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着高跷闹新春

2024-04-05 16:03清池
江西教育·职教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扭秧歌花脸高台

清池

“哥,你快回来吧。今年县里要闹新年,你给咱参谋参谋,好拿个第一!”寒假返程路上,堂弟小波发来信息。

“回去细说。我这会儿正往家里赶。”我简单回复,陷入沉思。在家乡陕西关中地区,每年春节少不了社火表演。有时是各村各自闹一通,有时是几个镇联合闹,从正月初期闹到元宵前后,算来今年是要大闹新春了。

一下车,远远地就传来鼓点声,冷不丁爆出几声炮响,像是欢迎游子归来。

我回家卸掉行囊,母亲为过节蒸好的几笼屉馒头正晾在庭院中央,徐徐冒着白腾腾的热气。

“快洗手,刚出笼的,案板儿上有晌午才炒的肉哨子。”母亲说着,给我拎来热水壶。正忙活着,小波来了,叫道:“哥,快走,村头正热闹着呢。”

“行,走!”我简单地洗了把手就跟他朝村北头活动广场走去。

广场上的人很多,有走队形的、扭秧歌的、敲锣打鼓的、踩高跷的,更多的是一些围观看热闹的,锣鼓声混杂着音响配乐,像一个正在排练的剧团。

“大家可积极了。今年县上搞联谊,大家都想拿奖呢。就是感觉节目不够出彩。哥,你懂得多,有什么好点子?”小波一本正经地说道,感觉比读书还上心。

“咱关中年俗基本就这些花样:敲锣打鼓、扭秧歌、跑旱船、踩高跷。这些重点在表演,只要演得好,一样很吸引人。当然包装上可以加点创新。”回家前,小波的话让我又研究了一下本地年俗,有了一点儿新想法。

小波这次继续表演踩高跷,这可是他的拿手好戏。“高跷”谐音“高瞧”,寓意做事高瞻远瞩,往后步步高升。踩高跷时,双脚分别踩在30厘米到1米不等的高跷上部的木托上,再用绳索绑牢,小腿还要缚在高跷上,以防脚腕扭伤。演员们扮成滑稽的角色,边走边和同伴、围观群众互动,算是“文跷”。听说有些地方的“武跷”会边走边耍把式,比如高抬腿、劈叉、扭秧歌,没有一定的功底,可不敢尝试。

“哥,我准备挑战两米高跷。”小波挑眉笑着说。

“那太危险!”我直接反对。

“没事,哥,有保护措施呢。你看紧我就行!”小波一脸真诚。

说是保护,其实就是左右有两个人手撑长杆守着,以防意外发生时用长杆救急。

“你还是先跟婶子、大伯商量再说。”我依然不同意。

“他们早同意了,胆子嘛,可不就是越练越肥!”小波笑着跑到屋前拽来两根长长的竹棍。

说到胆量,小波六七岁时曾被选中站高台“铁芯子”。小波本来满心欢喜、一脸憧憬,到表演当天画了花脸、穿上戏服,孤零零站在5米高台上,一出街表演,看着乌泱泱的人,被吓得哇哇大哭。没办法,只得婶子、大伯站上卡车守了一程,他才完成表演。这事儿成了一个笑话,几年内小波再也没站过高台“铁芯子”,而是选择了踩更低一些的高跷。后来等到有勇气再站高台时,他已经超龄、超高了。毕竟,一根“铁芯子”能顶起的重量有限,只能选择体重、身高合适的小孩表演。

排练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小波和几个有功底的少年踩着两米高跷,一开始只简单地保持稳步行走,等走得娴熟后,还添加了一些趣味互动姿势。踩高跷,一要有胆量,二要放平心态,三要控制好身体重心,不要只盯着脚下。当然,我们这些辅助人员也很重要,每次在他们站起来前,都要反复检查他们的腿脚绑得是否牢实,再扶稳高跷,让他们站稳。行进中,更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为表演提前清理好沿途障碍。

一切准备就绪,只待第一波鞭炮声响彻除夕,人们忙着祭祖、团聚、看春晚、走亲访友,一天比一天忙碌。

村里的高跷踩街演出安排在正月初六下午和初十下午。一声鞭炮响,重重的一记锣鼓开道,表演开始了。踩街算是预演,演员们不用扮花脸、穿戏装,小波和他的高跷团是压轴的,赢得了一片叫好声。沿路鞭炮声渐次响起,人们送上糖果、香烟、点心以示感谢,高跷团会逗留一会儿,变换队形后扭一圈表示答谢。

正月十五,县城社火表演正式开始,惹得十里八乡的群众赶来围观,沿街商铺挂满彩旗,楼房上,甚至路边树杈上都站着人。各镇选派的社火表演团队有序排成一条“长龙”,个个化浓妆、着戏服,一时竟分不清谁是谁。

礼花嗖的一声炸开,鞭炮声响成一团,演出正式开始。彩旗方队打头阵,车载锣鼓队紧随其后缓缓行进,鼓手个个身披金黄锣鼓服,头绑雪白汉帕,满面通红,使劲儿将鼓槌连连甩向鼓面,有人腮帮也跟着颤抖。

划旱船的人一手扶着脚边马状、船形的旱船,一手挥动着马鞭、船桨模具,化身一条条游弋的斑斓锦鲤。

队伍中还有几个“显眼包”。头戴七星冠、身披黄金甲的“孙大圣”爱在队伍里乱窜,不时舞几下金箍棒,惹得一群孩童追随;憨憨的“八戒”时常落在队伍后面,被人笑闹着敲敲猪头、摸摸肚皮。

在锣鼓声、唢呐声中,关公、秦琼、李靖等一众英雄脚踩细高跷,排着一字单列长蛇阵缓缓走过,他们或手擎法器,稳稳行进,或挥舞兵器,气宇轩昂。遇到开阔的十字路口,他们又变换队形,并列着穿街而过。

紧随群英队的就是小波他们的两米高跷队了。高跷“海拔”都快赶上街边二层楼了。演员扮成喜婆、船夫、店小二、哪吒、和尚、县令等,时不时扭逗打趣,或与围观群众互动,诙谐有趣,艺高人胆大。小波扮的是闹腾的小哪吒,调皮的他冷不丁地就用手中的“火尖枪”挑起“县令”的乌纱帽,一阵追逐嬉闹中,惹得围观群众大笑追随。

当然还有其他乡镇选送的高台“铁芯子”表演,他们把卡车打扮成花车,车厢中间扎好高高的“铁芯子”,一两个扮花脸、穿戏服的小孩正稳稳站立顶端。这次的花车和“铁芯子”上添加了我们县城的元素——云云馍、辣椒、大蒜、航天元素等,当然这些是我提议的。

整条街汇成欢乐的海洋,流光溢彩的社火演出队伍缓缓行进。而我静静守在小波身边,像守护一段少年心事。似乎每年社火演出,小波都格外用心,像在弥补那一次遗憾,用更精彩的演出宽慰当初那个胆怯的自己。是春节年俗见证了少年的成长,传递着年俗深处那份不服输的精气神。年俗传承,代代都有更勇敢的少年迎难而上,挑战自我。

岁岁年年,家乡的年俗在传承中重演、升华。人们守在时光交替处,共度一场场专属于我们的春节狂欢。▲

(插圖:郑毅超)

猜你喜欢
扭秧歌花脸高台
高台镇皂荚树
花脸
花灯和花脸
秧歌扭起来 健身又快乐
春雨变魔术
舞蹈元素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渗透价值与实施
花脸一朵朵
危如累卵
扭秧歌扭出了快乐和青春
重庆秀山高台花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