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蒿蓝油面膜乳液的质量评价分析

2024-03-26 04:19宋亚伟阿尔山阿拉腾苏布达包文林包文强王青虎
关键词:松油马鞭草石竹

朝 梁,宋亚伟,阿尔山,阿拉腾苏布达,包文林,包文强,王青虎

(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内蒙古 通辽 028043)

随着人们对美容需求的不断增长,美白祛痘产品作为其中一类重要的产品,拥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和潜力,但现上市的美白祛痘产品[1]在给我们带来美的同时,也有可能带来许多安全隐患。因此,具安全有效性的天然化妆品逐渐被消费者接受,同时成为世界化妆品行业的研究热点及发展方向[2]。

蒙医药在现代医药产业中发挥着独有的特色和优点,在化妆品行业中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蒙古蒿(Artemisia mongolica Fisch. ex Bess. Nakai.)为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蒙古蒿的干燥全草,在内蒙古分布较广,资源丰富[3]。本品具有温经、止血、散寒、祛湿等功效,主治皮肤湿疮、疥癣、风寒外袭、表气郁闭、湿疮瘙痒[4]。挥发油[5-11]是蒙古蒿的主要次生代谢产物之一,其化学组成有单萜、倍半萜及其衍生物,具有杀虫、抗炎、抗菌等作用。本团队在前期预实验中发现蒙古蒿挥发油对痤疮丙酸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并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由此可见,蒙古蒿挥发油是具有潜在开发利用价值的天然祛痘美白添加剂。本团队以蒙古蒿挥发油为主要原料,选择适当的辅料,研制出水包油型乳液——蒙蒿蓝油面膜乳液。为了确保蒙蒿蓝油面膜乳液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课题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3531.1-2008化妆品通用检验要求,对该乳液进行了一般检查及TLC和GC分析。

1 实验材料

PHS-3TC酸度计(上海天达仪器有限公司);AUW220D 型电子天平(岛津公司);Agilent Technologies 7820A 气相色谱仪(美国安捷伦),检测器为FID,色谱柱为HP-5毛细管色谱柱(30 m×0.32 mm,0.25 μm)。蒙蒿蓝油面膜乳液(批号:20200625、20210420和20210812)由课题组按蒙蒿蓝油面膜乳液制备工艺自制。蘑菇醇、Mongolin A、库贝醇和兰香油奥对照品由课题组自制,其纯度均大于98.6%;桉油精(产品编号:C0934,纯度≥99.5%)、马鞭草烯醇(产品编号:v68280,纯度≥99.0%)、萜烯-4-醇(产品编号:R028788,含量≥98.0%)、α-松油醇(产品编号:10482-56,含量≥99.5%)和α-石竹烯(产品编号:PR3882,含量≥99.0%)等对照品由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提供。硅胶G(上海海洋化工厂)。

2 方法与结果

2.1 乳液制备

吸取挥发油2.5 mL,置于烧杯(2000 mL)中,加2 g巴斯夫CO40,搅拌均匀。溶液上加丁二醇10 mL和甘油10 mL,搅拌溶解,然后依次缓慢加入底基溶液500 mL、0.2%羟乙基纤维素溶液100 mL 和0.004 mol/L EDTA二钠溶液50 mL,混合均匀,加水至1000 mL。混合液放在电动搅拌器上,搅拌形成稳定的乳液。

2.2 鉴别[12]

2.2.1 乳液类型

2.2.1.1 稀释法吸取蒙蒿蓝油面膜乳液1.0 mL,放入纳氏比色管,加5倍量的水,搅拌1 min,观察混合情况。蒙蒿蓝油面膜乳液能与水混合均匀,说明该乳液为O/W型。

2.2.1.2 染色镜检法

取蒙蒿蓝油面膜乳液少许,滴于载玻片上,经苏丹-Ⅲ和亚甲基蓝染色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见图1。图1显示,该乳液内相显红色,而外相为蓝色,说明该乳液为O/W型。

2.2.2 乳液中Mongolin A的TLC鉴别

2.2.2.1 供试液制备

吸取3批蒙蒿蓝油面膜乳液1.0 mL,用环己烷10.0 mL萃取,取出上层萃取液为供试液。

2.2.2.2 对照品溶液制备

称取Mongolin A对照品适量,用环己烷配成浓度为10.0 μg/mL对照品溶液。

2.2.2.3 薄层色谱条件与分析

以环己烷-乙酸乙酯(7∶1)为展开剂,用毛细管吸取供试液和对照液10 μL点于同一硅胶G板上,展开,以10%硫酸乙醇溶液显色。图2显示,供试液与Mongolin A对照液在Rf值相同位置上有相同颜色的斑点。

2.2.3 乳液中兰香油奥的TLC鉴别

2.2.3.1 供试液制备

分别精密吸取不同批号蒙蒿蓝油面膜乳液6.0 mL,精密加入二氯甲烷与丙酮(1∶1)混合液6.0 mL,振摇均匀,完全分层后,取出下清液为供试液。

2.2.3.2 对照品溶液制备

称取兰香油奥对照品适量,用环己烷配成浓度为10.0 μg/mL对照品溶液。

2.2.3.3 薄层色谱条件与分析

以石油醚-乙酸乙酯(80∶1)为展开剂,用毛细管吸取供试液和对照液各5 μL点于同一硅胶G板上,展开,以10%硫酸乙醇溶液显色。图3显示,供试液与兰香油奥对照液在Rf值相同位置上有相同颜色的斑点。

图3 供试液(1-3)和对照液(4)TLC图谱Fig. 3 TLC diagrams of sample(1-3)and control(4)solutions

2.3 检查

2.3.1 pH检查

按GB-T 13531.1-2008 中通用检验方法要求,采用酸度计测定蒙蒿蓝油面膜乳液的pH 值,其平均pH为5.85。蒙蒿蓝油面膜乳液的pH与皮肤pH接近。

2.3.2 微生物限度检查

取蒙蒿蓝油面膜乳液3批,按GB-T 13531.1-2008中通用检验方法要求,采用显微镜检查蒙蒿蓝油面膜乳液微生物,结果符合国家标准规定,见表1。

表1 蒙蒿蓝油面膜乳液微生物检查结果Tab. 1 Microbiological examination results of Menghaolanyou mask emulsion

2.4 GC分析

2.4.1 供试液制备

2.4.1.1 对照储备液制备

准确称取蘑菇醇、桉油精、Mongolin A、马鞭草烯醇、萜烯-4-醇、α-松油醇、α-石竹烯、库贝醇和兰香油奥对照品适量,分别加环己烷与丙酮(1∶1)混合液溶解,配成桉油精和Mongolin A的浓度为2.0 mg/mL,马鞭草烯醇、萜烯-4-醇、α-松油醇和兰香油奥的浓度为1.0 mg/mL,而蘑菇醇、α-石竹烯和库贝醇的浓度为0.5 mg/mL,置于4 ℃冰箱中储存,备用。

2.4.1.2 内标储备液

以茴香醛为内标物,用环己烷配成浓度为0.5 mg/mL的内标储备液。

2.4.1.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蒙蒿蓝油面膜乳液2.0 mL,精密称定后用环己烷与丙酮(1∶1)混合液5.0 mL萃取。准确吸取萃取液3.0 mL,加2.0 mL内标储备液,混匀,即得供试品溶液。

2.4.2 色谱条件

以HP-530 型弹性石英毛细管柱(30 m× 0.25 mm×0.25 μm)为色谱柱;柱温设定程序为开始柱温50 ℃,以5 ℃/min 速率提升到140 ℃,再以8 ℃/min 速率提升到200 ℃,然后再以10 ℃/min 速率提升到260 ℃。进样口温度和检测器温度分别为120 ℃和280 ℃,进样量为1.0 μL及分流比为10∶1。在实验所用GC色谱条件下,蘑菇醇、桉油精、Mongolin A、马鞭草烯醇、萜烯-4-醇、库贝醇、α-石竹烯、α-松油醇和兰香油奥达到较好的分离效果(R>1.5),理论塔板数均大于10000,其结果见图4。

图4 样品溶液(A)和混合对照品溶液(B)的GC图Fig. 4 GC diagrams of sample solution(A)and mixed control solution(B)

2.4.3 校正因子的测定

精密吸取桉油精、蘑菇醇、Mongolin A、马鞭草烯醇、萜烯-4-醇、α-松油醇、α-石竹烯、库贝醇和兰香油奥对照储备液各0.2 mL,置于量瓶(5 mL)中,加入内标储备液2.0 mL,再加环己烷与丙酮(1∶1)混合液至刻度,摇匀。在上述色谱条件下,进样,平行测定6 次,计算桉油精、蘑菇醇、Mongolin A、马鞭草烯醇、萜烯-4-醇、α-松油醇、α-石竹烯、库贝醇和兰香油奥的校正因子,分别为0.662(RSD 0.63%)、0.688(RSD 0.57%)、0.692(RSD 0.68%)、0.651(RSD 0.71%)、0.700(RSD 0.79%)、0.712(RSD 0.79%)、0.706(RSD 0.79%)、0.697(RSD 0.79%)和0.678(RSD 0.86%)。

2.4.4 线性关系考察

精密吸取桉油精、蘑菇醇、Mongolin A、马鞭草烯醇、萜烯-4-醇、α-松油醇、α-石竹烯、库贝醇和兰香油奥对照储备液适量,加入内标储备液2.0 mL,再加环己烷与丙酮(1∶1)混合液稀释成不同浓度系列标准溶液。桉油精和Mongolin A的浓度为0.100、0.150、0.200、0.250、0.300和0.350 mg/mL,马鞭草烯醇、萜烯-4-醇、α-松油醇和兰香油奥的浓度为0.050、0.075、0.100、0.125、0.150和0.175 mg/mL,而蘑菇醇、α-石竹烯和库贝醇的浓度为0.025、0.050、0.075、0.100、0.125、0.150 mg/mL。在实验所用色谱条件下,进样、测定、计算其回归方程式,结果见表2。

表2 回归方程及线性范围Tab. 2 Regression equation and linear range

2.4.5 精密度试验

在实验操作条件下,批号20200625的供试品溶液进样6次、测定并计算桉油精、蘑菇醇、Mongolin A、马鞭草烯醇、兰香油奥、α-松油醇、α-石竹烯、库贝醇和萜烯-4-醇与内标物茴香醛峰面积比的RSD,分别为0.64%、0.55%、0.57%、0.71%、0.61%、0.58%、0.72%、0.58%和0.66%。

2.4.6 稳定性试验

在0、2、4、6、8和12 h等不同时间点,批号20200625的供试品溶液分别进样、测定并计算蘑菇醇、桉油精、Mongolin A、马鞭草烯醇、兰香油奥、α-松油醇、α-石竹烯、库贝醇和萜烯-4-醇与茴香醛峰面积比的RSD,分别为0.86%、0.71%、0.69%、0.92%、0.80%、0.67%、0.97%、0.63%和0.78%。

2.4.7 重复性试验

吸取样品(20200625)6份,按“2.4.1”项下处理,进样、测定并计算桉油精、蘑菇醇、Mongolin A、马鞭草烯醇、兰香油奥、α-松油醇、α-石竹烯、库贝醇和萜烯-4-醇与茴香醛峰面积比的RSD,分别为1.10%、0.95%、0.89%、1.20%、0.93%、1.00%、1.40%、0.87%和1.30%。

2.4.8 回收率试验

吸取样品(20200625)1.0 mL,共9份,精密称定,按中国药典(2020版)高、中、低量加入法,分别加入桉油精、蘑菇醇、Mongolin A、马鞭草烯醇、萜烯-4-醇、α-松油醇、α-石竹烯、库贝醇和兰香油奥适量,再加内标物适量,按“2.4.1”项下制备样品溶液,进样、测定、计算其加样回收率,结果见表3。

表3 加样回收试验结果Tab. 3 Results of sample recovery test

2.4.9 样品测定

吸取3批样品各2.0 mL,精密称定,按“2.4.1”项下制备样品溶液,进样、测定并按内标法计算样品中蘑菇醇、桉油精、Mongolin A、马鞭草烯醇、萜烯-4-醇、α-松油醇、α-石竹烯、库贝醇和兰香油奥的含量,结果见表4。

表4 不同样品中含量测定结果Tab. 4 Content determination results in different samples mg/g

3 讨论

为了确保蒙蒿蓝油面膜乳液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本实验建立了其一般检查、定性及定量分析方法。据文献报道[13-14],蘑菇醇、桉油精、Mongolin A、马鞭草烯醇、萜烯-4-醇、α-松油醇、α-石竹烯、库贝醇和兰香油奥是蒙古蒿挥发油的主要化学组成。这些萜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桉油精[15-16]具有抗菌、抗炎、杀虫和消肿止痛等功效,而兰香油奥[17]具有抗溃疡、抗氧化、抗炎和抗过敏作用等,故本研究就以这些萜类化合物为指标,展开了该乳液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

课题组在Mongolin A和兰香油奥的TLC鉴别中考察了不同展开系统,结果发现Mongolin A和兰香油奥分别以环己烷-乙酸乙酯(7∶1)和石油醚-乙酸乙酯(80∶1)为展开剂时,分离效果及重复性较好,并其Rf值符合要求。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3531.1-2008化妆品通用检验要求,对乳液进行了pH和微生物检查,其结果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GC色谱条件选择结果表明,当柱温设定程序为开始柱温50 ℃,以5 ℃/min 速率提升到140 ℃,再以8 ℃/min 速率提升到200 ℃,然后再以10 ℃/min 速率提升到260 ℃时,9个被检测成分和内标物的分离效果及重复性均较好。

在实验所用GC 色谱条件下,蘑菇醇、桉油精、Mongolin A、马鞭草烯醇、萜烯-4-醇、α-石竹烯、α-松油醇、兰香油奥和库贝醇的线性关系较好(r>0.9993)。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其RSD均小于2.0%。蘑菇醇、桉油精、Mongolin A、马鞭草烯醇、萜烯-4-醇、α-松油醇、α-石竹烯、库贝醇和兰香油奥平均回收率的RSD分别为1.5%、1.2%、1.5%、1.7%、1.6%、1.4%、1.3%、1.2%和1.4%。

总之,该研究建立了蒙蒿蓝油面膜乳液的一般检查、TLC鉴别和GC分析方法,为该乳液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松油马鞭草石竹
北京石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石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柠檬马鞭草不是马鞭草
马鞭草
重质松节油中间馏分中松油醇的分离*
正交试验优化马鞭草中马鞭草苷和戟叶马鞭草苷的水提取工艺
石竹属植物染色体倍性、花粉活力及种间杂交结实率研究
松树上的塑料袋
遮光处理对杂交石竹生长的影响
固载氨基磺酸催化合成乙酸松油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