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2024-04-06 17:34徐天林
学周刊 2024年9期
关键词:跨文化口语交际

徐天林

(甘肃省武威第三中学,甘肃武威 733000)

英语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中学英语教学要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新时期主要的教学改革任务。教师应该明确跨文化交际对学生英语素养发展的重要作用,依托英语阅读和口语训练等平台,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向学生渗透文化知识,带领学生在实践中流畅地进行跨文化交流和表达,引导学生探究语言背后的文化背景,从而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提质增效。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简述

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主要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所发生的交际活动,由于不同国家和民族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差异,人们在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思维方式等方面也是不尽相同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个体所具有的内在能力,概括来说就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运用口语、书面语、体态语、面部表情等语言手段,处理交际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包括文化理解、文化陌生感等,以达到沟通信息和情感的作用,使交际变得更加有效。

二、中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益处

(一)有益于避免学生陷入语用误区

传统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侧重于进行大量的语言输入,比较关注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至于语言背后的文化知识,却受到不同程度的忽视,导致学生在交际过程中经常出现语用错误,制约了学生交际质量的提升。语言和文化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汉英两种语言,受文化因素的影响,在词汇、句法等方面是存在一定区别的,如果学生缺乏相关的文化认知,那么在交流和表达中就会错误频发。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避免学生陷入语用误区,因此教师在讲解词汇和句法时,可以配合渗透相关的文化知识,引导学生了解汉、英两种语言在表达习惯上的不同,减少母语作用的影响,帮助学生掌握英语单词、句式的内涵和使用方式,避免学生把两种语言混淆,甚至误将汉语的使用情况带入相应的跨文化交际情境之中,使学生顺利走出语用误区,更加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英语知识。

(二)有益于促进学生积累国际文化

语言并非一个封闭的系统,不同国家的语言表现形式,总是会受到各种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包括语音、语汇、语法等,都与文化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所以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学生想要学好英语,加强积累国际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跨文化交际不单单是语言形式的沟通,更是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交流,当英语文化信息被解释和传递时,跨文化交际就发生了,学生掌握足够的国际文化知识,是提高对文化异同敏感性和鉴别能力的前提,也是有效交际的必要保障。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促进学生积累国际文化,对此教师可以开发与课文有关的国外文化资源,着眼于中西方文化的多元性,有意识地实施跨文化教学,扩大学生对国外文化的接触面,使其拥有充足的文化储备,去适应不同的交际环境,理解和包容多元文化,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达成交际目的。

(三)有益于学生理解中西思维差异

跨文化交际涉及语言、修辞、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因素,是一个充满创造性的思维过程,文化背景的不同常常引起思维方式的不同,中国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在思维方式上比较偏向整体思维和形象思维,在交际表达中呈现出含蓄、内敛的特点,而西方国家在思维方式上更倾向于抽象思维和个人思维,在交际中更直接,勇于表现个性,如果学生用同一套思维模式进行交际,势必会遇到各种文化冲突,被误解成不礼貌或不友好。基于此,在中学英语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帮助学生理解中西方思维差异的主要途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中西方不同的语言表达例子,带领学生分析、探究思维方式的区别,使学生体会汉语言文化背景下的思维习惯,是以“你”为中心,而西方文化视域下的惯用思维,是以“我”为中心,引导学生在交际中遇到文化冲突时,从思维异同的角度去接纳和宽容,进行灵活地应变和处理,从而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技巧[1]。

三、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

(一)基于英语阅读教学,渗透跨文化交际知识

学生对国际文化的了解程度,直接决定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养成效果。英语阅读是学生获取语言知识的重要渠道,同时阅读文本中也蕴藏着丰富的国际文化资源,教师恰当地对这些内容予以利用,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认识到语言背后的文化的多元性。因此,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基于阅读课程,以语篇中的词、句、表达方式等作为线索,向学生渗透和补充跨文化交际知识,使其感知到英语的文化内涵和外延,从而奠定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基础。

1.基于阅读中的词汇进行渗透。词汇学习是英语阅读中的重要内容,在不同文化视角下,部分单词的象征意义是不同的,而学生理解和记忆单词的习惯,通常是把每个单词都和汉语词汇联系在一起,以至于经常忽视单词的文化含义。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重点挖掘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对它们进行归纳、整理,除了要向学生讲解词汇的基本含义,还要介绍特殊的文化意义,比如“dragon”这个词汇,龙在汉文化中象征着吉祥和力量,而在西方文化下,常被视作邪恶的象征,学习此类词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跳出语意层面,尝试从跨文化的角度加以揣度,使其掌握阅读词汇的多元文化含义,达到跨文化交际知识的有效渗透[2]。

2.基于阅读中的句法进行渗透。阅读文本中的句法,在特定的场合和文化语境下,也有着不同的表意作用,教师在渗透跨文化交际知识时,应该结合语篇全文,向学生讲解句法在特定场合下的特殊含义,以及不同的使用场合。在句法练习中,教师要重点关注和纠正学生套用母语表达结构的现象,包括称呼语、寒暄语、介绍语等,很多完整句都需要在特定场合下才能使用,教师必须提醒学生特别留意,避免滥用完整句,以至于造成跨文化交流的失败[3]。

3.基于阅读中的表达方式进行渗透。从英语文本的表达方式来看,其中也存在许多隐性的跨文化知识,比如英语短文的行文规律,通常是开门见山,直接切入正题,很少有思想或情感上的铺垫,教师应该根据此类文本的表达方式,向学生渗透西方国家人士在交谈过程中,倾向于干脆、利落的表达特点,如果交流时铺垫太多,可能会使对方感到不知所云、缺乏诚意等,这样就可以发挥英语阅读的跨文化教育价值,全方位扩展学生的国际文化储备。

(二)采用对比教学手段,提升跨文化交际意识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关键是要使学生了解文化差异,并在交流和表达中有意识地规避和解决文化冲突。要想达成这个目标,依靠英语教师单方面的讲解是不够的,还需要学生自主进行比较和理解。对比是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对不同语言进行有效对比,学生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母语和英语之间的文化异同之处,从而把握其他国家的文化的特殊性,起到增进认知、加深印象等作用。因此,教师应该适当采用对比教学手段,开发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使汉英两种语言背后的文化形成鲜明对比,从而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使其自觉在交际中遵守各种文化规约。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以教材语篇为依托,提炼一些能够反映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典型例子,包括打招呼、告别、做客、谦虚、道歉、表示关心等,做好对比素材的准备工作。在引导学生进行文化差异的比较时,教师应该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采用问题导学的方式,根据准备好的例子,让学生结合自身经验,通过合作讨论列举更多的跨文化例子,辨别和分析其中存在的文化异同。如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平时交际中是如何表示关心的,学生可能会反馈问年龄、收入、身体状况等,教师适时讲解,以上这些在英语文化中都属于隐私的范畴,然后引导学生深入对比文化差异,使其体会到很多在国内可以随意交谈的话题,在英语文化背景下是需要极力避免的。除此之外,在文化比较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针对学生分析得出的差异结论,引导他们作出恰当、得体的回应,如面对他人的夸奖,中国人经常通过自我否定的表达来表示谦虚,西方人则会欣然接受他人的夸奖,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围绕着这一区别,合作探究适宜的答语,从而将跨文化交际意识迁移到语言表达上,使学生做到语言和文化并重[4]。

(三)加强口语交际训练,锻炼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培育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理解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只是基础条件,从理解到熟练运用,还需要经历一个实践的过程。有效的跨文化交际,绝非扎实掌握口语知识那么简单,还涉及交际中的语态、体态、心理素质等,学生虽然具备相关认知,但如果在实践中无法灵活应用,就会造成“哑巴英语”的不良现象。因此,把文化理解呈现在语言实践中,进行反复操练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应该加强口语交际训练,给学生提供运用、表现跨文化知识的机会,使其在实践中克服语用失误,从而锻炼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口语交际训练中,教师需根据教材内容,采用实物道具、多媒体材料等为学生创设浓郁的文化语境,使学生更好地沉浸到特定的文化背景中,为其用英语进行流畅交流扫清障碍。结合具体的交际话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开展对话创造、情景剧表演、角色扮演等交际活动。在交际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把语言、运用、文化结合起来加以思考,站在文化场景之下,分析对方的表达风格和意向,恰当地组织口语加以回应。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组际之间,相互纠正不符合英语文化内涵的语用失误,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技巧。除此之外,在口语实践中,中西方交际的体态文化也存在区别,西方人的体态语言十分丰富,大部分学生都意识不到这一点,交流时无论是身姿还是表情,往往都一板一眼,稍显僵硬,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结合表述内容,适度融入拥抱、握手等姿势,这样既能对口语起到补充的作用,也能使学生自如地运用西方的体态语,从而促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显著提高[5]。

(四)开发课外辅助资源,拓展跨文化交际视野

新课改背景下,中学英语教学应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国际文化的吸纳,虽然教材中的文化资源非常优质,但是数量和类型有限,很难满足学生的跨文化交际需求。因此,教师应该把目光着眼到课外,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的实际能力,精心开发和遴选多样化的课外辅助资源,拓展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视野,使其潜移默化地形成自主辨别文化差异的能力。

在具体操作上,教师应该以文化积累为重点,综合考虑学生的语言基础和兴趣爱好,广泛收集含有国际文化背景信息的资源,比方说跨文化题材的英文原版电影,英语新闻和歌曲,英语国家的典故和传说故事,西方著名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的经历和成就故事等等,利用这些资源和素材,实施英语补充性阅读、听力训练、口译训练、交际训练等活动,使跨文化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鲜活。在实际学习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关注和积累以上资源中蕴藏的英语习语和成语,理解它们的文化内涵,并尝试将这些语言融入口语表达、书面表达,以及实践性的交际练习中,这样就能突破教材的局限性,使学生的跨文化知识储备越来越庞大,从而增强学生辨别文化差异的敏锐性,实现高效的跨文化交际[6]。

四、结语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培育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有助于避免学生陷入语用误区,也能促进他们积累国际文化,理解中西方思维差异。教师应该基于英语阅读教学,渗透跨文化交际知识,采用对比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鉴别文化差异,加强口语交际训练,驱动学生从文化理解走向实践运用,广泛引入课外辅助资源,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从而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效度,提升英语教学水平。

猜你喜欢
跨文化口语交际
情景交际
交际羊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酒中的口语诗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口语对对碰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BUM-A-RIDE GUIDE 自助游必备搭车口语