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柴蔸

2024-04-05 16:03夏宗华
江西教育·职教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烧柴砍柴树桩

夏宗华

在我的家乡——幕阜山深处的一个小村庄,过年的一项重要习俗是烧年柴蔸。年柴蔸又叫年财蔸,就是除夕在火炉里烧的一个大树蔸。这个树蔸要从除夕烧到元宵,年柴蔸烧完,表示年就过完了。一个树蔸烧不了这么久,一般是除夕烧一截,然后取出来用水浇灭,留一截到元宵烧完。到现在,我国南方很多农村地区还保留着这一传统习俗。

为什么过年要烧年柴蔸呢?

传说年是一种凶猛无比的怪兽,平时生活在海底,在人们过年的时候就出来偷吃粮食和牲畜,甚至伤人。但它生性有一个弱点——怕火。为了驱逐年兽,家家户户用大块的柴薪、树蔸烧起大火,这样年兽就不敢来侵扰,人们可以过一个安乐祥和的年,烧年柴蔸的习俗就这样流传下来了。

驱逐年兽反映的是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和對安乐生活的向往。到了今天,对于烧年柴蔸,人们更多的是期盼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在农村过日子,柴米油盐中,柴排在首位。过年有了柴,年就会过得踏实。过年时,屋内炉火熊熊燃烧,屋顶炊烟袅袅升起。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团团圆圆吃着年夜饭,聊着一年中的苦与乐,就有了烟火气息,过年的气氛就来了。

选择年柴蔸是有讲究的,不是什么树蔸都可以拿来做年柴蔸。在我老家,松树蔸就不能做年柴蔸。松树,我们的方言叫“穷树”,烧松树,意思是说,穷壳未脱,不吉利。带刺的树不能做年柴蔸,树刺扎人也不吉利。腐烂了的树蔸也不能做年柴蔸,烧的火不旺,不吉利。一般选择那些材质硬、干燥的树蔸做年柴蔸,这样一个树蔸临时找是比较困难的,要靠平时劳作时多留意。以前农村除了种地就是弄柴火,一年下来有几十天的时间是用来砍柴的。

住在靠近山的地方弄柴火就容易些,烧柴做饭、取暖的多一些。住在平原地方的就要艰难些,没有通公路的年代,一天也就只能弄一两百斤柴,来回得走十几里的路,完全靠肩挑。现在山里通了公路,人们能够多弄点柴。在植被稀疏的地区,又加上有封山育林政策,弄柴火就更加困难了。修水有个地方叫白岭,植被稀少,有很多癞子山,只长着一些小松树和小灌木之类,又不许砍伐。当地居民常常是用一个抓耙子到山上去收集一些松枝、落叶作为燃料,用柴火做饭、取暖成了一种奢侈。家庭条件好一点儿的人家就买点柴,年柴蔸对于他们而言是稀有之物,过年时只能用一截较粗的树干象征性地表示一下。那时看一户人家的经济状况怎么样,不必去看仓中粮、囊中钱,只要看门外是否有柴垛就知道了。

我们住在山里,烧柴是不成问题的,吃山靠山嘛,只要人勤快。小时候经常和父母到山中去砍柴,有时还卖一些柴,换点煤油、食盐补贴家用,或交学费。我们砍柴一般只砍干枯了的树。父母经常教育我们:做事情要靠平时观察积累,砍柴也是这样。平时田地边有干枝枯树就要留意,出门常带一把刀,你们读书也是这样,注重平时,不能临时抱佛脚。父母没读过什么书,文化水平低,说不出什么大道理,但会把在长期劳动中积累的一些生活经验传授给我们,这是我们兄妹几个走向美好生活的宝贵财富。

如果在砍柴时发现了一个干枯树桩,他们马上就会想到这树桩可不可以做年柴蔸。如果可以,他们便开始挖掘,先铲去树桩周围的泥土,再砍去一些根须,把树桩扛回家晒干,年柴蔸就备好了。父母说年柴蔸大,来年的年猪就大。过去物质生活不富足,农村人一年只杀一头猪。年猪大一点儿,肉就多一点儿。没有年猪,一年内肉都吃不上几回。想起我家在我上学的几年里都没杀过年猪,父母缺衣少食支撑起这个家,支持我上学,回想起来我内心充满了酸楚。

待到除夕,父亲就把年柴蔸搬来架在火塘里,口里说道“过年烧了年柴蔸,明年吃喝不用愁”,然后告诉孩子们不要把脚踏在上面,也不要用火钳去剔上面的火炭,让它自然燃烧,保持一种恭敬的姿态。农村人把新的一年的美好愿望都寄托在这年柴蔸上面。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农村做饭用上了煤气,取暖用上了电炉。烧柴行为正在逐步减少,烧年柴蔸这一年俗正随着时代的发展慢慢地消失,这是无可奈何的事,但农村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改变现状的期盼,犹如年柴蔸一样,永远燃烧在心中。▲

(作者单位:江西省修水中等专业学校)

(插图:云壹)

猜你喜欢
烧柴砍柴树桩
树桩
小马砍柴
磨刀不误砍柴工
教师节
放羊的故事
树桩屋
烧柴垛
放羊的故事
会享受
树桩盆景的夏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