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星星”的妈妈王亚平

2024-03-16 16:12王志琴
中国新时代 2024年3期
关键词:赵鹏亚平神舟

王志琴

“返回地球,我摘了一颗‘星星回来,它是送给女儿的,同时也送给每个心怀梦想的人。”王亚平表示,只要心中有梦,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就能实现梦想,超越梦想,最终摘取属于自己的那颗最为闪亮的星。

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在太空遨游半年的神舟十三号飞船在东风着陆场平安降落,太空“出差”的3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安全顺利出舱,重回地球的怀抱。

凯旋之际,王亚平的女儿来到现场迎接。穿着中国红连衣裙的小女孩给妈妈献花。王亚平在深情拥抱并亲吻女儿后,从身上立马掏出一颗“星星”递给女儿。拿到妈妈“摘的星星”,王亚平的女儿笑着说:“特别开心!”

摘星,是王亚平和女儿的约定。

当时间拉回到2021年10月16日,这一天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搭乘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首次挑战长达6个月的“太空之旅”。

在出征仪式上,一位小女孩饱含热泪,挥手跟王亚平道别的画面,深深烙在了许多人脑海里。那是王亚平即将满6岁的女儿。

出发前,王亚平曾给女儿布置任务:“妈妈到太空出差的这段时间,你要好好照顾自己,跟爸爸一起照顾好姥姥和姥爷,还要好好学习。”乖巧的女儿一个劲儿地点头,还说自己也要给妈妈布置一个任务。女儿说:“我想要天上的星星,你给我摘一颗星星回来吧!”

历经183天,在创造多个首次后,“太空出差三人组”摘星归来,平安凯旋。这一次,王亚平除了完成“摘星星”的约定,还在183天的时间里,与翟志刚、叶光富一起完成了两次出舱活动、两次太空授课,并开展了多项科学技术实验与应用项目。

这是王亚平的第二度“飞天”。2013年6月11日,王亚平与聂海胜、张晓光乘神舟十号飞天,在太空翱翔15天。其间,她成为中国首位“太空教师”,在神舟十号飞船上为全国8万所中学6000多万名学生,还有坐在电视机前的观众开讲“太空第一课”。

从一名普通的农家子弟到飞行员到中国首位太空教师,再到中国首位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打破航天在轨飞行一个个纪录,王亚平将女性力量带到太空。

“摘星星”的妈妈

1980年,王亚平出生在山东省烟台市一个美丽的小山村,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小时候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种植樱桃林。

王亚平姐妹二人从小被父母当男孩养。炎炎夏日,即使小脸被晒得通红,也必须下地干活。父母的严格要求,造就了她吃苦耐劳的品质,以及过硬的综合素质。王亚平说,她的父亲细致聪明、勤奋钻研,母亲坚韧不拔、乐观豁达。“我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言传与身教。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许多宝贵的品质,他们是我最好的老师。”

王亚平是学校有名的体育健将,小学时参加越野长跑比赛,超越一群男生斩获亚军。正因为从小练就了强健的体魄,才使她在日后的各项选拔中脱颖而出。

日常生活中,开明的父母不仅平时支持她的兴趣爱好,也尊重她自己所做的人生选择。

初中毕业时,因为家里經济状况不太好,父母原本想让她报考中专,尽早参加工作,好减轻家里的负担。可这一次,王亚平少有地没听父母的话,瞒着他们偷偷报考了高中,想要圆自己的大学梦。这次自作主张,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

高考时,正赶上我国招收第七批女飞行员,而她是全班唯一一个不戴眼镜且身体素质超群的女生,于是一路过关斩将,拿到了飞行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除了学习优秀之外,在母亲的心目当中,王亚平一直都是一个贴心的好闺女,从小到大也没有怎么让父母操心过。

1997年,王亚平高中毕业,离开了家赶赴飞行学院。从那个时候开始,她坚持给家里写信,两年多的时间就积攒了几十封。到了中秋,她也会时常想着父母,如果实在回不来,就托人送月饼回来。

曾是王亚平所在大队教导员的董振力说,他与王亚平共事近4年,在他记忆中,“王亚平既是一个很有孝心的女儿、姐姐,也是一个责任心、事业心很强的人”。

“她很有孝心,这是被部队官兵所公认的。到部队后,她很少买衣服,而是将节省下来的钱寄给家里。”董振力说。

如今,优良的家风正在继续传承。王亚平常年备战、刻苦训练,每次和家人相聚的时刻都短暂而珍贵。而作为航天员的家属,女儿从小就格外懂事。尽管每次和妈妈的相聚都十分短暂,但她从来没有抱怨过,反而常常把自己画的画、写的贺卡作为小礼物送给妈妈,缓解王亚平的心理压力。在一次采访中,王亚平在谈到自己的家庭时说:“我就觉得,这么小的孩子,这么懂事。”因为训练,她与家人聚少离多,但懂事的女儿总会给她最大的宽慰。

2021年10月16日,带着家人的思念和期盼,王亚平踏上“摘星”之旅。在出发之前,王亚平找到女儿谈心,问她是否知道妈妈接下来要去做什么。女儿思考了一下,调皮地答道:“妈妈要上天维护星星,还要给小朋友们讲课!”在王亚平执行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时,女儿也以自己的方式全流程参与到任务的点点滴滴,完成了一次成长的跨越。

在神舟十三号183天的飞行中,想妈妈的时候,女儿就看看星空,她知道妈妈肯定也在太空凝望着她,和妈妈视频的时候她总露出灿烂的微笑,和妈妈“汇报”家里的大小事情,让妈妈放心。虽然妈妈由于常年备战任务、刻苦训练,总是错过自己的生日,错过自己第一天上幼儿园、第一次开家长会……但在女儿心里,始终以有航天员妈妈为荣。

“我以后也要当航天员,要去太空替妈妈摘一颗更大、更亮的星。”在王亚平回到地球后,女儿这样说道。在深深的感动中,王亚平也道出了对女儿最深切的期望:“我和丈夫将为女儿撑起风帆,让她在小家茁壮成长,在未来坚定地追逐梦想,为我们的国家效力。”

航天人的浪漫爱情

17岁那年,高中毕业的王亚平通过层层选拔,来到长春飞行学院深造。经过刻苦训练,王亚平顺利毕业进入部队,成为一名飞行员。24岁那年,经过热心阿姨的牵线搭桥,王亚平结识了同样开运输机的飞行员赵鹏。相似的成长经历、同样的工作内容让这对年轻人很有话聊,郎才女貌的两人自然而然地走在了一起。

但是飞行员的爱情从来都没有那么简单。当时赵鹏在开封,王亚平在武汉,两人相距数百公里。加上两人都非常忙碌,只有休假的时候才能见上一面。一年365天下来,两人能见面30天就很不错了。

但因为是同行,彼此也更能理解对方的不易。异地恋并没有影响他们的感情,两人都在用心地呵护这份爱,默默支持对方的工作。

结婚后,夫妻俩见一面仍然不容易,但偶遇却时有发生。2008年汶川地震救灾时,王亚平就和丈夫遇到过一次。那年5月17日早上6点,王亚平接到紧急空运救灾物资的通知,登机前收到赵鹏“老婆,专心飞行,我为你加油”的短信。下午4点,赵鹏驾驶的飞机在成都双流机场降落。半个小时后,王亚平的运输机也降落在了此机场!下午5点,夫妻俩在执行任务的间隙匆匆见了一面,找了一个安静的角落,说了会儿话……但因为还有任务在身,没过多久两人就分开了。告别前,赵鹏一再叮嘱妻子:“救灾任务还很艰巨,你一定要照顾好自己,记着发信息给我,不要让我担心!” 王亚平表示:“那一年,我们只见了那一面。如果不是彼此之间的默契,很难适应这样的相处模式。”

2010年,王亚平入选我国第二批航天员,开始向着太空进发。

作为能在宇宙星辰中穿梭的造梦师,在外人眼中,航天员就是酷!但这骄人成绩和高光时刻的背后,是超乎常人的严苛训练。

离开了地面之后就摆脱了地球引力,对人体的承受力也是很大的挑战,因此航空人都需要经过各种严格训练,每次坐在转椅旋转的时候都需要保持15分钟,头晕目眩的感觉让她食不下咽。

离心机训练的时候,更是有一种窒息的感觉,就像有超出自身体重6倍~8倍的重量压在身上一样,甚至人脸上的肌肉都会变形,眼泪更是不受控制地甩出来。

在每个人训练的时候,都有一个红色按钮握在手中,如果无法承受的时候就按响,但也代表了从此离开了航天事业。最让王亚平骄傲的就是,没有一个人按响过红色按钮。

王亚平说,在她成为航天员后,丈夫曾对她说:“老婆,以前我们是各自开一架飞机,现在是我们俩一起开一艘飞船”。王亚平的丈夫赵鹏,曾是一名优秀的空军飞行员。为了支持王亚平的工作,赵鹏努力当好女航天员的男家属,成为她的坚强后盾。他承担起所有家务,打扫卫生洗衣做饭,不会烧菜的他学会了烧菜,只要是王亚平喜欢吃的,他都去学。他直言:“去分担,去承受,去奋斗,我觉得挺幸福。”

而在妻子遇到压力和困惑时,赵鹏也会及时陪伴疏导,助力她成长为出色的航天员。王亚平感慨道:“其实从2010年开始,他就早已做好了停飞的准备,所以我非常感谢他的默默守护与支持,讓我们成就彼此。”

2013年,王亚平被选为神舟十号飞船飞行任务组成员,她与组员聂海胜、张晓光一起乘神舟十号飞向太空。

使命也意味着压力,荣耀也意味着风险。当全世界都在关注,全国人民都在欢呼时,作为航天员家属的赵鹏,内心很复杂:他相信国家和妻子,但爱到深处是恐慌。15天后,神舟十号成功着陆内蒙古。王亚平平安踏出太空舱。直到那一刻,赵鹏悬着的心才放下来。

2016年,王亚平顺利生下女儿。一日三餐,整理家务,赵鹏全部挑在肩上;数年如一日接送女儿,辅导家庭作业,培养兴趣爱好,赵鹏从陌生未知逐渐得心应手。

2023年5月15日,2023年“最美家庭”先进事迹向全社会发布,其中就有王亚平家庭。在最美家庭的舞台上,主持人问赵鹏是否听过外界的非议,认为他辜负了飞行员的梦想。赵鹏坦然说道:“我选择回家,是因为太理解妻子的付出。我要成为她最坚强的支柱,让她放心飞翔。”

为航天梦贡献巾帼力量

在神舟十三号3人飞行乘组中,王亚平作为唯一的女性,备受关注。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后,王亚平和飞行乘组一起创下多个“第一”:2021年11月8日凌晨,王亚平完成了长达约6.5个小时的出舱活动,迈出了中国女性舱外太空行走第一步;2021年12月9日,王亚平和翟志刚、叶光富一起开展了中国空间站第一次太空授课。这也是时隔8年,王亚平重回“太空教师”岗位,站在“最高讲台”上课。

其实,王亚平在执行神舟十号任务时,也创造了两个“第一”:2013年6月11日,王亚平和聂海胜、张晓光搭乘神舟十号飞上太空,成为中国80后飞向太空第一人。在执行神舟十号飞行任务中,王亚平是我国飞向太空的最年轻的航天员。之后,在太空舱内进行中国首次太空授课,成为我国首位太空教师。

王亚平总是在创造纪录并不断自我超越。2022年央视元宵晚会上,王亚平在太空为大家弹奏一曲《茉莉花》,用优美的旋律引出当晚首个节目国乐合鸣《齐天乐》,中国空间站传来的太空音乐祝福和晚会现场的激昂民乐巧妙融合在一起。有网友称赞王亚平的表演为“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事实上,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太空公开进行大型乐器表演。早在飞天前的采访中,王亚平就曾透露,此次飞行任务中,她带了一件比较大的乐器,之后会在天上展示中华民族的文化。

从太空归来后,很多人问王亚平,为什么要有女航天员参加载人航天飞行?“女性参与航天,与女性在家庭、社会中的作用一样,是不可或缺的。”王亚平表示,目前,中国载人航天已由短期飞行向中长期飞行过渡,技术发展逐渐走向成熟,女航天员不仅可以承担任务,也更细心周到、更善于协调关系,有助于乘组更好地完成工作,也更有利于深入研究男女航天员在太空飞行时生理、心理上的差别。

人类对于太空的探索,作为“半边天”的女性角色不可或缺。但是,相对于男性的体力优势,女性则要付出更多努力。训练方面,尽管男女航天员在体力上难免有差距,但两者在训练要求和内容上几乎没有不同。王亚平在接受采访时曾说:“太空不会因为你是女性就改变它的环境,也不会因为女性到来而降低它的门槛。”

要缩小和男航天员的差距,王亚平需要更多的训练和努力。为了适应太空环境,她穿着120多公斤的舱外服潜入水槽中,克服水的阻力和装备自身40千帕的压力,在水下模拟作业长达7小时。由于体型较为清瘦,在操作时,她需要比其他人付出两倍的力量才能完成。“每次练完了之后吃饭的时候,拿筷子的手都是抖的。”

正是在千锤百炼中,王亚平用自己强大的意志力赢得了太空“入场券”,成为中国第一位出舱的女航天员。

北京时间2021年11月7日18时51分,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开启天和核心舱节点舱出舱舱门,截至20时28分,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身着我国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先后从天和核心舱节点舱成功出舱。

国际宇航联空间运输委员会副主席杨宇光在随后接受采访时表示,人类进行载人航天活动的终极目标,是最终能够帮助人类离开地球家园,到其他的星球去开展探索或者生活。将时间维度拉长至百年或者千年来看,人类是必然会走出这一步的。所以从现在开始,人类所进行的所有载人航天探索活动,可以说都是在为未来的太空移民做准备,从这个角度而言,没有女性参与的载人航天探索活动是不完整的,女性本身也是太空医学的研究对象,因此人类的太空活动必须有女性的参与。杨宇光称,今天王亚平成功执行了中国首次女航天员出舱任务,迈出了中国女性舱外太空行走的第一步,“应当说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今天我们都见证了历史”。

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王亚平把女性力量带到太空,高标准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刷新了中国人探索未知、挑战极限的高度。这是中国女性的骄傲,也是中国航天的骄傲!一次次打破纪录,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不断迈向更高台阶,体现着中国国力大幅度跃升,也映照整个国家的自信、执着和担当。

“返回地球,我摘了一颗‘星星回来,它是送给女儿的,同时也送给每个心怀梦想的人。”王亚平表示,只要心中有梦,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就能实现梦想,超越梦想,最终摘取属于自己的那颗最为闪亮的星。

猜你喜欢
赵鹏亚平神舟
王亚平讲述出舱:“伸手摘星”的梦想实现了!(上)
神舟飞船的“变”与“不变”
航天的神舟
神舟十二号的五个“中国首次”
Effect of blade shape on hydraulic performance and vortex structure of vortex pumps *
孔亚平和她的三个梦
“同分异构体”知识解谈
寻找失踪的少女
神舟十一号与
南海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