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明理”再赋能“厚德尚美”续远航
——浅谈“明德教育”深化探索之路

2024-04-05 22:37张玉英孙小华
吉林教育(综合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明德课题育人

张玉英 孙小华

(长春市朝阳区明德小学校,吉林 长春 130021)

明德小学始建于1962年,学校与著名学府吉林大学、长春市图书馆为邻,地处长春市中心区域。学校现拥有三个校区,即明德校区、清华校区、白山校区。有85个教学班,3512名学生,259名教职员工,现为长春市朝阳区办学规模最大的小学校。

一、传承理念文化,充实“明德教育”新内涵

2021年新一届领导班子,提出学校的发展要在传承中跃升,在延续“着眼这六年,为了今后六十年”的办学理念之上,还要重塑、整合学校已有资源,在遵循学校原有办学基础上,提升学校办学品质。继续开展“明德教育”研究,要以“博学明理、厚德尚美”深化其立德树人的形式及内涵。“博学明理”中的“博学”强调广泛地读书、学习、实践,以涉猎各种领域的知识;“明理”则意味着通过学习来理解世界,明确事理,增强智慧。“厚德尚美”中的“厚德”取自于《周易》:“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德,于学生,是为立世之根本;于教师,是立范之根本;于学校,是为立校之根本;“尚美”取自于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提出的“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思想”,意为引导师生追求艺术美、心灵美、道德美、情操美,感受自然美、社会美,陶冶美好高尚的情操。让美植根于师生心中,让美成为学校精神文化导向。“博学明理”体现了培养师生的外在行为,“厚德尚美”体现了培养学生的内在价值。新时期“明德教育”的办学思想要体现学校的育人导向,旨在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知书达理尚实立世间”的教育境界。

二、追求高质发展,拓展“明德教育”新路径

(一)做精“明德教育”环境生命场

校园环境,包括教育空间和教育“气候”,它为师生提供学习、交流、生活、休闲、实践的基础,让师生在体验和感受中,形成校园记忆,获得生命成长发展动力。

1.再造美丽温馨校园,以文化人修德启智

学校为生命的自由成长承担着责任使命,要从“明德教育”找准核心定位,以多样化、特色化、人性化为原则,改进教育空间。

当2021年书法教室、劳动教室、红色观影室、体育活动中心、艺术教室等一个个功能室在校园崭新落地时,当一楼以“修德至善”,二楼以“乐学增智”,三楼以“健体修身”,四楼以“育美达雅以劳创新”成为主题文化走廊时,当操场上学生们围坐在“九箴”书屋的长椅上畅游书海,在棋台上尽情博弈,在转动的小水车旁与小池塘中的小鱼嬉戏,金色的“麦穗”点亮了明德园时,无不令同沐校园文化升级之美的师生怡然忘返。

2.再塑书香氤氲校园,育才造士立德铸人

“读高雅书,做明德人”是学校传承了二十年的校风,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创建了“四三三一”阅读特色,进一步丰厚书香育人底蕴。

“四段读书”常态化。开展“晨读、午读、微读、晚读——四段读书制”,学校充分利用早晨、中午和下午时间分别进行微阅读,放学后进行自律阅读。

“三社读书”校本化。一是建立学校书社,开展的活动有经典诵读大赛、古诗词大赛、课本剧大赛、好书漂流、好书推介、红领巾书市等。学校还根据实际情况以阅览室及网络为平台,为学生创建读书会。二是全校组建85个班级读书社,书社中设立了读书角,孩子们把自己读过的好书带到班级分享。三是成立家庭书社,学生和家长共读一本书,学校的公众号定期推送亲子共读微视频。

“三坛讲写”特色化。一是读书讲坛:学校开展“一周一生”讲坛活动,在读书交流会、传统节日诵读会、阅读分享会,让满腹书香的学生们成为“坛主”,讲述自己的读书心得。二是读书论坛:学校定期开展教师读书论坛,教师们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在学生论坛,在微阅读中表达思想的平台。三是读书写坛:明德小学的《师说》笔记,记录点滴收获,每周记录一篇读后感,每月进行读书笔记展览,将自己的所得不断内化。

“一课阅读”全员化。即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每天中午和周三下午开放阅览室,学生们可以自由到阅览室开展阅读活动。

(二)做优“明德教育”质量生命线

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是社会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提升教学水平是每一所学校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是学校管理的根本任务。

1.教育科研务实笃行

学校以主导课题“吉林省十三五规划课题‘明德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作为学校发展的文化内驱力,把好课题研究“三个关”。一是要把好学校主导课题过程性研究关。以问题性、科学性、创新性为出发点加强学校主导课题研究的跟进、落实、总结,做好课题实践研究工作。二是把好课题的研究人员关。课题在开展过程中要经过开题全员动员会,专家理论培训会,教师实践研讨会等形式落实“全程、全员、全方位”的教科研整体观。三是把好课题与教研工作的落点关。指导教师缩小研究视角,根据主导课题进行个人小课题式分解,形成有效成果。近三年来,教师申报国家级、省级、市级各类小课题101项,发表论文98篇,获得各级各类科研成果165项。

2.教学工作创新引领

(1)以“1+X”教学策略,突破教学模式化

“1”即学科核心素养,“X”即具有学科特色的多元化、多维度的教学方式、思维方式、学习方式等。旨在全视域、全课程中,每一位教师在备课、授课、反思的过程中,与自我、与同伴、与学生形成对话,帮助每一位学生在学习中厚基础、宽知识、强能力。此课题获得2022年度吉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长春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2)以“多元+融合”,打造集体备课新模式

在“年段融合式”“年级主题式”“课堂问题式”“教学反思式”等多元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打造“学科融合式”集体备课模式,旨在打破学科界限,统整学科间教学内容,找到学科间的融合点,对全学科的知识进行有效整合,优化课堂结构,打造高效课堂。

(3)以多维度测评活动,突破评价定性式

将学科素养与育人目标相统一,拓宽评价方式,执行“学科+特长+道德”评价形式;聚焦“双减”,提高作业质量。在优化已有的微作业、无作业、可爱作业、作业自助餐等个性化作业形式之外,又拓展“劳动型”作业,让动手与实践相结合,让体验与情感相融合。

(三)做强“明德教育”强师生命泉

学校实施“三维并举”“三项工程”引领教师分梯队、分层次发展,努力实现教师发展均衡化、个性化。

1.三维并举促发展

第一维度:阅读深化内涵,成立了明德教师书吧读书社团,定期开展读书沙龙、分享阅读、主题阅读等活动。

第二维度:实践提升师能,重视教学过程中预设与生成的处理,加强教案和书案的二次修改,重视教师专业成长,不断搭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第三维度:展示彰显优长,学校组织“薪火杯”“明德杯”课堂教学大赛、“明德智慧论坛”等活动,为教师们搭建不断成长的平台。

2.“三项工程”促提升

一是高效培训工程。我们通过期初的“定调”式学科专业培训明确方向、指引路径、统一思想;通过每月一次的“主题式”培训分享教育前沿思想,交流教学感悟。

二是示范引领工程。以骨干教师上示范课,教学感悟分享为主体,构建高效的教师团队。学校依托名师工作室,变“名师单飞”为“教师群飞”,由“名师”带“名队”。

三是青年教师提升工程。学校实施“整体规划,分层培训,梯队发展”的教师培养策略,对教师进行分层培养,让青年教师在不断的锤炼中获得成长。

(四)做活“明德教育”个性生命洲

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发展是教育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潜能。

1.开展“十个一”,推进常规德育管理

坚持做好“十个一”,即每天组织一次阳光体育活动;每天一次礼仪操;每天一次卫生纪律文明习惯评比;每周进行一次主题升旗仪式;每周公布一次好人好事;每周一次时事新闻课;每周一次主题微班会;每周五一次“劳动最光荣”主题劳动日活动;每月一次文化走廊更换;每学期进行一次优秀班集体评比。通过夯实养成教育,提升道德认知,培养文明素养。

2.培养“六型”好少年,拓展德育新途径

学校以学习型、道德型、艺术型、体育型、科技型、劳动型为主题举办各种活动,树立榜样,号召学生成长为“六型”好少年,让“五育并举”切实落地。

3.坚持“家校”共建,营造成长场域

学校分阶段建设社会、学校、家庭三维网络。

一是对各年级家长进行主题的家庭教育培训,用科学的教育思想影响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二是在各年级开展“家长共育课堂”活动,请家长走进学校分享自己的专业特长,请家长带学生走出校园,体验各种职业工作。共建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育人环境。

三、赋能凸显特色,成就“明德教育”新成果

(一)构建学校“五全”“六进”式“多育互动”“厚德尚美”框架

“五全”指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科育人、全息育人。

“六进”指“五育”要进治理、进文化、进课程、进课堂、进评价、进生活。

实践证明,这种有温度、有宽度、有长度的教育策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个人品性和能力成长,进一步丰盈了心灵、增强了自信,实现了使学生以英雄为范、与文明携手、与欢乐同行、与家长相伴的成长愿望。

(二)形成有效提升学校教学高质量发展的“明理博学”路径

1.书香推动——形成更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在书香育人的继承超越中,拓展出多元校本阅读路径。

一是寻“源”开“泉”,挖掘了阅读深度。

二是引“水”入“塘”,拓展了阅读资源。

三是开“渠”出“塘”,架构了阅读展示形式。

书香校园不仅成为学校的传统品牌和标志,也成为学校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支撑。

2.课程联动——形成更有效益的教学策略

语文学科“1+X”的实践策略:“X”即“多维度备课明确教法和目标”“深入研读在课堂教学落实深度学习”“课后反思总结提升专业能力及调整学生学法的指导”“指向性明晰地收集整理学习资料”“课堂积极思辨的空间”“运用学习资料的有效性”等教学策略的生成,促成学生多维度体验语文魅力。

数学学科“1+X”的实践策略:“X”是指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多元方式。教师在教的过程做到“四结合”,即将优质资源与个性资源相结合,将整体指导与个人点拨相结合,将新知学习与整理复习相结合,将教师讲解与学生分享相结合”。

英语学科“1+X”的实践策略:“X”即通过强调情境创设,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在教学设计中,发挥具体化情境功能作用,进行规范化深层次挖掘,引领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品格。

综合学科“1+X”的实践策略:“X”为拓宽学生视野的策略。把学科学习与体现时代特征的教育活动(如国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保教育等)结合起来,不拘泥于教材内容,突出跨学科学习,倡导开放式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视野的开阔。

3.评价引动——形成更发展的教学评估策略

实施“三立三理”多元评价策略。即立足对象,厘清评价梯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跨越自己的“最近发展区”;立足思维,理出进阶程序,从复制型学习向深度学习转变,推广项目化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场域;立足需求,理顺多元选择,丰富学习策略,从而形成以多元过程为主、呈现结果为辅、激发潜力为要的评价实施原则,从而有效引导学生悟理、明理。

“赓续‘明德’精神,做强‘明德’教育,办好‘明德’学校,培育‘明德’英才”是明德小学的发展愿景,我们努力在“明德教育”深化探索之路上不断奋楫扬帆,逐浪远航。

猜你喜欢
明德课题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谢明德
山东省龙口市明德学校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聘任党明德同志为省政府参事的决定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