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优康复护理在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效果研究

2024-03-27 01:13叶芹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8期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股骨颈骨折

叶芹

【摘要】 目的 分析快优康复护理在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12月泰兴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高龄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快优康复护理干预,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给予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快优康复模式的围手术期护理,能保证髋关节功能最大限度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快优康复护理

文章编号:1672-1721(2024)08-0082-03     文献标志码:A     中国图书分类号:R473.6

随着我国高龄人口越来越多,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占老年疾病的比重逐年增加。高龄患者骨质疏松,基本都有基础疾病,且骨折部位大部分有移位,保守治疗无法获得良好的骨骼重建和功能恢復。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是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1],但手术范围较大,术后恢复较困难。围手术期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患者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2]。快优临床康复护理是在康复护理过程中融合快优护理管理以及程序的方式,能够通过有规划的科学性护理模式提高护理工作的实际效果[3]。本研究选取患者采用快优康复护理进行干预,与传统的常规护理进行对照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1—12月泰兴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高龄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70~92岁,年龄均值(79±4.01)岁;病变部位,左侧18例,右侧17例。研究组男性18例,女性17例;年龄71~93岁,年龄均值(78±5.32)岁;病变部位,左侧16例,右侧19例。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X射线检查确诊为单侧

股骨颈骨折,需经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

排除标准:病理性骨折;合并有严重心脏、肝脏、肺以及肾疾病患者;诊断为神经精神疾病患者;不能积极配合本次研究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进行入院宣教,态度和蔼,消除患者陌生感。术前指导患者练习踝泵运动,训练指导患者深呼吸及如何翻身等,术前6 h禁食禁饮。手术当天与手术室护士做好患者交接,填写好手术交接单。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准备好床单元及心电监护、氧气装置。术毕回病房后,注意患者保暖,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伤口出血情况。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护士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练。出院后每月电话随访1次,询问并记录患者功能康复情况。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快优康复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1)邀请管床医师、本院康复治疗师参加,由管床医师、康复治疗师、护士长、骨科专科护士组成快优康复护理团队。管床医师负责提供患者病情资料;康复治疗师负责针对不同患者采取功能锻炼计划;护士长负责本团队的统筹安排及管理,组织专科护士的知识及功能康复知识培训;专科护士负责对所管患者整个围手术期的康复功能锻炼、疾病知识宣教、并发症的预防等,为所管患者建立个人健康护理记录单(全科统一制定),定期记录患者的康复情况。(2)患者入院后,和患者及家属建立“快优康复护理微信群”,告知家属本群的作用、使用方法。(3)每周一、三、五15:00—16:00,在科室健康教育展览间开展健康知识讲座,骨科护士长主持,专科护士讲解,邀请患者及家属参加。讲座内容包括股骨颈骨折的基本知识,髋关节置换术的基本内容,术前准备有哪些内容、注意哪些事项,术前需要进行哪些运动指导,疼痛知识宣教。入院时加强疼痛相关宣教,让患者主动配合疼痛相关的治疗和护理,辅助减轻患者的痛感[4]。鼓励患者及家属提出自己的疑问,专科护士当场给予答疑并指导。将讲座内容及时发送到“快优康复护理微信群”,方便患者及家属观看。(4)术后护理干预。预防切口感染。术后严密监测患者体温,保持手术切口敷料干洁,术后第1天更换切口敷料时观察切口有无红肿、渗血、渗液等,然后每2~3 d更换1次手术切口敷料。手术切口部位的引流管避免打折、牵拉,观察引流液的量和性质,没有医嘱不需要增减引流负压。术后3 d,每天06:00、14:00、18:00测量患者体温,患者体温正常后每天14:00测量1次。患者体温低于38.0 ℃但持续时间不长,属于正常现象。如果患者在术后体温升高超过38.5 ℃,考虑存在感染,需及时汇报医生,积极处理。预防压疮。床单保持清洁、干燥,给予患者骶尾部贴好泡沫敷料,以减轻压力。术后24 h内尽量不采取翻身动作,给予患者臀下垫1块干净柔软的棉质浴巾。每隔2 h责任护士和家属一起帮助患者抬臀,保持抬臀动作10~20 s,减轻臀部皮肤长时间受压。术后24 h鼓励并帮助患者翻身,平卧和健侧翻身交替进行。预防深静脉血栓。责任护士每日下午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手术当日行踝泵运动,伸直膝关节、足尖尽力向下踩,保持5 s、足尖尽力向上勾,保持5 s放松,20次/组,2~3组/d,以促进血液回流。术后1 d行踝泵运动,如腿部肌肉的按摩,踝、膝关节的被动活动、引体向上运动等,1~2次/h。术后2~3 d,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取仰卧位,下肢伸直不离床,股四头肌主动收缩向近端牵拉髌骨,缓慢运动,每次持续5~10 s,然后休息5 min,90次/d。术后4~5 d,患肢肌力力量和髋膝活动度训练,如直腿抬高运动、屈髋屈膝运动、髋部外展练习(屈髋<90°),10~20次/组,2组/d。延长半卧位时间,为离床做准备。术后5~6 d,X射线检查髋关节假体正常在位,B超检查双下肢无静脉血栓,即可使用助行器下床活动,但要教会患者离床时患肢先伸直离床,离床坐时患肢与身体的角度>90°。密切观察患者下肢肿胀、末梢血运情况,每班责任护士测量患者下肢周径并记录于护理记录单。根据医嘱给予抗凝药物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4 100 U。预防假体脱位。嘱患者卧硬板床,采取“三预防”“四到位”护理。“三预防”分别为:预防内收,患者平卧位时于两腿间放置大枕头或梯形枕保持体位,防止肢体向正中线方向移动;预防外旋,保持患者髋关节外展10°~20°,两腿间使用梯形枕,或者患肢穿防旋鞋固定,确保卧位时患者始终保持外展中立位;预防髋部扭曲,患者卧位时床头抬高<90°,患者使用的座椅、坐便器不可过低,确保患者坐位时角度>90°。“四到位”分别为:搬运患者时动作要到位,搬运者密切配合,采用过床易进行搬运,患者两腿间放置梯形枕,使髋关节外展10°~20°,动作要轻柔、平稳;给患者翻身时方法要到位,翻身时在两腿之间置三角形厚垫或大枕头,利用翻身毛巾垫给患者轴线翻身,使患者肩、腰、髋保持在同一水平上,用力协助患者翻身;患者排便时保护措施要到位,协助患者床上排便,拉好床帘,臀下铺好一次性柔软床垫,上面放好便盆,便盆上垫干净软纸,过程中护士或家属帮助患者托扶住髋部,防止过度扭曲;患者活动时方法要正确到位,责任护士指导患者练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双上肢及健侧下肢的全范围关节活动、转移及行走训练等,可以用示范、指导、视频等方法。(5)出院指导。患者出院前1 d,责任护士向患者进行出院健康宣教,发放出院后患肢功能锻炼方法图册。(6)患者出院回家后,需要继续进行功能锻炼。快优康复护理团队通过“快优康复护理微信群”给予患者指导和帮助。责任护士视情况于患者家中进行现场指导,直至患者最大限度恢复健康。

1.3 观察指标

1.3.1 2组护理前后髋关节功能情况对比

依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5]进行评价2组护理前后髋关节功能情况。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 0.883,项目包括疼痛(44分)、功能(47分,包括日常活动、步态、行走辅助器平稳舒适行走、距离)、畸形(4分)、关节活动度(5分),总分100分,90~10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可,<70分为差。

1.3.2 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并發症包括切口感染、压疮、深静脉血栓、假体脱位。

1.3.3 2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使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价2组护理满意度,分值100分,≥90分为满意,70~89分为基本满意,≤69分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护理前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护理前,2组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股骨颈是人体中下肢与躯干相连的部位,是支撑机体自主活动的中心环节[6]。由于股骨颈所处位置的特殊性,一旦出现股骨颈骨折,会直接影响活动稳定性,丧失自主活动能力[7-8]。髋关节置换术是股骨颈骨折的主要治疗方案,治疗效果得到广泛认可。传统的围手术期护理模式下,患者住院期间能得到医护人员的常规护理,出院回到家里往往得不到相对专业的护理,给患者减轻病痛及真正康复带来一定的障碍。快优康复护理模式通过康复护理程序的合理设计,让患者在术后早期开始接受优质、有序、高效的护理服务,能够使手术以及术后康复更加快速且优质[9-10]。本研究中,快优康复护理团队通过“快优康复护理微信群”让患者家属共同参与患者的康复护理过程,患者在住院期间能得到专业、全面的医疗、护理,出院回家后也能得到相对专业的照护。有研究证实[11],积极有效的健康教育对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能力及功能锻炼依从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术后麻醉清醒后开始进行床上功能锻炼,术后5~6 d,X射线检查髋关节假体正常在位,B超检查双下肢无静脉血栓,即可以使用助行器下床活动。护理后研究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及时、适度的功能锻炼能明显提高髋关节功能评分。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患者的康复离不开患者本人及护理人员的共同努力。本研究中,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微信平台交流增加了护患及家属沟通的渠道,患者和家属见证医护人员的努力、细心、耐心,患者满意度随之提高。

综上所述,给予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快优康复模式的围手术期护理,能保证髋关节功能最大限度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股骨颈骨折
髋关节置换与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研究
全髋关节置换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有效性与安全性分析
股骨颈量化截骨在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老年股骨颈骨折保守治疗的康复护理
自理模式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疗效差异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分析
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临床护理路径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实施效果观察
综合护理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术后疼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