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融合理念下幼儿园“蒲公英”主题课程的研究

2024-04-02 05:02孟祥倩
天津教育·上 2024年1期
关键词:五育蒲公英生命

孟祥倩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字字千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就要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促进“五育”融合,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在“五育”融合理念的指导下,笔者在教育实践中进行了研究,以“蒲公英”的连续性观察为主题线索,以儿童的过程性经验为网络导向,依据“活教育”思想,尊重儿童本位,倡导儿童经验,主张“五育”融合,运用情感介入与知觉形象融为一体的整体思维模式,提升核心素养,激发创造潜能,促进其全人发展、个性发展和综合发展。

一、基于“蒲公英”多维视角,构建综合性主题课程

(一)挖掘蒲公英的独特价值,促进教育内容的综合探索

拟人化蒲公英是概括性强、拓展性广的主题,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最大化地发挥其独特的教育价值。从蒲公英成长变化、传播特点、实用创新角度设计主题,每个维度的内容运用并列或递进的方式进行延展,通过综合性小主题形成纵横交错、交叉融合的网络覆盖,促进运动、生活、游戏、学习等教育内容的综合探索。

(二)拓展蒲公英的纵深空间,促进教育方法的综合运用

基于“蒲公英”的多维视角,拓展幼儿对蒲公英的纵深感知空间。在“一班一品”“一月一展”“一课一研”中,鼓励多方面联合、多角度推进的师幼协作探究,运用自由选择角色、自主开展游戏、自发交流规则等教育方法进行渗透,引导其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体验爱、表达爱、传播爱,让蒲公英的美与爱得以“播种、萌芽、绽放、飞扬”。

(三)参与蒲公英的生命旅程,促进教育过程的综合实践

通过对蒲公英“知、情、意、行”的深度共情,融合五大领域内容,还原幼儿本真的生命状态,激发其自主游戏的愿望,促进教育过程的综合实践。在感知、理解、认识蒲公英生命个体的基础上,鼓励幼儿参与“蒲公英的旅行”“蒲公英的游戏”“蒲公英的故事”的生命旅程,感受幼儿在园、毕业的生命状态——“聚是一盆火,散是满天星”。

二、同频儿童的真实需要,生成人文性主题资源

(一)依据独特性的视知觉,解读蒲公英的真世界

依据儿童独特的视知觉,发展其联想、记忆、辨别、协调、追踪能力,让儿童视角下的“玩”回归儿童本身,放大儿童眼中的蒲公英世界,以点带面,在“玩”中了解植物妈妈的好办法、蒲公英飞得高的原因、蒲公英花会睡觉的秘密……自主记录并悉心解读儿童视角下蒲公英的真实世界,培养幸福完整的儿童。

(二)串联连续性生活经验,探索蒲公英的主题链

生活物品有效活化蒲公英主题链。从幼儿的连续性经验出发,直观形象地探索“蒲公英长大了”“蒲公英开花了”“蒲公英有宝宝了”,并以“认识朋友”“牵手朋友”“帮助朋友”递进式走进蒲公英的成长世界,利用“建家”“搬家”“做客”的生活经验感知其生长变化。

(三)利用共生性类比故事,挖掘蒲公英的成长域

依据“活教育”思想,用爱、美、生命的人文主义精神,捕捉幼儿感兴趣或有意义的问题和情境。通过共生体验,发现两者相似的成长经历。草地里的种子似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幼儿,飞翔的种子似独立自主、毕业上学的幼儿,引导他们适应新环境,结交新朋友,挖掘蒲公英不同阶段的成长域。

三、品味个性化游戏创意,覆盖融合性主题网络

(一)精心捕捉支持性环境,促进“五育”的价值融合

围绕蒲公英“长”“飞”“变”的特性,利用家园共育扩展主题空间,从点线面出发,注意留白,合理利用边角空间,利用自然物和幼儿作品进行创设,多元化的表现形式不仅满足幼儿好奇心,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现主体参与性、地点灵活性,化静为动,以纵横变化支持幼儿“五育”的深度学习,促进“五育”的价值融合。

(二)合理选择适宜性方法,促进“五育”的形式融合

利用“五育”中两者或多者融合,创意自主游戏,尊重独特理解,激发情趣表达,引导其综合运用独特笔触和喜欢方式,鼓励其大胆想象与表达,感受蒲公英的多变模样。通过“喝果汁”高空抛降落伞,溅出灵动的“蒲公英”;利用绘本开展体育游戏“蒲公英的旅行”;在科学探索中发现蒲公英花会睡觉……

(三)巧妙构建知识性链接,促进“五育”的学科融合

在“闻道、知道、见道、得道”中,形成“学—思—做”动态循环的“五育”学科融合,表现有温度的美。在“變吧!蒲公英”中,衍生出“超能蒲公英”和“百变蒲公英”,探索出“蒲公英的超能叶”“蒲公英的超能花”和“蒲公英的超能根”综合性实践主题。在“蒲公英创意馆”“蒲公英照相馆”和“蒲公英新发明”中,亲子搜集、创意作品、布置展览、美化环境,发挥“蒲公英”元素的应用价值,给予幼儿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促进多维互动,拓展创意经验,构建知识链接,促进“五育”的学科融合。

四、承载育人的生命内涵,扩展创生性主题张力

(一)聚焦幼儿兴趣点,实现生命联结与共情

通过与蒲公英互动、共情的交友体验,呵护生命的情感需求,审视幼儿的真实对话,筛选内容,总结主题,升华生命认知与感悟。原创绘本《飞吧!蒲公英》利用创意经验绘制插图、摄影与制作,自主讲述生成二维码,进行海报宣传与读书分享。

(二)自主生成主题,激发幼儿内在生命力

在真实情境中,提供自主选择、自主决定、自主行动、自主思考的机会,让他们在自主决策中感知并获得自我生长的力量。通过户外实践,观察叶子锯齿排列的规律,联系生活实际,将蒲公英叶送给生病的朋友。自然、自主、自由的主题空间,为幼儿搭建自主感知、发现、创造的多元平台,引导其获得满足感,激发内在生命力。

(三)尊重个体生命认知,感悟生命拔节生长

利用情景剧“蒲公英毕业了”,分配角色、布置背景、设计道具、服装,制作海报、演出、绘制毕业愿景图……在感知体验、表达表现中,结合自身经验走进生命旅程,尊重蒲公英的阶梯式生命认知,感悟生命的拔节生长,用“生命的力量”滋养幼儿心灵,建立一种积极乐观、充满活力的生命状态,实现由内而发的主动性成长。

五、运用多主体评价方式,提升参与性主题质量

(一)以幼儿为主的评价方式,调动自发性主题评价

整个“蒲公英”主题课程分为三个阶段:以谈话、摄影、录音、亲子调查等方式,帮助幼儿参与主题前评价,生成“蒲公英”主题;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照片、视频、观察记录表,帮助教师及时记录主题中幼儿与蒲公英的多元互动;运用绘画、辅助文字记录、摄影等方式,评估幼儿对主题的喜欢程度、幼儿的收获与表现,使之在不同阶段进行不定期的优化与完善。

(二)以家长为主的评价方式,完善互补性主题评价

以家长为主的评价,是完善主题课程的另一种有效方式。通过向家长系统地介绍主题课程的设计意图、主题网络和主要内容,听取家长的合理化建议,及时调整网络设计与实施思路,为家园共育作好铺垫。通过前后测、问卷调查,引导家长评价主题实施前后幼儿的发展,利用多种方式邀请家长“走进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三)以教师为主的评价方式,开展多元性主题评价

教师是主题课程实施评价的主体,是幼儿园课程评价中最重要的评价力量。通过图、文、视频、作品等形式,运用评价量表记录主题的实施过程,并利用教育笔记、教育便条、建立幼儿个人档案等方式进行梳理,在反思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评价的科学性、实践性、多元性与主体性,给予幼儿适宜的帮助与指导。

如今,立德树人、“五育”融合已成为教育人的共同目标。“蒲公英”主题课程的实施,在与自然、社会的共生与互生中,收获“五育”融合主题课程传递的均衡性、平等性、关联性、整体性,培养幼儿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发挥主体性与学习潜力,关注生命体验,融合现实生活与经验世界,提升其整体的综合素质。

(柳艳芳)

猜你喜欢
五育蒲公英生命
五育并举,协同育人
蒲公英
坚持五育并举,引领学校未来发展
五育并举 德润童心
蒲公英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蒲公英找家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可以吃的蒲公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