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影《守岛人》中蕴含的时代精神

2024-03-15 09:36万丽君
参花(下) 2024年3期
关键词:守岛王继才孤岛

电影《守岛人》以真实事件改编,宏大的海景写实和质朴的人物特写相结合,追寻人物守岛心路历程,其中蕴含了王继才夫妇守岛卫国的赤子之心和大爱无我的坚守之心。在影片中,观众既能感受到一辈子守护一座岛的爱国之情、一辈子守护一个人的忠贞爱情、风雨里相互扶持的亲情、默默支持和理解的友情,也能看到普通人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散发出的人性光辉。同时,电影《守岛人》也以其宏大而逼真的电影手法呈现了开山岛在夏季和冬季、在风平浪静和波澜四起、在平凡日子和节庆日子里不同的风貌。本文将对《守岛人》中所蕴含的时代精神进行分析,以期对促进当代文化传播起到一定的积极意义。

一、大爱无我的坚守

(一)执着在无私奉献和传承中璀璨

王继才是一个长得高大壮实、头脑机灵的民兵连长,他原本能像普通人一样与家人、亲人在一起过着安稳的日子。然而,他却选择和妻子坚守孤岛,抛却小镇安稳舒适的生活,过着日晒雨淋的艰苦日子。以至于父亲去世不能见上最后一面,妻子生产时赶上台风登陆,只能在小岛上自己为妻子接生。即使辛苦,他依然狂奔着,一边敲盆一边大喊着为航行的渔船领航,把不多的药品赠送给需要的渔民,把自己不多的供给分给小豆子,为了尽到自己的职责,被伤害也依然选择坚守底线。在陪伴儿女和守岛之间,他忍痛选择留在孤岛,将自己幼小的孩子留在城镇。北京奥运会,想去现场看的他却害怕没人守岛而选择听收音机,国歌响起的那一刻,他和妻子扛起红旗,踏起方步,仿佛他们就在现场,是那样的自豪而幸福。爱国的赤子之心支撑着他一路坚守下去,在这条坚守之路上,还有小豆子的父亲为建岛牺牲的身影……这些形象与细节都在用自己的生命践行着“一辈子干好一件事,就不亏心,不亏心就不白活”的朴素道理。

(二)爱情在默默支持和陪伴中永恒

王仕花是一名人民教师,她也曾希望和丈夫安安稳稳地守着小家,但在看到丈夫一人守岛的坚毅和辛苦,毅然决然地选择放弃教师工作来到开山岛,陪丈夫一起守岛。“你守岛,我守你”,简简单单的六个字,她却用一生来踐行。她也开始做着又累又重的活,怀孕时也毫不含糊地提着重物,当台风肆虐时,在孤岛生产的她既是柔弱的,又是坚强的。当观众看到镜头停留在她瘦弱而蜡黄的脸上时,此刻的她是柔弱的;而当她拼尽全身力气生下孩子,她又是坚强的。因为守岛,身为母亲不能陪伴孩子,身为女儿不能陪伴父母,身为老师不能站在讲台上,她仿佛失去了很多,可她依然露出质朴的笑脸,站在丈夫王继才的身边。她既是王继才的妻子,也是王继才精神上的战友,有了她的爱与陪伴,王继才的坚守少了些艰苦,多了些幸福。最后,丈夫因病离世,她依然选择继续坚守孤岛,丈夫的守岛理想已经变成她的理想。长期被风湿折磨的她,被海风吹皱的脸颊在飘扬的旗帜下散发着坚毅之光,人性之美。

(三)亲情在无言扶持和付出中升华

王继才的父亲深知守岛之苦与守岛的重要性,在面对儿子需要长期在岛上坚守的现实时,他强忍父子相离之痛,鼓励儿子继续坚守,即使在弥留之际,也不忘叮嘱王长杰转达自己对儿子能力的认可,只是希望儿子能够坚守下去,这是一位伟大的、心中有大爱的父亲。王继才的女儿从小与父母分离,每次见到父亲都是满眼的崇拜,戴着父亲做的贝壳链,天真地扮演着花仙子。然而她小小的年纪便扛起照顾弟弟的重担,也渴望父母的陪伴,也曾在心中埋怨过,但是看着公交车上疲惫的父亲, 那个满眼崇拜的女儿瞬间又回来了。她不仅是一个懂事的女儿,而且是一个忘我奉献的姐姐,她既成全了父母,也培养了弟弟。榜样的精神是无穷的,在王继才夫妇守岛卫国思想的熏陶下,王继才的儿子长大后也肩负起保家卫国的重任。这是坚守的过程,也是亲情无言付出的过程,正是有了王继才岳父岳母无言的支持,王继才妹妹毫无怨言地承担赡养父母的责任,王继才夫妇才有了强而有力的精神支柱。

二、从孤人孤岛到代际相传

影片一开始便以王继才两手各抱一只小狗在暴雨中狂奔,展现孤人孤岛战暴雨的情景,给观众带来视觉震撼。摄影师通过长短镜头的切换,镜头一下从外面狂风大作、惊涛卷起的场景切换到王继才一人徒手护门、护窗,最后护无可护,拿被子堵住被狂风掀掉的窗口的场景,透过窗户又将镜头切到远处的“眨火”处,发现“眨火”毫无亮光,再切换到躲在板子下瑟瑟发抖的小狗,将岛上的恶劣环境刻画得淋漓尽致。王继才即使口里喊着“夺命的强盗”,却冒着风暴去抢修“眨火”。镜头将手掏眨火盖的画面放大,随后又切到“眨火”旁边的红旗。镜头随着主人公的视角不停地切换,故事节奏也随着视角的切换越来越快,营造出风暴肆虐下孤岛惊险的氛围。与岛上的惊险相比,岛外相对较平静。岛外的父亲和妻子穿着雨衣表情凝重地边走边聊,将故事背景在一来一往的对话中交代清楚,面部表情的凝重表现出他们对王继才的担心和牵挂,妻子清楚地知道丈夫已经孤身守岛76天。画面再切到开山岛,观众看到王继才以记“正”这种原始的方式记着日期,条件尽管艰苦,他依然坚持写岛上日志,只因为他坚信这些数据将对科学家们的研究有帮助。

孤岛的日子在王继才的乐观积极下从孤独转向明朗。夏季蚊虫肆虐时,摄影师将镜头聚焦到烛火的昏黄,一张桌子,一个凳子和一张床的清苦,再放大到一拍一准的蚊子血,触目惊心。尽管如此艰苦,王继才依旧苦中作乐,通过电话与王长杰及小狗斗起了地主,一边拍蚊子一边在蜡烛下玩纸牌,向观众展示其爽朗的笑容,丝毫没有孤身一人的凄苦。清晨,风暴洗刷过的天空格外地蓝,天与大海连成一片,王继才一人扛着红旗庄严地唱着国歌,举行着神圣的升旗仪式,流露出对祖国无限的爱和以祖国为荣的自豪感。画面又从王继才带着三条狗来回跑步的晴朗夏日来到了飘雪的冬天,时光在季节的变换中永恒和升华。

随着王继才妻子的加入,孤岛模式变成夫妻守岛模式。一个人扛红旗唱国歌,变成了一个人挥舞国旗两个人同唱国歌敬礼,时光在升国旗的重复性动作中流逝。两个人的组合变成了一家三口,两大一小敬礼的身影像是树一样挺拔地立在那里,摄影师将镜头聚焦在儿子稚嫩的脸和坚定的眼神上,爱国之情像涓涓暖流般在代际间传递流淌,也预示着儿子将接替爸爸继续守卫祖国。一家三口的组合又融入众多称呼王继才为岛主的渔民中,孤岛模式彻底被打破,王继才以其坚守的品质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像阳光般照耀着小豆子、儿子和学生,将爱国精神一代接一代地传承下去。

在王继才之前,冯连长为在岛上建营房而坠海牺牲,他的儿子小豆子从年轻时懵懂一人驾船上岛,遭遇海难幸而被王继才救下,看到王继才在海岛上的凄苦生活,他深受感动。离去再次回来的他创办了武术学校,这个时候的他依然不能理解王继才为什么不顾儿女守着一个孤岛,甚至提出让王继才到他的学校去做教练的建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几十年过去了,小豆子渐渐明白了王继才的坚守,甚至将他们坚守的事迹上传到网上,让更多的人受到鼓舞。小豆子受到王继才的影响也走上了弘扬传统文化的另一条爱国之路,可以说是对其父亲冯连长的爱国之路的传承。

三、时代精神与文化基因

(一)大爱无我的奉献精神

王继才夫妇身上凝聚着时代的精神,是大爱无我的奉献精神,也是守岛护国的爱国主义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是当今时代的内核,也是人们书写顶天立地大写“我”字的要義。蓝天、大海、鲜艳的五星红旗随风飘荡,这便是它的迷人之处。王继才夫妇赋予开山岛特有的时代精神和人文内涵。祖国大地上的美丽海景俯拾皆是,只有具有大爱无我的人文内涵才是其所独有的。

(二)注重细节与乐观生活

乐观向上的时代精神融入王继才夫妇生活的每一个细节。王继才夫妻在开山岛坚守32年,他们的足迹遍布开山岛。这里既有他们的生活空间,也有他们的海事空间,还有他们的精神空间。生活空间集中展示32年来王继才夫妻生活空间的变化,生活用品的变化,这些变化也是时代发展的侧面印证。海事空间集中还原了王继才夫妻一天的工作轨迹,同时涵盖了海事工作的重要性。精神空间包括夫妻二人的精神状态和他们32年守岛的心路历程。多年寒苦的守岛生活没有消磨掉他们身上的积极乐观。常年的海岛生活风湿了他们的腿脚,却阻挡不了他们唱《回娘家》,以精神上回娘家弥补身体上未回娘家的遗憾。他们跳着、唱着、笑着,就好像从来不曾艰苦过。这种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精神正是时代所需要的。

(三)传统文化与人文精神

《守岛人》始终贯穿着人与自然从斗争到和谐相处的人文精神,尤其表现在王继才夫妇与狗相处的画面。电影一开始,王继才在台风白鹿登陆时为了救大黄、小白和小花三只狗而背部受伤,便展现了王继才的大爱之心。在一人独守孤岛76天的日子里,王继才把小狗们当成自己的朋友,与它们一起斗地主,与它们一起晨起跑步,与它们一起升国旗,因为有了小狗们的身影,这些场面才显得不是那么孤寂。在王继才与台风搏斗的日子里,小狗们的身影总是出现在王继才身边,成为他的精神伙伴。当王继才为看远行的儿女不慎跌入海里,大黄狗因救他而死,王继才沉痛地看着他的老朋友,人与狗的感情也进一步升华。随着时代的变迁,陪伴在王继才夫妇身边的狗已经变成孙子孙女辈,但当王继才生病被送上救护车的时候,大黄的孙子孙女追着救护车奔跑的身影和大黄、小白、小花重叠。这种人与动物之间深厚的友情,充分体现了和谐相处的人文精神。在守岛32年,留下189本日志,挥舞过368面国旗,大海已不再是守岛人拼搏的对象,而是成为一个熟悉的朋友,了解他的作息,清楚他的脾性,在高科技的帮助下传统的“眨火”也变成360°旋转的“电子灯塔”,人与海走向和谐相处的道路。人类在不断摸索中向自然传达着友好的信号,爱国与爱自然之心融合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这也是电影的迷人之处。

(四)挖掘传统文化现代传播路径

当前,电影作为新型传播媒介具有传统传播媒介所欠缺的传播优势,它以极强的画面感和立体感将电影所蕴含的文化精神传递给受众,其所带来的震撼和深度思考会长久地留存在受众的记忆里。这种记忆是挖掘传统文化基因最好的钥匙,通过观看电影,观众能在无形中“获得”这把钥匙,并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意象或情境的再现,反复想起这把钥匙,再次回到观影时的体验,激发出由内而外的精神认同感。电影《守岛人》通过空间再现,拉近了受众的心理距离,从精神空间的回应到真实空间的自我代入,使观众真正体悟到王继才夫妻身上的时代精神,进而内化为个人情感上的认同,实现精神上的化境。

开山岛在现代生活中已经成为一个文化符号,象征着坚守和爱国。在再现王继才夫妇坚守的过程中,摄影师别出心裁地将镜头聚焦在灯塔上的月亮,刚刚守岛的时候,月亮被灯塔罩住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月亮渐渐上升起来,但所见之物还是朦胧的,最后月亮升高,画面变得清晰明朗。这里的月亮象征着王继才夫妇的心灵越来越明亮,也象征着在周全的守护下,祖国的前途越来越光明。

四、结语

《守岛人》以真实的场景再现了王继才夫妇守岛的真实事件。王继才夫妇在坚守中实现了从一个普通人到守岛人的转变,蕴含了人物在坚守中的成长,在守岛护国与养家糊口之间舍弃小我成全大我。宏大的孤岛画面与人物日渐沧桑的脸庞形成了反差,从侧面显示平凡人的不平凡之处,这也是时代精神之所在。

参考文献:

[1]唐建军.电影视觉空间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9.

[2]杨光祖.现代性的颤栗——在文学与电影之间[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

[3]朱钦胜,主编.中国红色文化研究文集[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万丽君,女,博士研究生,南昌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世界文学)

(责任编辑 苏静静)

猜你喜欢
守岛王继才孤岛
不再是孤岛
守岛就是守国——女儿眼中的父亲王继才
话剧小岛往事
王继才 瞭哨抛家赤胆琦
守岛的士兵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孤岛求生记
互联互通破“孤岛”
两个人的五星红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