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舞剧《醒·狮》与传统文化融合的创新性表达

2024-03-15 09:36陈凯
参花(下) 2024年3期
关键词:舞剧舞蹈传统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如何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创新与发展成了当今的热门话题。舞狮,在南方被称为醒狮,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寓意“醒狮醒国魂,击鼓振精神”,是中华民族一项优秀的民间艺术。舞剧《醒·狮》是一部以国家级非遗文化为主题的具有岭南特色的大型民族舞剧,在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评奖中摘得桂冠,该剧将岭南非遗众多元素融合创新,以南拳中的马步为基础,将其发展成动作语言,并以独特的岭南多元文化与现代化舞蹈元素进行创新改造,将南狮、南拳和舞蹈三个元素糅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一种融合音乐、舞蹈和武术的民俗文化表演形式。通过对舞剧《醒·狮》的深入研究可发现,其创新之处不仅体现在对传统文化的运用上,还融合了现代理念和技术手法的创新性表达,实现了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创作的融合创新。

一、舞剧《醒·狮》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一)彰显文化本体

舞剧《醒·狮》取材于拥有悠久历史的岭南文化,不仅将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展现出来,也将传统非遗文化嵌入其中。舞剧在现代化的艺术呈现中,以深厚的岭南人文元素为依托,将大量非遗项目作为创作元素,使现代化舞蹈与传统狮舞以及南拳马步和广东狮舞中特有的动作元素完美融合,使整部舞剧呈现出“刚”与“柔”的和谐之美。舞剧《醒·狮》既凸显着岭南的地域意象和人文气韵,又将创作者的思维和艺术造诣展现出来,是一部将醒狮精神和地域色彩与个人风格完美结合的作品,更是一部深受群众喜爱的优秀舞剧。

(二)蕴含文化深意

舞剧《醒·狮》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搬上舞台,重新诠释了中华传统文化深厚的内涵,并运用现代理念和技术手段展现民族精神。醒狮是中国传统民俗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舞蹈表演艺术之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国民间认为舞狮具有辟邪、祈福、迎春等多项寓意,表达了人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舞剧《醒·狮》中,将非遗文化体现在“舞狮人”和“醒狮精神”上,将“狮”又多重隐喻为“发威之狮”“觉醒之狮”,彰显了岭南醒狮的威武以及舞狮人的尚武精神,寓意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以传统文化为魂,以现代理念和技术手法为依托,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不仅反映出艺术家们对传统文化的艺术再创作,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舞剧《醒·狮》的艺术创新体现

舞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文化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源泉,艺术创新是时代进步的动力。编导将具有岭南独特气质的南粤狮舞搬上舞台,使这一具有岭南特色的文化符号在舞剧的彰显下,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历史与今天的精神纽带。

(一)舞武相融,讲醒狮文化

广东醒狮由中国传统狮舞演变而来,融汇了南派武术精华并植根于岭南文化土壤中。醒狮被认为是驱邪避害的祥瑞,每逢節庆或有重大活动时,必有醒狮起舞。舞剧中的“狮舞”将“舞”和“武”完美融合,以南派武功的关节发力,以气劲催力,以形意为拳等技术特色化为动作要领,运用醒狮中特有的腾、挪、闪等技巧动作,既保留了狮舞的形态,也保留了狮舞的精髓。舞剧中演员的舞蹈动作多以南拳马步为主,为了使演员更加熟悉武术,舞团还特意邀请了全国武术冠军担任武术指导,以武术演员的标准对舞蹈演员进行训练。

在舞剧中很多精彩片段都将舞蹈与武术进行了完美相融,在第一幕中,阿醒与龙少两人在茶馆相遇,相约一决高下,从地面的“地青”(多指在地面)、桌凳的“中青”(踩桌凳)一直斗到高台的“高青”(叠桌),在小小的高台上进行武术对打,既营造了紧张的氛围,又给观众带来视觉冲击。在男子群舞“板凳舞”中,板凳成了舞者练武的工具,他们运用板凳的“顺势”贴身舞动,在狭窄的凳面上翻腾跳跃,使观者不禁感慨演员功力之深厚。男子群舞的编排汲取了武术南拳中技法多变,动作优美的特点,将自信、潇洒、睿智的特性表现得淋漓尽致。编导将舞蹈与武术完美相融,发扬了传统文化的根基,而且将舞剧营造的热闹气氛推向高潮。

(二)舞具运用,立醒狮根基

“舞蹈道具是舞蹈表演中使用的舞蹈工具,是塑造人物、刻画性格的辅助手段,也是表达环境和渲染氛围的有力工具。”舞剧《醒·狮》在舞具的运用上,结合诸多岭南文化元素,如舞剧中出现的长凳舞,来自醒狮和南拳练功所用凳狮;茶馆中的“扣指舞”,则出自广东茶桌上的扣指礼仪;而剧中女主角头戴大头佛、手持葵扇化作“引狮人”的形象,更是南狮中独有的传统象征,这些都是舞剧对道具的借鉴与创新。通过在舞蹈中使用日常所用的工具,既能拉近舞者与观者之间的距离,又能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舞剧中的道具与舞蹈完美融合,编导将醒狮和南拳练功时常用的工具——长凳作为舞蹈道具,并将长凳和舞蹈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创新改编。在剧中男子群舞的“板凳舞”部分,舞者以南拳中的马步为根基,利用腰背的“顺劲”,通过腿部肌肉控制板凳,让板凳如同黏在脚上般被随意摆动,舞者在板凳上做了大量的难度动作、大开大合的同时又能很好地控制住板凳,体现出中国武术刚柔相济、博大精深的力度美。在舞剧第二幕,阿醒和凤儿的双人舞中,板凳成了这对“侠侣”传递情感的媒介,既使阿醒和凤儿的关系更加密切,又让舞者借助道具展示出高超的舞蹈技巧。板凳这一道具对情节发展、角色刻画等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显示出编导独具匠心的艺术设计。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醒狮中的“大头佛”(大头娃娃)及“大葵扇”,在剧中也多次被使用。大头佛是舞狮表演中必不可少的人物,表演者通常以“引狮人”的造型出现,头戴和尚面具、身穿长衫、手执葵扇在前面逗狮,其动作滑稽风趣,给欣赏者带来了欢乐。

(三)打破传统,树醒狮精神

舞剧《醒·狮》将“醒”的精神和“狮”的形象巧妙融合,铸就了独特的醒狮精神。舞剧《醒·狮》在艺术表现上不仅仅是对舞蹈本身的呈现,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探讨和传承。编导巧妙地将醒狮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相结合,通过舞台上的动作、音乐、布景,展现出了浓厚的文化底蕴。“醒狮”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形式,源于岭南地区,承载着浓郁的民间历史文化。在舞剧中,“醒狮”不仅仅是舞蹈动作的展现,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传递。文艺创新的根本在于其与群众深厚的关联性,以及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深刻洞察。醒狮精神作为岭南文化传承和融合的成果,不断演进,其独特的审美价值深深植根于民间。编导在舞剧创作中还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诠释,在保持传统醒狮舞蹈特色的同时,还融入了现代舞蹈元素,使之更加贴近现代观众的审美习惯,这种创新不仅体现了文化传承的活力,也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和时代感,不仅能发扬醒狮生生不息的精神,也能将传统醒狮文化代代相传。

三、舞剧《醒·狮》与传统文化创新融合的意义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既为舞蹈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底蕴,也为其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创作素材。舞剧《醒·狮》在传统舞狮的基础上进行选择、加工、提炼、美化,进而创作出一部具有传统化、民族化、戏剧化的舞剧,通过创新让人们认识并感悟到传统文化融入舞剧艺术创作的意义所在,既充盈舞蹈艺术内涵,又能坚定文化自信。

(一)传达舞蹈艺术内涵

舞剧《醒·狮》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诠释和艺术性展现,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和审美上的享受。在舞剧《醒·狮》中,舞蹈不仅是故事叙述的载体,更是情感和思想的传达媒介。编导在设计舞蹈动作时,要精心构思每一个动作的意义和背后的文化内涵。例如,舞蹈中融入了武术元素,充分展示了中国武术的力与美。舞剧《醒·狮》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与当代艺术表达方式相结合,既体现了岭南文化,又体现了中国古代醒狮和武术等民族文化的独特艺术韵味,使其具有更深刻的艺术内涵。

舞剧《醒·狮》背后承载着民族精神。该舞剧以舞蹈丰富剧情和表达情感,在舞蹈动作的设计上既体现人物性格,也传达出精神面貌。在舞美设计中,舞剧《醒·狮》融合了传统岭南文化元素,如独特的服饰、建筑风格以及典型的南方景观,这些舞台元素的呈现,不仅增强了舞剧的观赏性,更是对岭南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舞剧中的音乐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蕴含了舞蹈情感的抒发,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通过结合传统乐器和现代音乐元素,音乐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展现出传统文化的魅力。舞剧在传统文化元素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表达,赋予作品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与艺术魅力,让观众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深远寓意和人文情怀。

(二)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根本、最持久的力量。坚定传统文化自信,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肯定和尊重,更是对传统文化未来发展方向的展望。舞蹈《醒·狮》以舞蹈的方式进行创新性表现,以具体形象展现了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舞剧《醒·狮》成功的根源在于创作过程中蕴含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尊重上,还体现在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表达和传承中,同时也让观众深切地感受到舞剧《醒·狮》的文化内涵以及醒狮文化所蕴含的精神风貌,这也是《醒·狮》能受到群众认可和青睐,并赢得国内外众多奖项的原因所在。

在现代社会,坚定文化自信尤為重要。文化自信是一种深刻的文化自觉,不仅是对国家和民族文化价值的肯定,更是推动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的重要动力。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如何在保持文化多样性的同时,还能坚持和弘扬本民族文化已经成为重要议题。对于艺术创作者而言,要在创作中不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表达。中国拥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其蕴含的智慧和美学是艺术创作的宝贵资源。然而,要使这些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生,就需要艺术家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这种创新不是简单地模仿或复制,而是要在深刻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审美和技术,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升华。舞剧《醒·狮》不仅是一部艺术作品,更是文化自信的展现,体现了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如何在传承文化根基的同时进行创新性发展,以及如何通过艺术的形式激发群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对于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坚定文化自信,不仅是艺术创作者的责任,也是整个社会共同的使命。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可以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进行完美结合,既可以保持民族文化的根本,又可以使其在全球文化交流中独树一帜,从而推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让中华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

四、结语

通过对舞剧《醒·狮》中传统文化创新性表达的探索,发现其创新性不仅在于对醒狮文化的重新诠释,还在于将传统文化元素与当代元素相融合,创造出独特的艺术形式,不仅保留了醒狮文化的精髓,还加深了其在当代社会中的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通过艺术创新,该舞剧不仅吸引了广泛的观众群体,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性。

参考文献:

[1]杨森.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舞蹈创作[J].明日风尚,2018(23):112.

[2]许笑非.从舞蹈创作看岭南舞蹈语汇的运用——以舞剧《醒·狮》为例[J].艺术教育,2019(01):114-115.

[3]刘青弋.论舞剧《醒·狮》之“醒”[J].当代舞蹈艺术研究,2019,4(02):69-72+79.

[4]杨春祥.从舞剧《醒·狮》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J].艺术品鉴,2019(32):180-181.

[5]潘妤,丁滢.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醒狮——大型民族舞剧《醒·狮》弘扬中国精神[J].文化月刊,2019(04):72-73.

[6]罗铭恩.东方之狮 民族之魂——评大型民族舞剧《醒·狮》[J].上海艺术评论,2019(03):

18-20.

[7]董超,朱律.家国情与岭南风:舞剧《醒·狮》的民族审美建构[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20(06):29-34.

[8]王思思.浅谈非遗技艺在舞剧创作中的运用与发展——以《醒·狮》和《努力餐》为例[J].现代艺术,2021(06):68-69.

(作者简介:陈凯,男,硕士研究生,聊城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研究方向:舞蹈表演)

(责任编辑 肖亮宇)

猜你喜欢
舞剧舞蹈传统
百科全书舞剧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舞剧《瑞鹤图》剧照
学舞蹈的男孩子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早春舞动出的“DANCE-OPERA”——现代舞剧《早春二月》观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