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第一学段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解读与实施策略
——以二下《一起长大的玩具》为例

2024-03-26 07:12张淑娴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24年3期
关键词:课标学段整本书

文|张淑娴

本文通过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2022 年版课标”)和统编教材“快乐读书吧”相关教学要求等内容的梳理,试解读第一学段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要求,并提出对应的实践策略。

一、第一学段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解读

(一)课标的整体定位

1.第一学段目标:尝试阅读整本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他人介绍读过的书。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第一学段“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学习内容:(1)阅读富有童趣的图画书等浅易的读物,体会读书的快乐。(2)阅读、朗诵优秀的儿歌集,感受儿歌的韵味和童趣。(3)阅读自己喜欢的童话书,想象故事中的画面,学习讲述书中的故事。

基于课标中的这些要求,第一学段整本书阅读的基本定位可以从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和阅读意义三个递进的层级来描述(如图1)。首先,“童趣、快乐、自己喜欢”等词共同指向整本书阅读的最初体验,即整本书阅读要重视阅读兴趣。其次,从阅读能力维度看,2022 年版课标对第一学段也有初步要求:“想象故事中的画面”是阅读策略,也是阅读能力的具体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他人介绍读过的书”指向阅读分享,也是阅读能力的具体表现。另外,从2022 年版课标给出的第一学段整本书阅读的内容来看,大体上是从图片阅读过渡到文字阅读,这也照应能力维度,体现阅读能力的进阶。最后,从整本书阅读的意义维度看,“体会读书的快乐”是第一学段整本书阅读的最主要意义,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学生感受到读书的快乐,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爱护图书的习惯。值得注意的是,阅读意义和阅读兴趣都涉及“快乐”,阅读意义的快乐指学生通过阅读获得精神世界的丰富和自我肯定所获得的满足感,而阅读兴趣的快乐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心理感受。

图1

(二)教材的具体要求

“快乐读书吧”是教材对整本书阅读这一课程内容的具体化,在实践层面为整本书阅读教学提供具体依据。第一学段“快乐读书吧”教学内容梳理见表1。

表1 第一学段“快乐读书吧”教学内容

统编教材“快乐读书吧”的推荐书目、教学目标和阅读主题回应2022 年版课标的要求。首先,教材重视阅读兴趣的激发。统编教材推荐的书籍故事生动、语言充满趣味、想象力丰富,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原始的好奇和热情。此外,一上的阅读主题“读书真快乐”和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都重视阅读主体的真实情感,所以阅读兴趣应当是重点。其次,教材编排体现学生阅读能力的进阶。从一年级了解整本书阅读和语言积累,到二年级从封面与目录获取信息,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逐步提升。二年级阅读的童话和儿童故事的阅读情境也更加复杂,要求学生想象画面并分享交流。最后,教材持续关注阅读意义的生长,回应2022年版课标提到的阅读意义,即“体会读书的快乐”。

据此,第一学段整本书阅读教学目标可以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重点放在兴趣、逐步培养能力、持续关注意义。其中,阅读意义引领阅读体悟,阅读兴趣起到导航作用,二者共同指向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共同决定第一学段“以体验贯穿始终”的阅读活动方式;而阅读能力则在阅读体悟与快乐的体验活动中逐步培养。

(三)教学的基本原则

1.兴趣导航,组织体验式的阅读活动。

依据2022 年版课标理念并结合第一学段学生以形象化思维为主的学情,整本书阅读活动需要学生借助形象体验的方式,将平面抽象的文字转化为脑海中立体有温度的画面,理解语言文字背后的意义。具体来说,学生将调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体验想象画面,理解文章。想象画面也照应阅读能力层面的要求。体验的活动能带给学生行为上的快乐,培养和维持阅读兴趣,同时帮助体悟文字,助力达成阅读意义。所以,兴趣导航,组织体验式的阅读活动是第一学段整本书阅读活动的显性原则。

2.能力进阶,规划有序列的阅读历程。

在某一本书的阅读历程中,需要考虑2022 年版课标和教材的阅读能力要求以及学生的掌握程度。例如,二下教材要求学生读儿童故事,想象画面和用目录检索信息。借助目录检索信息未涉及文本内部,所以可以在阅读前期学习。阅读故事想象画面需要深入文本内容,可以在阅读中期学习。当然,在阅读具体的书籍文本时,也可能会涉及其他阅读策略的学习,所以实际教学时需要综合考虑。阅读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对阅读意义的体悟,需要阅读意义引领,这就要求教师在提炼核心目标后,根据阅读能力进阶设计有层次的阅读任务。

3.意义引领,提炼可迁移的阅读目标。

结合2022 年版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阅读主题与“某一本书”承载的丰富内涵,统整一个迁移性高的整本书阅读核心目标,聚焦整本书阅读的思维方向,引领学生推进阅读体悟。这里的迁移性指的是引导学生通过读某一本书,学会读某一类书。值得注意的是,对主题意义的体悟需要借助趣味化的阅读形式。因此,以意义引领推进阅读体悟,是教师需要在整本书阅读指导时关注的隐性原则。

二、第一学段整本书阅读的实施策略

本文以二下推荐阅读的《一起长大的玩具》为例,具体阐述第一学段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实践。

(一)意义统领,确定阅读目标

第一,激发阅读兴趣。儿童作家金波的散文集《一起长大的玩具》以主题汇编的形式,分为“童年的玩具”“童年的发现”“童年的想象”三个主题。在“玩具”篇,作者回忆童年时有趣的玩具。“发现”篇主要记录作者童年对自然的观察与奇思妙想。“想象”篇记录作者童年的想象故事。三个篇目的故事语言简单、描绘的内容富有童趣,能够勾连学生的生活,唤醒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带给学生愉悦的阅读感受。另外,书籍中精美的插图也能助力想象,让学生通过阅读书籍想象画面,获得阅读兴趣。第二,需要梳理阅读能力。“快乐读书吧”要求学生借助《一起长大的玩具》学习从目录检索信息,而阅读儿童故事书籍需要借助“想象画面的阅读方法”,因此阅读目标为引领学生掌握以上两个基本阅读能力。第三,需要分析阅读意义。为了达成2022 年版课标阅读意义层面“体会读书的快乐”这一要求,还要分析书籍本身的内涵。《一起长大的玩具》中,故事体现了孩子的天真与善良,能让学生阅读文字产生共鸣,体会作者的快乐。因此,本书的阅读目标可以确定为:通过阅读多篇散文体验作者的快乐,同时体会阅读的快乐。

(二)策略覆盖,具化阅读任务

依据2022 年版课标和统编教材要求,在制定阅读目标后,可设定指向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三个学习任务(如图2)。

图2

任务一:初试预测,寻找读者的兴趣。这一任务指向借助目录检索信息以及学习预测策略。教师需引导学生通过目录中的标题预测文章内容并选择自己喜欢的篇目,找到对应的页面阅读。当故事与自己的预测一致时,学生会获得初步的阅读成就感。如果故事与自己预测的内容有差异,学生在阅读时会充分调动自己的注意力,将自己的猜测和故事内容比对,建立阅读感受。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借助目录检索信息,并尝试运用预测这一阅读策略,为三年级正式学习该策略做铺垫。

任务二:指导想象,体验作者的快乐。这一任务指向“想象故事中的画面”以及学习联结策略。在任务一初步了解书籍、激发阅读兴趣后,需要进一步深入书籍,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经过阅读调查,笔者发现学生最喜欢“童年的玩具”这一部分,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这部分内容,学习阅读方法,体验作者的快乐。以《抽陀螺》为例。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陀螺这个玩具的样子是怎样的?”“想一想,金波爷爷小时候会怎样玩陀螺呢?”,帮助学生联结文本和插图想象玩具的样子和玩法。“你猜金波爷爷和别人斗陀螺,但被小伙伴打败的时候心里会怎样想?他会有怎样的表情?”“如果金波爷爷的陀螺和小伙伴势均力敌的时候,他会有怎样的表现?”“如果他赢了别人的陀螺,他的表情、动作、心情会怎样呢?”这些问题指向学生结合自身经验想象画面,体验作者的快乐。

任务三:尝试总结,发现阅读的快乐。这一任务指向学习总结的阅读策略。学生在提高阅读能力后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活动体验展示阅读成果,交流阅读收获,再一次发现阅读的快乐。2022 年版课标提倡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他人介绍读过的书”。那么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绘画、表演、创编等分享形式,向同学展示阅读的收获。例如活动二中表演有趣的故事《开满“兔儿伞”花的地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小雪兔“学人走路的样子,翘起前腿,挥动兔儿伞花,边唱边跳”;“兔子平时怎么走路的?兔子学人走路会怎样?”“兔子会怎样将歌谣唱出来呀?”。当学生表演得生动形象时,就反映出他们已掌握了想象画面的方法。在完成任务后,笔者引导学生总结:“读了这些文字,你觉得金波爷爷小时候是一个怎样的男孩?”学生总结道:金波小时候是一个想象力丰富、爱玩的孩子,和我们很像。问题拉近了学生与作者的距离,让学生再次体会阅读的快乐。当然,这种总结不是用生硬的方式,而是借助形象化的体验达成的,符合第一学段学生形象化思维的学情。

(三)乐趣纵贯,优化阅读活动

依据2022 年版课标和统编教材要求,第一学段学生的阅读活动以体验的方式进行,乐趣纵贯始终。

任务一中的三个活动都从学生“喜欢的”内容出发,保护学生原始的阅读兴趣,也培养了学生阅读摘录的习惯。任务二与任务三以体验的活动形式帮助学生获得乐趣。以《抽陀螺》这篇文章为例。任务二中的三个活动可以这样开展:教师引导学生想象玩具的样子和玩法,随后展示真实的玩具,获得视觉体验。看和想还不足以满足学生的全部乐趣,亲自体验更能让他们体会书中的快乐。于是笔者引导学生调动多种感官“试一试”,亲自去玩一玩书中的陀螺。学生可以学着金波的样子玩,也可以开辟自己的玩法,甚至可以将金波和自己的玩法进行比较,以此获得更真切的阅读感受。笔者在执教本书阅读时,不仅采购部分玩具让学生亲身体验,也鼓励学生和家长一起制作书中的玩具,让学生多次体验,获得阅读乐趣。任务三的三个活动帮助学生体验阅读收获。以《曼曼钓鱼》这篇文章为例。活动一“画一画,我为书本配插图”,帮助学生将文字图像化,学生可以在画出曼曼被鱼钓入水底想象到的画面时,加入自己的阅读思考。活动二“演一演,表演有趣的故事”,帮助学生外化自己的想象。学生想象曼曼钓鱼时的动作、心情,可以借助表演展现,具备趣味性。活动三“编一编,续写或者改编故事”。学生被曼曼被钓入水底的情节吸引,展开想象,编写出自己的故事并交流。创意的活动也能够激发阅读兴趣。

猜你喜欢
课标学段整本书
《论语》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基于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