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与主要国家农业生产效率比较

2024-03-19 09:06兰聪荣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4年1期
关键词:产出率劳动生产率用水

兰聪荣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经济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 100070)

0 引言

农业现代化规划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强调农业现代化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农业现代化的内涵是动态的,20世纪80年代以前,农业现代化的内涵较单一,主要体现为生产功能,20世纪80年代后,农业现代化的内涵有所扩展,涵盖生态与资源可持续等内容。农业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与水资源利用率是当前衡量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核心指标之一。由于资源禀赋及发展条件的差异,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农业生产效率存在明显的差异。通过对比中国与主要国家农业生产效率状况,找出差距,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这对于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的选择

笔者从代表性、可比性角度出发,选取荷兰、以色列、日本、韩国、德国、意大利、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10个发达国家,俄罗斯、巴西和印度3个金砖国家。其中,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3国人少地多,土地资源颇丰,2015年人均耕地在0.474~1.94 hm2/人;荷兰、以色列、日本、韩国、德国、意大利、新西兰7国土地资源稀缺,2015年人均耕地在0.03~0.15 hm2/人;10国中,以色列、荷兰不但土地资源贫乏,而且淡水资源尤为稀缺,两国人均可再生淡水资源分别为91 m3、652 m3,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2015年主要国家人均耕地和淡水资源情况

1.2 研究方法

农业土地产出率是反映一国土地产出水平的指标,其计算方式为:农业土地产出率=一产增加值/(耕地面积+多年生作物面积)。

农业劳动生产率是衡量一国劳动产出水平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农业劳动生产率=一产增加值/一产从业人数。

农业用水效率是衡量一国农业节水水平的指标,其计算方式为:农业用水效率=一产增加值/农业用水量。

本文选择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比较分析方法。其中,静态比较分析是以2015年作为节点,比较中国与主要国家农业土地产出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用水效率三项指标,从中找出差距;动态比较分析则是比较中国与主要国家农业土地产出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用水效率三项指标2003年到2015年的变化趋势。

1.3 数据来源

荷兰、以色列、日本、韩国、德国、意大利、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俄罗斯、巴西和印度的数据,来源于《国际统计年鉴2005》《国际统计年鉴2006—2007》《国际统计年鉴2008》《国际统计年鉴2009》《国际统计年鉴2016》《国际统计年鉴2017》和《国际统计年鉴2018》中的数据或依其推算值。中国的数据,为保持同上述国家一致性,尽可能采用上述来源。2015年各国人均可再生淡水资源数据因缺乏,用2014年数据代替。

2 比较、分析

2.1 静态(2015年)比较、分析结果

2015年中国的农业土地产出率土地高于部分土地资源相仿的发达国家(德国和意大利)、人少地多的发达国家和金砖国家;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于各类发达国家和部分金砖国家(俄罗斯和巴西),仅高于印度;农业用水效率在三类国家中处于中游地位。

2.2 动态(2003-2015年)比较、分析结果

中国从2003~2015年农业土地产出率增长速度高于大多资源相仿的发达国家、人少地多的发达国家和其他金砖国家,低于新西兰;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高于所有资源相仿的发达国家、人少地多的发达国家和其他金砖国家;农业用水效率增长速度高于大多资源相仿的发达国家、人少地多的发达国家和其他金砖国家,低于荷兰和德国。

3 讨论

第一,农业生产现代化主要体现在“三率”,即农业土地产出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用水效率。三率是农业生产现代化的主要衡量指标。我国2003年“三率”起点较低,但从2003~2015年我国的“三率”增长速度较快,说明我国农业生产现代化发展速度较快,主要是由于40多年的改革变革了不合理的生产关系,激活了农业发展的动力。

第二,2015年荷兰人均耕地和人均可再生淡水资源分别约为中国的70%、30%,而农业土地产出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用水效率分别为中国的1.63、16.23、42.50倍;以色列人均耕地和人均可再生淡水资源分别约为中国的40%、4%,而农业土地产出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用水效率分别为中国的1.52、27.13、1.54倍;尤其是中国与荷兰、以色列农业劳动生产率差距挺大。这些数据说明我国与人均耕地和淡水资源稀缺、资源相仿的荷兰和以色列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差距较大。

第三,农业劳动生产率不但是农业生产现代化的瓶颈,而且是农业整体现代化最短的短板。农民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主体,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整体文化水平不高,平均受教育年限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的差距,这影响到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制约着我国整体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4 对策与建议

第一,加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素质。目前,我国农民受教育年限较低,未来应全面建立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提高从业人员教育水平。首先,加强农民教育立法。国外关于职业农民教育都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如美国的《莫雷尔法案》、韩国的《教育法》等,保证农民教育的法制化与规范化。我国目前没有开展农民教育立法,导致实际工作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我国有必要制定专门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法,明确培育机构、经费来源、考核主体、培育形式等内容。其次,成立农业技术学院,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农业技术学院的培育经费来源应多元化,可以来自政府、科研单位、社会资本等,具体应因地制宜。经济发达地区以政府财政支持为主,落后地区应采取多方筹集,更多引入社会资本。再次,制定考核标准,颁发资格证书。国家应成立独立的第三方农业职业资格委员会,制定考核标准。第三方机构应对参加培训的新型职业农民进行考试,考试通过后颁发资格证书,并限定考试通过率。同时,资格证书应分类分级,新型职业农民依证从事相应的岗位。

第二,促进农业效率的提高,可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与土地产出率较低的原因在于农业经营规模太小。在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方面,需从以下几点做起:一是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在土地流转过程中,首先政府要加强宣传土地流转方面的知识,提高农民的知识与思想认识水平,使其转变观念,其次各级政府、各级职能部门在土地流转过程中需要统筹规划、相互配合,完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确保土地流转过程中信息的完整性与及时性。再次加强土地流转价格补贴。针对现实中土地流转价格过高,流入方承包土地的积极性不高的情况,政府应与土地流入方签订协议,明确土地流转价格补贴和补贴年限等内容,超过一定年限土地流入方将不再享受补贴,从而提高农户土地流转的积极性。二是加快户籍制度的改革进程,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制,缩小城市正式部门与非正式部门的差距,解决好进城农民工的就业及子女的教育医疗问题,弱化土地的社保功能,确保农民工没有后顾之忧,同时进一步完善劳动力市场自由配置的法律法规与政策,提高劳动力的市场化程度,从而顺利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第三,全面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为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可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一是建立健全水价形成机制。水价的形成不仅要考虑到供水成本、供水单位的实际情况、农户用水的承受能力等,还要体现水资源的稀缺性和市场性原则,同时在制定水价时,应区分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养殖业等,根据不同用水类型,制定相应的水价。二是完善水价综合配套改革机制。强化用水管理机制,进行用水总量控制,明确农业用水初始水权与用水定额,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减少耗水作物的种植,增加耐旱植物的种植。完善农业用水精准补贴与节水奖励机制,从制度上推动节水行动的落实。三是加强宣传引导,增强节水意识。进行国家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制度及有关政策的培训,让农户知晓国家节水政策,领会改革的精神与措施。同时,加强节水用水宣传,引导农户甚至全社会形成节水理念,增强节水的自觉性,形成全社会节约用水的良好氛围。

第四,改变目前我国农机发展的现状,大力加强全面全程机械化和农机智能化。目前我国种收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主要集中在种植环节,养殖加工环节机械化低,未来要实现从育种到收后加工与储藏的全产业链全程机械化,从粮食作物到经济作物再到养殖环节的全面机械化。加强信息化的深入,将信息技术元素融入农业机械中,推进农机的智能化,从而减少我国一产从业人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第五,加强科技创新。通过建设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当地良好的农业产业基础和农业科教资源优势,集聚该区域创新要素,凸显科技创新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着力优化产品产业结构、推广绿色种植与生产方式、壮大全域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供给体系质量,进一步提高我国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猜你喜欢
产出率劳动生产率用水
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扑灭?
节约洗碗用水
不同装烟方式对上部深橘黄烟叶产出率及质量的影响
中国劳动生产率及其区域差异的时空演变*
应该重视提高我国服务业劳动生产率
全面开展资源产出率评价
中国劳动生产率仅为美国的7.4%
提高桑园产出率的技术措施
销售价格受产出率影响下订单农业的定价模型
一次性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