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深圳

2024-03-22 21:17汤逊夫
今古传奇·当代文学 2024年1期
关键词:建桥特区深圳

汤逊夫

虽多次去深圳,但还真没法用几句话说清深圳的样子。是流光溢彩霓虹闪烁的繁华,是地王大厦标高了的天际线,是盐田港繁忙的码头或大小梅沙洁净美丽的沙滩,是罗湖、皇岗等口岸摩肩接踵的人群和川流不息的车辆?这些都是深圳的,但这些并不能完全说清楚深圳。

许多人怀念20世纪80年代,我也一样,那是观念嬗变的岁月,嬗变的许多节点与深圳紧密相连。

20世纪80年代初深圳特区已具雏形。那时去过深圳的人爱说:开眼界了。引得人们好奇,特区到底啥样?恰巧领导动议办园区,派我们一行人去深圳考察。

那时去深圳颇不容易,坐火车到广州,改乘汽车,没有高速公路,几处江河还没建桥,排队过轮渡,好不容易到达深圳,还得办“入关”手续——深圳毗邻香港,每个人得在户籍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办“特别通行证”,在进入深圳时查验允准。

夜幕笼罩,汽车颠簸在坑坑洼洼的路上,难以看清周围景物,隔一段才会见到一团团明亮灯火。不像广州的繁华热闹,彼时深圳最多的是拉渣土的大卡车,飞扬的尘土和打桩机的震响告诉好奇而来的人们:这里是个特别忙碌的地方。

第二天安排考察座谈。深圳方面安排一位处长接待,处长准时到场直截了当地说:“欢迎各位来特区!本来该由我向各位介绍情况。可我出门时接到通知,今天下午有三宗引资项目进入实质性谈判,其中包括香港资本家出资建桥的项目。各位来时汽车过河都得靠轮渡,很不方便,赶快建桥是市长最关心的大事,我十一点得往那边赶,实在对不起!我们抓紧时间沟通交流,各位远道而来,有收获才不虚此行。”

“资本家出资建桥?”处长的开场白刚说完,我率先发出疑问。

“没错,是资本家愿意出资建桥。”那位处长微微一笑说,“这事不稀奇。我们办特区,先要解决基础设施落后问题,需要大量资金。我们应该采取包容态度,欢迎爱国资本家参与国家建设。”

我继续好奇地问:“你们今天就有三个引资项目进入实质性谈判,大概率能成功。那一年有多少引资项目?”

处长答:“除市里抓的项目,还有市直各部门、各区的引资项目,还有民间、企业自行谈的项目。无法讲清特区有多少引资项目在商谈、运作。特区草创建设阶段,引进资金上新项目,多多益善。”

时间不知不觉过去,处长匆匆离开,一位年轻的女同志领我们去用餐,我感慨:“这儿干部还真忙呀!”

年轻女同志嫣然一笑说:“这里的人都忙,您看那标语:时间就是效率,时间就是金钱。”

深圳人口中有许多“新词”,如讲土地开发说“基准地价”,讲引进外资说实行“国民待遇”,这些都是新概念,我们认真琢磨,在饭桌上讨论得很是热烈。

第一次到深圳,迫切感受到许多新东西需要学习认知。

终于得到学习的好机会,香港中华总商会时任董事会主席霍英东为助力改革开放,出资办工商培训班,培训对象是内地选派去的公务员,我有幸赴港参加培训。

培训内容丰富,紧张有序,一般上午授课下午参观。授课老师中不乏名人,如后来任过香港律政司司长的梁爱诗就给这期培训班讲过课。

授课内容是多数学员鲜少接触过的:公司治理、国际贸易、房地产、股票、期货、外汇、黄金买卖以及港府架构与运作、香港法律、反腐败与廉政公署的运作等等。让学员们感到很有嚼头,得下功夫认真学习。

下午参观的项目大多与上午授课的内容密切相关。如上午讲股票,下午去参观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午讲反腐败与廉政公署的运作,下午到香港廉政公署实地考察。从港英政府、廉政公署、贸易发展局、大学、电视台、电影厂,到机场、货柜码头、工厂、社区,等等,学员们大开眼界。

讲国际贸易专题时,去启德机场,不看飞机起起落落,而是去看空运货物仓库一排排的货架。每个货架有几层楼高,分若干格,存放等待空运的货物,这些货物会在很短时间内运往世界各地。港口的货柜码头,硕大的集装箱有序码放在货场。港口的人介绍:一个集装箱可装好多吨货物,而一条几万吨、十几万吨甚至几十万吨的集装箱货船一次能运走几百个、上千个集装箱。

培训结束,我被推选在结业仪式上谈体会,重点讲对“香港为什么能迅速发展进步”的思考和收获。我说:“紧张的培训、授课和参观,让我受益良多。香港实行自由竞争的经济制度,承认市场主导作用,承认私人经济的合法性,保护产权,对世界开放,为香港的发展繁荣带来不竭的源头活水,造就香港的繁荣。内地搞改革开放,必须破除僵化思维,要追求快速发展。香港的繁荣发展,与港府实行的政策密切相关。港府曾长期实行‘不干预政策,后来改为‘积极不干预政策。所谓‘不干预,是指政府不插手企业干预具体的微观的经济活动。‘积极两个字,是说政府依法应承担的责任要切实承担起来,该由政府办的事要切实办好,该由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要切实到位。内地要学习香港加快发展,必须充分发挥‘无形之手的作用,如此,内地才能像香港一样,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我讲完后,坐在我旁边的一位学员感慨地说:“你讲得真好。”

我笑答:“学到的东西,能用时就用,指导行动,也算没白学。一点点去做,尝试的人多了,终归会蹚出一条路来。”

培训期间,香港媒体报道邓小平南行的新闻。部分学员要求回程改在深圳停留,实地感受一下时代的热潮。经请示沟通,部分学员被批准经深圳返回内地。记得那天我们过口岸踏上深圳的土地,看见报亭前许多人在排队买当天新出的报纸,于是也去排队买。套红的《深圳特区报》,头版头条红色大标题是“东方风来满眼春”,副标题是“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

大家阅读手中报纸,笑容漾在脸上,振奋发自内心。

深圳的朋友则表达得更明快简洁:邓小平南行,用通俗的话说,是捅破一层“窗户纸”。以前不敢涉及“市场”这硬核话题,遮遮掩掩,怕被戴上“不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搞资本主义”的大帽子。邓小平说:“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为市场经济正名,是认知的又-次嬗变。

我在深圳感受“得风气之先”,支持改革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导向。

有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也有风雨如晦、混沌不清。几年后,流年不顺,医生说我得了“抑郁症”,深圳要好的朋友邀约,来深圳吧,心情会放松。

好久不见,朋友热情相待。高兴是高兴,爽快是爽快,去深圳前因感冒刚吃过头孢,一兴奋把这紧要事忘了。喝酒时觉得不对劲,以为是旅途困倦不胜酒力,朋友也不再劝,饭局结束,钻进汽车,一阵恶心呕吐,才想起吃过头孢的事,忙对驾车人说:“快去医院!我忘了吃过头孢,不该喝酒。”

去离得近的深圳北大医院,进急诊室就戴呼吸机、输液。主治医生轻拍我肩膀说:“心态放平和,来医院很及时,问题不大,晚来就麻烦了。”医护的态度温馨友好,有特区的范儿,我情绪迅速释然。黎明时分,我匆匆离开,教训记住了。

第二天,友人提议说:“来深圳原本为解闷的,反闹出惊悸,该找个合适地方散散心。”

汽车奔驰在笔直的海滨公路,两边行道树整齐挺拔,天气晴朗,景色诱人,海风吹拂,心旷神怡。

友人把车速放慢,得意地说:“这地方不错吧?这就是有名的前海。”

我眼睛看远处,突然问:“为什么叫前海?”

友人答:“为啥叫前海,我倒一下说不出来历。不过,你不觉得前海这名字很好吗?前海,向着海洋前进!”

向着海洋前进,不就是打破封闭吗?

我心情向好,輕轻哼起郑绪岚唱的那首《大海啊,故乡》。

友人说:“年轻人爱在前海公园搞野餐派对,我们也学他们,怎么样?”

于是,别有风味的“派对”开始了。听海风阵阵潮起潮落,看落日西沉彩霞满天,其乐融融。

从深圳回来,我逢人就爱说深圳不仅是改革开放前哨,也是座奇妙的城市,顺利时去深圳,为你的大步迈进鼓起风帆;心情不好时去深圳,为你疗治“抑郁”,让你昂首走向海阔天空的未来。

(责任编辑 丁怡1596371626@qq.com)

猜你喜欢
建桥特区深圳
卢沟桥建桥八百年
《特区文学|诗》2022年征订启事
《特区文学》2022年征订启事
深圳欢乐海岸喜茶LAB店
虫儿飞
西夏《黑水河建桥敕碑》文体性质初探
DC炫特区
深圳
深圳医改破与立
深圳“去编”激起千层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