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影视后期制作课程教学的创新探索

2024-03-15 06:29吴晓炜
参花(下) 2024年3期
关键词:影视课程教学

影视后期特效制作是一个快速发展且不断变化的领域,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特效制作的技术手段与创作手法也在不断更新,在这一形势下,影视后期特效制作教学坚持强调创意审美与学以致用理念,是一门重视知识的系统性、关联性、阶梯性和实用性的课程。高校影视后期制作教学在迎来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对此,高校需与时偕行,紧随时代与行业的发展步伐,致力于影视后期特效制作教学的创新探索,引导学生更好地适应行业变化。基于此,如何立足新形势、直面新挑战,推进影视后期特效制作教学的创新与优化成为需要广大教师积极研讨、深入实践、不断总结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对影视后期特效制作创新教学面临的问题展开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就具体的创新教学措施加以探索。

一、新媒体技术对影视后期制作的影响

一方面,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影视制作变得更为便捷和高效。过去的影视制作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而当前,借助数字化技术,通过电脑就可以完成许多在传统影视制作上需要人工完成的任务。例如,通过使用计算机生成特效,制作团队可以在电脑上创造出震撼的视觉效果,无须进行实地拍摄,不仅节约了时间和成本,还为创作者提供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

另一方面,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影视制作带来了更多的创新手法。通过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观众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电影或电视剧中的场景,与角色进行互动。这种互动体验不仅提升了观众的参与感,还为制片人提供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此外,通过使用3D技术,观众可以享受到更加逼真的视觉效果,增强了观影的沉浸感。

二、影视后期特效制作创新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有待健全

影视后期特效制作教学主要侧重于影视后期制作软件的操作培训,通常集中在机房内开展,更聚焦于具体的实践操作教学,对学生创作素养的培养有所忽略。因而,在经由一定的学习实践后,学生即便可以娴熟地使用相关软件,但在自主创作时却显露出创新与审美上的欠缺,在影片风格节奏和文字效果上,未能展现出一定的藝术价值。具体表现如下。

其一,缺乏对整体艺术风格与节奏的思考,往往注重细节操作而忽略了作品的整体表现形式与氛围营造,导致作品缺乏统一的艺术感,也难以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其二,在文字效果、画面构图等方面缺乏对创意表达的积极探索,习惯于沿用以往固化的设计模式,较少进行创新性、个性化尝试。

其三,部分学生存在审美标准化倾向,受到主流审美趋势的影响,缺乏独立的审美判断与表达,导致作品同质化问题突出,难以彰显作品本身所特有的个性。

(二)教学方法有待更新

考虑到影视后期制作类课程本身的实践性特征,大部分高校依然沿袭以往传统守旧的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

其一,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主导为核心,学生多为被动地接受知识,导致学生易出现思维僵化的问题,进而缺乏灵活的思考能力与创新突破意识,只关注技术细节的学习,却忽视了对整个后期制作过程的全局把控。

其二,部分课程在内容设置上过于繁复或脱离实际,与学生现有的接受能力不相匹配,也未与行业需求和发展趋势紧密结合,这使得学生很难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降低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其三,教学形式大多局限于“先讲基本理论,下次机房再练习”的固化范式,导致理论与实践相脱离,学生不能立即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缺乏及时有效的实操配合。[1]

其四,生生之间的互动与团队合作机会有限,集体智慧和团队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不利于学生培养协作与创作能力。

(三)教学效率有待提高

一方面,影视后期课程所涉及的软件、插件种类多样,知识点繁多,学生需要同时学习音频处理、视频编辑、特效制作等不同的知识内容,导致学习效果碎片化,难以形成系统性的学习积累。另外,软件学习期间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也较琐碎,诸如操作界面、工具使用、快捷键等,这些细节理解、记忆难度大,可能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其对软件的整体学习应用。

另一方面,实践操作的难度和差异性也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困扰,单纯依靠传统的课堂演示,很多细节往往难以取得应有的成效,导致学生无法牢固掌握具体操作中的相关技巧和注意事项。且由于课程时间有限,学生很难进行有效的复习与巩固,仅仅在课堂上进行简单演练和操作,难以深入理解和持久记忆软件知识。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影视后期特效制作的教学创新大受阻碍,实际教学效率较低,学生难以掌握相关软件的使用技巧,学习效果受到一定的限制。[2]

三、新媒体背景下影视后期特效制作创新教学的优化对策

(一)健全课程教学模式

其一,致力于强化艺术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增加同艺术教育相关的内容,诸如影视艺术、美术设计、摄影摄像等,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与审美能力,提升其对影像构图、色彩运用等方面的敏感度,使其能够更好地运用艺术元素和原理进行后期创作。

其二,致力于创作实践的指导,在实践项目中,要从项目的创意构思、故事发展、视觉效果等方面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提升创作能力。同时,要对全片风格与节奏进行有效把控,鼓励学生以艺术视角思考特效的运用模式,挖掘多元化的创意表达方式,使作品更具有独特性与艺术性。

其三,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艺术创作资源和素材,如电影、艺术作品、文学作品等,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3]鼓励其进行跨艺术形式的交叉学习和创作实践,启发想象力和创新思维,提高艺术创作品位和独立审美能力。

其四,进行个性化指导,针对每位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和兴趣爱好进行指导,在专业技能的培养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审美观点和创作风格,促进学生从跟随主流到形成独特的创作风格和审美品位的转变。

其五,深化跨学科合作与交流,与相关专业如影视学院、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等展开合作,将不同学科的创作思路和艺术表现形式融合于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实现艺术创作与技术应用的有机结合。

(二)循序推进实践教学

对于影视后期制作类课程中教学方法有待创新、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等问题,可以从如下两方面加以解决。

一方面,要将实践教学置于关键位置,推行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实际项目中全力创作,实现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协同提升。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要注重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统一,采取“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确保学生在习得基本的理论知识之余还能及时开展实践探索,掌握必要的实践技能。同时,推动导师团队建设,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细致化的教学指导,在耳濡目染中引领其树立正向积极的学习观念,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

另一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与实践技能,将目光从校园扩大到社会,引导学生提前熟悉影视后期特效制作的工作环境及相关行业要求,积累更多相关经验。例如,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到具体的影视后期项目中,通过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增加学生的实际项目经验,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其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高校除了要提供更多与影视行业相关的合作项目,还要确保影视后期特效制作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项目实践中。[4]

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处理好传统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的问题,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使学生更好地适应行业需求,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三)引导学生高效学习

1.强化课程设计

要将课程内容进行系统化设计,按照不同的学习阶段和重点进行划分,建立清晰的学习主线,循序引导学生实现从基础知识学习到高级实践应用的过渡。确保学生可以有条不紊地学习、掌握、应用影视后期制作软件的各项功能与操作技巧,理解课程教学的整体架构与逻辑,提高学习效率。

2.做好教学细化

将软件学习过程中的知识内容及操作技巧加以细化和归纳,分门别类地汇整到位,使学生可以更清晰、系统地学习、理解和记忆。同时,重点强调操作技巧和常用快捷键的使用,帮助学生更轻松、直观地理解和记忆各项操作,增强对软件功能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实际操作的准确性和效率性。

3.及时复习与巩固

安排适当的复习和巩固时间,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与练习机会,诸如可以以设置课后作业、进行阶段性测试或组织项目展示的形式进行,使学生可以及时巩固、复习所学内容,在复习与练习中深化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巩固学习成果,提高学习效果。

总之,通过进行系统化的课程设计、细化知识点和操作技巧、强化复习和巩固等对策,可以引导学生更轻松且高效地应用影视后期制作软件,提高学习效率。[5]与此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为其日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四)积极创新教学手段

首先,在科技水平不断发展的环境下,应与时相偶,结合最新的技术与趋势,及时引入前沿的软件工具与技术方法,才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并参与到影视后期特效制作行业的发展中。例如,可以引入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新兴技术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更多前沿的媒体技术手段,并在实际操作中提升技术应用能力,更好地适应行业的变化与需求。[6]

其次,影视后期特效制作是一项涉及细节多、涵盖内容广的工作,在教学中应做到跨学科整合,鼓励不同专业领域的师生开展跨学科合作,促进知识及经验的交流与共享。跨学科合作可以涵盖影视、美术、计算机等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例如,影视专业的学生可以提供关于影视剧情、故事表达和美学要求的专业知识,而美术专业的学生可以提供关于视觉设计和美学呈现的专业知识,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以提供关于特效软件和技术的专业知识。跨学科整合不仅有助于学生的专业发展,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团队精神,学生们将在合作中提升沟通与协作能力,充分展现专业优势,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创作、创新能力。

最后,在实际教学中,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服务项目,有助于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技能同社会需求相结合,强化其实践应用能力和社会责任意识。例如,可以组织学生为影视特效制作宣传片、支持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或者为非营利组织提供特效制作支持……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将课堂所学应用到实际项目中,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影视特效制作在文化传播、社会公益等方面的重要影响。[7]同时,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服务项目,学生也将增强社会责任感,以此培育出更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专业人才。

(五)利用新媒体技术

为在新媒体环境下,影视特效制作能够实现更好的发展,应利用新媒体技术增强广大观众与影视之间的互动性,由于新媒体是拥有多种形式的媒介,所以应通过选择人们日常生活中更加喜爱的媒介来提高观众与媒体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实现观众与媒体互动上,要找到受众更广的媒介形式,例如数字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等,而后结合媒介的形式与特点进行创新,使其能够更好地与观众进行良性交流与互动,这样不仅满足了观众的喜好,還能提高新媒体技术下的影视特效制作效果。[8]

四、结语

综上所述,影视后期特效制作教学的创新,对于提升学生的竞争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引导学生适应行业变化而言至关重要。依托上述创新探索,可以有效提高影视后期特效制作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培养出更具创新意识、综合素养和实践技能的优秀人才,为影视行业的发展和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高博亚.高校影视后期制作技术的课程教学创新[N].中国教师报,2023-05-24(014).

[2]许千艳.基于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影视后期特效制作教学的创新分析[J].智库时代,2019(38):182+185.

[3]李承蔚.关于影视后期特效制作教学的创新探索[J].教育信息化论坛,2018,2(05):87-88.

[4]吕佳蔚.影视后期特效制作教学创新策略[J].现代交际,2021(14):174-176.

[5]覃云燕.影视后期特效制作教学的生活化创新探索[C]//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2023教育理论与管理第二届“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论坛”论文集(专题2).[出版者不详],2023:3.

[6]丁艳珊.利用信息技术优化中职课堂教学——以中职AE影视后期制作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2(11):43-45.

[7]徐阳.新媒体技术在影视制作中的应用[J].电视技术,2023,47(05):64-66.

[8]谢众.新媒体视域下影视艺术与新媒体艺术的融合发展[J].普洱学院学报,2022,38(03):

79-81.

★基金项目:本文系校级教研课题“基于新媒体影像创作能力培养的动态影像与特效制作课程教学研究和实践”(项目编号:2125)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吴晓炜,男,硕士研究生,武汉华夏理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影视后期制作)

(责任编辑 张云逸)

猜你喜欢
影视课程教学
影视展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影视风起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