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陆海统筹完善辽宁省海岸带环境保护法律制度

2024-04-02 12:16刘文瀚
公关世界 2024年1期
关键词:海岸带法律制度环境保护

刘文瀚

摘要:文章旨在基于陆海统筹的角度,探讨完善辽宁省海岸带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必要性。通过分析辽宁省海岸带环境保护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陆海统筹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及具体措施,进而提出完善法律制度的对策建议。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更好地保护辽宁省海岸带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陆海统筹;海岸带;环境保护;法律制度

引言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海岸带环境保护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辽宁作为中国的重要沿海省份,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独特的海岸带景观,但在经济快速发展,海岸带环境面临着诸多挑战。为了有效保护和改善辽宁省海岸带环境,必须采取陆海统筹的策略,并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

一、辽宁省海岸带及陆海统筹概述

(一)辽宁省海岸带环境现状

辽宁省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重要沿海省份,拥有丰富的海岸带资源,包括长达1400多公里的海岸线,以及众多港口、岛屿、湿地等。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辽宁省海岸带环境面临严峻的挑战。

近年来,辽宁省海岸带环境质量整体上呈现出下降的趋势。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药等有害物质被排放到海岸带地区,导致近海海域的水质恶化,海洋生态系统受损。此外,海岸带地区的开发活动也加剧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如填海造地、建设港口和人工岛屿等,导致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自然景观的改变。

(二)陆海统筹的概念和意义

陆海统筹是指从全局和长远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陆地和海洋的生态保护、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因素,实现陆海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理念。在辽宁省海岸带环境保护中,陆海统筹的意义尤为重要。

首先,陆海统筹可以促进辽宁省海岸带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在海岸带开发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经济利益,还要考虑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通过陆海统筹规划和管理,可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平衡发展。其次,陆海统筹可以增强辽宁省海岸带地区的抗灾能力。海岸带地区是自然灾害多发区,如海啸、风暴潮等。通过陆海统筹规划和建设,可以加强海岸带地区的抗灾能力,减少自然灾害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最后,陆海统筹可以推动辽宁省海岸带地区的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在海岸带开发过程中,需要积极引进和发展新兴产业,如海洋工程、海洋环保等,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三)完善辽宁省海岸带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目的和意义

完善辽宁省海岸带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目的在于通过法律手段来保护和改善辽宁省的海岸带环境,实现海岸带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其意义如下:

首先,完善辽宁省海岸带环境保护法律制度是保障人民健康的需要。辽宁省海岸带地区是人口密集区,完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可以有效地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保障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其次,完善辽宁省海岸带环境保护法律制度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需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完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可以规范市场秩序,促进企业创新和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最后,完善辽宁省海岸带环境保护法律制度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需要。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完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可以有效地保护海洋生态平衡,维护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1]。

二、陆海统筹对完善辽宁省海岸带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辽宁省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沿海省份,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完善的基础设施,其海岸带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对于保障区域生态环境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陆海统筹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规划和管理方法,将陆地和海洋视为一个整体,为辽宁省海岸带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首先,陆海统筹有利于提高辽宁省海岸带环境保护的法律效力。在陆海统筹的框架下,海岸带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将更加系统和全面,可以有效地弥补现有法律的漏洞和不足,强化法律的可操作性和执行力,从而更好地保障海岸带环境的保护和管理。其次,陆海统筹有利于增强辽宁省海岸带环境保护的效果。通过陆海统筹的协调规划,可以更好地整合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海岸带环境保护工作。同时,陆海统筹还有利于加强海岸带生态环境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确保海岸带环境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最后,陆海统筹有利于推动辽宁省海岸带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创新和发展。陆海统筹作为一种创新性的规划和管理方法,可以为海岸带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通过陆海统筹的实践探索,可以推动辽宁省海岸带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三、辽宁省海岸带环境保护现状及问题

辽宁省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沿海省份,拥有丰富的海岸带资源,包括长达1400多公里的海岸线,以及众多港口、岛屿、湿地等。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辽宁省海岸带环境面临严峻的挑战。

(一)辽宁省海岸带环境质量状况

近年来,辽宁省海岸带环境质量整体上呈现出良好的状态,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部分海域的水质未达到国家标准。其次,海岸带生态环境遭受破坏。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大量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放到海岸带地区,导致近海海域和河口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减少,海洋生态系统受损。

(二)辽宁省海岸带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法律制度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遼宁省海岸带环境保护法律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现行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尽管辽宁省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海洋环境保护的法规和政策,省内各地区也相继印发了地方性法规或者相关规范性文件,如大连市为加强治理工作,大连市政府办公室在2023年11月印发了《大连市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其中涉及近岸海域环境污染的管理工作,但与国家层面的法律相比,地方性法规和政策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其次,执法力度不够。尽管有相关法规和政策,但在实际执法过程中存在不严格、不公正等问题,导致一些违法企业和个人逍遥法外。最后,公众参与度低。海岸带环境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但目前公众对海岸带环境保护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参与度较低[2]。

(三)导致问题的原因分析

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在追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往往忽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导致海岸带环境受到破坏。其次,法律制度不健全和执法不力。现行的法律制度存在漏洞和不足,导致一些企业和个人有机可乘;同时,执法部门在执法过程中也存在不严格、不公正等问题,使得一些违法企业和个人得以逃避法律责任。此外,社会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参与程度也有待提高。尽管辽宁省在海岸带环境保护方面开展了一些宣传教育活动,但总体上仍存在公众参与度低、环保意识不强等问题。

综上所述,辽宁省海岸带环境保护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为了更好地保护辽宁省海岸带环境,需要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严格执法并加强监督;提高公众参与度;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等。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辽宁省海岸带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长期保护。

四、陆海统筹在海岸带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一)陆海统筹的概念和特点

陆海统筹是指从全局和整体的角度出发,对陆地和海洋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协调开发和保护,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全局性。陆海统筹强调对陆地和海洋资源进行全面规划,避免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之间的割裂和重复建设,以实现整体最优发展。

2.综合性。陆海统筹涉及到多个领域和方面,如经济、社会、环境、政治等,需要进行综合考虑和分析,制定出全面、协调的政策和措施。

3.协同性。陆海统筹需要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包括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诉求,通过协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4.创新性。陆海统筹需要不断创新思维方式和政策措施,突破传统的发展模式和思维定势,探索新的发展途径和合作模式,推动海岸带环境保护工作的创新发展。

(二)陆海统筹在海岸带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陆海统筹在海岸带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陆海统筹可以促进海岸带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统筹规划陆地和海洋资源,可以避免过度开发和污染环境的行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其次,陆海统筹可以增强海岸带地区的抗灾能力。陆地和海洋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场所,但同时也是自然灾害多发地区。通过陆海统筹,可以加强海岸带地区的监测预警、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能力,有效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最后,陆海统筹可以推动海岸带地区的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当前环境保护的重要方向,通过陆海统筹,可以促进海岸带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推动清洁能源和循环经济的发展,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双赢。

(三)陆海统筹的具体措施

为了更好地推动陆海统筹在海岸带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以下具体措施建议:

1.加强规划衔接。各级政府应当加强海岸带环境保护的规划工作,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确保不同规划之间的衔接和协调。在此基础上,应当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规划执行中出现的问题。

2.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在海岸带生态保护方面,应当采取积极措施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防止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过度的破坏和干扰。同时,应当加强对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工作,通过生态恢复、植被重建等方式,逐步恢复海岸带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3.强化污染防治。在海岸带环境保护中,应当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管和管理,严格执行环保法规和标准,加大对违法排污行为的打击力度。同时,应当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和循环经济模式,降低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污染排放量。此外,还应当加强海洋垃圾治理,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海洋垃圾的产生和排放。

4.加强公众参与和教育。政府应当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对海岸带环境保护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公众参与海岸带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应当建立健全公众参与制度,为公众提供更多的参与途径和机会,推动海岸带环境保护工作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五、完善辽宁省海岸带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对策建议

辽宁省海岸带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是保护海岸带环境的关键,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以下是一些对策建议:

(一)加强海岸带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

辽宁省政府应加强制定和修订有关海岸带环境保护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确保其与国家层面的法律相协调和一致。应着重完善海岸带环境保护基本法,明确海岸带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和基本要求,为其他法规和政策的制定提供指导和依据。

(二)严格海岸带环境执法和管理

加强海岸带环境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确保执法过程中能够依法依规、公正严明地处理各类环境违法行为。也应加强对海岸带开发活动的监管和管理,特别是对重点海域和重大项目进行严格的审查和审批,同时加强对海岸带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管理和处置能力。

(三)强化海岸带环境保护宣传和教育

加强海岸带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是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参与度的关键。首先,政府应开展广泛的宣传活动,利用各种媒体渠道宣传海岸带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公众对海岸带环境保护的认识和理解。其次,加强对中小学生的环保教育,通过开展环保主题的课外活动、知识竞赛等形式,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

(四)加强海岸带环境监测和预警机制建设

建立健全的海岸带环境监测体系,通过设置监测站点、加强监测频次等方式,实现对海岸带环境的实时监控和数据采集。同时,应建立完善的环境质量通报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布环境监测数据和预警信息,以便公众了解和参与环境保护。其次,建立健全的环境预警机制,通过对环境监测数据的分析和评估,预测环境变化趋势和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提前采取应对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损害。

(五)促进海岸带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发展

首先,应加强海岸带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统筹规划,将环境保护纳入经济发展规划中,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其次,应鼓励发展清洁能源和循环经济,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和使用量,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同时,应加强对污染企业的监管和管理,推动企业进行环保技术创新和生产方式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结语

综上所述,完善遼宁省海岸带环境保护法律制度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通过陆海统筹和其他措施的实施,不断提高环保法治水平、推动科技创新、加强宣传教育和促进公众参与等措施的实施在未来的辽宁省海岸带环境保护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系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辽宁省海岸带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之完善》(项目编号:L21BFX001)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刘卫先.陆海统筹在自然生态保护法中的实现[J],东方法学.2022(03):85-95.

[2]鲍维科,林倩.陆海统筹视角下海岸带生态修复分区研究——以象山港流域为例[J],海洋开发与管理.2022,39(04):3-10.

(作者单位:澳门科技大学;大连财经学院)

(责任编辑:豆瑞超)

猜你喜欢
海岸带法律制度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海岸带弹性初探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惠州市海岸带优化开发的思路和对策
陆海统筹推进海岸带地质调查
论参与式民主理论发展及其意义
论“土十条”对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影响
高校突发事件应急法律制度现状与不足分析
我国生态补偿法律问题探析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