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应用于培训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效果*

2024-03-30 08:26叶爱琴廖巧聪林丽云詹华玉陈美花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七医院福建省南平市3530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6期
关键词:公共卫生应急护士

叶爱琴 廖巧聪 林丽云 詹华玉 叶 雯 陈美花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七医院,福建省南平市 353000

近年来,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全球进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高发期,严重威胁世界各地居民的身心健康及社会安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其具有危害性大、不可预测性强、突发性强、传播速度快、处置难度大等特点,造成的经济损失触目惊心,现已引起媒体公众的高度关注。其中护士作为应急医疗分队的重要力量,在突发事件的安全救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随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的多样化,对护士的综合能力素质及不同岗位的胜任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故如何有效发挥护士作用,以保持工作常态化是当下需重点研究的关键性问题[1]。混合式教学是一种结合多种教学组织形式,从浅到深引导学习者学习的教学模式[2]。因此,为了更好地规范和维护当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护理核心能力,提高护士在平时和紧急情况下的专业技术水平、应急反应等全方位能力素养,本研究将混合式教学应用于对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培训教学中,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按照计算机分组法将我院2020年7月—2022年6月工作的60名护士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纳入标准:(1)临床一线护士;(2)取得护士执业资格;(3)工作年限在1年及以上。排除标准:(1)因病假、产假等调查期间不在岗者;(2)非本单位护士;(3)处于实习期护士。对照组男3例,女27例;年龄25~45岁,平均年龄(32.29±3.47)岁;从事护理工作年限1~12年,平均工作年限(8.41±2.12)年;学历:大专6例,本科24例;职称:护士8例,护师18例,主管护师4例。观察组男4例,女26例;年龄26~46岁,平均年龄(32.52±3.41)岁;从事护理工作年限1~11年,平均工作年限(8.56±2.18)年;学历:大专5例,本科25例;职称:护士6例,护师17例,主管护师7例。两组护士上述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培训。在护理部主任和各科室护士长共同列出教学计划后,由护士长轮流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理论培训知识点的系统性讲解,其间重点讲解培训内容的重难点及疑点,1次/2周,40min/次,现场问答5min;在护理操作方面,采用口译示范练习的方法,护士长讲解急救要点,并现场模拟演示,护士在模拟病房被分成3组,每组练习,护士长练习过程中进行现场指导及解答,1次/2周,于知识培训后进行,20min/次,练习和回答问题60min。

观察组采用混合式教学。(1)成立小组:由护理部领导,护理培训中心牵头,成立急救、应急内科、应急外科、应急防疫洗消、应急手术、心理多个护理教研组,具体负责多目标培训和能力维护管理,重点做好培训计划完善、监督、考评等工作。(2)培训内容:①环境布置:每个小组坐成一圈,在培训教室内设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检伤分类、灾后垃圾处理、饮用水卫生、预防传染病传播等相关展板。教室一角设置1个专门的传染防护用品和预防药物展示架。②模块轮训:护理岗位准备模块根据临床实际受伤情况,配备分类疏散组7人(对应门急诊科)、救治收容组9人(对应内外科护理)、手术组5人(对应麻醉科手术室)、防疫洗消组2人(对应疾病预防控制科)、医疗保障组4人(对应消毒供应室)、心理护理组3人(对应精神心理科),每个模块组都有一名组长,负责与相应部门的负责人一起制定专业培训教学计划、工作流程规范和考核目标。③虚拟训练:在针对护士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教学中,设立食物中毒、传染病、化学物泄漏3类常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每组预编于院内临床对应科室,分类疏散组相对应的急诊科,在接到120急救电话后,立即向培训协调员报告,判断其符合在公共卫生紧急情况下模拟伤员的标准,然后启动虚拟急救医疗中心;护理应急分队将在轮训期间随时待命,并在5min内到达现场进行现场急救,同时模拟伤员进入急救医疗中心进行治疗;救援医护人员模拟分类疏散过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诊断和治疗,并通知应急科室做好接收模拟医疗保障组的准备,并按照流程进行辅助诊断和检查;外科组和手术护士模拟急救医疗中心的情况,准备上台实施真正手术操作,救治收容组进行术后护理监测。④强化训练: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护理任务为牵引,将伤员搜索与急救、心肺复苏、便携式呼吸使用、核生化防护、颠簸条件下的暗光静脉输液、3 000m体能等科目纳入整个护理应急团队的培训内容,充分利用医院声光音乐室模拟环境,贴近现场,搭建室内外训练场景,虚拟转移到临床实践和训练场,使所有员工都能参与训练评估;利用视频、戏剧活动开展教学帮助护士重温学习医学初心;安排榜样示范内容,利用课堂或话剧分享抗疫护士职业经历,帮助护士正确认识自身价值。(3)培训方法:30名护士被分为3个小组,每组10名,其中1名经验丰富的小组成员被选为组长,每小组可自由建立微信群,讨论和总结日常培训内容。早晨由1名具有丰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教学经验的护理部教师进行50min的简要介绍,介绍护士在其中的作用,然后由各科分组护士长进行20min的事件暴发监测、控制和预防理论讲座,下午各小组联合进行演练,完毕后进行30min讨论,最后,所有导师将对每组结果发表评论。两组均持续培训3个月。

1.3 观察指标 (1)急救效率:培训3个月后统计两组院前接诊(收到120急救信息至患者到达急救中心的分诊台)、院内接诊(分诊台至初步抢救完成)、检查(接诊至检查完成并结果回报)、诊断(入抢救室诊断至获得最终诊断和具体治疗方案)、见效(到达分诊台至转出急诊)及平均收住时间(自患者到急救中心分诊台至收住到相关科室)。(2)应急态度:培训前、培训3个月后,采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态度量表[3]进行评估,该量表中心理反应、救灾期望、自我评价维度为1~5分,个人受训态度维度为7~35分,总分越高护士应急态度越好。(3)应急能力:培训前、培训3个月后,采用急诊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评价量表[4]进行评价,该量表包括一级指标(7~35分)、二级指标(19~95分)、三级指标(36~180分)3个维度,得分越高应急能力越强。(4)职业认同水平:培训前、培训3个月后,采用护士职业认同量表[5]进行评估,该量表总分17~85分,分越高表明职业认同水平越高。

2 结果

2.1 两组急救效率对比 培训3个月后,观察组院前接诊、院内接诊、检查、诊断、见效及平均收住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急救效率对比

2.2 两组应急态度对比 培训3个月后,观察组应急态度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应急态度对比分)

2.3 两组应急能力对比 培训3个月后,观察组应急能力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应急能力对比分)

2.4 两组职业认同水平对比 培训前,观察组职业认同评分为(43.38±7.21)分,和对照组的职业认同评分(43.47±7.18)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48,P=0.962);培训3个月后,观察组职业认同评分为(69.42±8.74)分,较对照组的职业认同评分(62.29±9.12)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92,P=0.003)。

3 讨论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不明原因群体性疾病、食品中毒等对公众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的公共事件。而护士作为医疗救援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第一时间对事件进行评估,并积极开展救援,其间护士的危机意识和应急能力在控制灾难蔓延,减少伤亡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对护士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需要更高要求。既往主要通过对护士护理理论、技能操作进行培训来提升自我专业水平,但其所采用的现场观摩、技能考核、应急演练等培训方式,“演”的成分较多,全方位实际操作能力有限,加上医疗部门越来越细化,而大部分护理人员长期主要从事本专科领域工作,对跨专业护理不甚熟悉,导致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环境不断变化、受伤人数不断增加的情况下,难以对患者受伤情况进行准确判断,无法快速执行救护任务[6]。混合式教学以护士为中心,通过模块轮训、情景虚拟训练等多种常态化培训,告知护士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如何积极有效应对,将其用于该类护士培训值得研究。

既往院内培训中,主要针对院内护士现场应急救援知识和技能进行相关培训,但缺乏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综合处理能力的量化考核标准,无法全面提高护士综合应急能力,致使其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缺乏应急经验,救治效率降低[7]。本研究将混合式教学用于护士培训中发现,经培训后护士各急救过程执行时间均显著缩短,应急能力各维度评分均显著升高,提示该方式能够增强护士应急能力,提高急救效率。其原因可能是本研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的设计中,通过逼真化场景营造一种现实而紧张的氛围,促使护士更好地进入角色,并在方案中设计多样化应急程序,护士在演练中学习每个角色台词技能,及时对当前角色做出判断反应,提高其在应急过程中的熟练程度,增强应急反应,从而根据患者病情轻重缓急,积极配合医生有序实施治疗,使整个抢救过程快速有序,缩短急救各个环节的时间[8];同时借助戏剧、角色扮演、音乐、影视等活动所构建的虚拟演练,丰富单调的公共卫生应急培训,能够帮助护士提升沉浸体验,以优化学习模式,提升其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能力,加之一对一带教式教学和案例教学的应用,深化护士对护理内容的理解,激发其思维能力,提高自身能力和护理质量,进而在救治过程中做到快速反应,使伤者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明确的治疗,提高护理效率[9-10]。

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除了应对能力,应对态度也影响着护士的救援行为。其中应对态度是护士学习急救知识的基础,正向应对态度可促使护士积极学习应对知识技能,提高抢救效果。而应对态度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士对这一职业的认同感,其职业认同感降低影响着救援人员应急意识和态度。本研究将混合式教学应用于护士培训中显示,培训后护士应急态度各维度评分、职业认同评分均明显升高,提示该培训模式能够提高护士职业认同水平,改善应急态度。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护理团队呈现出流动性和年轻化的特点,年轻护士工作压力大,工作信心明显下降,本方案对护士实施多模块培训,通过不同的培训方式,使护士能够随时发现并知晓自身的不足与进步,从而增强其学习信心,优化知识结构,与此同时身心素质、意志力也得到锻炼,有利于提升其临床独立工作能力,增强自我价值感和职业认同感;虚拟训练通过榜样示范、艺术应用等手段,在培训中烘托气氛、展示生动事迹,唤醒护士职业情感,促使护士获得沉浸式体验,推动其一专多能素养保障能力,进而使职业态度从隐性状态外化为显性职业行为,提高整体救护能力。

综上所述,将混合式教学用于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培训中,有利于增强护士职业认同感,改善应急态度,以提高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显著缩短急救过程执行时间。

猜你喜欢
公共卫生应急护士
多维深入复盘 促进应急抢险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征稿简则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