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户曲子”再发展路径研究

2024-03-15 05:49李欣悦刘孜晗
参花(下) 2024年3期
关键词:曲调曲子形式

李欣悦 刘孜晗

“眉户曲子”是陕西省汉族地方剧种之一,也称为“陕西曲子”。眉户曲子历来以广大群众的生活、劳作、爱情、婚嫁等方面的言情为内容基础,以贴近生活的丰富演唱材料和演唱形式表达平常人家的喜怒哀乐。而随着现代观众需求的不断变化,“眉户曲子”需要发挥曲子之长,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创新,要更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使其被更多观众了解与接受。因此,笔者所在的团队基于文献研究及实地调研等方式,进一步了解当下鄠邑区“眉户曲子”的发展状况,并对其再发展路径进行探索,以期为“眉户曲子”的进一步发展贡献力量。

一、“眉户曲子”起源

“眉户曲子”,原名“迷胡”,是在明清俗曲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发展,由地摊坐唱演变为舞台演出的戏曲剧种,舞台性、戏剧性较强,曲牌选用自由,能表演且分行当,曲调优美,形式活泼,适宜表现现实生活,主要以民歌中的情歌、牧歌、樵歌、渔歌、小调、童谣为基础。在明代时将元代小令和套曲及演唱程式引入其中,经过长期的演变和不断加工,发展成为一种曲艺。

“眉户曲子”最开始是一种“眉户小曲”,表演形式简单,表演者多采用清曲坐唱的方式进行表演,在表演中也没有融入肢体动作,多是通过演唱描绘景物、景色等,尚不能完整叙事。且在这一时期的眉户小曲表演中,乐器通常只起到帮助表演者把握节奏的作用,因此所用乐器也较为简单,通常只有四页瓦、三弦、碰铃等。清末以来,“眉户曲子”依据地域划分,逐渐出现了东路曲子、南路曲子、北路曲子、中路曲子等不同流派。各流派曲子结合当地盛行的本土民歌,形成不同的演唱风格。例如,南路曲子主要盛行于陕南等地,与陕南民歌结合,形成了曲调流畅清扬等特点;北路曲子主要盛行于延安等陕北地区,与陕北民歌相结合,形成了曲调洪亮慷慨的特点。其中一些流派还增加了更加丰富的乐器,如中路曲子在演唱时所使用的独具特色的乐器——碟子和筷子,一般由女性表演者使用,筷子和碟子轻碰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帮助表演者掌握节奏。

“眉户曲子”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汲取众多地方文化精华,借鉴了秦腔、碗碗腔等陕西地方戏曲特色,并结合自身特点,逐渐由“眉户小曲”发展成具有完整表演体制的“眉户曲子”,并在清代道光年间前后由“地摊戏”演变为“舞台戏”,这种转变对此后“眉户曲子”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眉户曲子”的两大类型也大致在这一时期逐渐分明:一类词曲典雅,大多为文人雅士在日常消遣作乐时所唱,是清客曲子;另一类词曲通俗,多为劳动人民在闲暇时自娱所唱,是江湖曲子。其中,鄠邑区“眉户曲子”,过去俗称“户县眉户曲子”,形成于元明时期,是元明的北曲吸收眉县、鄠邑区一带的民歌俗曲发展而成的民间曲艺形式,也是遍及西北的“眉户曲子”和现代眉户戏的源头。

“眉户曲子”的唱腔音乐属曲牌联缀体,其中包括36个大调和72个小调。大调较古老,结构复杂,旋律富于变化,拖腔悠长委婉,唱得较慢,演唱难度大;而小调多为民歌小曲,结构精短,旋律流畅。演唱时往往根据内容选择一些与音乐情绪相适应的曲调,而后将这些曲调有机地组合,使之能完整地表现出场景或人物的心理历程。例如,“眉户曲子”《五更鸟》即运用了月调、慢五更、岗调、戏秋千等9个曲牌,《百戏图》更进一步用了月调、银纽丝、劳子等11个曲牌。套曲联缀有自身的规律,既灵活又严谨,如起腔为越调,尾声仍须用越调;起腔为背尾,落尾亦同样是背尾,等等。

作为一种拥有数百年历史,且至今仍然生生不息的传统曲艺,“眉户曲子”经由不同时期的发展以及对各地方民歌的汲取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成熟艺术体系,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例如,“眉户曲子”《刺目劝学》在吸收借鉴传统曲牌音乐的基础上,从曲调、内容、表演形式等方面进行了全新尝试和发展。演出形式为男女二人站唱表演和乐队座唱。男演员手持四页瓦,女演员手持竹筷、瓷碟为伴奏、在不到12分钟的时间内,先后用了12种曲调,既有人们耳熟能详的岗调、五更、剪尖花、银纽丝、软月、月尾,又有部分人不常听的背宫、钉缸、落江怨、西京牌子、太平年、老龙哭海、长城等;既增强了演出效果,又普及了眉户曲子知识,对鄠邑区国家级非遗项目——“户县眉户曲子”的普及、传承、发展和创新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户县眉户曲子”兼具欣赏价值与文艺价值,其演绎或情愫激昂,或意蕴绵长,或欢乐明朗,或如泣如诉,在创作上脱离了僵硬的一板一眼,更突出真实情感的尽情表达。

二、“眉户曲子”的发展现状

笔者所在的团队通过查找资料和实地走访的方式,了解了“眉户曲子”的发展现状。

首先,在传承形式上,鄠邑区“眉户曲子”于2007年5月入选陕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6月入选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其传承和保护发展给予了相应的政策支持和财政保障。

其次,在传播形式上,鄠邑区相关部门举办了“眉户曲子”线下展览,设立了专门的鄠邑区“眉户曲子”展馆,展示“眉户曲子”的弹唱工具。此外,展板处还详细介绍了“眉戶曲子”的历史及发展情况,不仅对“眉户曲子”的保护传承起重要作用,同时也为群众了解“眉户曲子”,走近“眉户曲子”提供了平台。除了举办线下展览外,鄠邑区相关部门的官方网站上还有众多“眉户曲子”的宣传资料供人们查阅,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眉户曲子”的传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为了让更多年轻人了解鄠邑区“眉户曲子”,鄠邑区文化馆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传承人通过第二课堂教授学生眉户曲子,让其了解相关知识,感受眉户曲子文化的韵味和魅力,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另一方面也为培养新一代传承人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再次,在对外传播上,鄠邑区文化馆也积极开展与南宁、内蒙古、新疆等地的文化交流活动。例如,在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县“第十一届新疆乡村艺术节暨曲子文化节”开幕式交流展演活动上,“眉户曲子”传承人演唱了《刺目劝学》,推动“眉户曲子”走出陕西,进一步扩大了影响范围。

最后,在传承人方面,由于“眉户曲子”并无清晰的角色分类以及能代表人物特色的扮相,表演者只能通过唱腔的变化向听众展现不同的人物形象和人物的情绪变化,这对表演者的唱功和演技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然而当前,成熟的“眉户曲子”表演者人数较少,且传承人年龄普遍均大,年轻人极少,出现传承难的状况。

另外,鄠邑区相关部门也在着手出版相关书籍,希望以纸质方式将“眉户曲子”进行记录与传承,以此推动“眉户曲子”曲词及相关理论的发展。

三、“眉户曲子”再发展路径的探索

调研发现,当前对“眉户曲子”的传承研究多集中于将“眉户曲子”融入校园课堂和演奏形式的转换上,并已投入到实践中,然而,要想深度传承“眉户曲子”,这些措施显然还不足,具体探索路径有待实施如下。

(一)从形式内容推动“眉户曲子”创新

1.形式创新

针对鄠邑区“眉户曲子”在内容与形式上传承发展的不足,可在形式与内容上进行创新,以“眉户曲子+”的形式与其他艺术形式协同发展。

古风音乐为当前较为流行的音乐,因此,可与音乐制作人合作,将“眉户曲子”的唱腔特点应用于编曲创作,在现代流行音乐创作中融入“眉户曲子”的曲调元素,进而发扬、传承“眉户曲子”。例如,与“眉户曲子”同为曲艺类非遗的“华阴老腔”,在创新传播形式上采取了将摇滚音乐元素融入传统“华阴老腔”表演形式的创新方法,引得众多观者的欢迎和喜爱。

2.内容创新

在“眉户曲子”内容创新方面,目前部分新词的内容创作较为单一。要想让更多的年轻人关注并喜爱“眉户曲子”,除了采用“非遗文化进校园”和“互联网多平台传播”等创新形式传播途径外,还可在内容上加以创新改进。例如,可以贯彻围绕群众生活这一原则,在唱词中融入年轻人的日常生活,着重突出当下普通人的生活特点、生活状态,让“眉户曲子”词作充分符合时代特点与群众生活。或是结合当下弘扬的团结奋斗精神及时代特点,展现青年一代奋发向上的积极态度和团结心态,将爱国情怀融入“眉户曲子”新词,让“眉户曲子”词作内容焕发出新鲜活力,使“眉户曲子”在内容与形式上实现双创新,让更多年轻人关注并参与“眉户曲子”的传承与保护。

(二)多角度推动“眉户曲子+”方式创新

1.“眉户曲子”+游戏

当前我国游戏行业繁荣发展,其中不乏以“文化+游戏”形式开发的新游戏,这种形式既能推广我国的传统文化,又能吸引年轻人的目光。例如,在故宫博物院与游戏公司联合开发的游戏中,将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瑰宝——《千里江山图》融入游戏中,利用古画的构图、细节、用色、层次等元素,还原其意境与效果,将古画非遗由静态转变为动态,吸引年轻人了解传统文化的兴趣。此外,“眉户曲子”也可以借鉴“文化+游戏”的方式,将传统曲调元素融入游戏中,将其推广给年轻受众群体,以更新奇的渠道展示“眉户曲子”的魅力,让更多人看到、听到“眉户曲子”,了解“眉户曲子”这一艺术形式,进而关注并参与“眉户曲子”的传承与发展。

2.“眉户曲子”+AI技术

5G+AI技术在文化产业领域的深度应用带来了文化产业的巨大变革,意味着科技与文化的融合从“选择性介入”走向“整体融合”。通过AI的深度学习,能在算法的支持下助力“眉户曲子”的传承与再发展。例如,AI技术可以通过结合传统“眉户曲子”的唱词和曲调与时代特色,自动创作出新的剧本,既能体现传统文化魅力,又能为其注入创新元素。同时,人工智能还可以自动进行校对、修改,能够减少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疏通内容创新阻塞点。除此以外,还可以融入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演出时观众的反馈、演员的表演特点和技巧等进行总结,以数据分析比对的方式,拓宽“眉户曲子”的再发展道路,助推其实现高质量、长远化发展。

3.“眉户曲子”+互联网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当前短视频及直播行業发展繁荣,作为视频类媒介的后起之秀,其影响力与传播力在近年来不断扩大,“眉户曲子”也可以借短视频及直播等形式扩大其传播范围,在短视频平台发布演出视频,或是分享相关的演出信息与舞台资讯。例如,在短视频平台上,“眉户曲子”传承人杨蕊老师已有2.4万粉丝,并获得了19.5万点赞,其作品对眉户曲子的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另外,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传播时,不必局限于单一平台,可在多个媒体平台以多种形式进行宣传,例如,在直播平台进行戏曲表演直播,在视频平台上传演出视频,在音频平台上传演唱音频,还可将文本剧本上传至互联网与爱好者进行探讨,以多角度、多方位、多平台的方式宣传推广,推动“眉户曲子”实现再发展。

四、结语

“眉户曲子”音乐诙谐生动,其曲调、作品反映了时代的变迁。“眉户曲子”表现形式灵活,曲调既有北曲、弹词遗脉,又推动了文学与艺术的发展。在“眉户曲子”接下来的发展中,可从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创新,通过“眉户曲子+”等方式对传播途径与创新途径进行深入了解,推动“眉户曲子”实现更好的传承与再发展。

参考文献:

[1]庄爱琴.眉户戏的发展与艺术特色分析[J].戏剧之家,2023(04):39-41.

[2]郭永锐.山陕眉户戏研究综述[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6):108-111.

[3]叶张磊,岑俊静.中国丝绸文化对外传播媒介创新研究——以短视频和电影为例[J].传媒论坛,2023,6(21):78-81.

[4]解学芳,陈思函.5G+AI技术群驱动的文化产业新业态创新及其机理研究[J].东南学术,2021(04):146-157+248.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安石油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资助项目”(项目编号:S202210700118)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欣悦,女,本科在读,西安石油大学,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刘孜晗,女,本科在读,西安石油大学,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责任编辑 王英赫)

猜你喜欢
曲调曲子形式
Wake up, Bunny
柴可夫斯基的曲子有什么魔力?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有风吹过
吹曲子
布谷鸟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眉户《百戏图》《曲调名》考论
公园那边有人在吹萨克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