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师自我经验嬗变理论的“两课”研究路径

2024-03-24 11:27刘稳定潘海燕杜新红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4年2期
关键词:课例事例课题

刘稳定 潘海燕 杜新红

自我经验嬗变理论倡导教师专业发展是一种自主生长式的发展,秉持“外铄+内生”的发展取向。该理论认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质是,教师借助“专业共同体”、在反思伴随下实现“自我经验”的“四阶”嬗变:第一阶,对亲身体验进行反思,提炼出事例经验(重在内生、“自变”);第二阶,在对系列事例经验的反思中整合出类经验(凸显同伴的“外铄”,让“助变”成为促进发展的重要力量);第三阶,在若干类经验的反思中凝练个人经验体系(融入“专家”元素,让个人经验体系更加系统、完善,发生“共变”);第四阶,在反复应用个人经验体系的过程中实现经验体系的立体累积和聚变,走向自动化,生发教育实践智慧。

基于自我经验嬗变理论,课题组结合中小学课堂教学,建构了教师自我经验“四化”课例研究模式和自我经验“四发”课题研究模式。

一、自我经验“四化”课例研究模式

自我经验“四化”课例研究分为教学设计与实施、课堂观察与评议、教学主张反思与验证、研究成果完善和物化4个阶段。“四化”课例研究以教师“自我经验”为基点,依托教研组,遵循自我经验嬗变规律,把教学与研究、实践与反思融为一体,促进教师将个体经验不断嬗变为类经验,帮助教师凝练和升华个人教学主张,并使教学主张成为提升自身教学专业水平的重要抓手。经过多轮实践,课题组研制了《自我经验“四化”课例研究通用手册》,帮助教师不断外化已有经验,优化个体经验,催化他人经验,活化研究成果。

一是通过教学设计,外化已有经验。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不但要考虑文本特征、学生需求、课标意图,更要捉捕与放大教师的已有经验。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已有教学经验常处在隐蔽且模糊的状态,但这恰恰是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资源。教师要结合已有经验设计和实施教学,完成已有经验的外化。

二是通过观课议课,优化个体经验。即发掘和催化教研共同体中每个人的事例经验,让已有事例经验从碎片化走向结构化。首先,研究共同体面对真实的教学现场,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展开从现场到问题的案例研究,开展基于实证的专业观察,记录、分析和研究课堂运行的情况,形成各自的事例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观察者要在认真观察的同时,用心体会、用理分析,整合众多事例经验,提炼出类经验。其次,研究共同体成员要以自我经验嬗变规律和学、教、评一致性,判断教学实施是否达成预设的效果,践行有预设的从问题到现场的行动研究。教师既要“入乎其内”,读懂他人教学行为背后的理据假设、思维决策、价值追求,又要“出乎其外”,读出自己参与教学的可能性和创造性。课堂观察与评议可以帮助教师不断整合类经验,催化他人的经验。

三是通过反思验证,催化团队经验。即帮助教师提炼、确认和验证教学主张,完成教研共同体每位成员个体经验由松散结构到形成体系的转变。首先,教师要善于捕捉、放大、应用教学实践中的典型事例经验与类经验,形成初始的教学主张。其次,教师要通过教研共同体的课堂观察与评议,讨论和完善初始教学主张,形成行之有效的操作模式。最后,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实践、反思、确认与验证,通过教学实效检验教学思想,呈现教师的教育实践智慧,形成成熟的教学主张。

四是通过重构设计,活化研究成果。重构教学设计是教师对教学设计意义的再次建构。重构是一种阐释与批判,更是一种超越。重构过程中,教师主要考虑以下三个问题。一是“我想创新什么”,即教师要对新的教学设计有一种革新愿景,教师在阐释教学设计理念或实践的过程中要自觉融合共同体成员的观点。二是“我能如何灵活处理”。这是教师个体建构与社会建构相结合的认知方式。在具体教学中,面对各种可能的意外,只有当事人最可能随机应变。三是“我该如何保持自我风格”。重构教学设计应当有教师个体独特的身份特征,自我风格有自己独特的功能、目的、理论基础、思维方式和运行模式,是教师教学个性彰显与教学风格实现的显著标志。

最后通过对《自我经验“四化”课例研究手册》的梳理,形成课例研究案例。教师个体与研究共同体通过“四化”行动进一步整理、提炼和总结经验,形成教学共识,进而形成稳定的教学研究案例。

二、自我经验“四发”课题研究模式

基于自我經验嬗变规律的“四发”课题研究模式,即“自我经验嬗变研究法”。自我经验嬗变研究法整合了叙事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与案例研究法,强调课题研究从关注客体(课题研究结果)转向关注主体(教师发展)、从追求研究结论的科学性转向追求研究结论的情境性,特别是教师切身体验的重要转变。“四发”课题研究模式依托《自我经验嬗变研究法通用手册》落实,引导教师通过与自我、同事、理论、实践的多重对话,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的可视化。手册指出,课题研究报告与论文的写作要重视个人体验与理解,针对实际问题有感而发,实现课题成果生长和教师自我经验嬗变有机融合。

首先,撰写个人案例,发掘事例经验。手册设计了多个“典型案例”板块,旨在引导教师回顾行动过程,展开独立反思与自我对话。每写一个案例就是一次事例经验积累,教师要把握课题研究中的一些关键情景,将其研究透彻并写成案例。

其次,剖析类别案例,发掘团队共识。课题组成员围绕同一个话题达成的共识就是“类经验”。手册设计了“互动交流”“共识建议”板块。“互动交流”是利用群体的差异进行同伴互助、合作反思,分析行动,优化方案,对案例进行聚类和分类;“共识建议”旨在引导教师将个体内部述说与课题组外部分析相结合,重新认识自我和世界,初步达成共识,并提出改进方向。

再次,探寻理论依据,阐发课题主张。课题负责人应根据课题总体思路与理论依据,逐步凝练团队共识,形成独特的课题主张,写进课题研究报告,并聘请专家指导。手册设计了“课题主张”“专家意见”板块。“课题主张”引导课题组成员建构一个全新的经验体系,形成独特的课题思想,完成结题报告的撰写;“专家意见”旨在记录专家对课题的指导与鉴定意见,帮助教师实现个人与理论的对话。

最后,应用研究成果,生发实践智慧。课题成果拥有者根据课题研究结论不断开展教育改革实践,将课题结论应用于教育实际情境,使课题研究结论体现出实践性和个性化的特征,进一步明确研究成果的发展方向,拓展研究成果的实践领域。

(作者单位:刘稳定,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教育发展研究院;潘海燕,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杜新红,武汉市新洲区教师培训中心)

责任编辑  孙爱蓉

猜你喜欢
课例事例课题
传神写照,意味深长——写人要关注具体事例和细节
花开烂漫——彩墨画瓶花课例
作文想好,“事例”不能少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课例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7)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只是“看起来很美”——由课例《蒹葭》引发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