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助外公续家谱

2024-03-19 23:36李幸
保健医苑 2024年2期
关键词:周敦颐家谱子孙

◎文/李幸

有一次,我回老家探望外公,在闲聊中得知他们还有家谱。见我颇有兴趣,老人家出门一趟,回来后递给我一本线装的《周氏家谱》,纸张早已泛黄,目之所及全是繁体字。这是一套刊印于民国初期的家谱。外公告诉我,全族仅存这一本家谱,由专人负责保管,当天就得还回去。征得他的同意,我把整本内容复印下来后,才开始慢条斯理地研究。

“哇,你们居然是周敦颐的后代!”外公刚还书回来,正准备坐下休息,就被我的惊叹声成功吸引过来。当得知周敦颐是写千古名篇《爱莲说》的作者后,外公激动得在屋子里来回踱着步子,说这本家谱他都没有认真翻过,随后嘴里开始念念有词:“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识字的外婆见状,打趣外公:“我经常听人讲这句话,没想到是你们周家老祖宗传下来的!”

第二天,外公仔细看完那摞复印件,把我拉到僻静处,郑重其事告诉我,他想续修家谱。“大好事儿呀!”我兴奋地说道:“家谱百年一修,从民国初到现在,续谱时间刚好。”不过我也知道,这是一件特别花费时间和精力的事,如果不能得到家人支持,很容易引发内部矛盾。

我一边鼓励外公,赞扬他的热心与担当;一边表决心,承诺自己作为外姓子孙,也将竭尽全力提供技术支持。同时,我还给外婆做思想工作。刚开始她怎么也不答应,理由是外公岁数大了,东奔西走不安全,而且这事费力不讨好。我耐心劝说,外公作为新中国成立前的高中生,新中国成立后进入部队,又去铁道兵学院深造过,他完全有能力把事情办得漂漂亮亮。再说现在国家宣传“家文化”,外公做的事情特别有益于子孙后代。最后,我使出“杀手锏”:“你天天说外公宅在家里对身体不好,现在他自愿出门了,这机会多难得!”就这样,我不负厚望说服了外婆,解决了“内忧”。

回家后,我马不停蹄上网查资料,不仅将重要事项打印出来邮寄给外公,还建议他先成立家谱续修委员会。希望他依靠团队分工,将宣传、记录、核实和印刷等具体事项分配到人头。

几个月后,外公亲自登门了,他受大家委托,专程来送书。我一边摩挲着装帧精美的蓝色封皮,一边听外公“汇报”:根据我提供的信息,这次家谱修订也顺应时代潮流,不光记录男性子孙,未出嫁的女性和成家后对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女性后代也都被记录在册。

我朝外公竖起大拇指,他自豪地哈哈大笑,还不忘夸赞我是修家谱的“大功臣”。我们互相祝贺着,欢快的笑声飞上了云端。

猜你喜欢
周敦颐家谱子孙
家即是国,钩沉史海乐为舟——“家谱文化的传扬者”朱炳国
人何以成圣?——明清《濂溪志》中的周敦颐
周敦颐赏莲图
精琢多姿 盛世传承
First Man
老人留房给孙辈 引子孙大战
理学派开山鼻祖:周敦颐
水和水的子孙以及冰雪河流(之七)
从《家谱》看吉林回族的源流与走向
2010上半年古籍拍卖会上的家谱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