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税收筹划的涉税风险与规避探讨

2024-03-19 06:29刘娇芳广州易普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现代经济信息 2024年4期
关键词:税收政策税法筹划

刘娇芳 广州易普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税收筹划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组成,是企业合理使用资金,提升营业收入的重要方式[1]。合理的税收筹划可减少税费的支出,使企业留存更多利润,因此在我国税费管理逐渐规范的过程中,企业也越来越重视税收筹划。税收筹划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采用不合理、不合法的措施、手段会导致涉税风险,进而对企业的发展造成影响。因此,企业应该结合自身发展,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采用合理的税收筹划措施,降低涉税风险。本文对收税筹划概念、涉税风险类型、风险产生原因等内容展开探讨,希望可以帮助企业完善税收筹划,规避涉税风险。

一、税收筹划的概念与意义

税收筹划是企业或纳税人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基于政府税收政策,应用税法允许的方式对企业生产、经营、销售、分配等环节实施管理,达到降低税费支出的财务管理活动。税收筹划的主要内容有避税、节税、避免“税收陷阱”、转嫁筹划与控制财务风险,通过这一系列的财务活动,确保企业的财务健康。税收筹划的过程中具有筹划性、合法性、目的性、风险性及专业性的特征,因此在实施税收筹划的过程中会体现以上特点。

(一)税收筹划能够降低企业税负

企业竞争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越发激烈,同时我国企业的税费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企业需要在竞争过程中采用科学的税收筹划,避免不必要的纳税负担,实现更高的经营利润,提升企业的成本优势。而不合理的税收筹划将增加企业纳税负担,从而减少收入,降低产品、服务的成本优势。因此,税收筹划最直接的意义是降低企业税负,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为达到此目的,企业需要在经营的过程中,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税收筹划工具,实现企业的健康发展。当前大部分企业面临极大的竞争压力,减少税负,有助于提升产品、服务的价格优势,使得竞争力增大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基于此,我国许多工业园区、计划开发区等提供有税收减免政策、奖励等,使企业留存更多的资金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二)降低企业员工税负

企业中部分高收入群体的税负也较大,减少了可支配收入比例。而科学的税收筹划措施能够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降低部分高收入员工的税负[2]。合理利用可享受的增值税、所得税专项扶持措施,增加部分高收入员工的实际收入。提升员工的收入,有助于提升员工对企业产生更大的依赖,使员工的工作意识增强。同时,提升员工的收入,还有助于增强企业在人才招聘中的竞争力,从而使吸纳更多人才,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税收筹划的涉税风险

税收筹划各项措施的实施均是以合法、合规为前提,但由于政策变动、不熟悉税法变化等原因,在税收筹划的过程中容易触碰到税法条款,甚至导致涉税犯罪的发生。涉税风险指企业在涉及税务纠纷和诉讼的过程中面临的各种潜在和实际的税务问题,包括许多类型,不同类型的涉税风险影响力不同,对企业的税收筹划影响也不相同。

(一)法律风险

涉税风险首先需要考虑是法律风险,而法律风险的产生主要是由于预期不确定,企业需要承担补缴税款的义务。税收筹划的核心目的是减少纳税,通过合理避税、节税政策达到减少税务支出的目的。此过程中需要依据税法、当地税收部门管理尺度等,保障税收筹划的方式、方法满足要求。

例如,许多地区的高精尖企业可享受更多的税收优惠政策、奖励,部分企业性质不符合,但通过变更企业性质享受到这些税收优惠的行为,在不同地区可能有不同的涉税风险。企业在税法政策的管理下,合理把握节税、避税的尺度,制定符合当地管理现状的收税筹划。部分企业由于未能够合理利用避税、节税措施导致企业税负增加,也可能导致企业出现涉税风险,甚至引发法律风险而出现违法行为。

(二)行政执法风险

税收筹划中也经常面临行政执法风险,具体是指因不同地区行政机关具体执行时存在偏差而导致税收筹划失败的风险[3]。其原因在于,我国税法中某些条款存在弹性空间,而在具体实施时由于执法的尺度不同,可能产生不同的判定结果。如许多大型集团的子公司,虽然在不同地区即使采用相同的税收筹划,但也可能因行政执法偏差而导致不同的结局。行政执法风险是一种可以预估的风险,但由于税法变动,其不确定性也在增加。

(三)信誉风险

信誉风险是企业的税收筹划失败后,需要程度信用危机与名誉损失,对企业长期经营造成影响。如某企业因偷逃税被税务机关勒令自查、补税,即使在补税后也依然不能挽回企业的名誉。此外,如企业频繁采用避税、节税措施,在被税务监管发现后可能会被列入重点监管的企业,实施更为严格的检查,增加纳税申报的程序难度。在企业信誉风险受损后,虽然不会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等环节,但会使企业的产品销售受挫,进一步降低企业的竞争力。

(四)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是由于税收筹划执行失败,导致不仅需要支出更多的税负,还需要增加罚款、公关等其他费用,增加企业的额外支出。税收筹划本身也具有一定成本,虽然成功后会降低企业的税负,对于企业降低成本产生积极作用,但失败后将进一步增加企业的税费支出,增加企业的成本。如果企业的资金紧张,面临经济风险时的应对能力差,甚至将威胁企业的财务安全,最终导致企业因经济风险而破产。

(五)管理风险

税收筹划具有提前性、计划性,但市场的变动无法完全预料,因此企业实际在执行税收筹划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经营管理风险。税收筹划得当,可帮助企业资金合理配置,产生与企业战略规划预期一致的现金流,从而顺利地实现经营目标。如果市场变动、企业现金流量变化后,依然执行滞后的不合理的税收筹划策略,导致税收筹划中的避税、节税计划不能实现,影响企业现金流,将增加企业的管理风险。首先,管理风险对企业决策的合理性产生影响,如税收筹划失败,对企业战略目标、经营目标的实现可产生深刻影响;一旦发生管理风险后会对企业经营目标实现产生重大影响,导致无法实现经营目标,从而可能会打乱企业战略目标。其次,企业在不同阶段面临着不同的税务风险,如出现管理风险则将影响企业不同阶段的发展。

(六)心理风险

心理风险产生主要受到税收筹划不确定的影响,企业财务人员、管理人员需要担心税收筹划是否能够实现和通过,此过程中承担极大的心理压力。在税务机关进行税务稽查时,是心理风险较大的阶段,企业管理者可能因心理风险做出错误的判断,从而对企业经营产生不良影响。

三、企业税收筹划涉税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税收筹划能否成功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加之现阶段我国税法尚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税收优惠政策、奖励等以暂行条例、地区制度、部门规章推行,因此产生涉税风险的原因也较多。

(一)税法政策处于完善阶段

近三四十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而税法在这一过程中为适应经济发展,也经历了多次调整。如个人所得税,在这一时期经历了7 次变化。税法政策处于完善的阶段,提示相关法律条款也不够成熟。此外,为增强地区企业的竞争力,各地均有出台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和暂行条例,这导致企业在执行税收筹划时无清晰明了的参考,如对某一条款理解错误,就可能导致涉税风险,甚至发生违法行为。

(二)税法宣传问题

税法政策为适应经济发展,目前尚处于不断完善的阶段。在变动后虽然也会通过宣传部门、新闻的方式开展宣传,但实际宣传效果并不理想。许多企业在税法政策变化后,由于未能及时了解变化信息,则极易发生继续沿用废止、变化的税收条例,进而导致税收筹划失败的问题。

(三)缺乏涉税风险意识

在相当一段时期内,为促进经济发展,我国税收机关执行力度较小,执行尺度较大,使得部分企业缺乏涉税风险意识。未能充分了解涉税风险,则可能导致税收筹划过于激进,使得企业未能就税筹失败做出预案,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如企业具备涉税风险意识,则会对税收筹划失败做出预案,减少对企业日常经营的不良影响。

此外,由于缺乏涉税风险意识,也会导致企业管理者、财务人员对新型税收管理政策不重视,从而导致未能够按照新颁布的税收政策进行财务风险的管理,增加企业的税负。此外,还有一些企业对涉税风险不重视,也并未合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也会导致企业税负增加、收入减少。

(四)财务会计工作流程不规范

该问题主要发生在小型企业,财务会计人员未能按照税法的要求设置会计科目、会计账簿,工作流程不规范也是产生税收筹划的重要原因。在税务机关执行不严格时,工作流程不规范可能不会对税收筹划产生影响。但一旦税务机关严格执行税法,而由于会计流程不规范,缺少材料、原始凭证,进而导致税收筹划受到一定的影响,产生涉税风险。

四、企业税收筹划规避涉税风险的建议

(一)不断学习税收政策

鉴于税收政策尚处于不断完善的阶段,企业管理者、财务人员应加强税收政策的学习,尤其是税收政策发生变化时,就更需要加强学习力度,适应税收政策的变化。目前,税收政策的变化可通过税务机关网站、微信公众号、专家、财经博主等进行了解。如出现税收政策的变化,税务机关会在网站、微信推文重点标注,并对比新旧政策的变化,方便企业管理者、财务人员了解。同时,对于不能完全理解的条款,可直接前往税务机关进行咨询,避免因理解错误而导致税收筹划受挫。

此外,许多地方在税收政策发生变化时,税务机关会邀请受到影响企业的财会人员前往学习。财会人员需要把握机会,积极学习、理解税收政策的变化,并积极与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匹配,确保税收筹划的合法性、可行性。企业管理者在税收政策发生变化时需要重视,指派会计人员进行学习或前往税收机关学习,确保企业能够充分利用税收政策,在合法、合规前提下利用税收政策,降低企业税负,同时避免企业发生偷逃税。

(二)加强税法、税收政策的宣传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税法和各地的税收政策尚处于完善的过程中,因此变化频率高、变化内容也相对较多[4]。在税法、税收政策发生变化后,税务机关应通过线上、线下、上门等多种方式进行宣讲,确保纳税人、会计人员掌握相应变化。目前,线上宣传发展较快,官方网站、抖音、微信平台均是宣传的渠道,还可通过直播的形式进行交流,提升宣讲的针对性。线下宣传包括税务机关办公地点的宣传、人流密集区域摆摊宣传等方式。而对于辖区内重点企业,还可采用上门宣传的形式,积极宣讲税法、税收政策的新变化。

提供咨询渠道或平台满足企业管理者、财会人员咨询需要。对于一些新的变化,在实际执行时可能存在理解的偏差,因此税务机关还应提供咨询渠道和平台,满足社会咨询的需要。

(三)增强涉税风险意识

企业管理者、财会人员应增强涉税风险意识,重视涉税风险对企业的影响。如对涉税风险不了解,则需要有计划地学习涉税风险案例,明确涉税风险措施。对于企业管理者,应在管理层面召开会议,并指导、监督会计人员学习和掌握涉税风险的相关内容,提升企业的涉税风险意识。对于会计人员,也需要主动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评估企业涉税风险情况。税务风险作为风险的一种,是存在于企业纳税过程中的一种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是客观存在的,是企业为保障自身经营利润,采取一定措施,从而达到节税目的的必然产物。因此,涉税风险是必然存在的,财务会计人员、企业管理者需要保持涉税风险意识。

(四)规范财务会计工作流程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企业财务会计制度,规范会计人员的工作流程。同时加强内部管理和监督,及时发现并整改不规范的财务会计流程,杜绝因实操作人员不遵守会计制度或者个人主观违规操作。在管理层面应该做好监督和指导工作,在财务会计人员的层面,则需要按照工作流程指导,规范日常工作。据实确认收入开具发票,据实列支成本费用获取发票,严格执行收现、付现、现金存取及保管的管理流程,管理现金日记账,做到日清月结,并每日及时与微机账核对余额。根据银行收付情况统计各银行资金余额,随时掌握各银行存款余额,避免空头。熟练掌握公司各银行账户资料(单位名称、开户银行名称、银行账号)。负责认真执行银行账户管理和结算规定,不得向外单位和个人出租出借银行账户,严格执行票据法的规定,支票使用必须按照规定要素进行填写,不得利用公司银行账户搞非法活动。

五、结语

文章对税收筹划的概念、意义展开探讨,同时也指出了在税收筹划过程中面临的涉税风险,并分析了涉税风险的原因,提出规避风险的建议。希望通过本文能够提升企业的涉税防范意识,通过合理、合法的措施规避相应风险,保障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税收政策税法筹划
税法中的实质解释规则
税收政策对东营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及意义
对我国《环境保护税法(征求意见稿)》优惠政策的思考
VBA在薪酬个税筹划上的应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实施条例》——答记者问
税收筹划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探讨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税收政策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邓海波:涉猎广泛的税法巨匠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税收筹划
税收筹划中征纳行为的博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