局部选穴,中脘和胃健脾,关元固本培元,天枢理气健脾,疏调肠腑,此组重在培元固本。由此可见,针刺对单纯性肥胖症并发血脂异常的治法为健脾益气为主,佐以清热祛湿化痰。

4 小结

本研究的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症并发血脂异常的核心穴组为丰隆-足三里-中脘-天枢,对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剖析了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症并发血脂异常的选穴规律,结果显示:针刺对本病的治法以健脾益气为主,佐以清热祛湿化痰;最常选用丰隆、足三里、中脘、天枢4个穴位;选用脾胃经的腧穴较多并以局部选穴为主。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症并发血脂异常的核心穴位组方是丰隆-足三里-中脘-天枢,同时辨证配穴,以增强疗效。同时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本研究检索的文献只针对目前常用的中英文数据库进行检索,对于一些灰色文献及古典文献并未做统计,可能存在文献检索疏漏的情况;其次,研究限定的干预手法较多,不同干预手段的选穴原因可能存在偏差。最后,纳入文献的质量参差不齐,诊断标准和观察指标有所不同,且缺乏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均会对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猜你喜欢
丰隆选穴天枢
老师没让坐,就一直站着聊天
想要畅通气血,试试常按丰隆穴
基于数据挖掘的藏医放血疗法治疗高血压选穴规律
基于古今文献的运动障碍选穴规律探析
针灸治疗围绝经期干眼症选穴规律研究
选穴温灸法预防产后尿潴留的临床观察
尊敬
尊 敬
在暗处尊重人
丰隆穴化痰清窍第一穴 通络消食是一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