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解读文本 落实语文要素

2024-03-24 11:27方芳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4年2期
关键词:天窗语句关键

方芳

文本解读是课堂教学的前提,准确地解读文本有助于教师确定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流程,进而有效落实语文要素。笔者以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天窗》的文本解读为例,谈谈文本解读策略。

一、全面解读,确定教学目标

《天窗》是一篇关于童年生活的抒情散文,教师应根据散文“形散神聚、语言优美”的文体特点进行解读。

散文的“神”就是作者的情感,解读《天窗》,教师必须聚焦文本中表现作者情感的语句,如“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在文中出现过两次,反映了作者情感的起伏与变化。教师围绕这个句子进行文本解读,也就抓住了作者情感表达的关键。除聚焦关键语句外,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还要关注能够启迪读者的哲思句,或引起读者情感共鸣的抒情句。如《天窗》末段中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到‘有,从‘虚中看到‘实……更确实”,解释了“大人们”应该被感谢的原因,抒发了作者对“活泼会想”的孩子们丰富想象力、创造力的赞美。

分析散文语言特点是解读散文的重要内容,从语文要素角度来说,分析本文语言可作为教学重点。《天窗》语言朴实、生动,充满了童趣,字里行间流露出童稚真情,如“顶喜欢、跑跳、仰着脸、伸出头”等描写形象地表现出孩子们的活泼可爱,“扫荡”等词写出了风雨的狂暴,尤其在描写孩子们丰富的想象时,语言张力十足,意象、物象迭出,适合学生涵泳、品析、积累。

《天窗》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在三年级的学习中已经知道关键语句一般在课文的开头或结尾处,对关键语句的把握有一定的基础。本单元是第一次训练学生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就需要教师围绕关键语句,采用朗读、调动学生自身经历等教学策略帮助学生体会文本情感。对应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教师需要在文本中找出体现语文要素的内容,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通过这些典范语料理解、落实语文要素。

基于这些解读,笔者这样设计《天窗》的教学目标:①默读课文,抓住关键句理解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体会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语言的生动,感受想象的魅力,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③了解“借助关键词句体会作者情感”的方法。在教学中,笔者先紧紧抓住关键语句中的关键词“慰藉”,引导学生从两个层面思考:孩子们因何“慰藉”?如何得到“慰藉”?然后,笔者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文本对话,与文本共情,感知作者情感的起伏与变化。另外,笔者通过填写思维导图,列举出孩子们看到的与想到的事物,让学生直观感受想象的“锐利”与“神奇”,进而体会“天窗”为孩子们带来的心灵安慰与快乐。

二、解读插图、习题,确定教学重点、难点

解读文本,不仅要借助文体特点、单元语文要素分析文本内容,还要兼顾文中插图、课后练习、相关链接等内容,揣摩教材编写者意图。基于此,笔者结合文本实际,从插图、课后练习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解读,并以此确定了教学重点、难点。

《天窗》的题目上方有一幅插图。画面是屋顶上的一块方方正正的天窗,从屋内向外望去,天窗像是灿烂星空的一个相框。天窗外的星光洒向屋内,为黑暗的屋子带来了光明。插图直观形象地向学生展示了天窗的位置、形状、作用。教学时,笔者先借助插图引导学生说说什么是天窗,以及天窗在生活中的作用,然后要求学生在默读课文的基础上借助想象补充插图内容,并说说这样想象、补充的原因。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不论补画出什么内容,都能说出源于生活实际想象的原因。利用插图教学,既有助于学生直观理解文本内容,又有利于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理解与感受,切实落实单元教学目标。

课后三个习题分别针对整体把握文本、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从记忆、理解、分析三个层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教师在解读文本时应该加以重视。

习题一以提问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天窗的位置与作用,学生借助插图或通过阅读文本就能提取对应的信息,难度不大。习题二旨在让学生了解天窗为什么是孩子“唯一的慰藉”,这个题目提醒教师不仅要重点关注“夏天阵雨时”和“晚上被逼上床‘休息时”两种场景,还要引导学生关注环境(被困在“地洞似的屋里”)和孩子们的心理(向往窗外的美丽神奇)。这个题目是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关键,并对应了单元语文要素,应该作为教学重点。

习题三选取了文本中的两个句子,并在句子后设计了开放性的问题。第一句后的两个问题旨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问题探究体会孩子们从天窗获得的快乐和慰藉,这是孩子们从天窗中得到“唯一的慰藉”的原因之一,也是单元教学目标“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体现,应该作为教学重点。第二句后的问题指向文本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需要学生总体把握文本并加以归纳和整合,难度较大,宜作为教学难点。教学中,为突破这个难点,笔者为学生搭建了三个任务支架:

①结合课文第5、7自然段填空:透过小小的天窗只看到     ,但能想到     ,还能想到     。

②小小的天窗成了我唯一的慰藉,因为我可以       ,我感觉到     。

③按“无、有、虚、实”的字面意思,给填写在①题中的事物分类,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完成支架任务后,很容易地理解了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的意思。

三、读写结合,借鉴独特写法

本单元的习作话题是“我的乐园”,要求“写喜爱的某个地方,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旨在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发现令人喜爱的地方,并表达出自己的快乐感受。结合单元语文要素与习作要求,我们可以看出,教材编写者将读和写有机结合起来,旨在引导学生在读中借鉴文本所承载的“表达出自己的感受”的写法,在写中巩固文本中借助关键语句表达作者情感的方法。基于这些解读,笔者认为,教学《天窗》,不仅要引导学生借助具体事物发挥想象,以表达自己对该事物的感受,还应该将阅读理解与写作训练有机结合,学习、借鉴文本的写法,并用于写作训练中。

教学时,笔者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读、写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学习、借鉴本文的写法。单元习作要求学生表达出快乐的感受,而《天窗》一文正是通过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表达了孩子们快乐的感受。全文没有“快乐”两字,但读者从作者的描写、孩子们的想象和关键语句中能够感受到孩子们的快乐。如在描写闪电时,作者用“带子”喻闪电,真切地写出了孩子们眼中闪电的样子;用“也许”串联成排比句,让学生感受到夜晚的美丽与神奇;等等。可见,作者这样表达孩子们快乐的感受,即使不提“快乐”二字,也能让读者知道孩子们很快乐。同理,写“我的乐园”时,笔者要求学生尽量不使用习作要求中的“乐”“喜爱”,可以借助形象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表达快乐和喜愛,可以用一个关键语句如“口袋公园是我每天打卡的地方”“金鱼池是我放学后唯一的念想”等表达快乐和喜爱。从习作反馈情况看,学生较好地完成了写作任务,基本掌握了本文独特的写法。

(作者单位:老河口市教学研究室)

责任编辑  吴锋

猜你喜欢
天窗语句关键
硝酸甘油,用对是关键
高考考好是关键
重点:语句衔接
自制新款天窗固定器
基于MoldFlow的汽车天窗注射模浇注系统分析
迈腾车天窗无法关闭
2012款科鲁兹车天窗渗水
如何搞定语句衔接题
生意无大小,关键是怎么做?
生意无大小,关键是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