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碘对比剂注射方案对提高肝脏增强图像质量一致性的价值

2024-03-12 09:27何岳敏姚伟根刘洁傅娇姣谷华丰严鑫欣
现代实用医学 2024年1期
关键词:门静脉主观个性化

何岳敏,姚伟根,刘洁,傅娇姣,谷华丰,严鑫欣

使用碘对比剂的腹部增强CT 是腹部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而碘对比剂的剂量、浓度及注射速率均可影响强化效果[1]。既往临床常使用对比剂固定注射速率,但可造成高体质量者对比剂相对总量不足及速率过慢,强化效果不佳,影响诊断,而低体质量者正好相反,可引起对比剂注射相关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升高[2]。对此,国内外学者提出了个性化碘对比剂注射方案[3-4],如以全体质量、去脂肪体质量及体表面积计算对比剂用量,但使用效果尚未明确,目前仍缺乏统一的对比剂注射方案。考虑到临床放射科接诊人数多及工作任务重,去脂肪体质量及体表面积计算方式在实际工作中可行性较低,本研究采用全体质量计算的方式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碘对比剂注射方案,并与常规固定注射速率的应用效果进行比较,为腹部增强CT 细化碘对比剂注射方案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为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收集2023 年6—8 月在余姚市人民医院行腹部增强CT 检查患者84 例。纳入标准:(1)因上腹部不适入院检查,CT 平扫未能提供满意的诊断信息;(2)意识清楚、沟通能力良好,能配合检查;(3)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肝硬化等肝脏弥漫性病变;(2)存在肝血管性病变或既往肝脏、脾脏部分切除等导致肝脏血流改变;(3)肝转移瘤排查者;(4)合并心、肾功能不全;(5)碘对比剂过敏。剔除标准:(1)肝脏肿瘤占位直径>3 cm或肝脏多发占位,影响CT值测量;(2)对比剂注射失败或呼吸伪影导致图像测量失败。84 例受检患者中无剔除病例,采用随机数字表余数分组法将84 例受检患者分为个性化组与常规组,各42 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本研究经余姚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检查方法 使用德国西门子Definition AS 螺旋CT行腹部三期增强扫描,受检者仰卧位,足先进,双手举过头顶,扫描范围由膈顶至耻骨联合下缘;管电流采用自动毫安秒技术,管电压120 kV,机架旋转速度0.5 s/r,探测器宽度128 mm×0.6 mm,螺距0.85,重建层厚5 mm,FOV 40 cm×40 cm;碘对比剂使用碘佛醇注射液(H20143027,350 mg I/ml,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使用拜耳双桶高压注射器由肘静脉团注,在膈上2cm 胸主动脉位设置触发阈值100HU,触发后延迟7 s 行动脉期扫描,动脉期结束后30 s 行门静脉期扫描,注入对比剂100 s 后行延迟期扫描。常规组则采用固定注射速率3.0ml/s,个性化组注射速率=单位质量碘注射速率×体质量,并参考吴建峰等[5]提出的腹部增强CT 单位质量碘注射速率应≥16.3 mg I·s-1·kg-1,计算出350 mg I/ml 碘对比剂的注射速率公式,即注射速率=0.047ml·s-1·kg-1×体质量,两组对比剂浓度均为350 mg I/ml,单位质量剂量均为1.3ml/kg,单位质量碘总量均为455mgI/kg。

1.3 图像评估方法 由2 名放射科主治医师进行阅片(放射科工作年限均≥5 年),分别测量动脉期肝固有动脉、门静脉期门脉左支、门静脉期门脉右支、门静脉期肝左叶、门静脉期肝右叶CT值,测量时避开钙化、胆管、局灶性病变等,血管的感兴趣区选择根据血管内径调整为100 ~300 mm2,测量3 次取平均值,肝实质测量采用Couinaud分段法取8个区域测量,面积为150~250 mm2,最终结果取平均值。并分别行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使用5 分法评估[6],由图像噪声、图像伪影、图像解剖结构细节3 个方面综合评估,1 ~5 分,主观评分≥3 分基本可以满足临床诊断需求,每例受检患者最终CT 值与主观评分取2 名医师评估的平均值。

1.4 不良反应评估 速发型主要发生于注射30 min内,迟发型常发生于注射后30 min 至2 d,主要不良反应有热感、发痒、头痛、恶心及荨麻疹等。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使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估2 名放射科主治医师测量的一致性,系数越高一致性越好。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测量的CT值比较 个性化组测量的动脉期肝固有动脉、门静脉期门脉左支、门静脉期门脉右支、门静脉期肝左叶、门静脉期肝右叶CT 值均高于常规组(均P<0.05),见表2,典型病例图片见图1。

表2 两组测量的CT 值比较 HU

2.2 两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 个性化组三期扫描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比较 分

2.3 两组CT值与图像质量主观评分的一致性比较

ICC系数分析显示,两组测量的CT值及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均具有良好一致性,但个性化组ICC 系数值均高于常规组(均P <0.05),见表4。

表4 两组评估的ICC 系数(95%)分析

表4 两组评估的ICC 系数(95%)分析

注:a 表示与常规组ICC 系数比较,均<0.05

项目 个性化组 常规组动脉期肝固有动脉CT 值 0.892(0.836 ~0.940)a 0.798(0.755 ~0.847)门静脉期门脉左支CT 值 0.876(0.822 ~0.928)a 0.779(0.723 ~0.828)门静脉期门脉右支CT 值 0.870(0.813 ~0.924)a 0.773(0.719 ~0.820)门静脉期肝左叶CT 值 0.883(0.830 ~0.934)a 0.781(0.729 ~0.833)门静脉期肝右叶CT 值 0.869(0.811 ~0.920)a 0.789(0.750 ~0.841)动脉期主观评分 0.912(0.857 ~0.968)a 0.822(0.781 ~0.880)门静脉期主观评分 0.909(0.849 ~0.960)a 0.816(0.773 ~0.869)延迟期主观评分 0.899(0.832 ~0.951)a 0.805(0.755 ~0.861)

2.4 安全性分析 个性化组有3 例主诉注射部位出现热感、发痒,常规组2 例主诉注射部位肿胀、热感,均为轻度不良反应,未予以特殊处理均自行好转。

3 讨论

腹部增强CT是明确腹部实质脏器病灶的主要判断工具,肝脏作为具有双重供血系统的腹部实质脏器,肝脏病变可在三期增强扫描中被发现[7]。研究发现,单位时间内进入循环血液中的碘分子数量越多,组织器官及血管强化程度较高,图像质量越好,显示的病变与周围血管关系更清晰,更适合临床诊断[8]。但大剂量、高浓度的碘对比剂也能增加对比剂肾病、对比剂渗漏等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如何在达到临床诊断需求的同时,保证受检者安全,也是临床关注的重点[9]。

目前,碘对比剂的注射总量常以体质量计算,由于对比剂在肝脏的分布浓度与细胞外液体积及血浆浓度密切相关,故肝实质碘浓度不同[10]。固定碘对比剂注射速率是最简单也是目前最常用的注射方案,但未根据受检者自身情况调整,无法提供个性化的注射方案,可导致图像质量不佳或对比剂相关不良反应增加[11]。本研究设定个性化注射方案与常规固定速率注射方案的对比剂浓度及单位质量碘总量一致,个性化方案的注射速率以体质量计算,并参考吴建峰等[5]提出的适宜单位质量碘注射速率计算,不仅能为患者提供更适合的注射速率,也方便放射科计算,可操作性强。本研究结果显示个性化组测量的动脉期肝固有动脉、门静脉期血管及肝实质的CT值均高于常规组。分析其原因为个性化组单位质量碘速率高于常规组单位质量碘速率,即个性化组的单位质量碘速率更快,可增加血管、组织器官与周围组织密度差,使强化峰值增加[12]。另外,本研究中,个性化组三期扫描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均高于常规组,提示个性化注射速率能达到更佳的强化效果,提高图像质量。Kan 等[13]通过动物实验也发现,基于体质量计算的碘对比剂注射速率可提供更佳的强化效果,得到良好的图像质量。然而,本文为单中心小样本量研究,数据计算也借鉴了文献[5]中的方法,可靠性及代表性有所欠缺,上述结论还需后续大样本量多中心研究加以论证。

此外,图像在观察者间的一致性,是判断图像是否可靠、图像参数是否具有可重复性的关键[14]。本研究结果显示2种注射方案一致性均良好,但个性化组ICC系数值均高于常规组,可能与个性化组的强化效果更好、图片质量更佳,更适合阅片者测量及诊断有关。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门静脉主观个性化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3.0T MR NATIVE True-FISP与VIBE序列在肝脏门静脉成像中的对比研究
基于W-Net的肝静脉和肝门静脉全自动分割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刑法主观解释论的提倡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肝脏门静脉积气1例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