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轮磨削变形控制研究

2024-03-25 03:27牟宗理袁贺玲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2024年1期
关键词:心轴锥度装夹

牟宗理 曲 洋 袁贺玲

(中国航发哈尔滨东安发动机有限公司,哈尔滨 150066)

1 音轮概述

音轮类零件材质具有导磁性,其结构中含有沿圆周均匀分布的悬臂(或齿),装配在发动机动力涡轮轴上。当发动机工作时,音轮会随着涡轮轴一起高速旋转,其悬臂(或齿)部分正对传感器的测量端[1]。两者的间隙发生周期性的交替变化,经过处理将其转换为周期性、上下对称的脉冲信号,由此可测出涡轮轴的转速,并计算出扭矩。

2 音轮加工问题

图1 零件加工

2.1 加工和装夹存在变形

此件号首次加工,没有任何加工经验,而且夹具不合适,造成夹具装夹后变形较大。磨削拆卸后,测量零件外径,椭圆度为0.006 ~0.008 mm,无法达到工序图要求的尺寸精度。

2.2 零件选配夹具时间长

零件原有的磨削夹具分为1 级、2 级、3 级、4 级这4 个尺寸等级,见图2。夹具分级部位与零件内孔尺寸相匹配,选配时需要先测量零件内孔尺寸,再据此选用合适等级的夹具。

图2 磨削夹具实物

3 零件磨削变形原因分析

3.1 零件结构刚性差

由于此零件磨削部分四爪属于悬臂结构,四爪分离且无任何强度支撑特征,零件爪宽为2 mm、爪长为8.6 mm,长宽比达到4.3 ∶1,说明是零件自身的结构导致其刚度较低,加工时其外径受砂轮挤压。此外,由于四爪分离,砂轮与零件并非连续切屑,零件会受到周期性的冲击力。再加上零件四爪部分容易发生弹性变形,且四爪变形大小不一致,使得加工过程不稳定,很难达到要求的加工精度。

3.2 轴向夹紧产生弯曲变形

零件装配定位时,零件的小端面与内孔为定位面。旋扭螺母,使四爪在压盖的作用下夹紧零件,见图3。由于悬臂结构的特点,音轮上的四爪受轴向夹紧力后产生弯曲变形,弯曲程度与轴向力成正比。磨削后松夹,零件恢复变形,这同样会导致尺寸精度无法保证。

图3 零件轴向变形

3.3 旋紧压盖产生扭转变形

夹具采用粗牙螺纹,使螺母与螺栓配合间隙较大,压盖在压紧时与零件径向定位面不垂直,导致音轮四爪端面受力不均匀,不能同时接触到压盖,先接触的一爪受力较大,弯曲变形也较大[2]。同时,受音轮四爪悬臂结构的影响,受力较大的一爪产生扭转变形,如图4 所示。

图4 零件扭转变形

3.4 磨削参数不合适导致零件精度差

零件加工时,砂轮的切削方式、材质、转速、吃刀量等因素均会影响零件最终的粗糙度以及尺寸精度。按照以往的参数经验值磨削零件,发现零件表面发生变色,说明零件表面已经被烧伤。测量零件表面粗糙度,为0.8 μm;测量零件加工后的椭圆度,最大为0.008 mm,表明目前的加工参数无法满足加工要求,需要进行优化和改进。

4 技术关键和技术改进途径

4.1 技术关键

一方面,通过合理改进零件装夹方法,克服零件结构引起的刚性差缺陷,减少零件装夹产生的变形。另一方面,通过合理选择磨削方法和背吃刀量,减小零件受到砂轮磨削挤压产生的径向弹性变形,以达到尺寸精度,满足零件设计要求[3]。

4.2 技术改进途径

根据零件结构特点,提升定位稳定性,初步采用锥度心轴的定位方法,消除零件轴向压紧变形,减小径向装夹产生的变形,保证零件加工精度。选择合理的磨削方式和切削用量,减小零件受到砂轮磨削挤压产生的径向弹性变形。

5 音轮磨削变形控制措施

为消除轴向压紧产生的弯曲变形和扭转变形,决定采用锥度心轴装夹零件。

5.1 做好磨前准备

设备采用精度更高的MG1420E 型高级万能外圆磨床,磨料选用硬度较高、韧性较低、散热性良好、价格适中的白刚玉,粒度选择粒度适中的F80。由于薄壁刚性差,选用硬度相对较低的K 级砂轮,规格为Φ300 mm×25 mm×Φ127 mm。量测具选用外径千分尺和杠杆千分尺。自制锥度心轴(见图5),材料选用经淬火的45 号钢,心轴长度为150 mm,锥度磨削斜度为0.011 mm/100 mm。

图5 锥度心轴实物

锥度心轴两端的顶尖孔加工,采用带保证锥的B 型中心孔,便于修研。自制心轴外径跳动应达到0.002 μm,若不合格则要修研两端中心孔直至跳动合格。为使锥度心轴不易磨损,提高其耐用度,磨削锥面的粗糙度应在0.4 μm 以上[4]。

5.2 零件定位、装夹

零件从小端进入,四爪朝向心轴小端,心轴卡住零件的受力位置为定位孔的左端,距离四爪位置较零件从反向装入时远,四爪受夹紧力更小,产生的涨紧变形也更小。夹紧力应以刚能卡紧零件为宜,这样可将变形控制到最小。零件正向、反向装入示意图分别如图6、图7 所示。

图7 零件反向装入

5.3 合理选择磨削方式

切入式磨削方式为砂轮纵向无位移、径向进给上刀。切入式磨削是径向进给,砂粒被磨碎后不易脱落,因此磨削热不易散出,零件容易产生热变形和磨削烧伤。而纵向磨削方式是砂轮旋转,零件反向旋转(径向进给),并和工作台一起做直线往复运动(纵向移动走刀)。当每次纵向行程或往复行程终了时(零件位于砂轮两端),径向进给上刀1 次。

纵向磨削具有3 个特点。第一,切削主要由径向进给时零件与砂轮接触部分的砂粒完成,后续与砂轮接触部分的新砂粒主要起到提高零件粗糙度的作用。第二,由于径向进给量(背吃刀量)小、切削力小,砂轮工作台的纵向往复移动提高了零件接触砂轮不同位置的频率,从而加速了被磨削部位砂粒的脱落,散热好、磨削温度低。第三,在精磨至最终时,无径向进给的“光磨”往复行程可消除工件刚性不足引起的弹性变形,提高零件磨削表面粗糙度,因此可用于磨削精度较高的零件[5]。

综上所述,磨音轮外圆时零件结构刚性差,为消除或减小零件受到砂轮磨削挤压产生的径向弹性变形,分散加工应力,减少磨削热,应采用纵向磨削的方法,而不选用直接径向进给上刀的切入磨削法,如图8 所示。

图8 零件磨削

5.4 合理选取磨削用量

5.4.1 工件转速

根据加工材料、砂轮材料和砂轮样本推荐值,粗磨时工件圆周线速度应为7 m·min-1,精磨时工件圆周线速度应为10 m·min-1。

工件转速计算公式为

式中:N为工件转速;V为线速度;D工件为工件直径。计算可得,工件粗磨转速N粗为61 r·min-1,工件精磨转速N精为87 r·min-1。

5.4.2 背吃刀量

由于零件采用锥度心轴定位,受夹紧力较小,无法承受较大的磨削抗力,而且零件结构刚性较差,背吃刀量应比一般零件磨削量要小。磨音轮外圆时,粗加工时每次径向进给背吃刀量应为0.010 mm,精加工时每次进给背吃刀量应为0.005 mm。

5.4.3 砂轮纵向走刀进给量

一般来说,粗加工砂轮纵向进给量f粗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B砂轮为砂轮宽度。

精加工砂轮纵向进给量f精的计算公式为

计算可得,f粗的取值为100 ~200 mm·min-1,f精的取值为50 ~100 mm·min-1。

在实际加工时,由于零件受夹紧力较小,先粗加工,进给量选取100 mm·min-1进行纵向磨削,导致零件受到的进给力Ff过大。在磨削过程中,发现断屑磨削,磨削声音不连续,零件窜动,零件外径与内孔不同心。零件用锥度心轴加工时,定位稳定无变化。为减少进给力,第2 次选取50 mm·min-1的进给量进行纵向磨削,零件径向上刀试加工后,在机床上测量零件无窜动、变形小,尺寸一致性高,能够保证加工精度。

5.5 充分冷却

为减少磨削热,避免磨削热变形、烧伤和磨削裂纹的影响,应尽量使用充足的切削液来冷却磨削部位和工件。

6 改进后零件的加工效果

第一,零件加工尺寸精度对比。改进前,零件使用原有夹具加工后,经测量零件的椭圆度为0.006 ~0.008 mm,无法满足尺寸精度要求。改进后,采用锥度心轴装夹零件,使用纵向磨削方法,并在最后精加工时光磨,零件的椭圆度可控制在0.002 ~0.003 mm,可以满足尺寸精度要求。第二,零件表面粗糙度对比。改进前零件表面粗糙度为0.8 μm,改进后粗糙度为0.4 μm。第三,零件合格率对比。改进前零件的加工合格率为0,改进后加工合格率达到100%。合格零件如图9 所示。

图9 合格零件

7 结语

文章分析了引起加工变形的各个因素,并从装夹方式、磨削用量、加工参数等多个方面改进了加工工艺,保证了零件的合格交付。

猜你喜欢
心轴锥度装夹
二次曲线组合件的机械加工工艺编制与仿真加工
次级线圈绕线锥度对LVDT静态特性的影响
高速钢电火花线切割锥度加工试验研究
基于机器视觉提高移动机器人装夹精度的应用研究
等效锥度曲线非线性特性及影响研究
柔性高效装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多品种变批量数控生产中快速装夹应用技术
无键锥度液压联接在大功率高转速偶合器中的应用
心轴角度异常在胎儿心脏畸形诊断中的价值
胎儿心轴异常与心脏结构异常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