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知在格物

2024-03-29 11:09周欣颖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4年12期
关键词:杂念格物胡杨

周欣颖

《礼记·大学》有言:“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这句话的本意是意欲使自己意念真诚的人,要先获取知识;获取知识的途径则在于探究事理。“格物致知”,这句箴言教会我们精进所学、行稳致远。

格物致知,要求我们能够静下心来研究事物,能够专注地探寻哲理。在如今的信息时代,各种真而不真、假而不假的信息裹挟着我们。当此之时,我们能够静下心来思考,便显得尤为重要。作家玛雅·安吉罗曾提醒:“专注于目标,排除杂念。”只有排除杂念之后,我们才会像专注于猎物的野豹一样,势如闪电,抓住事物的真相。只有一心一意地“格物”,才能实现最后的“致知”。所以,专注于研究事物的最好做法便是排除杂念。孔子对此也表示:“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心无旁骛,事半功倍,古来圣贤皆是这般,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又怎能懈怠呢?专注于“致知”,犹如箭矢一般直向目标,正中靶心。

格物致知,要求我们不仅专注地研究,而且要像胡杨那样坚定。这里的胡杨是指自然界里面对风沙“千磨万击还坚劲”的胡杨,也是指每一个不惧困难、经百般锤炼、如胡杨般努力的研究者们。如果李时珍没有四处采药、亲尝百草,就不会有《本草纲目》这样的中药领域百科全书式著作的问世;如果没有伽勒的大量观测数据和亚当斯、勒维耶的神奇计算,就不会有“笔尖上的行星”海王星的发现;如果诺贝尔没有无数次赌上性命的试验,就不会有现代炸药的诞生。自古以来,只有那些经过时间考验的真理,才能成为精神的灯塔,照亮人们行进的道路。

“千般荒凉,以此为梦;万里蹀躞,以此为归。”格物致知的理念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更是世界文明的结晶。它曾经一次次经历辉煌,也将会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大放异彩。今天的中国要想在科技领域展现大国的风范与担当,需要我们矢志不渝地格物致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我们要践行这一理念,提高专注力,坚忍不拔,精进所学,行稳致远。

云海苍苍,江水泱泱,文化之风,山高水长。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们以格物致知的精神回答新时代之问,世界终将听到我们的答案!

【湖南常德外国语学校高(87)班】

◆点评

该文表达考生对格物致知這个经典思想的看法,围绕“格物致知,要求我们能够静下心来研究事物,能够专注地探寻哲理”展开自己的思考。文风不浮华,表达比较清楚,后面的论证部分将格物致知的意义放在世界背景下探讨,笔法虽然稚嫩,但是能感受到考生的思辨能力和赤子之心。

(指导老师:晏喻)

猜你喜欢
杂念格物胡杨
初心忘 杂念生
千年胡杨
自信担当不可少
大美胡杨
从道德“格物”到政治“格物”——荀子“义”论的新进展
王申勇:“格物”的精神与“动情”的演绎
登山的奥秘
家风伴我成长
胡杨颂
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