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脉名称刍议*

2024-03-31 15:42贾琪张建英韩煦王巧凤
河南中医 2024年2期
关键词:冲脉循行任脉

贾琪,张建英,韩煦,王巧凤

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

任脉作为奇经八脉之一,具有“主胞胎”的重要作用和“阴脉之海”的重要地位,后世对任脉的循行、腧穴、临床应用等多有探讨和总结,但对于任脉名称的含义尚未形成统一的理解和论述。古人对事物的命名蕴藏着其对该事物的认识,正所谓“名不徒设,皆有深意”,故对事物名称的探讨十分必要。历代医家关于任脉名称的解释虽说法不一,但大致分为三类:(1)“任”通“妊”,意为妊娠;(2)“任”通“衽”,任脉脉行腹中,犹如衣服的前襟——“衽”而得名;(3)“任”意为任维、任养,表明任脉可任维诸脉[1-2]。为进一步加深对任脉的认识,完善任脉理论体系,笔者对此三种说法略加考释。

1 “任”通“妊”,意为妊娠,表明任脉与妇女妊娠关系密切

此说法可见于唐代杨玄操《难经集注》所载:“任者,妊也,此是人之生养之本”[3];唐代王冰《黄帝内经素问注》云:“所以谓之任脉者,女子得之任养也”[4]。

此说法依据有四:从任脉循行看,“任脉起于胞门、子户”,与妇人胞宫相关;从古文字学角度看,《正字通》记载“任,与妊、姙同”“任”即“妊”或“姙”的古字[5],“妊”可假借为“任”,如传世本《素问·平人气象论》曰:“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6]而《太素·尺寸诊》卷十五中“妊”即作“任”;从经络的起源来看,此种假说可能源于对经络现象的观察研究。黄龙祥[7]经过实际调查推测:“妇女在妊娠期间腹中线颜色变深,宽度增粗,长度变长,这很可能是古人提出任脉循行路线的重要根据,基于这种观察,古人将腹正中这条线称作‘任脉’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从《黄帝内经》关于任脉的记载看,《素问·上古天真论》[6]总结了人类不同年龄阶段的机能状态,其中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体现了任脉对妇女妊娠的重要作用。

此说法的不足是经络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不分性别的生理性存在,而此假说只强调了任脉对于女性的重要性,故后世很多医家提出疑问,如丹波元简所著《医賸》云:“予切疑任者妊也,在女子则可,至男子则穷矣。”[8]《灵枢·五音五味》曰:“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9],后世有些医家认为此胞中为“女子胞”,并将其作为“任”表妊娠的依据,但天宦为什么不长胡须,“血气盛则充肤热肉,血独盛则澹渗皮肤,生毫毛。”“黄帝曰:其有天宦者,未尝被伤,不脱于血,然其须不生,其故何也?岐伯曰:此天之所不足也,其任冲不盛,宗筋不成,有气无血,唇口不荣,故须不生。”冲任为气血运行的通道,营血充盛,则可濡养皮肤,生胡须,天宦不长胡须是由于先天不足,导致任冲不盛,宗筋不成,没有营血的濡养,故不长胡须,而天宦为男性,并无女子胞,故此胞为女子胞的说法存疑。《素问·骨空论》[6]认为,任脉起于中极之下,且提出“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任脉的病候有性别差异,《黄帝内经》明确地分而论之。故从以上《黄帝内经》原文可以看出,任脉应男女均有,不独存于女性,故此种说法在任脉的起点和任脉对于男子的作用等方面存疑。

2 “任”通“衽”,意为“衣服前襟”,表明任脉脉行腹中

此种说法可见于日本著名汉医学家丹波元简的《医賸·八脉名义》,“因考四脉(任督带蹻),皆取义于衣物耳。督也,又作裻,其脉行脊中行,犹衣之在于背后……督已为衣当中之缝。任则为衽之义,其脉行腹中,犹衣衽之在于腹前也”[8]。

此说法的依据为从经络起源来看,古代经络腧穴的命名常受到当时哲学、文学、天文学、建筑学、地理学的影响,自然界的天体名称如日、月、星等;地貌名称如山、丘、溪、泉等;建筑物名称如堂、庭、宫、阙等,都可被古人用于腧穴命名[10],故有医家推测奇经八脉的命名取自服饰。张书剑等[11]经过考证认为,“督脉在发现之初的命名意义与躳、裻等字的意义相同,但指背中”。马仁智等[12]发现古人对奇经八脉的命名除了表明其功能外,也采用了取类比象的方法,将经脉循行特点与古代衣物服饰名称结合加以命名。例如,“督”古代又指上衣背正中的衣缝,与督脉行人体后正中线的循行特点相应。任,通“衽”,指衣襟前面两幅交界的中缝,与任脉行前正中线相同;“带”,束带,在古代则多指官僚贵族腰间系的大带,带脉以其横行于腰腹之间,回身一周,状如大带故称;“冲”者,古人在身前垂挂饰品的带子,与冲脉在胸腹前侧面循行特点相仿;跷者,屐也,跷脉则由其经脉从足而出名之;维与帷近,帷指幕旁下垂之帷幔丝。

此说法的不足为从古文字学角度缺乏依据,“衽”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如《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载:“再拜稽首以衽受”[13]。《仪礼·丧服》载:“衽二尺有五寸。”[14]“任”与“衽”虽声旁相同,但并无“任”与“衽”相互假借的记载。其次,“衽”字随着服饰形制的变化有多重含义和位置,并不单指交于前正中线的衣襟[15]。《说文解字》:“衽,衣也。”[16]段玉裁注:“之字,一变为衿,再变为襟,字一耳。”[17]殷商、西周时期的传统服饰为上衣下裳,上下身不相连属,上衣有直领和交领之别,直领为对襟,交领为右襟掩覆于内,左前襟掩向右腋系带,此即为“右衽”。但春秋、战国之交,出现了将上衣下裳连在一起的服装,称为“深衣”[18]。《礼记·深衣》载:“深衣盖有制度……续衽钩边,要缝半下。”[14]深衣将左襟延长,由左向右缠绕至身后以形成“曲裾”掩裳之交际,此延长部分亦为“衽”。《说文解字》释撷:“以衣衽扱物谓之撷。”[16]表明“衽”有负担物品之用,可理解为是衣服位于左右两侧状如木榫的下衣或深衣两幅,不仅起到衔接作用,还可用来包裹小的物件,承载物品。段玉裁注:“凡言衽者,皆谓裳之两旁。”[17]即衣下两旁形如燕尾用于掩裳的部分。故上衣下裳之“衽”表两衣前襟交界,确实在人体的前正中,但后两种形制则与前正中线相去甚远。

3 “任”即本字,意为“任维,任养”,表明任脉可任维诸脉

此说法可见于隋代杨上善的《黄帝内经太素》,“此脉上行,为经络海,任维诸脉,故曰任脉”。

从古文字学角度,任为形声兼会意字,“壬”既表声也表义,《说文解字》释壬:“位北方也。阴极阳生,故《易》曰:‘龙战于野。’战者,接也。象人裹妊之形。承亥壬以子,生之敘也。”[16]《史记·律书》曰:“壬之为言任也,言阳气任万物于下也。”[19]从《说文解字》的解释可以看出,壬有任养万物,妇人妊娠等意。后“壬”字用于表示天干后,发生了词义转移,这两种义项改用任表示。《经籍纂话》中记载:“壬,任也,取其怀任”[20];《汉书·叙传上》载:“初刘媪任高祖而梦与神遇”[21];《白虎通》载:“地者,易也。言养万物怀任。”[22]《说文解字》载:“任,保也。”[16](据小徐本)此保当读为抱。《毛诗诂训传》说:“任犹抱也。”故“任”之本义为抱,有任受、保养之意[23]。《诗经·生民》云:“是任是负,以归肇祀。”[24]“是任是负”因任与负对文,混言之通曰任,故亦谓负担为任。这样,“任”由“保(抱)”义引申出“负担”义。此义项可以向两个方向引申:一个引申出了名词“担子、行李”的意思,如《孟子·藤文公上》:“门人治任将归。”[25]另一个引申出了“担当、承受”之义,即担当抽象的责任和苦难。如《左传·僖公十五年》云:“众怒难任,背天不详。”[26]《广韵·侵韵》云:“任,当也”。

故“壬”有任养万物,妇女妊娠之意,用来表示天干后,这些义项改用“任”表示,而任有任受、保养之意后渐渐引申出了负担之意,而负担引申出了“担子、行李”和“担当、承受”抽象的责任和苦难两个义项。故“任”确有担任,任养之意。

从《黄帝内经》的记载看,《灵枢·五音五味》曰:“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上循脊里,为经络之海……血气盛则充肤热肉,血独盛者澹渗皮肤,生毫毛。”《灵枢·本脏》云:“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9]冲任为气血运行的通道,为经络海,而经脉可行血气而营阴阳,故任脉气血充盛,可统任和濡养诸经,进而濡养肌肉、皮肤,生胡须。“可今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冲任之脉,不荣口唇,故须不生焉。”妇人不长胡须是因为月经数脱血,故任脉、月经和妇女气血密切相关。《素问·上古天真论》载:“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6]也强调了冲任对于女性月经和妊娠的作用。参考以上《黄帝内经》原文,任脉为经络海,可统任濡养诸经,进而任养肌肉皮肤,生胡须,而《素问·上古天真论》在论及女性生理功能时独重冲任,并非任脉独见于女性,而是因为冲任的气血亦与女性月经关系密切,所以多次强调。

综上所述,“任”之本义——任维,任养。从古文字学角度,“任”确有担任,任养之意。任脉“血气盛则充肤热肉,血独盛者澹渗皮肤”的功能,也体现了其为“经络海”,有任维诸脉,进而任养肌肉、皮肤,生胡须的重要作用。任脉、冲脉为气血运行的通道,并非独见于女性,而是因为其与女性月经关系密切,故《素问·上古天真论》在论述女子生理功能时独重冲任。

4 结语

历代医家关于任脉名称的解释说法不一,大致分为三类:“任”通“妊”,意为妊娠;“任”通“衽”,表时任脉脉行腹中;“任”意为任维、任养,表明任脉可“任维诸脉”。笔者经过考证,发现任脉之“任”表妊娠的说法在任脉的起点和任脉对于男子的作用等方面存疑。任通“衽”缺乏古文字学方面的依据,故笔者认为任脉之任的初始含义应为“任维,任养”之意,表明任脉为“经络海”,可统任、濡养诸经脉,进而任养胎儿、肌肉皮肤等。

猜你喜欢
冲脉循行任脉
基于古今文献浅析冲脉病的临床诊断❋
任脉释名浅析*
带脉循行浅议❋
中医名言拾粹
任督脉循行刍议*
论五输穴向心排列与《灵枢·经脉》中经脉循行方向相悖*
由释名探析冲脉之循行
针刺任脉经穴疗法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效果探讨
督脉循行考
对“任主胞胎”理论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