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育银鲫“中科5 号”苗种培育技术

2024-03-22 08:06邬明光孙梁燕
科学养鱼 2024年2期
关键词:异育银清塘中科

韩 翔,邬明光,孙梁燕

(上海市宝山区水产技术推广站,上海 201908)

一、材料

1.池塘条件 试验基地2口池塘(环形塘),每口塘4亩、共8亩,水深1.2~2米,进排水方便。

2.饲料 初期以水体中轮虫、藻类为主,逐步过渡为豆浆、小麦粉。养至4 厘米/尾后完全以人工配合饲料投喂。

3.增氧机 2.2 千瓦水车式增氧机,一机4亩。

二、方法

1.清塘、施肥和放养 具体情况如下。

(1)清塘:2023 年4 月10 日,亩用100 千克生石灰清塘,用来杀灭残存在塘底的敌害生物、野杂鱼、蛙卵、水生昆虫、螺类等,以及微生物、寄生虫病原体及其孢子。疏松底质,释放被底泥吸附的氮、磷、钾等元素,稳定池水pH,使池水始终成弱碱性,有利于养殖鱼苗的健康生长。

(2)施肥:2023 年4 月17 日,池塘水位加至1米,施放发酵有机肥150千克/亩,采用二角堆肥方法,为鱼苗提供良好水质条件,满足早期的营养要求,为后期正常生长打下基础。

(3)放养:2023年4月26日放养从安徽省长江水生动物保护研究中心引进的异育银鲫“中科5 号”鱼苗,亩放50 000 尾左右(全长0.7 厘米/尾),花鲢20 尾,规格100 克/尾;白鲢60 尾,规格150 克/尾。放养时选择体格健壮,游动能力强的鱼苗,剔除活力差、损伤严重的鱼苗,选择晴朗温和天气,避免不良天气对鱼体造成应激刺激,保证放养鱼苗的成活率。

2.养殖管理 具体方法如下。

(1)饲料:放养后4 天内水中富含轮虫、藻类,故没有投喂饲料,泼洒豆浆,培肥水质。第5天天然饵料不足,开始沿池塘投喂小麦粉,早晚各1次,每次250克,之后逐步增加,养至4厘米/尾时完全以配合饲料投喂。

(2)投喂:5月下旬,异育银鲫“中科5号”长势良好,全长接近4 厘米/尾,改投喂颗粒饲料,饲料直径1毫米。

6 月下旬饲料直径改为3 毫米,每日投2 次,日投喂率根据天气上下浮动,一般为鱼体重的4%~5%,投喂要求定时、定量、定点。

8 月下旬饲料直径改为5 毫米,每日投2 次,日投喂率根据天气上下浮动,一般为鱼体重的3%~5%,投喂要求定时、定量、定点(除了投喂颗粒饲料之外,还投喂了一定量的浮萍)。

每日上午9 时和下午3 时投喂配合饲料各1次,分别为日投喂量的40%和60%。严格按照计划投喂,并根据天气和摄食情况做适当调整。

投饲过程中始终坚持“四看”(看季节、看天气、看水质、看鱼的吃食与活动情况)与“四定”(定时、定位、定质、定量)原则,这样既保证鱼苗有足够的饲料来源,同时也避免过量的残余饲料败坏水质以及投饲不足导致鱼体瘦弱和大小个体两极分化。

(3)水质管理:7、9月每月使用15克/米3生石灰全池泼洒1 次,保持pH 在7.5~8.0,透明度在30~40厘米(水体肉眼看上去水色嫩绿,水质清洁透亮)。养殖期间每月换水1~2次,每次换水深度为20 厘米,整个养殖期间共进行了4 次水质检测,检测数据完全符合《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NY 5051—2001),表明整个养殖期间各项水质指标均处于适宜状态,水质肥度适中,溶氧状态良好,pH 稳定,氨氮、亚硝酸盐处于较低水平,没有出现水质恶化现象;从另一面说明饲料利用转化率处于良好状态,饲料投喂没有对水质造成不良影响。

(4)巡塘:整个养殖培育过程中每天坚持早中晚巡塘,巡塘主要是观察鱼吃料状况、水色、溶氧状况,及时掌握鱼苗的生长状态和池塘底质状况等。

(5)日常养殖记录:按上海市档案渔业规定,填写好《水产养殖农业生产档案》等。

(6)异育银鲫“中科5 号”养殖生产测定:项目试验过程中,前期基本上每月检测异育银鲫“中科5 号”生长情况,2 口池塘,每口随机抽样50尾,平均规格见表1。

表1 抽样检测情况

(7)起捕验收:水温8℃以下时停止投喂,2023年12月14日起捕,1号塘起捕2 932千克,亩产733 千克,平均规格为81.3 克/尾。2 号塘起捕2 820千克,亩产705千克,平均规格75.2克/尾。

三、讨论

4 月26 日华东地区温度偏高,最高气温达到25℃以上,鱼苗运输过程中路途较远,水温升高过快导致温差较大,到达养殖基地后鱼苗死亡率偏高,以后要做好极端天气的应对工作,因此本次试验项目中没有统计鱼种的最终成活率。

猜你喜欢
异育银清塘中科
“中科3号”异育银鲫
中科网安
中科网安
王玉林作品
中科荣耀
油茶粕制备复合茶皂素清塘剂产品对鱼和虾毒杀效能的研究
异育银鲫“中科5号”扩繁基地在安徽小老海建成
四种常用渔药对异育银鲫“中科5号”鱼种急性毒性研究
生石灰清塘的关键技术
渔业生产中清塘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