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视角下情感教学融入高校民族舞教学中的价值研究

2024-03-15 06:29郝方靖戴钦
参花(下) 2024年3期
关键词:民族舞舞蹈民族

郝方靖 戴钦

作为我国舞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舞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其不仅是一种技能和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文化的传承。而在新课标背景下,情感教学在高校民族舞教学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基于此,本文将以新课标为视角,对情感教学融入我国高校民族舞教学中的价值和实践路径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对民族舞教学起到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

一、高校民族舞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拥有丰富的民族舞蹈资源,在高校民族舞教学中,如何尊重和包容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和舞蹈风格,促进各民族舞蹈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是一项重要的课题。[1]然而,由于文化差异和认知局限,部分教师和学生对民族舞蹈缺乏一定的了解,导致教学内容和风格出现单一化或同质化现象。因此,如何在保持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推进民族舞实现融合发展,是当前高校民族舞教学面临的重要挑战。[2]

(一)教学方式刻板生硬

目前,高校民族舞教学在内容与方法上较为刻板生硬,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教学内容往往侧重于对舞蹈动作的传授,缺乏对民族舞蹈背后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使学生难以真正理解和把握各民族舞蹈的独特韵味和精神内涵,导致舞蹈表演缺乏深度。另一方面,教学方法单一陈旧,主要以教师示范和学生模仿为主,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也降低了学生对民族舞学习的兴趣和热情。[3]

(二)情感教学较为薄弱

部分高校开展民族舞教学的方式是以教师为主的“言传身教”式,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舞蹈动作进行分析、调整,将教学的大部分时间都放在针对学生自身技能的培训上,对情感教学重视度较低。这一现象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深切感受到民族舞所传达的艺术情感。教师在教学中既缺乏自身的情感传递,也缺乏与学生的情感沟通,长时间应用此种教学方法后,学生通常会出现表演时动作、技巧等十分熟练,但难以进行更深层次的情感传达,导致舞蹈缺少情感与活力,艺术性有待进一步提升,且难以与观赏舞蹈的观众产生更深层次的情感共鸣。

(三)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当前,许多高校在评价民族舞教学成果时过于注重技术动作的掌握和表演效果的评价,而忽略了对学生创新能力、情感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的考察。这种评价方式不仅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舞蹈学习成果和综合素养,也容易使教学出现功利化倾向。同时,缺乏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也使得教师难以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无法及时对教学目标和方案进行调整和改进。

二、情感教学与民族舞教学之间的关系

情感教学与民族舞教学之间存在着紧密而微妙的关系。情感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表达和调控能力,而民族舞教学则强调通过舞蹈动作、节奏和韵律来传达情感。二者结合不仅可以提升民族舞教学的效果,还可以深化学生对文化艺术的理解和情感体验。因此,在民族舞教学中,情感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情感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感受舞蹈所传达的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舞蹈动作的内涵和意义。这种情感上的共鸣体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地参与到民族舞学习中。同时,情感教学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造能力。[4]民族舞蹈是一种高度艺术化的表演形式,舞者应具备良好的情感表达能力和舞蹈创造力。通过情感教学,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舞蹈表演的情感变化,从而更加准确地表达舞蹈的主题和意境。将情感教学融入民族舞教学中,有助于鼓励学生在舞蹈编排和表演中加入自己的情感理解和表达,使舞蹈更加生动且富有个性。

同时,民族舞教学也为情感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平台,情感教学的成果能够在民族舞教学的过程中得以应用与检验,既可以让教师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也有助于学生通过舞蹈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情感表达水平。

三、新课标视角下情感教学在高校民族舞教学中的价值

(一)深化舞蹈理解与情感共鸣

对于高校民族舞教学而言,情感教学具有深化舞蹈理解与情感共鸣的重要价值。民族舞蹈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元素和历史文化内涵。通过情感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感受舞蹈中情感的变化,理解舞蹈动作、节奏和韵律背后的意义,使学生更好地领悟民族舞蹈的精髓和魅力,与舞蹈作品产生共鸣,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升舞蹈学习的效果。

(二)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

情感教学在高校民族舞教学中还具有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价值。民族舞蹈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情感教学,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民族舞蹈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5]同时,情感教学鼓励学生在舞蹈学习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现代审美理念融入传统舞蹈中,推动民族舞蹈的创新与发展,使民族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活力。

(三)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与审美情趣

情感教学对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与提升学生审美情趣也具有重要意义。在民族舞蹈教学中,情感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表达和调控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情感素养和审美情趣。通过舞蹈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和表达,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他人,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同时,民族舞蹈的动作和韵律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形体美感和艺术气质,进一步提升综合素养和人格魅力。

四、新课标视角下情感教学融入高校民族舞教学中的路径

(一)强化情感体验,注重学生参与和感受

首先,教师应以情感为导向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注重学生艺术情感的培养和表达。

其次,高校民族舞教学要营造一个富有情感的教学环境,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民族舞蹈的历史发展、文化故事等,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同时,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舞蹈的情感狀态,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生动展示与民族舞相关的自然景色、人文景观和舞蹈表演情境,通过调整教室布置、灯光音响等手段,打造适合情感表达的舞蹈空间,让学生沉浸在浓郁的艺术氛围中,进而帮助学生在舞蹈学习中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民族舞的情感和内涵。

再次,在每次舞蹈练习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练习舞蹈动作时的感受,并分析自身在舞蹈学习过程中引发的思考。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如“在练习这个动作的过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情感”或“你认为这个舞蹈作品的主题是什么”等问题,通过交流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舞蹈的情感和内涵。

最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尝试对民族舞动作进行改编和创作,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舞蹈编创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舞蹈技巧。

例如,教师在教授苗族舞蹈时,可以在开展实际教学前,详细讲述苗族人民的生活环境、民间民俗和舞蹈艺术的起源,使学生能在了解舞蹈文化背景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舞蹈的情感表达。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苗族舞蹈相关的视频资料,在实际教学与练习中,可以让学生身着苗族服饰,提高代入感,使学生能更好地体验苗族舞蹈中的情感,有助于提高民族舞教学的效果。

(二)挖掘舞蹈动作中的情感元素

民族舞的舞蹈动作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舞蹈中的情感元素。比如,通过细致讲解动作的韵律、力度和节奏变化,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动作所表达的情感。同时,鼓励学生在练习时注重情感的投入和表达,使舞蹈动作与内心情感融为一体,从而提升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和感染力。[6]教师也可以通过自身的舞蹈动作和面部表情示范,向学生展示民族舞的情感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模仿和学习,并结合语言引导、肢体动作示范等方式,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更加专注、热情地投入民族舞学习中。

(三)注重情感交流与互动

在民族舞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互动至关重要。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舞蹈表演、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等方式,了解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学习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舞蹈的情感。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之间进行情感交流,分享感受和体验,增进了解和信任,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同时,教师也可以定期组织一些团体性舞蹈活动,增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此外,教师还可以邀请本学校的专业教授,或者民间舞蹈艺术家走进课堂,与学生分享舞蹈创作和表演的心得体会,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和情感表达空间。以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为例,该校在教学过程中,邀请了院内教授、壮族舞蹈家杨敏进行特别授课,杨敏不仅向学生讲解分享了自身的民族舞表演经验,还向学生教授了民族舞的练习技巧,在交流互动中让学生对民族舞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四)编排情感丰富的舞蹈作品

为了让学生在日常舞蹈练习中更好地体验和表达情感,教师可通过编排一些情感内涵丰富的民族舞作品供学生学习和表演。这些作品应涵盖不同的情感主题,如欢乐、悲伤、思念等,以便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民族舞蹈的情感表达方式。[7]在编排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创作,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舞蹈作品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情感需求。例如,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就鼓励学生进行舞蹈的编排,其中不乏羌族双人舞《悠悠情》、彝族女子群舞《撒梅姑娘的鸡冠帽》等优秀的舞蹈作品,体现了学生对民族舞的深入理解和优秀的编创水平。

(五)开展情感教学评价与反馈

高校民族舞教学应建立完善的情感教学评价与反馈机制。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舞蹈表演、听取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评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在情感表达方面的进步与不足。在依据教学阶段目标评价学生的舞蹈水平时,不仅要注重动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还要注重学生情感表达是否到位。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采用鼓励性的评价语言,肯定学生在情感表达方面的进步,并向学生提出具体的反馈建议,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情感表达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互评和点评,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协作,共同提升舞蹈表现力和艺术情感。针对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的情感发展需求。同时,教师还应定期总结教学经验,不断完善情感教学模式和方法,为民族舞教学的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视角下,情感教学在高校民族舞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与实践价值。通过情感教学的融入,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在民族舞方面的学习,提升艺术素养与舞蹈水平,为学生舞蹈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同时,教师也需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提高专业素养,探索更多有效的情感教学实践路径,为高校民族舞教学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陈佳瑜.以舞育人、以舞砺心:通識素养类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以公选课“舞蹈鉴赏”为例[J].大众文艺,2023(11):208-210.

[2]夏振宇.舞剧创作应该守住“人民性”——兼谈为人民而舞理念融入高校教学的必要性[J].剧影月报,2022(05):44-46.

[3]张乐意.试论中国民族民间舞中的情感教学[J].中国文艺家,2019(09):173.

[4]丁庆,谢婷婷.地方高校民族民间舞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分析[J].艺术家,2021(08):108-109.

[5]莫州灵.高校民族民间舞艺术表现力创新培养[J].艺术评鉴,2022(11):80-83+93.

[6]王琳.以问题为导向优化策略,提升高校民族舞蹈教学成效[J].戏剧之家,2021(04):134-135.

[7]秦祺.民族舞的情感表达及审美特征[J].参花(下),2023(02):59-61.

(作者简介:郝方靖,女,本科在读,西南大学音乐学院,研究方向:舞蹈学;戴钦,男,硕士研究生,西南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舞蹈教育、舞蹈表演)

(责任编辑 张云逸)

猜你喜欢
民族舞舞蹈民族
浅析民族舞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我们的民族
民族舞在普通高校开展的措施意义与对策研究
学舞蹈的男孩子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问解民族舞 让孩子内心世界更加丰富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