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4-04-06 17:34陈玉珂
学周刊 2024年9期
关键词:支架情境评价

陈玉珂

(福建省厦门市第三中学,福建厦门 361006)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使用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固然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记忆相关知识,却无法使学生真正领会相关内容,造成其浅层学习的问题。《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倡以启发式教学手段引领学生深度学习,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的。支架式教学通过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架的方式引领学生深度学习相关内容,是一种启发性极强的教学模式。教师有必要做好支架式教学的应用研究,并积极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为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果做好准备。

一、支架式教学的内涵及其应用意义

支架式教学是通过为学生提供教学支架的方式引领学生深层次理解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模式[1]。支架式教学提倡教师以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为基础,搭建能够启发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支架,并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此支架,达到启发学生学习的目的。其应用方式为:新知教学阶段为学生搭建支架,引领学生深度思考,达到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目的。在学生掌握相应知识后,教师及时撤去支架,并让学生进行相应的练习,达到巩固学生学习成果的目的。

一方面,支架式教学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有利于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发展。支架式教学是一种以支架为教学支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支架式教学应用过程中,教师只作为支架的提供者与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具体的学习难题让学生借助教学支架自主攻克。这样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注入式、灌输式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处于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满足了“新课标”对初中数学启发式、引导式教学的要求。持续在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中应用支架式教学,可以逐渐改进传统教学课堂的不足,从而推进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发展。另一方面,支架式教学的应用极大程度地增强了学生课堂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获得自主预习、自主思考、自主探究、自主归纳等自主学习的机会,从而达到夯实学生知识基础、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教学目的。

二、支架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笃定支架式教学的方向

明确的教学目标对于教学工作的有效实施具有导向作用[2]。为确保支架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应用,教师有必要在教学工作正式开始之前设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并以目标为导向搭建支架式教学的框架,为相关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基础。目前,仍有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学情,想当然地制订知识目标、核心素养目标等教学目标。脱离现实的教学目标并不能为教学工作提供指导,反而会对教学工作的开展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并根据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设计相应的教学目标。对此,教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手段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

一方面,教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收集学生的学习数据,包括阶段性测评成绩、课上学习行为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等。通过整合相应的数据确定学生在正式教学前达到的学习水平,为教学支架搭建、教学支架撤出的设计提供参考。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应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包括已掌握的知识结构、学习兴趣、学习爱好、学习需要,等等。分析调查问卷的结果以明确教学过后学生达到的水平,并基于分析结果确定教学支架的搭建节点、教学支架的撤出节点,进一步提升支架式教学的应用规划质量。

(二)整合教学资源,满足支架式教学的要求

要使支架式教学被有效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中,不仅需要教师做好教学目标的设计与教学支架的应用规划,还需要教师根据支架式教学的应用需要整合相应的教学资源。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的知识点较为广泛,包括代数知识、几何知识、统计知识,等等。针对不同教学内容,教师需要应用不同的教学支架,如问题支架、情境支架、案例支架、对话支架、应用支架等。不同的教学支架形式不同,其所应用的教学素材也有所区别。如果教师只将视线局限于初中数学教科书内,则无法满足不同教学支架应用的需要,导致教学支架内容缺失,影响其教学效用。教师只有根据教学支架搭建的需要及时收集、开发、整理相应的教学素材,并将教学素材合理用于支架式教学过程中,才能够真正丰富教学支架的内涵,保证支架式教学的应用效果。为此,教师有必要开阔教学视野,利用教辅书、教学辅导报刊、教学网站等工具搜集更多有启发意义及趣味性强的教学内容,为支架式教学的应用提供资源支持。需要注意的是,获取初中数学支架式教学的教学资源的渠道有很多,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需要整理相应教学内容,以免出现资源冗余的问题,影响支架式教学的应用效果。

(三)创新教学活动,提升支架式教学的质量

1.创新探究活动,促进逻辑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分析、数学推理、数学判断等数学学科关键能力[3]。要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就需要引领学生独立思考与深度探究。但是,部分初中学生缺乏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另外部分学生缺乏逻辑思考、系统探究的能力,在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存在困难。这种情况下,即使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数学探究,也难以取得理想的逻辑思维培养成果。为此,教师可以利用支架式教学组织数学探究教学活动。借助完善的教学支架为学生搭建逻辑思考支架,使学生在支架的支撑下进行逻辑推理与数学探究,完成对数学问题的分析与解答,从而培养学生的系统性学习思维。需要注意的是,教学支架的搭建与撤去的时机对教学效果有较大影响。只有保证教学支架搭建有效、撤去及时,才能够有效地引领学生进行思考。为此,教师需要把握教学支架的搭建时机,并根据学生课上的表现情况设计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体验的问题支架、情境支架、故事支架,等等教学支架,从而调动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解决问题,发展思维。

2.创新项目活动,促进核心素养提升。“新课标”要求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学科关键能力[4]。要满足这一要求,需要教师摆脱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思维,将更多能够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教学方法用于课堂教学当中。为此,教师可以将支架式教学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并围绕教学支架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通过组织活动促进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进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按如下步骤应用支架式教学组织项目教学活动。

首先,分析教学内容,提炼教学主题。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分析课程中主要的知识点,并提炼教学重点、难点以及疑点,综合分析结果确定教学主题,并以教学主题为教学线索梳理支架式教学的脉络,为项目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导向。其次,围绕项目活动主题搭建支架,并填充教学支架内容。搭建支架时,教师应当考虑项目教学活动的特征,基于项目教学活动的特征选用合适的教学支架,如对话支架、问题支架、任务支架,等等。之后,再基于所搭建的教学支架挑选合适的教学内容,并将教学内容填充进教学支架当中。再次,教师在项目教学活动中应用教学支架,利用教学支架组织学生进行项目讨论、项目分析、项目任务探究、项目问题解决,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讨论、观察测算等数学应用能力。这样,在项目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有机应用教学支架,使学生能够在支架的帮助下有序完成各项任务,实现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有效锻炼。

(四)综合教学方法,提高支架式教学的效率

1.综合情境教学法搭建支架,培养学习兴趣。直接将教学支架呈现给学生,难免会使支架式教学出现注入式教学、灌输式教学的问题,继而影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导致学生产生负面的学习情绪。为了避免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将情境教学法用于支架式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富有趣味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应用情境教学法搭建教学支架时,教师需要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目的、创设内容以及创设方法,以免创设不符合支架式教学应用标准的教学情境,影响支架式教学的教学效果[5]。为此,教师应当以支架式教学为支撑,收集、整理相应的教学资源,并结合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确定教学情境的创设方向。比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喜爱游戏的特点创设游戏情境,进一步提升教学趣味性;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创设生活情境,由生活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注意的是,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目的在于强化支架式教学的应用效果,情境教学法的应用要基于支架式教学的应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支架式教学的具体需求灵活调整教学情境,才能够在营造良好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保证支架式教学的应用效果,从而提高支架式教学的教学效率。

2.结合练习教学法搭建支架,巩固学习成果。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只应用支架式教学法进行理论知识教学,只能让学生掌握简单的理论知识,无法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为进一步巩固支架式教学的应用成果,教师有必要结合练习教学法来搭建教学支架,由教学支架促进学生练习、应用、反思,从而强化学生的学习成果。应用练习教学法时,教师需要先分析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如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的思维发展情况,等等,基于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表现确定练习教学目标,为练习教学支架的搭建笃定方向。之后,教师再借助教科书、教辅书、教学网站内的练习资源搭建练习教学支架,由教学支架引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继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需要注意的是,搭建练习教学支架时,教师应当秉承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先设计简单的数学问题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培养学生积极练习的态度,之后逐步提高问题难度,完善练习支架。这样,通过设计具有层次性的教学支架引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数学问题,锻炼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完善教学评价,增强支架式教学的效果

合理利用教学评价有利于增强支架式教学效果,但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在教学评价主体、教学评价内容、教学评价形式等方面存在不足。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很容易限制支架式教学的应用效果,继而影响初中数学教学效率。为此,教师有必要根据支架式教学的特征完善教学评价标准、丰富教学评价主体、丰富教学评价形式,完善教学评价体系,进一步增强教学效果。

首先,教师应当完善教学评价标准,评价学生在支架搭建、支架应用、支架撤去等教学环节的表现情况,如学生是否能够在教学支架的引领下发现课程的教学主题,学生是否能够在支架应用的过程中完成对数学问题的思考与探究并获得数学发现,学生是否能够在支架撤去后形成深刻的数学学习感悟,等等。其次,教师应当丰富教学评价主体,不仅由教师实施对学生的评价,还要组织学生对自身学习情况进行自主评价,组织学生对其他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再次,丰富教学评价形式。由于支架式教学贯穿初中数学教学全过程,教师必须要将更多形式的教学评价手段用于课程教学中,如此才能发挥教学评价的引导、诊断、管理等功能。为此,教师可以采用鼓励式评价、诊断式评价、管理式评价、终结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进一步强化教学评价的效果。这样,从不同方面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使教学评价与支架式教学更加契合,从而提高支架式教学的应用效果。

综上所述,将支架式教学用于初中数学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数学抽象、应用意识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发展有着积极意义。教师只有认识到支架式教学应用的意义,并积极采取相应手段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才能够真正发挥支架式教学的作用,增强初中数学教学成效。为此,初中数学教师有必要不断学习科学的教学理论,并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总结教学方法,为支架式教学的有效应用积累经验。

猜你喜欢
支架情境评价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前门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星敏感器支架的改进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