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文山州油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2024-03-23 08:02李华健文和明邓国军罗贞媛陈碧钦胡效章
中国种业 2024年3期
关键词:文山州油菜发展

李华健 文和明 刘 娜 邓国军 罗贞媛 杨 莉 陈碧钦 胡效章 王 茜

(1 云南省文山州农业科学院,文山663000;2 普洱学院,云南普洱665000;3 云南省广南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文山663000;4 云南省文山州种子管理站,文山663000)

油菜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区域分布最广、产油量最高的油料作物[1],也是文山州种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油菜产业的发展在助推农民增收致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各级政府、部门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助推油菜产业发展,为文山州油菜产业发展创造了机遇,但文山州油菜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依然面临很多挑战。因此,本研究分析了文山州油菜产业发展现状,并针对油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文山州油菜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

1 发展油菜产业的经济价值和战略意义

首先,油菜产业关系食用油供给安全。作为第一大菜籽油消费国,我国菜籽油消费总量占世界总消费量的25%以上,2018-2019 年度菜籽油占自产食用油的1/3 以上,占总消费量的15%,是我国第一大植物油源[2-3]。我国的食用油自给水平不足,食用油的战略安全受到威胁。据统计,2017 年我国进口油菜籽占世界总进口量的40%左右,2019 年自给食用油仅占需求总量的36.03%[2]。当前,菜籽油自产供应量难以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食用油需求,面对日趋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单纯依靠进口存在很大风险[4]。因此,油菜产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食用油的供给安全。

其次,油菜产业可促进农村农业经济增长。随着国内外油菜需求的增加,油菜产业的发展为农村地区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油菜种植可带动农村居民的收入增加,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农村农业经济的发展。由表1 可知,2017-2021 年我国油菜种植面积持续保持在全国油料播种面积的50%以上,油菜籽总产量持续保持在全国油料总产量的38%以上。巨大的种植面积和稳定的市场需求将带动农民持续增收。二是油菜产业可以提供就业机会。油菜产业的发展涉及到种植、加工和销售等环节,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参与,油菜产业的发展将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减少农村劳动力的闲置问题,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稳定和收入增加。

表1 油料和油菜籽播种面积及产量

此外,油菜产业的发展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转型升级。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和农业产业化的推进,传统油菜种植正在面临转型升级的挑战。油菜除常规的油用之外,还兼具菜用、花用、蜜用、饲用和肥用等多种功能[5-6]。以菜籽油加工、功能型油菜产品开发和油菜花旅游节品牌创建为重点,围绕油菜各生育期进行全价值链的挖掘和全产业链的多功能开发利用,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油菜种植的比较效益,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还能有效推进油菜与乡村一二三产业的全面融合发展,最终提升我国油菜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4,7-8]。如与文山州比邻的罗平县发展“种植+观光+加工+销售”一体的油菜产业,在创收方面发挥了巨大潜力[9]。

最后,油菜产业的发展对于农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油菜作为一种重要的绿肥作物,具有较强的生态环境修复和土壤保护能力,油菜秸秆还田可以改善农田土壤的结构和肥力,减少农业非点源污染,促进农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研究表明,油菜秸秆还田能有效改善土壤质量,增加土壤养分,提高作物产量[10]。同时,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均农业资源禀赋稀缺,而油菜作为主要的冬作作物,其种植不占用主要粮食作物的种植土地资源,并随着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的革新,轮作油菜可以提高农田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8]。

2 文山州油菜产业现状及特点

2.1 产业发展情况文山州油菜产业以种植为主,种植点小而散,区域化、规模化不明显。据云南省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7-2021 年文山州油菜种植面积稳居全省第2 位,是云南省油菜主产区之一。如表1 所示,油菜作为文山州内主要种植的油料作物,5 年来油菜籽播种面积平均占油料播种总面积的64.59%,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1.40%)13.19 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82.36%)17.77 个百分点;油菜籽产量占油料总产量的59.79%,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9.08%)20.71 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85.68%)25.89 个百分点。自2017 年以后,文山州油菜籽种植面积和产量稳步提升,其播种面积从2018 年的33.58 千hm2提升到2021 年的35.48千hm2,产量从2018 年的3.68 万t 增长到2021 年的4.29 万t。单位面积产量也逐年提升,但产量优势不明显,从2017 年的1088.71kg/hm2增长到2021 年的1209.13kg/hm2。2017-2021 年平均单位面积产量仅为1131.77kg/hm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50.47 kg/hm2)44.80%,低于云南省平均水平(2085.63 kg/hm2)45.73%。

2.2 区位地理优势明显文山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与越南接壤,既是云南省与东南亚地区交流合作的纽带,也是云南通往华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11],有“滇桂走廊”之名,具有“承接东西、贯通南北、通边达海”的绝佳区位优势[12]。文山州喀斯特地形地貌特征明显,在该区域发展山地特色农业具有 “双面性”,一方面山区环境限制了农业发展,另一方面山区环境存在多样性,使农作物呈现多样化发展态势[1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绿色优质农产品的需求持续上升,独特的山地条件成为山地特色油菜产业发展的优势。

此外,文山州具有良好的山地早熟油菜种植气候及生态条件。文山州海拔较高、纬度较低、降雨较多,全州最高海拔2991.2m,最低海拔107m,70%地区属亚热带,30%地区属温带,年均气温16.1~19.5℃,年总日照时数在1432.1~2007.8h 之间,气候适宜,无霜期较长,低热河谷地区几乎属于天然温室。境内降水量及水资源总量相对丰富,多年平均降雨量约为1200mm 左右,变幅在900~1900mm之间,常年水资源总量约为157.71 亿m3,其中地表径 流 总 量110.18 亿m3,地 下 径 流47.53 亿m3[14]。西南部降雨多,东北和中西部较少,气候干湿季分明,5-10 月为雨季,雨量占全年雨量的80%以上,11 月至次年4 月为干季[15]。冬季气温较高,无严寒极端天气,春季气温回升快,夏季高温不强,为油菜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16-17]。

2.3 政策支持助推油菜产业发展我国油料资源短缺,为弥补粮食生产结构短板,2022 年我国启动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制定《云南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 年)》,多措并举发展油菜等油料作物。随着国家加大对油菜产业的支持力度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推进,文山州对油菜产业的关注度和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文山州政府制定了《文山州“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2021-2025 年)》以及《文山州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 年)》,推动油菜产业挖潜扩面,有效利用冬闲田稳步扩大油菜种植面积。政策扶持和补贴力度的加大,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农民种植油菜的积极性,为文山州油菜产业新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使近年来的油菜籽播种面积持续增加。

3 油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机械化生产发展滞后油菜机械化生产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油菜种植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18-19]。但受喀斯特地形地貌及小而散种植模式的影响,油菜机械化水平较低,全程机械化种植面积为0,严重制约油菜产业发展。

3.2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足《文山州“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2021-2025 年)》中指出,2020 年文山州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仅为1.14∶1,远低于全省(1.6∶1)、全国(2.3∶1)水平,全州第一产业向后端延伸不够,第二产业向两端拓展不足,第三产业向高端开发滞后[14]。油菜产业作为文山州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尤其突出。当前文山州油菜产业仍然以种植业为主导,无大型菜籽油加工厂和油菜相关地理标志性产品,与休闲旅游、康养、教育、科普、文化等产业融合度也较低,缺乏多元化发展。油菜种植面积虽然较大,但种植户数量众多,且种植规模较小,缺乏规模经营和标准化生产的能力,这导致油菜种植不能有效衔接二三产业发展,生产效益受限,难以实现油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迫切需要拓展油菜产业功能,延伸产业链,推动油菜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3.3 科技创新能力较弱当前文山州油菜产业在新品种引进、育种和创新技术应用等方面仍较为薄弱。主要表现在良种自给率低,主要依赖外源品种;品种更新换代缓慢,品种退化严重;集成技术覆盖面小,只局限在核心试验示范样板区(点)上;从事油菜产业技术研发与推广的技术人员少,基层技术人员知识老化,支撑产业发展的技术力量较为薄弱。近年来,黄兴粉等[20]对文山州引进的油菜新品种从生育期、长势、抗性和主要经济性状等方面进行了比较试验,刘娜等[21-22]对甘蓝型油菜在文山州内种植的农艺性状和不同浓度腐植酸肥处理对油菜产量影响进行了研究。虽然进行了少量基础研究,但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创新,多功能开发利用研究更是处于空白。截至2020 年,文山州科技贡献率仅为42.7%,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2],亟需加强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科技与油菜产业深度融合,提高油菜产业的技术含量和竞争力。

3.4 生产效益较低,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文山州油菜产业一直以种植为主,围绕油菜全生育期菜用、油用、饲用、花用、蜜用、肥用等形成的全价值链挖掘不充分,种植收益较低。虽然在政府及各项政策的支持引导下,文山州油菜的种植面积及产量有了大幅提高,但农民种植技术水平普遍不高,单位面积产量远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表1)。且随着种子、肥料、农药、人工及作业成本的增加,油菜种植效益不断下滑,农户的种植积极性受挫,进一步削弱了文山州油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3,8]。

4 发展对策及建议

文山州油菜产业在“十四五”时期具有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发展前景。为促进文山州油菜产业发展,持续释放效益,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农业现代化发展和乡村振兴,通过借鉴其他地区的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如下发展对策。

4.1 多功能开发利用,提高种植效益油菜生育期内多元化开发利用潜力巨大[19]。近年来,以罗平县为代表的云南部分地区,油菜产业逐渐形成了菜园(菜薹作蔬菜或腌菜)、花园、蜜园和油园的“四园”经济[23],但文山州油菜产业还停留在种植为主的状态,油菜的多元化利用价值开发不够。研究表明,油菜薹营养丰富,含有钙、铁、维生素C 和胡萝卜素等营养成分,钙含量在绿叶蔬菜中最高,维生素C 含量是卷心菜的2 倍多,其富含的硫代葡萄糖苷类化合物抗癌功效明显[24]。油蔬两用型油菜的开发利用,不仅可以为消费者提供营养丰富、脆甜可口的新鲜蔬菜,还可以通过摘薹后追施油菜专用肥提高油菜籽的产量和油菜种植效益[25]。姚琳等[26]、郑本川等[27]指出,油蔬两用甘蓝型油菜品种的选育,在满足消费者对菜薹需求的同时,对稳定油菜籽产量也具有重要意义,他们的研究表明,摘薹1 次可显著增加油菜单株有效角果数并提高油菜籽产量。林宝刚等[28]的研究表明,油菜摘薹去除顶端优势后,增施氮肥可以促进侧枝的生长,弥补主花序摘除而造成的产量损失,且通过增收一季菜薹,可实现经济效益翻倍。油菜薹蔬菜汁饮料[29]及相关功能性食品[30]也相继问世,但目前,在文山州还未涉及油蔬两用油菜新品种的选育、种植及开发利用,油菜产业在市场开拓方面还有不足之处。目前,文山州正在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现代农业示范区,可抢抓机遇加大油蔬两用油菜新品种的引进、育种及推广,大力开发油菜薹作为蔬菜的市场,加大菜薹深加工产品开发,提高农户种植经济效益。

此外,文山州“十四五”规划强调打造南北休闲农业产业带,培育出以砚山、丘北、广南为主,以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和康养旅游业为重点的现代农旅经济圈[12]。近年,已有研究团队通过杂交培育出白、红、桔、黄、紫、粉6 个色系、20 多种彩色油菜花品种,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可以借鉴罗平县“就地生产、就地加工、就地增值”“罗平蜂蜜”和“罗平菜籽油”地理标志性产品开发、文旅融合发展经验[9],依托丘北县普者黑景区、广南县八宝景区和坝美世外桃源景区、富宁县驮娘江景区、红色文化和边境文化等优质旅游资源,推进油菜产业农文旅融合,以大健康为核心,开发出文山特色旅游产品和当地优质油菜产品。

4.2 打造品牌,提高品质,释放品牌效益围绕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和“文品出山”区域公用品牌的目标,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营”双轮驱动的思路,将品牌打造与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绿色有机产品认证紧密结合,加强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积极整合各种优势资源和要素向产业龙头企业集中,扶强龙头企业,做大做响绿色有机品牌,推动“产品落在品牌上、品牌落在企业上、企业落在基地上”。按照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有关专项实施方案》加强“三品一标”产品认证管理,打造一批有影响力、有文化内涵的农产品品牌,发挥品牌的辐射带动作用,从而提高油菜种植的附加值。

4.3 加大科研投入,强化科技支撑油菜产业的发展需要充分向科技创新找动力、要动能,不断加大科研投入,以科技的能量牵好油菜产业发展的“牛鼻子”。(1)政府的高度重视是产业发展的强劲推手,政府部门应加大油菜产业发展的科研投入,为油菜产业发展研究提供资金保障。(2)高产、含油量高、抗逆性强的油菜品种及轻简化和机械化的生产技术能很好规避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31]。因此,要注重高产、多抗、优质油菜新品种的培育和配

套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强病虫害防控,提高油菜的产量和品质,进一步提高油菜产业的技术水平和产业竞争力。(3)加强与农业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开展科研项目,推动油菜产业的创新发展。(4)加强高素质科研人才的培养,并建立健全科学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推进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研究工作,进一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5)成立油菜产业体系专家团队,联合州外油菜产业体系知名专家与本地专家共同组建专家库,包括油菜育种、生产、病虫害防治、加工、副产物资源化利用、产业经济等,重点攻关文山州油菜产业创新发展“卡脖子”问题,为油菜产业发展提供服务指导,并加强市场调研和需求预测,提前制定供应计划,推动油菜产业与市场需求的对接,避免供需矛盾影响油菜市场价格。

4.4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促进规模集约化经营农业经营主体是油菜生产中的基本单元,油菜生产规模经营是油菜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必由之路[2]。当前,文山州油菜产业的规模化发展程度较低,小而散的种植模式不仅影响机械化发展进程,油菜种植水平和产品质量也参差不齐。需要积极响应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加快土地流转力度,让能够实现机械化种植的种田大户或合作社承包零散的土地,形成大面积的规模化种植区域,加大对大规模种植户的支持力度,培育龙头企业,推动油菜产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4.5 强化政策扶持,完善产业链推进油菜全产业链开发,提高油菜种植的综合效益,是油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19]。在文山州油菜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加强产业链的建设和完善,特别是加强油菜后期加工和销售环节相关个体户和企业的培育,从而提高油菜产业附加值和经济效益。一方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龙头企业,带动完善油菜产业链,在用地政策上给予支持;另一方面以惠民政策激励油菜全产业链发展,将油菜生产关键环节使用的农业机械设备和油脂加工设备纳入农机购置补贴。

猜你喜欢
文山州油菜发展
油菜田间管理抓『四防』
油菜可以像水稻一样实现机插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油菜烩豆腐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种油菜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文山州第七次文代会剪影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文山州扎实推进油茶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