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天纬地绘宏图
——广西自然资源信息中心数字化平台掠影

2024-03-14 06:47甘剑伟钟新颖
南方自然资源 2024年1期
关键词:国土全区广西

◎ 甘剑伟,钟新颖

以自然资源“一张网”为支撑,以自然资源三维立体“一张图”为数据底座,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广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为核心平台的信息化体系,支撑广西自然资源各项管理工作,服务广西经济社会发展。

2021 年以来,广西自然资源厅统筹推进数据治理、系统优化、空间智治,持续推进各类业务系统整合优化,按照“一库一云一平台”模式将40 余个核心系统整合至20 个。其中,广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广西”)、广西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广西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以及广西不动产登记平台、广西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广西自然资源综合监测监管平台等自然资源信息化平台建设得到业界和社会广泛好评。

<<<广西自然资源综合监测监管平台

“天地图·广西”

广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广西”),是集成全区地理信息资源,向各类用户提供权威、标准、统一的公益性在线地理信息综合服务平台。

“天地图·广西”现有全区14 个设区市建成区的影像数据,矢量数据544 万条,地名地址数据109万条,各类数据覆盖广西全区23.76万平方千米,实现了自治区、市一体化建设模式与数据滚动更新。

“天地图·广西”影像数据主要来源于北京二号卫星、吉林一号卫星、高分二号卫星、高景一号和高景二号卫星。在数据资源允许的情况下,该平台采用滚动更新模式对14 个设区市建成区每年至少完成2 次影像数据更新,同时完成全区23.76 万平方千米分辨率优于1 米的影像数据融合更新、脱密处理和影像地图服务发布。

“天地图·广西”主要通过提供地图服务接口与应用开发,为用户提供地理信息服务。目前,该平台已为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等80 多家单位和用户提供了应用服务,涵盖自然资源管理、农业管理、防灾应急、旅游服务、教育管理等30 多个领域,其中服务政务60 多个,服务社会公众20 多个。

以“天地图·广西”为底图搭建的广西污染源普查成果数据应用平台,摸清了全区各类污染源基本信息,包括污染源数量、结构和分布状况等,掌握了区域、流域、行业污染物的产生、排放和处理情况,建立健全了重点污染源档案、污染源基本单位名录库、污染源基础信息数据库和环境统计平台,为广西进一步加强污染源监管、改善环境质量、防控环境风险以及环境经济综合决策提供基本依据。

<<<“天地图·广西”主界面

“天地图·广西”还陆续为自治区大数据局的数字广西(中国——东盟信息港)综合管理平台、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的生态环境监管移动执法平台、自治区司法厅的应急指挥调度平台、自治区监狱管理局的罪犯外出押解过程实时监控管理平台、广西糖业大数据云平台等提供了权威的高现势性地图服务。

“天地图·广西”累计为4.53 万用户和3.92万各类应用提供24 小时不间断的“一站式”地图服务,2023 年日均访问量达4 911 万次,全国排名第四。在自然资源部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省级节点综合评估中,“天地图·广西”连续8 年被评为“五星级节点”。2021 年7 月,该平台被自治区党委网信办等四部门评为广西信息化(智慧城市类)优秀案例。

三维时空

广西自然资源信息中心将实景三维广西与自然资源三维立体“一张图”有机结合,同时与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进行数据融通,建成广西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及管理系统。

在地形级数据方面,该系统以三维视角,依托优于0.5 米的高分辨航空航天影像,结合2 米格网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三维实景展现广西“八山一水一分田”;在城市级数据方面,该系统已形成覆盖14 个设区市中心城区分辨率优于0.03 米的三维倾斜模型,以及全区农村房地一体的三维成果;在部件级方面,该系统实现了BIM 模型的在线管理和应用,能够从实景三维大场景向建筑物内部细节延伸。

目前,“实景三维广西”数据覆盖面积2 610.69 平方千米,数据总量35TB。其中,覆盖14 个设区市城区、44 个县(区)的三维倾斜模型共计2 102 平方千米,数据量23 TB;农村房地一体倾斜三维数据覆盖总面积达344.36 平方千米,数据量12 TB。

“实景三维广西”与广西自然资源系统20 个核心业务实现互联互通,实现了数据支撑业务及业务反哺数据的良性循环,为全区自然资源业务管理提供支撑保障。此外还向广西多个行业核心系统提供统一的数据支撑和地理信息,服务广西经济发展。

南流江流域污染防治三维地理信息平台,是广西生态环境行业首个三维管理信息系统,可实时监测水质情况,分析水质变化趋势,客观真实地展示排污现状及水环境质量情况,实现了南流江水质和综合治理成果信息的空间化展示及全流域污染防治工作的精细化管理。

南流江流域污染防治三维地理信息平台建设带有浓厚的自然资源地理信息元素。一是采集了南流江流域畜禽养殖、城镇污水处理厂、工业园区、排污企业和入河排污口等10 个专题信息;二是快速划定南流江流域禁养区432.83平方千米,限养区3 650.50 平方千米;三是发现处于禁养区的生猪养殖场1 802 个,处于限养区的生猪养殖场18 258 个,发现涉污工业园区7 个、企业187 家,精准识别入河排污口1 102 个;四是可快速查找流域内主要污染来源,科学划定污染范围,建立实景三维模型。

依托地理信息技术构建的广西智慧口岸信息平台也在应用中大放异彩。360°全景技术把二维的平面图模拟成真实的三维空间,让用户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口岸情况,并拥有口岸三维全景展示现场视频接入、通关拥堵预警等功能,实现从整体到局部、从现状到规划、从静态到动态,全方位展现广西口岸建设运行情况,在满足可视化要求的同时也为口岸规划分析提供了科学依据。

<<<玉林市南流江流域污染防治三维地理信息系统

数字国土

广西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是广西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主要平台之一。其以“三调”数据为底数,整合汇聚各类二三维自然资源数据,共汇聚融合全区1 200 个专题数据库,提供的二三维数据服务共1 483 个。

广西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为年度国土变更调查、“三区三线”划定、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空间用途管制等30 余项重大工作、10 余个核心业务系统提供数据支撑,建成自然资源部门“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管理新机制,解决了自然资源工作中的诸多难点。

解决了多年来农民宅基地无审批渠道的问题。以广西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为底图,将地理信息分布式大数据应用分析深度融入广西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中,组织开发了全国唯一在海域范围内统一推广使用的自然资源规划审批系统,为规范管理农村宅基地申请和审批、遏制农村乱占耕地建房行为、保障农村村民合理的建房需求提供了技术支撑。目前在全区1 000 多个乡镇服务站得到广泛应用。截至2023 年11 月底,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审批办结12 017 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审批办结27 290 件,建设工程规划核实确认办结9 961 宗。

实现了“以图管村”的新型管理模式。以广西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为基础开发的广西乡村风貌提升“一张图”管理系统,采集了14.3 万条自然村数据、42.9 万张村貌调查数据、180 多万张带有精准坐标位置的村貌照片,可用于全区乡村风貌提升工作开展情况监督和管理。

广西通过广西乡村风貌提升“一张图”管理系统对高铁高速和国道省道“两高、两道”沿线1 318 个自然村进行全要素改造和提升,连片成带推进,形成了规模效果,增强了示范带动作用。其中,对全区175 个精品示范村部分做了全景展示,打造了69 条示范带,强化“三清三拆”环境整治成效,统计全区村貌相关各类报表,便于后续数据上报等。

系统建成后,将从纸质、电子文档的工作模式切换为“以图管村”系统线上报送,采用“高清影像+照片+调查信息”的形式直观全面的展示每个自然村的整治情况。村庄整治任务下达和整治后村庄整体风貌反馈的流程减少1 周以上。

信息惠民

广西“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智能服务体系建设,实现了从“见面办”向“掌上办”升级、从“最多跑一次”向“零次跑”跨越,从“全区通办”进入“跨省通办”,有效解决了企业和群众“亲自跑、往返跑、异地跑”等问题。广西在全国首创自治区、市、县用地用矿“三级联审”系统,有效缩减审批时间,大大提升审批效率,减轻一线办件人员负担,并极大缩短了与全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监管系统对接的时间,做到自然资源部、自治区、市、县(区)四级贯通,得到国务院领导肯定性批示。

2019 年4 月建设的广西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以“统一底图、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平台”为建设原则开发各项系统功能,并自主研发了功能超市、智能选址、行业监管和AI辅助设计等特色功能,逐步实现规划编制、评价、审批、监管全流程应用,为今后构建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奠定了扎实基础。该系统在国家对省级平台的成果评定会上获得了与会领导和专家的一致好评。目前,全区有7 个设区市38 个县均基于这一方式,快速搭建了本级规划“一张图”系统,应用良好。

<<<广西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

2022年10 月起,自然资源部组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监管系统建设。广西自然资源信息中心组织攻坚团队推进各项技术研发工作,优化升级了“三级联审”系统功能,增加了用地预审、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项目审批层级、审批类型统计模块,完善了系统数据库结构和数据管理,在全国率先完成监管系统的对接和试运行环境调试。该平台的成功搭建,极大促进重大项目的用地保障工作:审批流程更加规范、透明和高效,大大缩短审批时间;有效提高用地审批的精度和准确性,从组卷开始进行部数据核验,极大减少材料退返率;通过电子监管号实现用地各个环节全生命周期串通,最终实现用地报批全流程监管。

广西累计投入资金超过1.1 亿元,以北斗高精度基准建设为抓手,重点打造的广西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于2022 年11 月23 日正式启用,广泛应用于自然资源管理、地质灾害监测、交通监管、大众高精度定位、智慧糖业等领域,并提供高精度免费差分定位服务。首次在梧州开展“北斗+广播”地灾监测平台试点建设得到了自然资源部领导肯定;助力数字航道建设,为广西内河航运近2 000 座航道浮标提供北斗三号高精度定位服务;为东盟国家提供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服务。高精度北斗/GNSS 大气水汽监测技术及其应用项目成果,获2022 年广西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现代化建设,信息化先行。广西自然资源信息中心将不断探索、敢做善为,奋楫争先,全力汇数据、优系统、守安全、强科研、夯基础、拓服务、建队伍,竭力为自然资源治理提供更有力的支撑服务,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国土全区广西
第十届“我是小画家”全区中小学生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全区统战部长会议
全区统战部长会议召开
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思考
鲜花盛开的国土
守望国土的藏族姐妹花
守望国土的藏族姐妹花
广西广西
南宁市:把握环境保护新常态 担当全区执法排头兵
广西尼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