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艺术概论课程“重塑融合”教学探究

2024-03-15 06:29周良
参花(下) 2024年3期
关键词:概论文科艺术设计

在新文科背景下,艺术概论课程作为培养学生艺术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基础课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传统的教学定位、教学环境和教学方法已难以满足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因此,对艺术概论课程进行“重塑融合”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在新的形势下,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实践能力,更要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专业综合能力。特别是对艺术设计类学生而言,他们的审美水平、艺术感知力以及设计思维的深度,都根植于系统化的专业理论知识体系中。专业理论课程在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安排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为顺应新文科创造性发展趋势,艺术设计专业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同时,对艺术设计专业理论教育的重视和引领,不仅是提升该专业教育质量的关键,也是新文科建设中的迫切需求。通过强化专业理论教育,可以进一步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提升他们的艺术设计水平,为培养新时代所需的高素质艺术设计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一、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艺术教育的意义及其面临的挑战

“新文科”并非是对传统文科的否定,而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对高等教育中的教育定位和发展路径进行思考和革新。与传统文科相比,“新文科”更加强调从宏观角度审视文科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多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文科教育不再仅仅局限于学科导向,而是更加注重以需求为导向,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从适应服务转向支撑引领,不仅有助于提升传统文科的更新升级,更能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思维和跨学科能力的综合性人才,以应对新时代的挑战。

为了应对新技术的挑战、新需求的产生和需要,艺术教育即将面对的是一种文理、情理深度互嵌的学科教育体系。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一变革,需要从宏观角度深入思考新文科建设的思想内涵,在总结艺术教育内涵历史发展的基础上,应认识到新文科教育理念为艺术教育带来了创新导向和兼容多元话语的新拓展,要求艺术教育不仅要关注艺术理论和表现技巧的培养,还要积极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融合,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和思维方式,提高综合素养和应用能力。

二、艺术概论课程的发展困境

“艺术概论”作为一门讲授艺术学科基本概念、学科体系构架及学科基本发展规律的艺术专业理论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艺术的基本原理、概念和特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艺术相关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通过艺术理论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各种艺术形式,提高自身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水平,还能够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加深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和艺术传统的理解,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艺术概论课程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通过介绍中国传统的艺术理论和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对于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审美水平、创新能力以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部分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不同程度地存在忽视艺术理论基础培养与教育的情形,忽视了艺术理论课程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性,以及艺术与自然、社会、人文之间的内在关系和相互作用,因而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授课方式、考核形式上导致阻碍学生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专业创新能力等问题逐渐显现出来,这与新文科所倡导的创新性、融合性、发展性相差甚远。

三、新文科背景下艺术概论课程的优势分析

在新文科背景下,艺术概论课程的优势日益凸显。这门课程不仅融合了多学科知识,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具有深厚的人文内涵。该课程教学内容不仅能够融合文学、历史学、哲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还能够将这些知识通过艺术这一载体进行有机地整合和呈现,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理解。学生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深入分析和解读,能够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思考问题,进而激发出新的想法和创意。这种创新性的培养对于新文科建设来说至关重要,能够为学生未来的学术研究方向和职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同时,课程通过组织各种艺术实践活动,如艺术创作、艺术评论等,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解读,学生能够领略到人类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增强对人文精神的认同和追求。由此可见,实践性与人文性的教学理念与新文科建设导向相契合,既有助于培养出具有高度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也能夠为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提供有力的支撑。

四、结合新文科背景开展课程“重塑融合”的策略探讨

艺术概论课程本身是一门具有浓厚艺术文化底蕴的课程,应在新文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引导学生涉猎艺术学科领域知识,提高艺术鉴赏能力,避免学科结构单一,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综合素养。但在当前高校艺术理论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艺术理论教育仍存在薄弱之处。为了响应相关部门“新文科”建设的号召,并针对前文分析的课程发展现状提出建议,笔者试总结出以下几项措施,希望能为艺术概论课程改革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一)重塑教育定位,融通“新文科”理念

在新文科背景下,必须准确把握艺术概论课程的教育定位,注重跨学科融合与实践性教学。首先,课程要打破传统学科界限,整合多学科知识,让学生从更广阔的视角理解艺术,将艺术概论课程从单纯的理论教学转变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其次,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升技能,深化对艺术的理解。帮助学生在艺术实践中掌握技能,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另外,艺术概论课程还必须与时俱进,紧密贴合市场和行业标准。这意味着课程内容要不断更新,紧跟时代步伐,反映最新的艺术动态和行业趋势,这样学生才能在毕业后迅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

(二)重塑教学环境,实现物理与虚拟课堂融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化、网络化的教学环境为艺术概论课程的重塑提供了有力支持。传统的艺术概论教学方式,受限于物理空间和时间,现如今,课程应深度融入信息技术,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先进技术,突破传统物理课堂的边界,实现物理课堂与虚拟课堂的深度融合,从而为学生打造多维度、交互式和沉浸式的学习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利用社交媒体、论坛和即时通信工具,促进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使学习变得更加个性化和自主化。学生可以在论坛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作品,接受来自同伴和教师的点评及建议,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艺术理解和创作能力。教师也可以利用在线投票、实时问答等互动功能,提高学生的课堂互动率,并及时获取教学反馈。即时反馈机制不仅有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能力。另一方面,重新设计物理课堂空间,尝试更加灵活多样的空间布局,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艺术作品展示等多种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在不同空间中体验不同的学习方式。例如,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在线学习平台,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机结合。通过在线讲座学习艺术史知识,而在实体课堂中进行艺术作品的创作与评析。通过设施设备和资源的在线共享,将传统课堂有序延伸到课下,形成一个跨越时空界限、“永不下课”的课堂。

(三)重塑传统教学设计,实现技术、内容、方法的融合

创新艺术概论课程教学设计,将“新文科”理念中的“多学科协同”知识架构逻辑切实融入教学实践中,不仅意味着要利用“新技术”来革新教学方式,更要实现“多学科协同”下的文理深度交叉与融合。传统艺术概论课程往往局限于艺术史、艺术理论等单一领域的内容。而艺术作为一个综合性极强的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重塑教学设计时,应注重内容融合,引入跨学科视角和案例。例如,可以探讨艺术与社会、艺术与科技、艺术与心理等交叉领域的话题,拓宽学生的视野。

同时,还应整合多元化资源,如电子书、在线数据库、艺术网站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践行多元学习方法,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融合。传统艺术概论课程通常采用单一讲授法,学生缺乏主动参与的机会。而现代教学方法的融合,如混合式教学、参与式学习等,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理论知识,课堂时间则用于讨论、实践等互动环节,培养他们的辩证思维和合作能力;利用信息技术变革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形成以“自主、探究、合作”为主要特征,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教与学形态。

(四)培养“数字化教师”,实现知识、技术和能力的融合

教师是新文科建设的关键环节和重要保障。不同的课程模式需要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有时需要彻底打破传统的教学框架,实施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此外,新文科背景下的教学内容和知识体系的更新,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他们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以适应新的教学需求。结合“新文科”建设要求,教师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定位,重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跨学科综合能力,减少纯艺术理论知识的传授,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良好的信息素养,并能够整合信息技术、针对实际问题开展教学的“数字化教师”。

(五)应用智能评价手段,实现教育规模化与个性化融合

艺术概论课程传统的考核方式通常采用标准化的试题和评分标准,如笔试或论文,这些往往依赖于教师的主观判断,可能导致评分标准的不一致性等问题。同时,过于强调客观性又可能限制学生的创造性发挥和个性化发展。

艺术概论课程的考核方式建设中,应致力于构建多元化、全面性和过程性的评价体系,以更准確地检验学生对知识结构体系的掌握和灵活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传统的考核方式进行创新与升级,实施组合式考核方法,将线上学习、课堂讨论、实践项目等纳入其中,实现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养的全方位考核。通过构建智能评价系统,利用大数据引领评价方向,提供实时反馈和数据分析功能,让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不足之处,为教师提供更为精准的教学参考。规模化、个性化评价不仅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还能发现学生的共性问题,为教师教学提供有力支持,注重学生能力的考察与综合素质的培养,保证艺术概论课程教学创新与建设的效果。

五、结语

在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仅仅推动文科内部的学科交叉与融合已经不能满足当代人才培养的需求,而应注重促进文科与理科、工科之间的深度互通与协作,培养能够灵活应对社会发展多元需求的复合型人才。艺术基础课程的更迭升级势必影响艺术教育的创新改革,作为艺术设计专业,必须与时俱进,融通“新文科”教育理念,不断创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复合型技术、技能。对艺术院校而言,更应积极寻求与综合类院校的合作机会,从中汲取学科发展的先进理念和内容,通过共享学校课程平台的资源、师资力量,促进不同学科背景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还可以结合自身的艺术特色,与文科、理科、工科专业开展联合课题和项目研究,不仅能够发挥各自的优势,还能够推动理论的创新与发展,更好地应对教育领域的挑战,培养出更多具备跨学科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胡家保.“新文科”视域下高校广告教育教学创新改革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9,2

(11):142-144.

[2]王稳.新文科背景下艺术通识课程的发展路径研究[J].流行色,2020(02):163-164.

[3]刘庆.艺术设计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09):162-163.

[4]田小弘.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下艺术设计理论课程群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吉林大学艺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为例[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0(10):108-110.

[5]张雷生,魏莲莲,袁红爽,等.我国新文科建设研究现状与未来趋势瞻望[J].新文科教育研究,2021(02):39-55+142.

[6]郭号林,李墨,储凡静.新文科背景下高等美术院校通识教育问题探析[J].中国轻工教育,2020(06):11-17.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HNJG-2021-1241)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周良,女,硕士研究生,湖南信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视觉设计、传统艺术)

(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概论文科艺术设计
青铜器辨伪概论
《星.云.海》
《花月夜》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豆文科作品
电冰箱节能与发展概论
孙文科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