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研究

2024-04-06 17:34宁春燕
学周刊 2024年9期
关键词:生活化案例法治

宁春燕

(甘肃省临夏市第五中学,甘肃临夏 731100)

生活化教学即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情境当中完成对于生活的认知和学习的过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的生活化教学,即让学生在教师所设置的生活化情境当中,完成对于教材知识点、案例内容的学习,并学会对知识点的应用,从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观、法治观,提升综合素养。那么,如何落实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化教学呢?下面将就此展开具体探究。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一)是推进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将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活动中,以实现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推行生活化教学既是当前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教学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将生活化教学应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可以有效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道德与法治教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同时也能够使教学的过程变得更加轻松、活泼,以更好地适应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特征。因此,教师必须要把生活化教学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深入探讨生活化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二)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必然选择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无论是身体状态还是心理特征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这个过程当中,思想道德和法治意识的建设对初中生的成长和发展来说尤为重要。将生活化的内容引入道德与法治课程当中,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和理解其在生活当中所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够促进学生正确思想观念的形成,使学生的个人行为规范得到约束,向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让教学效果切实可见。

(三)是道德与法治教学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

在“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必须要提质增效,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而进行生活化教学,能够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使学生更好地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道德与法治教学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当下,由于种种原因,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脱离生活、偏理论化现象比较突出,这不仅和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的特性相违背,而且不利于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落实。那么,应该如何开展生活化教学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教学素材生活化

要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当中更好地实现生活化的教学策略,教师首先要在教材的选择上下功夫。教师要认真地从生活当中搜寻各种各样的教学素材,从中选取那些和道德与法治教学相关的内容,并通过有机梳理,使其形成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这些教学素材一定要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并且能够极大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和法治观念。

例如,《踏上强国之路》这一课程内容,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艰苦的发展历程,掌握国家如何从弱小变为强大、由贫穷变为富裕、经济从起步到腾飞的整个过程。这一课的内容和每一个中国人的命运都是密不可分的。初中学生尽管年纪小、社会经历不丰富,但是他们从小到大也能够感受到国家强大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在备课阶段,教师必须要从各个方面去搜集和整理国家发展的重要成就、各项数据、各种案例等。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首先要带领学生学习课本中所阐述的内容,从宏观角度去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然后,教师再向学生展示能够表现我国经济发展成就的案例。这些内容可以是图表数据,也可以是视频、照片等。展示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比的方式感受国富民强的自豪感,并且让学生自己进行总结,指出国家改革开放的重要成就。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引导,让学生畅所欲言,思考国家命运前途的大问题,通过为国家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主人翁精神,让学生意识到个人与国家命运的不可分割,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并且引导他们在精神素质上获得升华。

(二)教学情境生活化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带领学生快速进入情境,开始对教学内容的学习。这些生活化的情境一定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师要多选择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情和案例。

例如,学生日常喜欢在网上购买物品,在这一过程中,他们有可能会遇到买到假货、快递丢失等情况。教师在讲解法律知识的时候,就可以创设相关情境:假如你在网购时买到了一件假货,该如何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呢?这种生活化情境很容易把学生带入其中,进而认真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这些知识是十分实用的,可以切实为学生解决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能让学生意识到保护自己权益的重要性,他们也能更加深入地理解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价值所在。教师在情境创设时可以选择普通学生作为案例,也可以选择学生喜欢的影视人物作为案例,目的都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需要注意的是,生活化情境的创设一定要以生活为基础,不能盲目追求案例的特殊性而脱离实际,否则非但起不到教学作用,还会适得其反,引起学生的反感。

(三)情景短剧生活化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对于很多新鲜事物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而且活泼好动,喜欢参与。对于他们而言,在课堂上进行情景短剧的表演是十分具有吸引力的,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当中实现对于课程内容轻松有效的讲解。而且初中阶段的学生年龄小,十分欠缺生活经验,通过这种模拟短剧的形式,也可以帮助他们了解社会,以便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学习当中遇到类似的事情时,知道如何正确去处理,这对于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是非常有效的。教师在进行短剧素材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选择那些紧贴实事的内容,要让学生能够很快地对素材的内容有所了解,同时养成关注社会热点的习惯,让他们理解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的重要性。

例如,在《生活需要法律》这一课程的教学当中,教师首先要带领学生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内容,要让学生明白,在日常生活当中,法律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很多事情都必须要通过法律手段去解决,而且在日常生活当中,学生必须要遵纪守法,不能挑战法律的权威。在讲解完相关内容之后,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每个小组的学生根据学习的内容进行短剧的排演,而后分组在课堂上进行演出。这时候,有的学习小组就会模拟一个小小的法庭,在法庭上进行相关案件的审理,学生从而了解了案件的审理过程。有的学习小组会根据相关的社会热点,比如“儿女应不应该赡养老人”排演情景剧,通过剧情的展示,让大家认识到赡养老人是子女应该履行的一项基本义务。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更加充分地理解了课堂上教师所讲述的知识内容,也了解到很多具体的案例,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表演能力等,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上具有重要意义。

(四)教学内容生活化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对于学生而言是相对枯燥的,教师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就会让学生对课程内容失去兴趣,无法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把枯燥的知识点转化成生活化的案例,这会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把教学中的一些内容转变成实际案例,让学生认为这是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事情,进而对其产生兴趣,更加认真地去学习,最终达成教学目的,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道德素养。在转化知识点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不能太过偏离课堂的内容,如果只是一味地去讲述案例的内容,而忘记了将其和课程的知识点相结合,会让学生把注意力都放到案例上,而对于课程所要求掌握的内容不了解,这是不可取的。所以,教师要把握好度,在案例的讲述和课程内容的传授上做好融合,并且及时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探讨当中,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在教学《交友的智慧》一课时,教师要积极把握生活化的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交友状况,以及自己对于友谊、朋友的认识,来进行本课的优化学习。比如,可以组织小组之间、同桌之间进行讨论,说一说自己在交友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并谈一谈自己的心得体会等。接着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教师对学生面对的具体问题进行指导和分析,以此来帮助学生收获更多的交友智慧。

(五)实践活动生活化

教师要将生活化的模式引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当中,还要多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更强烈的参与意识,并且认识到道德与法治学习与生活密不可分。这些实践活动可以包括演讲比赛、辩论赛、知识问答等各种形式。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有关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的演讲比赛,让学生自己撰写演讲稿,进行演讲练习,以便在比赛中更好地展示自我。这样,学生一方面可以通过演讲内容的准备更深入地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知识内容,另一方面可以在准备和比赛的过程中锻炼实践能力,通过竞争、合作等方式实现对学生的道德教化。教师还可以组织知识问答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学习和记忆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知识点,让学生在背诵知识、参与问答活动的过程当中,拓展自己的思路,加深对于知识内容的理解,并学会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教师要注意,知识问答的内容不能只是理论化的,还应当具备更强的实践性,要多选用案例,锻炼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

(六)课后作业生活化

课后作业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方法,传统的作业设置往往以背诵、记忆、刷题为主要形式,这些作业方式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而言固然是有效的,但是却十分枯燥乏味。学生对于这种课后作业往往会产生抵触情绪,通常也都是敷衍了事。所以,教师在课后作业的设置上要注重生活化,更多地用感知和体验的形式让学生去完成作业,而不仅仅只是对知识点的简单记忆。这种方法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对于作业的应付,同时也会让学生在体验当中更直观地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价值所在,并且能切实地学习到更加实用的知识内容,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更好地达成教学目的。这种体验和感知类的作业通常都是以实践的形式来完成的,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灵活地进行设置。

例如,对于《亲情之爱》这一课程,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布置帮助家长买菜、做饭、做家务等作业,让学生从中体会父母的不易,感受他们对儿女的爱与付出。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给家长过惊喜生日的方式,让学生学会表达对父母、亲人的爱。

再如,在教学《学会合理消费》这一课时,教师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合理消费的重要性,最好的办法就是布置相关的实践作业。比如,可以让学生用清单的形式列出自己近一星期、一个月的消费情况,并对清单进行分析,指出哪些属于合理消费,哪些属于不必要的消费,从而形成正确的消费观,明白钱财的来之不易,进而懂得勤俭节约的重要性。这种作业可以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巩固课堂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习惯,以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总之,将生活化的模式引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当中,是促进学生学习、达成教师教学目标的重要方法。教师要从思想意识上认识到生活化教学方法的重要性,不断调动各方面的资源,运用多种有效的方式开展生活化教学设计工作,将生活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内容融会贯通,使用案例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的教学内容,并且在实践当中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通过学习,在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方面真正获得提升。

猜你喜欢
生活化案例法治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