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党报参与社会治理的实践探索
——以焦作日报民生诉求互动平台“焦我办”为例

2024-04-01 07:51李捷
中国地市报人 2024年2期
关键词:焦作日报民生

李捷

党媒除了传递信息、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外,还需要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推动社会发展。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要求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社会治理的目的,是改善和解决面临的社会矛盾与问题,为人民群众提供满意的服务,而媒体通过聚合多渠道的传播体系,迅速、方便、及时地为人民群众提供信息和服务,是健全社会治理体系的应有之义。河南焦作日报社和焦作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网站共同运维的民生诉求互动平台“焦我办”实施一年多来,深度介入社会治理、传递社情民意、探索民生互动,有效探寻了地方党报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发展的实践路径。

一、跨界融合,助推社会治理现代化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党的二十大报告以“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暖心之语,传递了浓浓的民生情怀,绘就了人民幸福的最暖底色。

如何打通政府和民众之间的互动渠道,让群众的合理合法诉求得到及时解决?如何利用地方党媒优势,助推社会治理现代化?焦作日报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凭借融媒体辐射优势,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与焦作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应急指挥中心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跨界融合创新,共同搭建民生诉求互动平台“焦我办”,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提供技术支撑,应急指挥中心负责开发手机端民生诉求互动平台“焦我办”,焦作日报负责运行维护平台,实现群众诉求“即接即办”、办理进度“可查可看”,及时帮助群众解决日常生活中碰到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2022年10月底,经过多方共同努力,“焦我办”正式上线运营。手指一点“焦我办”,民生诉求“我来办”。“焦我办”的特点是程序简单、操作方便、运行快速、落实高效,群众在平台上发送诉求信息后,12345工作人员迅速对接,对诉求信息进行转交转办,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实时监控平台,梳理市民诉求进行采访,相关职能部门马上予以回应,确保民生诉求“听得到、转得快、办得实”,转办事项“有人管、有人办、有人答、有人应”。

“焦我办”上线运营后,受到市民、网民的高度关注,特别是焦作日报快速成立的“焦我办”全媒体报道团队,更是聚焦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为群众答疑解惑。《防疫管控被困在家,如何进行高考报名》《健康码“弹窗”咋解除?“焦我办”帮忙!更多提交诉求方式看这里》《市实验幼儿园南园何时招生?“焦我办”回复了》……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推出“焦我办”中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回复,受到广大网友的一致赞扬。在这些点赞的背后,一批年轻记者迅速成长起来,他们每天24小时在线,对群众的诉求信息核实、交办,充分发挥媒体助政作用,当好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进一步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据统计,上线运营一年多来,“焦我办”累计接到群众诉求1.54万条,办结1.53万条,办结率达99.35%。

二、回应关切,搭建政府百姓连心桥

目前,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社会治理模式从单向管理转向双向互动,从线下转向线上、线下融合,既对政府做好群众工作提出了与时俱进的新要求,也对媒体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2 年12月8日,“焦我办”会客厅首场“问暖”恳谈会在焦作日报社举行。五名政府、企业、群众代表面对面商量供暖解决办法。

2023年1月10日上午,和兴东方名城小区业主代表来到焦作日报社,为焦作日报社、“焦我办”平台分别送上锦旗,表达感谢之情。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焦我办”运营过程中,焦作日报组建了专业团队进行专班运营,并随时组织全媒体、全流程跟踪报道,与12345平台实现良好的工作衔接。报社还先后出台《“焦我办”内参报送制度》《“焦我办”功能定位》《“焦我办”审核流程》《“焦我办”综合宣传方案》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为平台的运营保驾护航。报社负责专班梳理互动线索、监督审核的工作人员,同时也是热线记者,对平台线索的认知有良好的新闻素养,不仅可以确保重要线索不漏报,还能在第一时间落实新闻监督,促进办结效率,让“焦我办”真正成为解决民生诉求、纾解急难愁盼、树立政府形象的综合性平台。

每年冬季来临,集中供暖都是群众高度关注的民生话题。2022年冬季集中供暖开始后,“焦我办”多次接到市民关于和兴东方名城小区何时通暖的咨询。2022年11月18日,焦作日报在“焦我办”版面、视频号、微信公众号刊发《和兴东方名城小区何时能供暖》一文,关注群众诉求。报道发出的当天下午,小区开发公司和供暖企业及时回应群众关切,详细解答未能供暖原因,并作出工作安排。12月8日,为进一步推动该小区集中供暖问题的解决,“焦我办”会客厅首场“问暖”恳谈会在焦作日报社举行,邀请政府、企业、群众代表面对面共商供暖事宜。恳谈会上,各方围绕工程进度、用户用暖方式、通暖时间等问题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最终达成一致意见。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和兴东方名城小区的暖气接通,业主代表郭先生感慨地说:“有了‘焦我办’,啥事都好办。”

生长了23年的大树病虫害严重,在“焦我办”与媒体的联动中得到救治;因疫情无法返乡的大学生,在“焦我办”的协助下顺利转运到隔离点;76岁的柳大爷在“焦我办”的帮助下找回珍贵的失物;友谊路路灯长期不亮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一桩桩、一件件暖心的故事,在“焦我办”平台上频频上演,赢得民心满满。截至2023年底,焦作日报组织宣传推广“焦我办”的报纸版面已有近200块,传统媒体与微信、短视频形成高效互动,综合阅读量高达5000万次。焦作日报充分利用“焦我办”平台,发挥媒体助政作用,当好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进一步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三、爱心助农,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

您的声音我在听,排忧解难焦作行。“焦我办”这座“连心桥”“暖心桥”,不仅加深了报社与政府各职能部门的感情,还实实在在帮助相关部门近距离倾听群众呼声、面对面了解群众需求,手把手为群众提供了服务。

2022年11月,通过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看到“焦我办”上线的消息后,修武县郇封镇东常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常化聪在平台上发送了该村萝卜因新冠疫情滞销的诉求信息。“焦我办”全媒体报道团队立即与常化聪取得联系,第一时间到村里核实情况,随后成立爱心助农团队,设计上线了焦报购物小程序,在农户和市民之间架起了购销一条龙的桥梁。从下菜地帮农户拔萝卜,在地头称重、分装,到协调车辆运输,再到组织市民有序领取,短短几天时间,东常村滞销的萝卜就销售一空。

疫情防控期间,通过“焦我办”平台,焦作日报爱心助农团队帮助孟州农户卖萝卜,帮助修武农户销售娃娃菜,帮助武陟农户卖大葱……为了给市民带来最权威的信息、发布最真实的消息,报社融媒体编辑、记者走现场,一跑就是几十上百公里;连续几个通宵做视频、编文案,每一帧画面、每个字体的跃动,都凝聚着他们的心血。据不完全统计,仅一个多月时间,焦作日报爱心助农行动累计帮助农户销售蔬菜逾10万公斤。

报纸有版、网络有“链”、微信有迹、视频有声。上线一年多来,由焦作日报参与运营的“焦我办”,已经成为群众解决身边事、纾解烦心事、分享高兴事的全新智慧平台,打开了媒体融合、跨界创新的“春天之门”。2023年10月26日,中国报业媒体技术创新发展大会暨“百家媒体看徐州”采风活动在江苏徐州举行,焦作日报报送的“焦我办”项目荣获全国报业技术赋能媒体融合优秀案例,喜捧“国字号”荣誉。此外,“焦我办”媒体融合项目还先后获得中国地市报媒体融合创新奖、河南省好新闻媒体融合创新奖。

猜你喜欢
焦作日报民生
65岁,《焦作日报》正青春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临轩听雨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灵感日报
焦作:政府买服务的签约之路
灵感日报
对《朝鲜日报》涉藏报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