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视域下财务会计教学改革路径研究

2024-04-04 15:06杨松
理财·市场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产教财务会计

杨松

高等院校需要通过对课程体系不断地优化和变革,为行业输送更多的综合性优质人才。特别是财务、会计人才属于各大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专业性人才,而在产教融合的视角下,更有助于推动财务会计教学适应当前的行业发展趋势,也能够使高等院校的财务会计专业更快地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市场对于高等院校专业人才的教育需求。

高等院校财务会计教学过程中遵循产教融合教育理念的重要价值

产教融合其实就是以市场相关专业的发展作为导向,以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作为教学的宗旨展开相关专业的教学。对于财务会计专业来说,该专业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价值,无论是从教学质量还是从专业人才培育的长远发展角度来说,产教融合的教学理念,更有助于高等院校的财务会计专业为社会各行各业输送优质的复合型人才。在传统的教育理念影响作用下,许多高等院校的课程设置往往更加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输,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之間的设置结构不够合理,这也导致实践教学过程存在较大的弊端,很多学生虽然掌握了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但是在遇到会计实务时往往无从下手。针对这一问题,高等院校就应该尝试与当地的一线企业之间相互合作,通过深度落实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有效地满足一线企业对于财务会计相关人才的实际需求,同时也能使学生在踏入社会之前就掌握相关的专业财务实践技能。

在构建产教融合教学体系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也应当根据现代相关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以及发展的方向作为基础指导,根据企业的实践就业环境来不断调节教育工作中的理论内容、课程比例以及教学的方法,通过加快引入更加先进的财务管理技术以及相关的财务管理理论,强化学生对于现代化知识点的理解以及技能的熟练掌握。基于产教融合的发展背景,高等院校也需要持续改革理论教学课程与企业实践教学课程之间的比例,通过适当地增加实践教学课程的比例推动行业发展以及院校发展之间的协同共进,持续向行业输送更多的专业性人才,实现教育工作的良性发展和循环。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构建,高等院校不仅能够长期向社会各界输送既掌握财务专业理论,又了解现代财务工作系统的复合型人才,避免在人才争夺严峻的形势下优质人才的流失,又能帮助学生解决未来的就业问题。而各大企业也可以通过与高等院校之间的合作,通过定向培养节约人才培育的时间和精力,使企业获得更加丰富的人力资源。

产教融合发展背景下高等院校财务会计教学模式改革发展的有效对策

一、推动课程结构的转型和优化

高等院校财务会计专业教育工作者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构建结构更加合理的教育体系。可以适当地增加实践教学课程的安排比例,并且能够尊重学生个人的发展规律以及未来的就业需求,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在满足学生基础学习需求的条件下,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比例进行更加灵活的调整,在传授学生财务会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训练学生的个人实践技能,逐步提升学生的个人专业能力和发展能力,使学生能够成为未来不可多得的就业人才。基于学生未来的就业发展需求,财务会计专业的教育工作者需要根据该课程的专业特性、学习目标以及学习内容,按照模块细致地划分知识点。主要可以将现有的财务会计课程分为基础理论课程、主要理论课程、实训课程等几个不同的板块,然后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活动,为学生未来个人技能的发展和培育提供专业的科学指导。尤其是要注重实训教学,在实训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帮助学生将课堂中所学习的理论知识点进行迁移和应用,使学生学会发现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联和背后的规律,在课堂上发现关联性财务会计知识之间的差异性和相同点,能够学会自我总结和归纳,并全面提升学生在实训操作过程中对于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例如,在学习不同的财务会计科目分类时,教育工作者就可以将企业工作中的一些实践案例引入课堂中,然后让学生通过分析实践案例判断其中的银行资产、企业的现存资金分别应当计入哪些会计科目。通过这样的实训操作,课程不仅衔接了学生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能够让学生提前了解未来就业过程中的相关知识点,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个人发展能力以及实训综合能力。

二、建立产教融合的实训培育教学平台

在产教融合的发展视角下,高等院校应当积极地与当地的优质企业展开深度的合作,并且能够建立良性循环和长效发展的人才实践培养合作模式,共同构建人才培养的综合基地,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理论知识迁移应用平台。现如今,在财务会计工作不断朝着信息化以及专业化发展趋势的背景下,产教融合已经成为高等院校在专业性课程培训过程中的首选方式。高等院校可以利用企业的实训教学设备,为学生提供更加贴合未来就业岗位的实训教学空间,从而有效地推进产教融合教学进程。首先,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企业内部的财务工作已经开始与前沿科学技术相互融合,并涌现出了一系列诸如财务管理软件系统、一体化财务管理平台等先进的技术,在企业内部的管理部门得到了普及。长此以往,在市场中就诞生了一系列服务于不同企业的会计服务软件、会计共享服务组织等。因此,为了能够为现代化的企业输送更多的综合型会计人才,学校也需要针对未来岗位,对于学生就业能力的需求与企业之间相互合作,构建满足会计人才发展方向和趋势的实训培育项目、实训培育硬件设备、现代化的教学机制,通过采用订单化和专项人才培训的合作模式,进一步提升学生在实训操作中的就业能力以及核心职业素养,使学生未来的个人就业竞争力更强,也能使高等院校财务会计专业人才的培育目标始终与行业发展的需求相互匹配。其次,为了持续激发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意识以及个人发展能力,就需要高等院校持续深化落实产教融合的发展制度,能够进一步拓宽校企合作的工作范围,在完成基础的理论知识教育的前提条件下,也能够着重培养学生在实训教学过程中的个人创新能力以及发展能力,通过科技赋能的方式,使校园培养出更多的社会综合型人才。例如,高等院校可以通过与第三方企业团队相互合作,派遣学生进入记账公司为小微企业进行代理记账业务、完成信用贷款推广业务等等,这样不仅能够解决当前高等院校在财务会计实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瓶颈,同时还能够让学生提前接触到未来的就业岗位。

三、推动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持续创新

高等院校需要根据学生未来的就业状况以及当前财务会计专业的学情,不断盘活教学的方式和思维,能够在产教融合这样的新型教学理念下,作为创新型教学的指导依据,并持续通过与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来挖掘财务会计专业课程的创新教学方法。例如,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借助新型的教学理念来展开财务会计的实训教学。目前,在高等院校的课堂中,引入实践案例已经成为最为有效和直接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入实践案例,能够帮助学生以更加立体和直观的视角代入未来的就业岗位,使学生以企业工作者的角度来看待财务会计问题,也能充分地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将课堂的主人翁位置还给学生。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在课堂中通过模拟学生未来的就业环境吸引学生的眼球,通过为学生创设相关的学习案例,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以工作者的角度解决当前所面临的会计问题,然后帮助学生突破会计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瓶颈。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树立起解决问题并学会观察问题的意识,使学生在实践案例课堂中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未来就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也能够从侧面体现出财务会计专业的实用性以及专业性特征。除此之外,教育工作者还应当始终充当学生学习道路上的指路明灯,不能全权代替学生进行学习,而是要作为学习道路上的引导者,尝试在课堂中引入更加新颖且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为学生营造更加宽松和活泼的课堂氛围,为学生留下更多自由发挥的时间和空间,帮助学生在解决时间问题的过程中不断锻炼自我的专业技能。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通过在课堂中為学生抛出一些极具逻辑性的现实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客观思维以及方式,具备独自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财务会计知识的内化。

四、构建更加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是高等院校教育活动中最为关键的构成部分,能够衡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水平以及知识的掌握和迁移能力。这就需要高等院校快速打破传统的财务会计专业评价模式,传统的财务会计专业基本都是由教育工作者联合展开考核活动,在考核活动中更加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并没有将产教融合的教学理念渗透在内。因此,高等院校应当建立更加全面且与学生实际发展能力相关联的财务会计专业评价体系,结合学生未来的就业需求,对考核的内容和指标进行不断的革新。除此之外,高等院校的不同管理部门还应该基于产教融合的指导理念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能够将学生在产教融合发展背景下的个人创新能力、学生在实训教学案例中的完成度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而不是单纯地着眼于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将新的考核机制由关注事后结果过渡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逐步观察学生在实训学习过程中的个人就业技能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能力,并将此作为评价学生最关键的指标之一。[基金课题:安徽省教育厅2021年度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共建产业学院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研究——以高职院校财务会计类专业为例”(SK2021A1029)。作者单位: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者产教财务会计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完善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思考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财务会计风险管理研究
ERP在企业财务会计中的应用及价值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