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的名字

2024-03-15 09:36魏祖华
参花(下) 2024年3期
关键词:襄阳

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绿叶,一缕缕洒在五角星背面,金辉色的光芒在葱茏的绿意中分外耀眼。来回漫步沉思忧虑的那个身影,简朴从容,在鼓角争鸣中渐渐隐去。随之,是一往无前的炮火冲锋,摧枯拉朽,鲜血为这里每一寸土地洗髓铸魂。远处的汉江,日夜吟诵着“叔子独千载,名与汉江流”而不知疲倦;近处的钟鼓楼,用时尚繁华铺展着岁月静好。

羊祜山,一座名字独特的山,一座以羊祜之名命名的山,就这样如一首诗,如一幅画,如英雄厚实的脊背,为襄阳这座“南船北马”“七省通衢”的江水中游明珠城市遮风挡雨藏灵纳气。

山,不能比之相隔甚远的华山之险和泰山之雄,亦无邻近的武当山之灵和神农架之名。它,静静地卧于襄阳古城南一千米处,以其特有的俊秀藏拙于荆山余脉向江水平原过渡地带而不张扬于形。《射雕英雄传》中,金庸先生描写襄阳:“一江碧水穿城过,十里青山半入城”。岘山就是这“十里青山”。整个岘山,自东南向西北,两臂以荆山余脉的壮实紧紧环抱汉水,由羊祜山、琵琶山等二十多个山体连挽而成。羊祜山,是岘山众山体中最为重要的一个。

山,之所以取名羊祜山,是为一个人,一位1700年前的大将,羊祜。现在,襄阳正在为他拍摄一部专门的电视剧《羊祜大将》。而我粗略查阅,全国以人名命名的城市还能数几个,如中山市,如左权县,志丹县,还如吴起县,等等,但以人名命名的山却鲜有耳闻。也许是秉承人有名树有根的理念,山河路水便各有各的名姓,以便于相互区分,不然怎么来称呼与识别呢?在这个过程中,每座山的名字就有各自的传奇演义或来龙去脉,它们或以神话传说赋名,或以地理地貌自然现象来分辨,或以民间姓氏来通俗易懂,或以美好心愿给予寄托,或是后来因为某些变化有了新的起名方式拥有了各自不同的名字。这些名字,有的很高大上阳春白雪,有的土气十足下里巴人;有的威武四方或是诗情画意,有的就只是一个简单的名字而已。当然,命名的主体也是五花八门,有官方任命的,有民间口谕的,还有文人骚客几经推敲或酒后临时起意的,抑或几个百姓信口开河随手而来。看看我们熟悉的三山五岳,就知道山的名字获取是一个有趣现象。拿黄山来说,它原名黟山,因“峰岩青黑,遥望苍黛”而名,“黟”,就是黑的意思,“黑”的还不够,还要加一个“多”字,这完全是因貌取名,但是唐朝皇帝玄宗因为笃行道教,听说这里是黄帝采药炼丹成仙的地方,实地看了奇松怪石云海后,深觉此地是天下奇山,就诏改了黄山的名字,也没有简单叫个黄帝山,单就声韵来说黄山这名字确实要比黟山好听得多。庐山呢,也有几种来历,却多偏向于有一个叫匡俗的人在这山上结庐学道求仙,因此叫匡山,后来再演变,因为匡山仙去庐存,又叫匡庐山,再后来,可能叫着叫着不顺口,就简化为庐山,这倒也简单大气。百度了一下,最早关于庐山名称的文字记载出现于《尚书·禹贡》中:“岷山之阳,至于衡山。过九江,至于敷浅原。”其中,“敷浅原”就是庐山别名。此外,庐山还有南彰山、天子彰等别名。而最早以“庐山”之名被写进史书的则是司马迁的《史记》:“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相对这些记载,我们可能更熟悉苏轼《题西林壁》中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还有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我想,如果叫匡山、匡庐山、南彰山、天子彰等名字,李白、苏轼等文豪的名句就难以凑缘,可见这名字要改得恰当能被人记挂确实重要。那么雁荡山呢,却是因自然现象而取名,因为南归秋雁宿于山顶湖边而得名,也名雁山。五岳呢?“一览众山小”的泰山,也有多个版本,传说的版本和字义诠释的版本两种演绎,都较为流行;还有华山因其山峰如莲花,花和华谐音;而衡山则是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处于星座二十八宿的轸星之翼;恒山其中一种说法是山势为横向;嵩山则是由《诗经·大雅》中“嵩高唯岳,峻极于天”的诗句而名的。把这三山五岳的名字翻转细究,就知道不管是声震天下的名山还是默默无闻的平凡之山,它们的名字总有自己的因缘巧合,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没有无缘无故的名,山如人一样是一个个生命体,必须有名来配以实,就有了个性,有了崭新的生命。但用一个人的名字来命名一座山,或说把一座山给了一个人,而且还是1700年来无任何更改和变化,我觉得这个在山的姓名史中确实意外,只有第一,不见第二,而且羊祜这人,在《三国演义》的出场位次上,排在剧尾就是最后一回中,没有浓墨重彩,怎么就会成为一座山的名字?另外,还让我为这山名感到奇怪的是,为什么这里没有叫孔明山或是诸葛亮山,或是伏羲山?要知道,诸葛亮在襄阳隆中隐居,三顾茅庐天下计,最终名盖三国,而襄阳一直以智都而骄傲,为何却没有在这里给诸葛亮名一座山?或许逻辑不能这么简单地比较,那么伏羲呢?传说中伏羲可是中华民族始祖,三皇之一,而且死后就葬于汉江襄阳段,其身化山,是为今天的岘山。岘山为什么没有以伏羲来命名,是伏羲这名字没有岘山这名字有底蕴、有个性、有名气?但是,原来叫显山而为了避讳唐中宗李显而改名岘山,这名字在全国并不是独一无二的。又或是再问,岘山二十多个山峰,就不能有一座给伏羲?前些年,岘山一处祼露的岩石在艺术处理时,才被当地雕刻成巨幅的伏羲像俯仰天地,这确实让人心存疑惑,襄阳人民是不是有自己独到的选择?这无疑让我好奇。

《三国演义》一百二十章回中,发生在襄阳的故事有三十二回。从诸葛亮初出茅庐的三分天下计到羊祜在最后一回出场为天下统一而谋,襄阳很多学者说三国始于襄阳终于襄阳,这个倒是难以置疑。而羊祜,出现在《三国演义》最后一回中,在他这里,《三国演义》从“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就到了“合”这一步。遗憾的是,他在《三国演义》中的着墨并不多,也许是文学最终要重归历史的真实,或是文学到最后要有自己的特有想象空间,他就这样留在文学与历史的交汇点位上,让我们几多回味和探考。

再查查史料看看,竟发现羊祜这人真的不简单。

他是含着金钥匙且自带明星光环的。他属汉魏名门士族“泰山羊氏”,是汉末才女蔡文姬的外甥。其祖父羊续,东汉时是南阳太守;其外祖父蔡邕,东汉时官至左中郎将,是大文学家、大书法家,还是曹操的老师;其父在三国曹魏时官至上党太守;他的姐姐羊徽瑜是司马师的老婆。这些光环让他的出场有点显赫,可这些并不能支撑他成为这山名的理由。如果照这个逻辑,估计全国各地那么多的山名会引起四方纷争均要占山为王。只有先从他的家族有没有特殊之处看起,这一看就不得了了,原因是这个家族素以清廉有德著称,这种家风在那个年代实属难得,这是他们的骄傲,他的骄傲!而他,也没有纨绔子弟的作风,同样和先辈一样立身清廉,生活简朴,公正不阿。在襄阳期间,他的薪俸实录都用来接济亲族赏赐军士,家无余财。至今,襄阳在廉政教育中,总会实地在羊祜山、堕泪碑前讲述他的故事。但仅仅是清廉还不够,历史上清廉的官员并不在少数。

再把史料和《三国演义》结合起来看,就找到了根由。羊祜之所以为襄阳百姓认可,还是他主政襄阳期间怀柔为民之策。公元269年,他来到襄阳。战事频繁,动荡不安,谁不想过过安稳的日子?那些打打杀杀,为谁起为谁落,都只是利益集团的自圆其说,老百姓最渴望的就是穿得暖吃得饱不动荡的那种风平浪静的踏实烟火。幸甚,他来了,领军屯田,置办学校,兴修水利,休养生息。不仅是自己的百姓服他,连边界百姓和对方将士都服他。他为当地老百姓带来了乱世中难得的和平和人们向往的男耕女织的生活。据载,不仅是百姓安居乐业,他当时储备的粮草就可为七年之用。

这些,是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确确实实的实惠。也许,把他放在《三国演义》最后一回的深义,也在于此。老百姓安居乐业,他的统一之谋也终以实现。这就是势,大势。

而他的品性呢,也深为人们认可,还可从他对待夫人夏氏中窥见一斑。夏氏是夏侯威之女,因这层关系他和夏侯霸也是亲戚。曹爽集团退出历史舞台,司马懿成功上位后,夏侯霸作为曹爽集团成员选择了降蜀。而为免受牵连,“姻亲多告绝”,很多人选择了和夏侯霸划清界限,羊祜没有趋利附势,“独安其室,恩礼有加”。他的夫人劝他休了她,不愿意牵连于他,他没有同意。相反,在那个三妻四妾的时代,他却始终如一,宠着自己的夏氏,只有她一个。

羊祜,就这样成为百姓心中的好官。好官,是岁月更迭中老百姓都一直渴望的期盼。好官,是老百姓任何时候都能依靠的山。好官,是尘封的历史大篇章中的奢侈品。有幸,他就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做到了,在乱世中,他给了老百姓一方难得的安宁。所以,老百姓在他去世后,给了他一座山,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山,不曾省略一笔一画,不曾转弯抹角用他的别名或是字什么的号什么的,而这山是整个岘山最美最为重要的一座山峰,以示永远怀念。这,就是民心,口碑大于金杯。

羊祜病逝时是公元278年,享年五十八岁。据载,他去世时,正是热集,那是老百姓最有诗意的日子。皇帝司马炎亲着丧服痛哭,寒冬时节啊,天气那是真的冷,他的泪水流到鬓须上都结成了冰,这或许有点夸张。而当地老百姓呢,听闻羊祜死讯后,纷纷罢市痛哭,街巷悲声相属,连绵不断;还有那吴国守边将士也为之落泪。这是多大的感情啊!这应该是写实,没有虚构或夸张。他经常游憩的岘山,就被立下丰碑,记着他的凡事过往,人们到这里看见碑就忍不住流泪思念,后来这碑就被改为“堕泪碑”。“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襄阳诗人孟浩然一首诗,写尽多少人的内心波澜。

羊祜死后两年,他亲自推荐的继任者杜预按他生前的部署灭掉了吴,结束汉末以来的分裂割据状态。当满朝文武庆祝时,司马炎却落泪道,这是羊太傅的功劳啊。这一泪一赞,无疑是他人生的感叹号。而我偏执地认为,他人生最高光的时刻不是司马炎此刻的落泪和追思,而是他拥有一座山的称呼。这山,是这里的老百姓封给他的。要知道,司马炎的泪可能不会只有这一次,不会只为一人而流,不会只为一人而赞,但是老百姓把这座山用其真实的姓名来命名还是第一次,这个分量确实有点重。

山还是那座山,只因百姓给了它一个重要的名字,它便不同于一般的山,它成了一座备受文人墨客牵挂的山。李白人来了诗也来了,“空思羊叔子,堕泪岘山头”;杜甫人没来笔却忍不住,还有后面长长一串文豪的名字。羊祜山为整个岘山带来了这些历史文化明星的诗词流量,让它成为一座诗词之山。《全唐诗》中,这里的岘山、岘首字眼,出现了111次。襄阳本土诗人孟浩然自是不负众望,竟然写了几十首关于岘山的诗,那首《与诸子登岘山》就最让人称颂。到了宋代,重修羊公祠时,当地官府竟邀请了范仲淹等十五位重量级文人各出了一首诗,成了当时文坛一盛事。

山的名字还是那个名字,只因有了新的灵魂,便有了新的高度,就成了一座红色之山,一座无法超越的精神丰碑,一处新时代的打卡地。

让我们实地走一走吧。

从山脚沿阶而上,浓荫如涛。庄严肃穆的纪念塔就在山巅,那是羊祜山最高的地方,是心中最为神圣的地方,在那里,心灵要做一次庄严的洗礼。山东青石铺就的400多米643步石阶,每一步都如一部厚厚的史书,载着那烽烟四起的迭替,载着炮火中舍生忘死向前冲锋的身影,这些都需要平心静气一字一句来深读细悟。青苔间或在一些缝隙钻出,抱着岁月的深沉,抱着日月的温润,抱着无字的唐诗宋词。

一步一步向上,就是脚步向上,心灵向上。一步一步向下,就是浮尘向下,就是白云向下。间或有些虫鸣鸟和,却是深情如注,那些故事在它们讲来早已倒背如流。湿润的空气在这里被洗得绿柔芬芳,沁人心脾,每一次呼吸都是一次脱胎换骨。

树的蓬勃,犹如站在心里的源泉,盎然不懈。那一圈圈展开的年轮载着春夏秋冬日月星辰的灵气,格外枝繁叶茂。这里,万物都有各自色调丰富的调色板,为自己予以最美的着装。它们画出疏朗不一的粗细,画出丰富的斑斓五彩,畫出各自喜欢的形态,每一种粗细,每一种斑斓,每一种形态却都是努力向上,勃发旺盛。各色绿叶,有松针的铮铮风骨,有阔叶的博大胸怀,它们浓妆淡抹,厚薄相间,千姿百态,或含蓄内敛,或恣意发挥,每一片都像写着一个故事一首诗,每一片都如一个音符正合演着这里的大合唱。你看,那1700年前的身影和这硝烟中冲锋的身影就层叠在这叶片中,随风而颂,风有多远,它就书写得有多远。一寸山河一寸血。滴滴鲜血洗净了历史的尘垢,给这黑色土地铸以最壮美的底色,你看这山的血脉,是那么鲜红,这里每个叶片的经脉是如此饱满深情。

岁月呢?

岁月藏在不懈的坚持里,张扬在车水马龙的烟火里。乱世已被锁进史家笔下,盛世已交给画家来铺展,太阳和月亮,还有众多星星那是随心所欲的装点。希望,荡漾在这透明的空气里,摇曳生姿于这山里山外。汗珠悄悄地爬出来了。原来,这是看到了时空的蒙太奇,看到了没有抽象的信念,看到了连绵如群山的忠诚,看到了葱茏和蓬勃这个最美的注脚。

是的,谁能忘记呢?

有相伴而行的老人,他们显然是气喘吁吁,却不曾停下。他们听到了自己的心跳,也听到了这山的心跳。有成队的学生,稚嫩的脸上不再迷惑,而是写着敬仰和坚毅。恋人呢,那对十指相扣的恋人,一直在我前面走,山脚下,他们还浪花飞溅你侬我语,在步入上行的台阶后,手握滚滚波涛却纯洁无尘,那一刻,他们觉得开始在登另一座心中的圣山。那步行而下的人,脸上有严肃有柔和,额头上仿佛有一道光在闪亮。

待到纪念塔,这是多么高呀,心里涌起庄严肃穆的波涛大海。久远的《诗经》辞赋已经纸墨不够,挥毫的是那烽火硝烟波澜壮阔。四周的苍松翠柏,坚实傲立,绿涛簇拥。从一棵棵小树苗长起,它们终于可以遮风挡雨了,英烈的故事让他们日夜都有着向高远向粗壮向强大的动力。花岗岩的岩灰在如涛的绿意中,格外庄严幽静。摆放整齐的鲜花,寄托着世人的无限敬仰。纪念塔的碑文,吸引着一排排崇敬的目光。他们在了解这山的故事,这片土地的故事。应该不是很深奥,可是他们的目光久久不愿离开,在反复研想,怕会漏掉最重要的字眼。也许,内心的山河,此时才是真正的深沉如海,万千思绪中不再浮躁迷茫,方向更像向上的树叶一样有了坚定。哪有什么岁月静好,总是有人负重前行,为何不做负重前行的那一个?

巍然肃立的纪念塔,高过这里连绵的群山,高过了蓝天白云。这山也高起来,海拔已不再是丈量它的标尺。在这里瞻仰的人们也高起来,可以看到远处的“江城入画里”、远处的车马喧阗。背着背包的两个青年,他们在这纪念塔前静立了很长时间。他们一直在顺着纪念塔仰望着,蓝天白云环着纪念塔。也许,在这里,一些东西已清零,此刻的風景,已立成了灯塔,立成了标识,立成了最美的力量。

塔的后面,就是革命烈士公墓。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羆。在这座襄阳人民最为重要的山上,他们可以长眠了。红红的五角星始终是那么耀眼闪亮。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英雄的鲜血和生命为这片土地铸就了最美最亮最深厚的底色,这里的山有什么理由不更青,这里的树有什么理由不更绿,这里的花有什么理由不更美?

山本无名,是老百姓取的名。

山本无魂,那是鲜血铸就的魂。

时光可以流逝,青山永在。

作者简介:魏祖华,中国林业生态作家协会理事,南漳县作家协会主席。

(责任编辑 肖亮宇)

猜你喜欢
襄阳
襄阳市第七中学
《峡口风光》
襄阳销售打响春耕攻坚战
襄阳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展评活动圆满结束
神秘的包裹
郭靖夫妇为什么没能守住襄阳
谱写时代新篇——襄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媒体在公益慈善事业中的责任——对“襄阳帮帮团”的思考
坚持改革创新 强化履职尽责——襄阳市公安局
你若开心,我便快乐——记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杨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