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好时光 年轻人踏青新玩法

2024-03-16 13:03宋艾芙
中国新时代 2024年3期
关键词:赏花春游动物园

宋艾芙

天气渐暖,春光明媚,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走出家门,踏上了春游的旅途。值得关注的是,以年轻人为首的踏青出游在最近几年出现了一些新的需求变化。

随着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祖国大地从南到北都开始染上了浓厚的绿意。无论是城市的公园,还是乡村的田野,都在这温暖的季节里轻轻绽放,如画的景色令人心生向往。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走出家门,踏上了春游的旅途。他们或是踏青,沐浴在绿草如茵的大地上,享受大自然的清新与宁静;或是赏花,驻足在五彩斑斓的花海中,感受花开花落的生命力量;或是远足,昂首走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领略大好河山的广袤与雄浑。

值得关注的是,以年轻人为首的踏青出游在最近几年出现了一些新的需求变化。

年轻人带火赏花游

天气转暖,春花绽放,又到了“花花世界”的最佳赏期。

樱花、梨花、油菜花、牡丹、海棠、玉兰花……2023年以来春游季近郊远乡、植物园、森林公园等目的地的踏青赏花经典项目格外火爆。有趣的是,数据显示,从2023年3月以来的赏花景区门票订单来看,年轻人带火了“赏花潮流”,据携程数据,90后以35%占比领先各类人群,其次是80后占比30%,00后排名第三占比20%。此外赏花游也成为“遛娃”大军的亲子踏青好去处,3月亲子赏花人群数量环比上升335%。

逢春赏花,对于国人而言,是一项大众化的审美活动;繁花盛景,对于很多年轻人而言,也是“时尚大片”的底色。在此胜景之下,传统文化与新生活产生了有意思的碰撞,触发了很多不同凡响的赏花“热点”。

沿十里芳径来到鼋头渚赏一波粉色樱花潮,是春天去无锡必做的事。家住锡山区的阮月,每年这个时候都是樱花谷的常客。不过最近两年,她更多地选择了“夜间行动”。

“晚上人少,灯光能把樱花勾勒出一种奇幻的美。”她表示,“赏夜樱”已经成为了年轻人打卡鼋头渚的新玩法,白天人流拥挤的赏花地,到了夜晚反而能拍出别样的神秘与诗意。对阮月来说,下班之后开车到鼋头渚看樱花,是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刻。

热门打卡地太远、人太多?年轻人也愿意分享“街边春景”。为了拍出更有春日氛围感的照片,一些免费的小众赏花地成了游人们的新去处,并出现在网友的笔记攻略中。合肥市庐阳区北一环财富广场楼下的一棵樱花树,无意中成为“网红”,每年樱花盛开时节,都有网友在树下直播打卡,与粉丝们云上分享。

一些年轻人,还会选择穿上汉服去赏花拍照。

近一两年,不少济南的市民发现,在济南多个景区,随处可见穿着汉服拍照的年轻姑娘、小伙。旅游达人小孔说:“我虽然对汉服研究不多,但觉得汉服很好看,尤其是人在百花丛中,成了一道独特风景。”

花的“国潮属性”,使之在当下拥有了“社交符号”的意义。从猎奇、好奇,到融入日常,当代青年是传统习俗的积极认知者与实践者。把娱乐文化融入传统文化的年轻人,以多种方式的创意创新,装点每一次相聚相会,衍生每一个青年文创,给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逛动物园”成春游新“顶流”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顶流女明星”花花、北京动物园热衷“越狱”的大熊猫萌兰、临汾动物园被大鹅欺负的小老虎奶豆……近年来,互联网上活跃着许多来自动物园的“网红”们。当把镜头对准簇拥的游客,除了意料之中的小朋友们,大朋友们也不在少数。

最近几年里,以往小朋友居多的动物园,也成了年轻人的热门打卡地。

随着“国宝大熊猫”变身“顶流网红”,“萌化”一票网友,更带火了春季“动物园游”。

在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不少游客趁春日正好,来一睹网红大熊猫“九九”“平平”、考拉“梧桐”“茉莉”等小动物的可爱模样。

事实上,不仅是红山森林动物园,各地动物园都出现了“熊猫热”掀起的打卡热潮。以刚刚过去的兔年为例。数据显示,2023年3月,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成都等多地动物园成为春游热门目的地。在大众点评、美团等平台上,“动物园”关键词搜索量近一个月同比增长近270%,相关笔记评价量同比增长近100%。其中,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南京搜索量位列全国前五,同比增幅最高超6倍。

“从美团线上的售票数据反映出来,30岁以下年轻群体占比近70%。”红山森林动物园经营部部长袁厉特别提到,这股“动物园风”吹来最多的是年轻人,“园里‘小明星在网上走红,吸引了很多大学生、年轻情侣、打工族这类‘追热点的新世代人群,‘动物园游成为一种潮流”。

“在网上刷到‘九九蹭屁股的视频,太治愈了。”在上海上班的95后文轲就是动物园“年轻人大军”中的一员,她表示,平时喜欢看一些动物视频,觉得特别解压。

与“动物园”有关的评价和笔记中,“沉浸”“愉悦”“温暖”等是突出的关键词。看大熊猫吃竹子、看鹦鹉“吵架”、看河马发呆;参加线下认养活动,给“毛孩子”们切饲料、抬木料……让年轻人沉浸其中难以自拔的,有对旧时光的怀念,更多的是,在动物们那份恣意与纯粹中,让身心慢下来,短暂放空,收获一份轻松与快乐。

年轻人爱上徒步

随着越来越多的户外运动受到年轻群体关注,徒步也开始进入年轻人的视野。

北京嗨皮客HiPeak徒步俱乐部合伙人“斑马”介绍:“2021年后,不同年龄段徒步爱好者的占比出现了完全颠倒,原本20岁到30岁的年轻人只占10%,如今这一数值变成了90%。”

长沙市民张子歆初次接触徒步是在同城的相关论坛上,慢慢便对徒步旅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今她每年徒步旅游的次数不下10次。最让她感到愉悦的,莫过于徒步沿途所看见的风景:“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路口会遇到什么样的景色。”

近几年,可以看美景、远离城市、寻找自我的戶外运动成为了年轻人的新宠。

“受暖春影响,消费者整体呈现出较强的走出家门拥抱户外的消费意愿,且春秋本就是徒步的最佳季节,因而近期相关消费增幅明显。”什么值得买商业运营中心负责人张宇昂认为,最近两年徒步热度陡增的原因主要在于之前骑行、露营等项目带动了泛户外文化的兴起和破圈,登山徒步的准入门槛较低,是普通大众涉足户外的最佳试水项目,“徒步运动在着装风格方面愈发年轻化、个性化,在满足年轻人的社交需求之外,也能充分彰显个体的美学风格,因而备受市场青睐”。

用脚步丈量世界的徒步凭借其经济与便捷的优势成为许多人户外运动的首选。徒步运动不仅吸引了许多大学生,呈现年轻化趋势,还变得更加轻松低门槛,人们不再追求着装艰苦的跋涉,而是选择在城市周边爬爬山,来一场轻徒步。

在湖南长沙,除了众所周知的岳麓山,桃花岭、影珠山、谷山森林公园等也成为许多徒步爱好者的打卡地。“如今的徒步活动与以往有很大区别,我们在过程中传播了更多知识以及环境保护的理念。”一位徒步爱好者表示。

“徒步的路线一般在城市的郊区、农村或是山野间,既能欣赏风景、锻炼体能,还具备一定的社交属性,是一项包容性很大的户外运动,基本上能满足年轻人心中对放松、美好生活方式的追求。这也是徒步能火起来的原因之一。”“斑马”介绍。

对年轻人来说,周末时间是他们生活状态的重要样本。马蜂窝调查数据显示,有超过80%的年轻人认为“现阶段,比起远行的不可控,安排好每一个周末更重要”。希望通过周末时间治愈工作生活带来的压力,自在、和谐、有“社交感”,成为年轻人旅行的新刚需。

博物馆成年轻人新宠

春暖花开,逛博物馆也成为这届年轻人春游的“香饽饽”。

2023年3月,飞猪发布的《春季出游快报》显示,“看展式研学”以及“看展式社交”成为90后、00后的流行生活方式。

“约上几名好友,逛着各种感兴趣的展览,打卡创意展会,不仅能被各种奇思妙想所惊艳,还能交上志同道合的新朋友。展会上我们可以看到艺术前卫、潮流新品,让人不与时代脱轨,能够跟上时代。”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小邵是博物馆新晋爱好者,半年时间里她打卡了5家博物馆或展览馆。

新颖独特的书画展、个性十足的潮玩展、艺术气息满满的敦煌展……如今,各类展览层出不穷,而“看展式社交”在年轻人中“出了圈”。

从知识的殿堂到约会的圣地,从“网红打卡地”到旅行目的地,看起来“高冷”的博物馆、美术馆在年轻人的生活中开始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由此诞生的网络新名词“看展式社交”一度冲上微博热搜,为业界所关注。

所谓“看展式社交”,是指年轻人把看展作为一种社交货币,朋友之间把一起看展作为文娱生活的选项之一,或者通过看展的方式结交新朋友。

与看演出、听音乐会等其他文化活动相比,逛博物馆的开销实在“物美价廉”;博物馆的环境通常较有韵味,文化氛围浓郁;在室内不受天气影响。选择博物馆作为周末、假期的出行地,既能收获知识,又能和志同道合的好友讨论交流,结束后还能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精美的文物照片,并带回特色文创产品……种种“利好”使许多年轻人爱上了逛博物馆的“看展式社交”。

上海自然博物馆副研究员何鑫观察发现,正常运行情况下,国内博物馆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不少年轻人把上海自然博物馆、历史博物馆或艺术展馆作为来上海游玩的一项打卡点。“近年来,公众对博物馆的热情日益高涨,这背后实际上是反映出人们精神文化的追求变高了,很多博物馆爱好者也会慕名来参观。”在何鑫看来,“博物馆正在成为集娱乐休闲、文化科教于一体的空间。”他还发现“带着问题参观的人变多了”。不少观众选择租用馆内的讲解器,或者跟随手机端的讲解指引参观。这些都是值得鼓励的参观方式,也恰恰说明人们的参观需求变得专业化、精细化了。

“越来越多的Z世代和泛世代的年轻人发自内心地认同我们生长的文明。”90后姜瀚是一位斜杠青年,在从事用户研究之余,也在做博物馆垂直类视频内容的创作,自称是“一枚行走的博物馆之友”。在姜瀚看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条件的充裕及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年轻人越来越多地开始关注精神层面的追求。同时,国力的强盛也让以Z世代为主体的年轻群体越来越有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展览往往更吸引这届年轻人的关注。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持续完善免费开放政策,我国90%以上的博物馆实现了对公众的免费开放。“你走进去,总归有契机喜欢上它。”姜瀚认为,这为年轻人走进博物馆铺就了一条实实在在的阶梯。

此外,作为一个博物馆视频内容创作者,姜瀚还亲身经历了一种不一样的“看展式社交”。通过视频,姜瀚结交了很多“云展友”。他们通过评论区、弹幕交流看展的所思所感,甚至在社群里彼此“安利”看过的展,实现了彼此的看展式“云社交”。

春游“2小时高铁圈”热度高

发展迅速的高铁网,让说走就走的旅行实现自由,由于高铁的不断扩充,城市之间距离在“缩短”,让短途旅行半径延长至600公里以上,让跨省游、跨城市游成为当下人们生活的日常。

根据国铁集团的数据,截至2023年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9万公里,其中高铁4.3万公里。随着中国高铁不断提速以及路网的加密,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距离不断“缩短”。

高铁也串联起不同的城市景点,便利出游。去哪儿数据显示,从多个大城市出发,如北京、上海,“2小时旅游圈”可以轻松涵盖多座近邻城市。以北京为例,仅需1小时就能通达京津冀的诸多城市;再延长1小时的旅程,便可抵达辽宁朝阳、山西大同和阳泉,以及山东德州和济南等。相较之下,从上海和杭州出发的旅游圈则包含了江蘇南京、南通、盐城和安徽宣城、滁州、马鞍山等。借助快速便捷的高铁网络和亲民的机票价格,人们的“周边游”边界正逐渐拓宽。

春暖花开,周末也成为游客们周边游的绝佳时机,尤其是在便捷、准时的高铁通勤方式带动下,“2小时高铁圈”成为春游季热门的出游区域。

在小红书APP上搜索发现,“周末游”相关分享贴超过数万篇,不少都是网友关于“周末出逃计划”“地铁N小时圈”“换个城市过周末”“高铁1到2小时北京周边旅游”的经验分享贴,其中多数都是选择生活所在城市高铁几小时能直达的旅游城市为目的地,周五下班就乘高铁出发,周日下午再返回。

2023年春季,在上海工作的冰冰,去南京找朋友过周末,一到上海虹桥站,就从卫生间排队状况感受到了周末出行的火爆程度,连续走过四五个检票口对面卫生间都是要排队。上车之后,车厢差不多都坐满了。“据我观察,短途的比较多。我旁边那个座位,前后坐的两个旅客都是坐一站就下车了。一个从上海坐到常州,一个从常州坐到南京。”她说。

此外,兼顾快捷与自由度,“高铁+租车”的组合出行方式也越来越受青睐。

某汽车租赁平台发布的2023《春季自驾游趋势报告》显示,随着天气转暖,自驾游市场迎来了强劲复苏。用户对春季出行的意愿高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落地租车自驾的出行方式,家庭用户成为周边游的主要消费人群,整体租车订单预订量不断攀升,增速远超往年同期。

无论是踏春赏花,户外徒步,还是亲水静思……这些都是春天赠予我们的美好。让我们抬起脚步,去感受那份大自然的馈赠,去把这份春天的美好,握在手心,留在心头。

春光明媚,我们一起出发,共赴这一场说走就走的春游。

猜你喜欢
赏花春游动物园
住在动物园里的“闪电”
春天到,赏花去
春游
春游曲(其一)
摆摊后,一个喷嚏两个亿
你的新年flag是什么?
赏花
赏花海
走,赏花去!
我家的动物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